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今後將適時簡併增值稅稅率檔次

2021-01-15 中證網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管理系主任蔡昌指出,目前增值稅政策還存在兩方面的不完善

  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鄭建新26日在解讀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時表示,對於增值稅改革後,稅率提高是否會加重企業負擔的問題,今後將根據改革的需要,適時簡併稅率檔次。

  作為我國結構性減稅重點環節之一的增值稅擴融已於今年1月1日在部分地區和行業開展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成為了增值稅擴融試點的先鋒部隊。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管理系主任蔡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增值稅在上海進行試點是一個很重要的舉措,從現在的營業稅方面看,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重複徵稅以及各個行業間出現的稅負不公平現象。

  蔡昌認為,此次的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目標在於,實現各個行業間納稅人稅負的公平性以及減少重複徵稅的現象。從目前的改革情況看,首先是放寬了納稅人的範圍,行業間的多方面均在稅制改革中涉及到,並且對生產相關的勞務方面體現的更加強烈,比如試點中的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都與生產息息相關,通過改革給這些行業帶來的稅負的降低,稅負的公平也在此次改革中體現出來,都是以實現的增值額進行徵稅。

  蔡昌同時指出,增值稅政策目前還處於不成熟的狀態,其不成熟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是增值稅的轉型改革不徹底,目前的改革僅針對設備類固定資產抵扣進項稅額,而非設備類的固定資產還暫時不能抵扣,這也體現出了目前增值稅擴容不全面的問題。第二體現在行業間的稅負均衡性,稅負偏差很大也不利於今後的稅制改革和國家經濟發展,如果將改革推廣到全國必須要測算好各個行業在目前改革中出現的稅負變化情況。因此上海作為稅改試點,需要從中找出問題從而進行解決,否則如果稅改推廣到全國後再出現問題那樣解決問題工作就將難上加難。

相關焦點

  • 中國7月起簡併增值稅稅率結構 取消13%增值稅稅率
    中新網5月3日電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與稅務總局日前聯合下發《關於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的通知》,自2017年7月1日起,簡併增值稅稅率結構,取消13%的增值稅稅率。
  • 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明確
    摘要: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期間,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銷售或委託受託加工17%稅率貨物的農產品維持原扣除力度不變。未分別核算的,統一以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為進項稅額,或以農產品收購發票或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1%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 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明確 農產品、天然氣等稅率從13%降至11%
    《關於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簡併增值稅稅率後,適用11%稅率的貨物範圍和抵扣進項稅額規定。4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
  • 簡併增值稅稅率政策明確農產品、天然氣等稅率降至11%_滾動新聞...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簡併增值稅稅率後,適用11%稅率的貨物範圍和抵扣進項稅額規定。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決定,從7月1日起,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
  • 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明確!7月1日起執行
    >關於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3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自2017年7月1日起,簡併增值稅稅率結構,取消13%的增值稅稅率。
  • 降低增值稅稅率應與簡併稅率相結合
    其中,關於減稅降費的內容就包括增值稅降低稅率等。增值稅稅率降低能否減輕企業稅收負擔?關於降低增值稅稅率,今年年初我國已頒布了相應的政策,將原17%的稅率降低為16%,11%降低為10%。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各項增值稅改革已實現了減稅金額1745億元。在9月20日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表示,增值稅稅率要繼續下降。
  • 政策解讀:簡併和統一增值稅徵收率有何利好?
    原標題:簡併稅率,再減稅負240億元(政策解讀) 涉及企業多為中小企業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出通知,為進一步規範稅制、公平稅負,經國務院批准,決定簡併和統一增值稅徵收率,自2014年7月1日起,將6%和4%的增值稅徵收率統一調整為3%。
  • 稅率簡併 一舉多得
    增值稅稅率四檔變三檔稅率簡併 一舉多得7月1日起,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正式實施,原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適用13%稅率的全部降至11%,涉及農產品、天然氣、食用鹽、圖書等23類產品。這一政策會對完善稅制帶來怎樣的影響?哪些行業和企業將迎來減負利好?
  • 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減稅降費 建議簡併增值稅、印花稅稅率
    深化增值稅改革之後,我國增值稅製造業等適用的基本稅率從原來的16%降到13%,交通運輸業等適用稅率從10%降到9%,金融業等維持6%的稅率,形成新的16%、9%、6%三檔稅率。預算工委調研發現,有的行業和一些企業反映,增值稅進銷項稅率降幅不一致,同時部分在市場中處於強勢地位的企業在稅率下調後未隨之下調價格,導致相關企業未能享受減稅紅利;多檔稅率並存,納稅人區分不同業務判斷適用稅率的難度較大;貸款利息繳納的增值稅尚未納入進項稅抵扣範圍;旅客運輸服務可以暫憑客票計算抵扣進項稅,但操作不夠便利;存量留抵稅額不退稅,增量留抵稅額退稅條件較為嚴格
  • 稅率簡併 一舉多得(政策解讀·聚焦)
    7月1日起,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正式實施,原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適用13%稅率的全部降至11%,涉及農產品、天然氣、食用鹽、圖書等23類產品。這一政策會對完善稅制帶來怎樣的影響?哪些行業和企業將迎來減負利好?記者日前採訪了有關部門和企業。
  • 兩部門下發減稅通知,小型水電、生物製品行業增值稅徵收率下調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6月18日訊,財政部和國稅總局周三發文稱7月1日起簡併調低部分增值稅徵收率至3%。中翰稅務合伙人王駿分析,調整後小型水電、自來水、生物製品等行業因徵收率下調而減負效果最為明顯。
  • 增值稅簡併意味著什麼
    7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簡併政策正式實施,稅率由原來的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不含零稅率),取消原13%的稅率;並將農產品、天然氣等增值稅稅率從13%降至11%。同時,為避免因進項稅額減少而增加稅負,作出了對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購入農產品維持原扣除力度不變的決定。
  • 國稅總局局長王軍:做好增值稅稅率簡併及立法工作
    4月12日至14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第四屆增值稅全球論壇在法國巴黎舉行
  • 行業人士:呼籲海南自貿港簡併稅製做好島內島外稅收制度銜接
    從稅率檔次來看,新加坡貨物勞務稅僅有7%和0%兩檔,而我國現行增值稅率有13%、9%、6%、0%四個檔次,同時還有5%和3%兩檔適用於小規模納稅人的徵收率;香港薪俸稅僅有4級累進稅率,而我國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有7級累進稅率。
  • 創業者的稅負竟然比包租公重,簡併稅制統一稅率很有必要
    企業的稅負問題,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話題,作為第一大稅種的增值稅在決定企業稅負高低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出我國當前的增值稅稅制過於複雜,建議簡併稅制,統一稅率,取消普通發票。一、政策複雜,實務處理難。增值稅是我國的第一大稅種,2019增值稅收入62346億元,佔全部稅收收入的39.46%。
  • 姓名:增值稅,稅率:13%,9%,6%,更新時間:2020年5月1日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二手車經銷有關增值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17號),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從事二手車經銷的納稅人銷售其收購的二手車,由原按照簡易辦法依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改為減按0.5%徵收增值稅。
  • 財政部發布對再生水等實行免徵增值稅政策通知
    現將有關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統一明確如下:   一、對銷售下列自產貨物實行免徵增值稅政策:   (一)再生水。再生水是指對汙水處理廠出水、工業排水(礦井水)、生活汙水、垃圾處理廠滲透(濾)液等水源進行回收,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水質標準,並在一定範圍內重複利用的水資源。
  • 部分農機適用增值稅優惠明確 適用13%增值稅稅率
    部分農機適用增值稅優惠明確 適用13%增值稅稅率 來源:紅網綜合 作者: 編輯:胡芙 2014-03-05 09:31:59
  • 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等簡併為一種稅/15%個稅稅負/15%企業所得稅/零關稅
    對實行「零關稅」清單管理的貨物及物品,免徵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清單內容由有關部門根據海南實際需要和監管條件進行動態調整。境內建造的船舶在「中國洋浦港」登記並從事國際運輸的,視同出口並給予出口退稅。對以洋浦港作為中轉港從事內外貿同船運輸的境內船舶,允許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保稅油;對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本地生產燃料油,實行出口退稅政策。
  • 李克強:深化增值稅改革 今年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
    摘要 【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深化增值稅改革,今年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  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深化增值稅改革,今年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