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雖然希望很小,但有人認為小行星可能是寶貴的原材料來源。一顆直徑為1千米的M型小行星所含的鎳和鐵的量超過整個地球一年的消耗量。最典型的例子是靈神星(Psyche),其所含的鎳和鐵的量足以滿足地球上數百萬年的消耗。
小行星,尤其是M型小行星,也含有鉑等貴金屬。 開採第一顆小行星的初期投資會非常大,但潛在的回報也是巨大的。小行星的主要價值到底是為地球提供原材料還是為太空工業提供原材料,這還有待觀察。一些近地天體很可能是已停止運轉的彗星,它們的塵埃表面下殘留著水冰。這些水冰可以用作推進劑、輻射屏蔽以及飲用水。
小行星的命名
名稱和暫定名稱 到1891年,人們已經發現了332顆肉眼可見的小行星,攝影技術的提升又使這一數字在10年內增至464顆。現在,已知的不同類型的小行星的數量已經超過100 000顆,並且每一顆都需要以某種方式進行標識。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有一個監督每一項新發現的臨時命名體系。臨時命名的規則是發現年份加上雙字母代碼以及數字下標,與發現日期和序列相對應。第一個字母(A-Y,沒有I)代表了小行星是在哪個半月內被發現的,A為1月1日至15日,B為1月16日至31日,以此類推,直到Y, Y為12月16日至31日。
第二個字母代表小行星被發現的順序,從A到Z,沒有I,有25個選項。不夠用時加數字下標會增加一個周期為25的循環。因此,2011BA意為2011年1月16日至31日期間發現的第一個天體,2011BB是第二個,2011BA1是第26個,以此類推。要精確測定一顆小行星的軌道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但軌道被準確測定之後,這顆小行星就可以被授予一個永久性的名稱,代替臨時名稱。
例如,毀神星最初被臨時命名為2004 MN4,表示它是在2004年6月16日至30日期間,被發現的第113顆小行星。 發現團隊有著對小行星永久命名的特權。一些自動化巡天設備發現了如此多的新的小行星,以至於它們的管理者們樂於接受命名建議。永久名稱前要加上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在添加每個新名稱時按順序加入。因此,形式上我們有(1)穀神星、(4)灶神星、(99942)毀神星,等等。對於所有這些小行星來說,可用的神話名稱太少了,理論上幾乎任何名稱都是允許的,但這個名稱不能是貶義的,並且與近期的政治或軍事活動無關。
我認識幾個有小行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天文學家(是同事用他們的名字來給小行星命名的,你不能用自己的名字給小行星命名)。有一顆小行星名叫(5460)Tsenaat'a'i,在納瓦霍語中是「飛石」的意思。(57424)Caelumnoctu,是拉丁文「Caelum Noctu」,意為「夜晚星空」。這顆小行星在2007年被命名,是為了紀念英國廣播公司(BBC)長期播出的電視節目《夜空》(The Sky at Night)播出50周年。我們從列表中選擇這個名字是因為這顆小行星的編號對應了《夜空》第一次播出的日期——1957年4月24日(57/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