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撰文稱,他們利用斯隆數字巡天項目(SDSS)的星系演化實驗(APOGEE)提供的數據,發現了一個隱藏在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這一研究結論可能會刷新我們對銀河系演化歷史的認知。
研究人員稱,這個「化石星系」可能在100億年前與還處於嬰兒時期的銀河系發生了碰撞,他們將其命名為「赫拉克勒斯」。
研究小組成員、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的裡卡多·斯基亞文解釋說:「要找到這樣一個化石星系,我們必須研究成千上萬顆恆星的詳細化學組成和運動。這對位於銀河系中央的恆星來說尤其困難,因為它們被星際塵埃雲遮住了,APOGEE讓我們穿透塵埃,看到銀河系中心更深處。」
APOGEE通過利用近紅外光而非可見光拍攝恆星做到了這一點。在十年觀測期間,它繪製了銀河系中50多萬顆恆星的光譜,包括此前被塵埃遮蔽的位於銀河系中央的恆星。
研究主要作者、APOGEE研究生丹尼·霍塔解釋道,為區分屬於赫拉克勒斯的恆星與屬於原始銀河系的恆星,研究小組利用APOGEE儀器測量恆星的化學成分和速度,結果發現有幾百顆恆星的化學成分和速度與其他大相逕庭。「它們如此與眾不同,只可能來自另一星系,通過對它們進行詳細研究,我們追溯出這個化石星系的精確位置和歷史。」
研究表明,赫拉克勒斯的「遺骸」約佔銀河系球狀光暈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這一碰撞事件是銀河系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表明銀河系可能非常獨特,因為大多數與銀河系類似的大質量漩渦星系在嬰兒時期都更平靜。
研究人員稱,APOGEE是SDSS第四階段(現已結束)的旗艦項目,SDSS第五階段已開始採集數據,其「銀河系繪圖儀」將在APOGEE的基礎上,利用近紅外光、可見光,繪製出更多恆星的光譜,進一步揭示銀河系的秘密。
【來源:摘自科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