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億年前,一個巨大星系曾撞上銀河系,徹底改變了銀河系

2020-11-18 姿勢分子knowledge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大約在30-40億年後,距離我們254萬光年的仙女座大星系將會撞上銀河系,本星系團兩個最大的星系將會上演宇宙中轟轟烈烈的天地大碰撞。

實際上,星系碰撞是宇宙中很常見的事情,人類迄今為止已經在宇宙中拍攝到了許多正在碰撞、合併的星系。即使是我們的銀河系,在今天以前一百多億年的歲月裡,也已經發生過多次碰撞了。這些碰撞包括對很小的衛星星系的吞併,也包括巨大星系的合併。在不斷地碰撞之後,銀河系才演化成了今天這樣。

目前,科學家已經對歷史上發生過的一些嚴重碰撞有過一些了解,比如:

  • 蓋亞-恩克拉多斯星系(又被稱為蓋亞-恩克拉多斯香腸),在大約90億年前撞擊銀河系;
  • 海爾米星流,是銀河系內的一個星流,來自於大約100億年前的一次星系碰撞;
  • 紅杉星系,是一個矮星系,在大約90億年前被銀河系吞併;
  • 人馬座矮橢球星系:直徑約為10000光年,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之一,在最近幾十億年的時間裡已經多次穿越銀河系,最終將被銀河系吞併。

而在這些碰撞事件更早以前的110億年前,銀河系還發生過一次劇烈的碰撞。那一次碰撞徹底改變了銀河系的形狀和演化進程,對後來的銀河系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個撞擊銀河系的星系,被稱為克拉肯星系。

雖然科學家們已經推測出了多次星系碰撞事件,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已經取得了多麼重大的突破。想要拼出一幅完整的銀河系碰撞史拼圖,對於科學家們來說仍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單單是發現這些發生於幾十億甚至一百億年前的事件,就已經不容易了。科學家之所以推測出這樣一次碰撞事件,是銀河系中的球狀星團給出了證據。

球狀星團恆星密度非常高,通常包含著10萬甚至100萬顆最古老的恆星,它們有一些甚至比宇宙的年齡小不了多少,記錄著最早期宇宙和星系的秘密。而且,這些恆星普遍都是形成於同一個時期,來自於相同的原始星雲和形成機制,非常統一。因此,科學家們通過這些球狀星團的化學組成,就可以推測出它們的起源以及相關事件。

同時,通過對銀河系內大約150個球狀星團的運行模式和形狀的分析,也能夠幫助科學家還原當時的過程。如今,有些星團已經被撕裂成了長長的星流,這樣的演化結果也是科學家關注的重點之一。

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天文學家J M Diederik Kruijssen和他的團隊就是通過這些信息,構建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銀河系碰撞年譜。為了完成這項研究,他們還藉助了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模擬,還原了球狀星團從形成到演化再到毀滅的完整演化周期。

Kruijssen介紹說:「將球狀星團的特徵與其宿主星系的合併歷史聯繫在一起的主要挑戰之一,就在於星系的合併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球狀星團的軌道要經歷徹底的洗牌。我們對算法進行了數萬次的模擬測試,並且只用了這些星系的球狀星團群,結果發現它對模擬星系之間的碰撞竟然重建得如此精確,這太令人震驚了。」

如果模擬算法是一個骨架,那麼觀測數據就是血和肉,二者的結合才能讓模擬過程活起來。得益於歐洲航天局蓋亞衛星多年以來在銀河系地圖繪製方面的卓越貢獻,Kruijssen等人獲得了大量空間、時間的高精度細節信息。正是通過這些數據,科學家們能夠對銀河系大量天體的位置和運行數據有所把握,最終促進了大量驚人的銀河系新發現。

在本次研究中,他們根據球狀星團的運動特徵來給它們進行分類,因為相似的軌道很有可能意味著相同的來源,亦即來自於同一次星系碰撞。

當他們代入數據開始模擬後,令人驚訝的結果出現了:模擬結果竟然和五次星系碰撞事件高度吻合!

更加令人意外的,是這次研究刷新了研究人員的一些認知,那就是克拉肯星系的碰撞遠比想像中要更加重要。

Kruijssen指出:「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一定是銀河系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合併,此前人們一直認為發生在大約90億年前的蓋亞-恩克拉多斯香腸星系的碰撞是最嚴重的一次碰撞。不過,在110億年前克拉肯星系帶來了一次碰撞,那時候銀河系的質量只有今天的四分之一。最終,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必然徹底改變了銀河系當時的形狀。」

此外,通過整個模擬過程得到的信息,Kruijssen和他的團隊建立了一份完整的星系碰撞年譜,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銀河系經歷過的那些星系碰撞事件。在60億-110億年前的這段時間裡,銀河系一共5次與含有超過1億顆恆星的星系發生碰撞。而超過1000萬顆恆星的相對較小的星系,與銀河系發生了共計15次合併事件。

最終,銀河系逐漸演化成了今天這個模樣,並且仍然在迎來新的碰撞。每一次的碰撞,都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出現恆星之間的碰撞,而只會給銀河系帶來巨大的轉變、增加了銀河系的規模,或許也和我們太陽系息息相關。

在未來,作為銀河系衛星星系的大小麥哲倫星雲也很可能會被銀河系吞併,然後我們銀河系還會與仙女座大星系碰撞,形成一個更加巨大的橢圓星系。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知道。因此,科學家們也希望通過對過去的碰撞事件進行更多的研究,來預測可能發生的未來。

這也是Kruijssen接下來的打算:「目前得到確認的原星系碎片一共有5個,通過現有和即將到來的望遠鏡,其他所有碎片或許也將重見天日。」

相關焦點

  • 110億年前,一個巨大星系曾撞上銀河系,徹底改變了銀河系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大約在30-40億年後,距離我們254萬光年的仙女座大星系將會撞上銀河系,本星系團兩個最大的星系將會上演宇宙中轟轟烈烈的天地大碰撞
  • 克拉肯星系在110億年前,與銀河系發生碰撞,造成銀河系的改變
    他們研究了歷史上的五次大型星系碰撞(每次涉及1億顆恆星或更多),其中還包括一次發生在100多億年前碰撞,而100多億年前的這次碰撞也是銀河系歷史上最大的星系碰撞,這個星系被稱為克拉肯星系。   克拉肯星系碰撞改變了銀河系的面貌   科學家表明,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發生在110億年前,當時銀河系的質量比現在小四倍,而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是銀河系經過的最重要的合併
  • 研究:鄰近星系將撞上銀河系,喚醒巨大黑洞
    由英國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科學家所主導的一項研究表明,銀河系的鄰近星系之一大麥哲倫星系(Large Magellanic Cloud)可能會在20億年內撞上銀河系,進而喚醒銀河系中央的巨大休眠黑洞,並使其開始吞噬物質,直到尺寸增大10倍左右。
  • 銀河系歷史或將改變,人類發現「化石星系」,曾撞擊銀河系
    銀河系歷史或將改變,人類發現"化石星系",曾撞擊銀河系 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宇宙一直都處於一種神秘的狀態當中,當然,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大程度地激發了我們人類的好奇心,從古至今,我們對於宇宙的研究和探索,一直都都沒有停下過,在我們國家古代,一直都有著一個特殊的機構
  • 45億年後 銀河系撞仙女星系?
    45億年後 銀河系撞仙女星系?  圖片來源:歐洲空間局網站   2月26日,美國國家地理髮了一條簡短的微博:大約45億年以後,我們的銀河系將與臨近的仙女星系撞到一起,請大家做好準備。  這聽起來比《流浪地球》中太陽系被吞沒還可怕。記者帶著疑問查閱了相關資料,原來,科學家早就預言了此事。星系相撞 到底是真的嗎?
  • 30億年後,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碰撞是否會發生?撞不上!
    在網上總會看到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未來30億年後將發生碰撞的信息。通常在介紹完這個信息之後,不免杞人憂天地闡述一下各種有關人類命運的聯想。仙女座星系未來撞向銀河系已是不爭的事實。仙女座星系距離我們250萬光年,其正在以每秒110公裡的速度撞向我們。
  • 100億年前,銀河系吃了蓋亞星系
    圖源:美國航天局/歐空局/哈勃,CC BY-SA 3.0 IGO一個新的觀測和模型顯示, 大約在100億年前,銀河系與一個較小的、鄰近的星系合併,並且達到了現在的狀態。該方法應用於蓋亞星系測量的兩個外環恆星——被稱為藍色和紅色的光環——也就是天文學家所稱的厚厚的中央圓盤。結果顯示,光環中的恆星都比光碟中的恆星更古老,而前一類的恆星都超過100億年的歷史。
  • 當銀河系撞上仙女座 地球會怎樣
    圖片從左至右、從上至下依次為:現在、20億年後、37.5億年後、38.5億年後、39億年後、40億年後、51億年後、70億年後兩個星系併合的圖景,最終兩個星系將併合成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   根據科學家的觀測,仙女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正以每秒300公裡的速度朝向銀河系運動,幾年前NASA製作了一個二者碰撞合併的電腦效果圖,轟動一時。此後很多年裡,每過一段時間,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要相撞這件事就要在網絡上被「熱炒」一番。   而實際上,二者的相遇相撞將發生在30—40億年後,最後併合、融合成為一個星系更是發生在成60億年後。
  • 仙女星系20億年前曾吞併一個巨大星系 質量相當250億個太陽
    來自美國天文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仙女座星系(編號M31),曾在約20億年前與一個大星系相撞合併。這一大星系質量相當於250億個太陽,在本星系團可以排名第三,僅次於仙女星系和銀河系。儘管這場慘烈的星系合併事件我們已經無法親歷,但遺留下了許多證據:幾乎看不見的恆星光環,巨大的恆星流,以及緻密的星系M32。
  • 銀河系的"家譜"揭示了神秘的克拉肯星系
    對環繞銀河系的密集星團進行的新分析,為我們提供了最完整的銀河合併歷史。在這些數據中,有110億年前發生的一個以前未知的合併事件,它完全改變了我們銀河系的形狀。天文學家已經命名了那個被銀河系所歸入的銀河系——克拉肯。 這些恆星群被稱為球狀星團,通常被認為是早期宇宙的"化石"。
  • 銀河系的「家譜」揭示了神秘的克拉肯星系
    一組天文學家通過人工神經網絡模擬環繞銀河系狀星系運行的球狀星團,利用數據和軟體模擬出的銀河系的五次星系合併。利用這些信息,天文學家們正在計劃建立一個「家族樹」來描述銀河系的碰撞歷史。
  • 仙女座星系將在38億年後撞上銀河系,地球到時會怎樣?
    由於銀河系和仙女座星系(M31)這兩個大型螺旋星系距離很近,僅為254萬光年,它們會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靠近,目前的接近速度是每秒110公裡,最終會在38億年後於本星系群的共同質心發生碰撞。不過,這兩個星系的碰撞對於身處太陽系的地球和人類而言不是什麼災難,我們並不會因此而毀滅。
  • 20億年後銀河系與大麥哲倫星雲驚天一撞
    地球上仰望燦爛的星空多年以前,有人曾認為80億年後將發生異常碰撞災難,銀河系附近的一個星系將與銀河系發生碰撞,經過科學家的考證後認為,80億年後來碰瓷銀河系的是仙女座星系。然而近期有英國杜倫大學天體物理學家說,在80億年後的仙女座星系碰撞之前,銀河系可能會遭到另一個星系的碰撞,大麥哲倫星雲(LMC),發生在20億年之後。我說仙女座星系,大麥哲倫星雲,你們要不要這樣爭先恐後,迫不及待呀?銀河系可沒有招誰惹誰呀。
  • 半人馬座或曾撞過銀河系,科學家找到證據,42億年前很可怕
    時至今日,這場撞擊的記憶仍遺留在地球上,在尤卡坦半島上,還存在著一個直徑達到10公裡的隕石坑,而通過模擬實驗,我們也得出了那場小行星撞擊產生了多大的威力,如果是現在的人類面臨那場危機,或許我們也難以逃脫。
  • 半人馬座或曾撞過銀河系,科學家找到證據,42億年前很可怕
    時至今日,這場撞擊的記憶仍遺留在地球上,在尤卡坦半島上,還存在著一個直徑達到10公裡的隕石坑,而通過模擬實驗,我們也得出了那場小行星撞擊產生了多大的威力,如果是現在的人類面臨那場危機,或許我們也難以逃脫。
  • 銀河系邊緣一個星系正在毀滅,未來或融入銀河系之中
    當然,受到引力的影響,星系和星系之間也會發生「碰撞事故」,比方說早在幾年前,就曾經有科學家提出預測,大約38億年之後,仙女座星系將與銀河系發生碰撞,如果那個時候人類還處於地球之上,屆時地球的夜空也會因此而發生大變樣。
  • 銀河系邊緣一個星系正在毀滅,未來或融入銀河系之中
    當然,受到引力的影響,星系和星系之間也會發生「碰撞事故」,比方說早在幾年前,就曾經有科學家提出預測,大約38億年之後,仙女座星系將與銀河系發生碰撞,如果那個時候人類還處於地球之上,屆時地球的夜空也會因此而發生大變樣。
  • 仙女座星系:大約40億年內與銀河系相撞
    望向宇宙,也時常有碰撞的發生,小到星體,大到星系,其中星系碰撞,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碰撞,而是一種引力交互作用。星系碰撞在宇宙是相當普遍的,這種碰撞帶來的不是只有毀滅,還有新生。該環狀星系是由兩星系碰撞而形成的,碰撞時其中一個星系恰好從另一個星系平面中穿過。巨大無比的引力衝擊改變了星系的結構,迫使氣團壓縮並引起劇烈的恆星形成,大量年輕而又高溫的天體組成了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淺藍色項鍊。
  • 提前20億年,銀河系將發生大事!地球或將被徹底「放逐」?
    十多年前,天文學家觀測後預測,我們的銀河系和遠處的仙女座,將在40億年後劇烈相撞,屆時宇宙將會產生一個新的星系。這則預言,曾一度使那些愛「杞人憂天」的人很是焦慮了一陣子(當然,我們知道這種焦慮是無濟於事的)。
  • 在發生碰撞前 仙女星系光暈已經撞上了銀河系光暈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已經繪製出了銀河系附近星系仙女星系的一個巨大的隱形區域。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詳細描述了仙女星系氣體「光暈」的大小和結構--並發現它已經在出現宇宙碰撞之前,與銀河系的氣體「光暈」發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