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安家》的熱播過半,很多故事都已經接近了尾聲。
我們不僅看到了中介人員的艱辛與努力,更看到了人間百態。劇情中每一個故事的講述,都讓人看見背後的人情冷暖。
有人調侃道,看《安家》就等於自虐。因為不是被哭死,就是被氣死。
哭是因為在前兩天結束的劇集中,宋爺爺江奶奶的相濡以沫,感動了無數人。
這份愛情溫柔了時光,驚動了歲月。更讓這部總是帶著衝突、矛盾、出軌、離婚的電視劇,添了一抹厚重的溫情。
氣是看見了很多社會現實的問題,卻更多的帶著無能為力。
喪偶式帶娃,中年婚姻危機、兩代人的觀念衝突等等,這些經常出現在社會新聞上的事情,也被原模原樣的搬上了熒幕。
這些隨時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讓我們看到了這部電視劇最真實、最接地氣的一面。
而曾經引起社會熱議的房似錦的原生家庭,在隨著劇情的推進中也有了非常大的發展。
相信很多都已經知道房似錦的原生家庭非常不好。
出生在農村一戶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剛出生就要被母親扔進井中淹死,沒有死成的她,就隨便的用這口井叫成了她的名字——房四井。
年紀輕輕便輟學打工,在工作的十幾年中被母親當成了取款機,與家人之間的聯繫只剩下錢。
這種仿若吸血鬼般的家庭,就像是房似錦擺脫不掉的大山。只能在日復一日中,痛苦掙扎。
然而改變從爺爺的去世開始。
記憶中給過她關愛的人也就只有爺爺。攔住母親把她扔井的是爺爺,在母親逼自己輟學出嫁,在出逃路上把攢了一輩子的1000塊錢全給了自己的還是爺爺。
第一次爺爺給了她活命的機會,第二次爺爺給了她重生的機會。
爺爺成為了房似錦在這個家庭中唯一割捨不斷的親人。也是這個原因讓母親潘貴雨找到更多的藉口要錢。
直到弟弟打來的那通電話,才讓一直心甘情願被吸血的房似錦知道,她的錢從來都沒能救到爺爺,而她自己就這樣一直被瞞在鼓裡甚至都沒能見到爺爺的最後一面。
如果說那通電話讓房似錦傷心、生氣、憤怒,那麼她連夜趕回去看見的爺爺出殯的場景,才是讓她真正的心灰意冷。
或許,就是在此刻她才真正看清了家人的冷漠和自私;看到了曾經疼愛的弟弟的懦弱;更加看清了母親潘貴雨為了要錢不擇手段。
失望之餘,她更是下定了決心和這個家庭脫離關係:我和這個家,沒有任何關係,我說到做到!
在這句話的下面,看到了很多大呼痛快的人。
他們欣慰於房似錦能擺脫這個原生家庭的沉重枷鎖,感動於徐姑姑對房似錦的安慰與體貼。
在電視劇中,房似錦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在上海打拼出自己的事業天地,可以決絕的和家庭斷絕所有的關係。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有無數個「房似錦」,被原生家庭用親情的枷鎖牢牢的困在「大牢籠」中無法動彈。
原生家庭的痛苦來源,可能是重男輕女、可能是貪婪索取、還可能是精神壓迫等等,種種情況的出現,讓人從最初的默默忍受到最後的決絕放手。
還記得2019年末有一件轟動全國事件嗎?當時的新聞名稱就是「母親病危,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拒絕回家」。
當時這個充斥著高知分子和原生家庭、病患親情和孝道倫理的話題,登上了各大熱搜榜。
一時之間,那個「北大博士後」成為眾人唾棄的人,仿佛這個人讀了這麼多年的書都白讀了。
甚至有網友因此在新聞下方進行惡毒詛咒,各種負面新聞的接連襲來。
隨著當時新聞的發酵,有人找到了早已遠渡美國的這位王先生。
只是在他聽說家人發動媒體找他的時候,他通過中間人傳話說「不要再找了」。
當被人問及母親病危,是否會回來和老人見最後一面時,王先生說出了7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
事件至此,輿論仿佛全面傾向於年邁的父母和並不富裕的家庭。直至有些知曉內情的人,將這些年的事情拼湊出來。
我們預想中的「父母辛辛苦苦供養孩子讀書到博士後」的畫面並沒有出現,反而是父母一直要求孩子輟學打工。
在王先生上學期間,父母也一直是扮演著「吸血鬼」的角色,不僅要自己掙學費、生活費,還要給父母錢。
工作之後,父母更將家裡的各種親戚的工作生活也都系在王先生一人身上。為了這些事,王先生與妻子也離了婚。
在王先生不堪其擾選擇切斷聯繫出國之後,他的家人還在不厭其煩的騷擾著王先生前妻一家,並將前妻一家人逼到換工作、換房子。
在事情的真相出來之後,眾人唏噓。
有網友說:我不清楚你到底經歷過什麼,但從整個事件中,我無法勸你大度。
是啊!能傷人最深的只有至親至愛的家裡人,在面對著猶如吸血鬼般的家庭中,他和房似錦一般,從最初的隱忍、妥協,到最後的決絕斬斷。
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童年的性格養成決定了未來的性格與道路發展。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是父母,是親情與陪伴。
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但同樣也不會出現滿分的孩子。
所以我們在相處過程中可能都會出錯,但我們需要做得是改善自己的缺點。
身為父母,不要用「愛」的名義,來傷害子女;不要將自己的希望強加在孩子身上,你要明白,他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並不是你的重生。
身為孩子,要懂得面對,學會成長。
如果原生家庭是我們選擇不了的,那麼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夢想填充自己的未來,去創造自己的世界。
希望這個世界上不再出現「房似錦」,也再沒有背井離鄉失聯20年的北大博士後。
希望我們都能在愛裡茁壯成長,成為一個溫暖並勇敢的小太陽.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和原生家庭徵戰決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