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歷史或將改變,人類發現"化石星系",曾撞擊銀河系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宇宙一直都處於一種神秘的狀態當中,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大程度地激發了我們人類的好奇心,從古至今,我們對於宇宙的研究和探索,一直都都沒有停下過,在我們國家古代,一直都有著一個特殊的機構,在對於宇宙星辰的變化,進行記載和研究,雖然在古代,人們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為了延吉和記載,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卻豐富了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
而隨著現代科學理論的出現,尤其是天文望遠鏡發明之後,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便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現代天體物理學理論誕生之後,人類對於宇宙的研究,便更加地深入了,比如宇宙的誕生,是138億年前一個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的奇點發生大爆炸產生的,而目前宇宙依舊處於不斷膨脹的狀態。
對於宇宙而言,在138億年前,剛剛發生大爆炸,宇宙範圍比較小,整體物質的密度極高,而且宇宙大爆炸產生的餘溫也依舊很高,在經過了數十億年之後,宇宙經過不斷的膨脹,逐漸變大,而宇宙的整體溫度,也慢慢冷卻下來了,在星雲物質當中,因為質量的原因,最終出現了最原始的恆星,而星雲當中的剩餘物質,漸漸成為了受恆星引力作用的各種天體,比如行星、衛星等等,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恆星系。
而這些恆星系,因為有著非常大的質量和引力,於是便開始組成了一些矮星系,在這個過程當中,矮星系越來越大,最終成為一個龐大的星系,而我們今天生活的銀河系,就是這樣一個範圍極大的星系,銀河系的誕生時間大約是在100億年前左右,此時的銀河系,還遠沒有如今這麼龐大,在隨後的100億年當中,銀河系也在不斷的進行吞併,最終達到了今天的範圍。
但是就以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天體物理學家們一致認為,銀河系在誕生的早期是比較平靜的,沒有其他相當的星系進行過碰撞,但是,最終天文學家的一些發現,在一定程度上面,已經徹底的打破這個觀點,因為他們在銀河系當中,發現了一個"化石星系",很有可能在銀河系形成的早期,撞擊了銀河系。
銀河系在這100億年當中,整體上面來說,不斷壯大主要還是依靠吞併一些矮行星,基本上應該沒有和其他的星系相撞,所以在銀河系的核心地段,存在著大量的白矮星,這些曾經的恆星的壽命普遍都超過了100億年,而且因為這個核心地帶的宇宙塵埃過多,導致了我們一直很難觀測這一地方,但是長時間的觀測和研究,最終還是發現了這個"化石星系"。
而天文學家們根據目前的數據進行推測,大致可以得知,這個"化石星系"的壽命也達到了100億年以上,也就是說,在銀河系形成的早期,這個星系就和銀河系相撞在一起了,為什麼大家會認為這個星系,原本不屬於銀河系呢?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星系雖然已經在銀河系當中存在了100億多年,但是星系內部的運行法則和相關特徵,跟銀河系內部的恆星有著很大的區別,也就是說它一直都保持自己原本的運行法則,一直都沒有改變,從而也就是說明了這個"化石星系"來源於其他星系,並不是銀河系本土的。
而天文學家們推測,大約在銀河系形成的早期,銀河系應該和另外一個星系產生了碰撞,最終銀河系將這個星系的一部分掠奪了過來,但是經過了100多億年的時間,卻沒有改變這個星系的整體成分和運行法則,嚴格來說,在很大程度上面,根本就不受銀河系的控制,獨立性非常強大。
對於銀河系來說,在宇宙當中,也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大的星系了,而且銀河系本身也處於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當中,在不久的未來,銀河系將和大、小麥哲倫星系進行碰撞,而且最終因為質量的原因,而將這兩個星系吞併,進一步擴大,而隨後銀河系本身,又會被仙女座星系給吞併,徹底的成為仙女座星系的一部分。
當然,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宇宙當中天體的變化,是非常漫長的,我們或許耗盡文明,也未必能夠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