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解密:北大高材生弒母背後

2020-10-19 互聯文學

1994年10月7日,福建仙遊縣誕生了一個小男孩,他叫吳謝宇

吳謝宇媽媽謝勤是家族裡唯一一個大學畢業生,在家族裡很有地位。

九十年代初,大學生還是稀缺品,也都是有真才實學的。有這樣一個媽媽,吳謝宇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96年,謝勤進入當地「二中」教書,一家人住進了二中家屬區,兩歲的吳謝宇一直在這裡生活,直到十八歲上大學離開。

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吳謝宇智商奇高,次次考試都在年級前列,甚至被老師稱為「天才」,2009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高中,並擔任班長。

吳謝宇並不是傳統的「書呆子」,他也有調皮搗蛋的時候,還喜歡運動。但從2010年他父親因癌症去世,吳謝宇的心性就突然成熟了許多,話也少了。

父親死後,母親一直沒有再婚,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吳謝宇,照顧他的生活起居,關心他的學習。母親沒有社交,除了備課、上課,其餘時間都用在了吳謝宇身上。

吳謝宇也沒讓她失望,2012年,他被北京大學提前錄取,當時全福州市只有4個名額。即便到了高手如雲的北大,吳謝宇也沒失去「學霸」光環,大一時獲得「三好學生」稱號;大二獲得北大「廖凱原」獎學金;為了圓出國夢,他全力備戰GRE考試,又因成績優異而獲得獎學金。

熟知吳謝宇的人說,他骨子裡這種不服輸、敢拼的精神,十有八九來自於他的母親謝勤。

謝勤很能吃苦,並且自尊心極強,什麼事都要靠自己,不願被人施捨,不願被人瞧不起。吳謝宇父親去世時,謝勤單位給她發放了一筆撫恤金,謝勤拒絕了。當時,吳謝宇的學校也對這個尖子生厚愛有加,校領導特意給他發放助學金,吳謝宇選擇了和母親同樣的方式,堅決拒絕了,並希望學校不要擴大傳播,他不希望因此引起大家的同情和悲憫。

在謝勤的影響下,吳謝宇從小就養成了自覺的學習習慣,他知道這是自己的事。吳謝宇對長輩也有禮貌,在親戚眼中,他簡直就是完美的存在,也成了當地眾多父母教育子女時提得最多的一個榜樣。

這樣良好的形象同樣根深蒂固地留存在了與他共同學習生活過的同學心中,吳謝宇弒母案曝光後,他的一個同學就曾這樣說道:「我完全想不明白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我簡直不敢相信。放在以前,我認識的吳謝宇是這個地球上我最後一個想到會犯罪的人……」

吳謝宇對母親的感情應該也是深厚的,在他的人人網上面,除了分享的一些學習資料,偶爾也能看到與母親有關的信息。

「如果拿你身上20斤肉換取母親的十年長壽,你願意嗎?願意請轉發。」導語下面,是一篇歌頌母愛的文章。

2013年3月6日,吳謝宇默默轉發了這條信息。而兩年後,吳謝宇親手殺死了他的母親。

那是2015年7月12日,吳謝宇在家庭微信群裡發消息說自己要去麻省理工讀碩士,母親將和自己同行,7月25日的航班直飛美國。

前一天,吳謝宇在母子倆住了二十餘年的職工宿舍裡,將謝勤殺害,並用保鮮膜把屍體裹了100多層,每一層當中都夾有活性炭用於吸附異味。

處理完屍體,吳謝宇把房間的窗戶全部關閉,製造成一個密封環境,然後又在房中架上事先就準備好的攝像頭,這樣,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時監控房內動態。

吳謝宇又以母親的名義向親戚朋友借錢,共獲得140餘萬元。他回了趟初中母校,見了幾位老師,同樣聲稱即將和母親赴美。

8月,吳謝宇以母親的筆跡偽造了一封辭職信寄回單位,因為大家都知道謝勤出國陪讀了,也就批准了她的辭職。

12月,吳謝宇回到北大宿舍,向同學詢問考試的事情。案發後,同學們回憶,當時的吳謝宇一切正常。

2016年2月4日,吳謝宇在河南一處取款機上取錢,這是他最後留存的一個畫面。

2月5日,吳謝宇給舅舅發信息,說他和母親將於次日回國,到時候在舅舅家過年。

然而,6日這天,舅舅並沒等來他們二人,打電話也一直關機。因為犯案後這大半年時候,吳謝宇的社交軟體一直保持更新,也不時和親戚、朋友聯繫,所以沒有任何人察覺到異樣。

舅舅直等到14號,還是聯繫不上他們,這才覺得不對勁,他向警方報案,並隨警察一起來到謝勤家中,打開大門就發現妹妹的屍體直直地躺在地板上。

經查,謝勤已死亡半年,如此看來,吳謝宇給舅舅發的那條信息就是在撒謊了。而現場門窗完好,沒獲取到第三者的痕跡,警方立即將吳謝宇列為重大嫌疑人,發布通緝令。

很快,在對吳謝宇的信息核查中,更多的證據冒了出來:先是並未找到吳謝宇和謝勤出境前往美國的記錄,再就是2015年6月底的時候,吳謝宇網購了刀具、防水布、塑料布、保鮮膜、隔離服,刀具裡更是包含手術刀、剔骨刀。據此分析,吳謝宇最初是打算分屍的,至於最後為何沒有毀屍滅跡,卻堂而皇之地將屍體置於家中,可能是在殺死母親後有所愧疚,也可能是覺得分屍動靜太大容易惹來麻煩。

兩相比較,我認為後一種可能更大。因為,吳謝宇弒母,顯然是經過了一番精心策劃,而非激情殺人。這是他深思熟慮的行為,但凡他還有一點顧念母子情,也不會走到最後這一步。

同時,作為一個高智商人才,吳謝宇不可能不知道,他從取款機取錢時,會被錄下頭像。而僅僅過了一天,他就主動給舅舅發去信息,從而讓其弒母的罪行曝光。這也像極了一些囂張狂妄的犯罪分子心態,他們通過作案吸引社會關注,當關注度沒達到預期效果時,他會產生失落感,於是故意放些線索出來,以產生轟動效應。

吳謝宇成功了,隨著警方的通緝令發布,「北大高材生弒母」的消息很快成了那段時間的熱門話題。而在2月6號之後,吳謝宇就再也沒用這個身份出現過了。

三年後的2019年4月,吳謝宇在重慶被捕,警方從他身上搜出了30多張身份證,並證實,弒母后他就一直在國內活動,從未想過出逃國外。

這些都可以說明,吳謝宇對自己的「完美犯罪」有充分自信,在16年2月主動暴露前,他已做好長期隱匿的充分準備,甚至在心中嘲笑警方的無能。而當人們在各個論壇上討論這起案子時,他很可能還會在下面留言評論,像模像樣地分析案情。

案發後,警方詢問那些借錢者,為何僅憑一條借錢簡訊就相信了對方,乖乖打了錢。他們無不例外地說,這麼些年來,謝勤獨自撫養兒子,她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裡,但謝勤從沒向人開口尋求過幫助。大家都知道她清高的性格,她難得開口了,也不好細問,並且她在信息裡也說了借款目的,是為了陪兒子到國外讀書,吳謝宇的優秀眾人有目共睹,也就深信不疑了。

吳謝宇為什麼要殘忍地殺害深愛著他的母親?

我們或許能從謝勤的性格和吳謝宇弒母后做的幾件事上看出些端倪。

其一,他用母親的身份向旁人借錢,還是筆巨款,共計140餘萬元(其中有一大半都被他購買彩票揮霍了)。而在他父親去世那段最困難的時期,他和母親卻拒絕了外界的一切幫助。

其二,逃亡期間,吳謝宇結識了一個性工作者,兩人發展為男女朋友關係,並拍攝了多部性愛視頻。他還有多次嫖娼記錄。而吳謝宇上學期間,雖然因過於優秀而吸引了眾多女孩子,但他從未談過真正意義上的女朋友。

其三,逃亡到重慶後,吳謝宇以教課和陪酒來維持生計。在酒吧裡,他綽號「小龍」,服務對象是到酒吧消費的女性顧客,不僅陪酒,還陪睡,俗稱「鴨子」。

吳謝宇做的這幾件事,與他過往「乖乖男」的形象天差地別。為什麼母親一死,他就性情大變呢?

不難推測出,他以前的好形象是在母親常年的教育和引導下鑄成的,而顯然,吳謝宇的內心有牴觸情緒,只不過都被他壓制住了,並且在高情商的偽裝下,甚至都沒人看出他的不滿。當這些牴觸情緒越積越深,達到吳謝宇再也壓制不住的體量時,他做出了衝破牢籠的決定,將壓在他身上21年的大樹連根拔起,並在之後,恣意任體內那些反判欲望釋放了出來。

當然,吳謝宇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還得等他來交待。

吳謝宇今年4月21日被捕,不久後,關於他的審問、審判信息就會公諸於眾,到時候就真相大白了。

而就在吳謝宇逃亡的這幾年裡,又發生了幾起令人心痛的弒母案。

2018年3月10日,32歲的付白蓮連夜從廣州返回四川自貢老家,謊稱給56歲的母親買了按摩儀,讓母親坐到板凳上。隨後,付白蓮把電線纏在母親身上,接通了電源。母親出現抽搐和呻吟,付白蓮擔心被鄰居聽到,拿起一根板凳猛砸母親頭部和面部,致其死亡。作案後,付白蓮將母親屍體拖至廚房,擦掉血跡,在屍體旁放置一燒焦的插線板和電吹風,營造出觸電身亡的假象。

付白蓮留下的諸多破綻沒有逃過民警的火眼金睛,歸案後,付白蓮對「弒母騙保」的罪行供認不諱。原來,他們夫妻在廣州看中了一套100多萬元的房子,有40萬的缺口,付白蓮就打起了母親的主意,並於2017年11月給母親購買了一份人身意外傷害除,保額剛好為40萬元。

這是一次早有預謀的殺人案,庭審時,付白蓮交待,謀殺過程中,母親沒有求饒,只是不停地喊著:「么兒,么兒……」

2018年11月22日,山東濟南某小區內,24歲男大學生王某捅死了陪讀的母親。整個過程持續了近十分鐘,鄰居們聽到了爭吵聲,但以為只是普通的家庭矛盾,沒太在意。直到獲悉是兒子殺死了母親,大家才紛紛表露出了震驚。對於死者為何一直不喊救命,有人說,可能是被嚇壞了,有人說,可能她沒想到親兒子真能對自己下狠手,有人說,她不求救是出於母親保護兒子的本能,她寧願被殺死,也不願讓兒子背負上「殺人犯」的罪名……

知情人透露,王某大學期間心理方面出現了問題,已經接連留了兩級,他母親這次是特意過來陪讀並疏導他的,結果命喪刀下。

2018年12月2日,湖南沅江的12歲少年吳某在家中抽菸被母親發現,面對母親的斥責,吳某拿出菜刀,對母親瘋狂地砍殺了20多刀,令母親頭皮血肉模糊,雙手完全被砍斷,手腕處露出了白色骨頭,勁動脈破裂,現場血流成河,慘不忍睹。殺死母親後,吳某竟不慌不忙地把弟弟哄睡,換掉弒母時沾了血的衣服,將菜刀扔進魚塘,又用母親手機給班主任發簡訊請了假。所有過程有條不紊,一氣呵成,冷靜得簡直像個職業殺手。案發後,警察問他為什麼要殺媽媽,他說「我恨她」,警察問他錯了沒有,他說「錯了,但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的媽」,警察問他以後怎麼辦,他說「還像以前一樣,學校總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

吳某對母親的恨由來已久,他是名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由爺爺奶奶帶大,在爺爺奶奶的溺愛中,他形成了十分叛逆的性格,也沾染了打人、抽菸、逃課等惡習。

母親懷上二胎後回家,開始了對吳某的管教,然而,為時已晚,母子倆已錯過最好的感情培養期,面對吳某一身壞習性,母親能想到的只是嚴厲責罵、毆打,這進一步激發了吳某的逆反心理,最終釀成悲劇。

吳某殺人時的果斷,處理現場的沉靜,事後的坦然,讓見慣了窮兇極惡犯罪分子的我都感到毛骨悚然。

而因為未到刑事年齡,不久後,他就被放出並返校了。不敢想像,如果僅剩的父親再不對他加強管教,他以後會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如果父親真的嚴厲了,又會不會成為他手下的第二個亡魂?

2019年3月18日,13歲少年邵某,因為不服母親管教,雙方發生激烈衝突,過程中,邵某到廚房中拿來菜刀將母親砍殺身亡。事後,他沒去上學,而是到附近一家24小時營業的餐廳點了杯水,一坐就是40多個小時。班主任發現他兩天沒來學校,電話聯繫其母親也無人應答,於是報警。警察在餐廳找到邵某,問他知不知道母親死了,他說知道,臉上沒有任何悲傷神情。同樣,由於未到刑事年齡,邵某也將很快返校讀書,他以後又將成為怎樣的人?

比起我之前寫過的殺死親生子女的父母,今天這幾起案件裡的受害者都是深愛著他們兒子的。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人間慘案呢?

是他們缺席了子女的成長過程?是他們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還是和他們無關,一切皆源於子女自身的反社會人格?

不管怎麼說,為人父母,真是一件責任重大又無比困難的事。

在撫育孩子面前,一切名利都是過眼雲煙,因為,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毀掉你的一生。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給說法: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前後為何顯得異常冷靜?
    北大教授給說法: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前後為何顯得異常冷靜?「北大學子弒母案」是近幾十年來高校學生殘害母親的第一案。該案之所以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就是因為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表面上看上去不僅是一位學霸,還是一位十分孝順的孩子。吳謝宇在殘害母親的過程中,所作所為令人髮指。
  • 5年前,北大神童吳謝宇將母親做成木乃伊,弒母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在一片安寧的社會背後,也藏著無數的罪惡與陰暗,有些外表光鮮的人,也許早已經病態。曾經有一個震驚中國的案子,兇手是北大的神童,他將親生母親製成木乃伊,就是是什麼促成了他的犯罪呢?在母親的教育與期待下,吳謝宇的成績一直非常好,他成為了北大的保送生,GRE成績排在了全球前5%。在北京大學學習的吳謝宇受到了很多同學的稱讚,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向他投去羨慕的眼光,這一個男人在進入大學後依舊保持著優異的成績,三好學生的稱號、獎學金的名額、班長都是加在他身上的榮譽。
  • 報告文學《中國鐵路第一大案解密》獲央視推薦
    30多年前,中國鐵路第一大案曾令那個時代坐火車旅行的億萬人心驚肉跳,聞之色變。作為5•10行動的親歷者和前線指揮,王仲剛數年潛心創作,通過對中國鐵路第一大案曲折驚險的偵破歷程的生動描寫,展現了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驚心動魄的崢嶸歲月裡,鐵路警察不畏艱險、勇於擔當、迎難而上、甘於奉獻的忠誠品質、高尚情懷和閃光形象。2019年8月,王仲剛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鐵路第一大案解密》首發式在京舉行。
  • 北大學子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專家回應:或掩蓋真實作案動機
    12月24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北大學子弒母案在福州中院開庭審理,當事人吳謝宇涉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據媒體披露,吳謝宇在庭上供述自己的弒母動機是:「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 他自述因為覺得父親去世後,母親很痛苦,於是他想到幫助母親 「解脫」。
  • 北大學子弒母原因不清,網友推測3條原因,條條都有可能
    導語:北大學子弒母原因不清,網友推測3條原因,條條都有可能北大學子吳同學不知道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什麼樣的情緒下中對自己的母親痛下殺手,將母親殺害之後將屍體放入活性炭中,防臭,之後又以母親的名義向親朋好友借了144萬,然後騙舅舅說自己帶著母親去美國留學了。
  • 北大學子弒母案:高智商人渣是怎麼煉成的-虎嗅網
    4月25日,新京報記者從福州市公安局獲悉,涉嫌弒母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已經被抓獲。據接近警方的內部人士透露,吳謝宇於4月21日在重慶江北機場乘機時被抓。身上帶了30多張身份證,通過網絡購買,三年來一直在國內活動。
  • 1991年北大高材生盧剛殺人事件:天才變魔鬼只在一瞬間!
    本文轉自名偵探花生ID:huasheng123061991年北大高材生盧剛殺人事件
  • 虎毒不食子,北大神童弒母案,被捕時面帶笑容!
    文/菊菊雜談十一月十三號,南京發生一起高三學生弒母的案件,讓小編不禁想起四年多以前關於北大學生弒母的事情,讓人不敢細細思考。兩個人都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都是大家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 北大弒母高材生吳謝宇:媽媽像死前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福州中院第二法庭的庭審現場,涉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的吳謝宇,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在庭審現場展現了自己高智商的一面:吳謝宇在庭審現場連續20分鐘的可以說是發言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同時他還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幾乎不停頓。對檢方的所有指控,吳謝宇在庭審過程中均供認不諱。吳謝宇當庭供述分析了自己複雜的心理變化,表示自己心理變化源自於父親的病逝。
  • 吳謝宇首談弒母原音,表示是因為「媽媽對我太好了」
    2020-12-25 21:30:13 來源: 旅行的腳步 舉報   北大學霸吳謝宇殘忍弒母一案近日在江西開庭審理
  • 他是北大高材生,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卻與曾經大相逕庭
    農民子弟北大夢張進生出生於湖南的一個小村,家境貧寒的他,從小就立志於走出農村,去往更高處。他的父母十分支持他的學習,並儘自己的全力培養他。張進生自己也不負眾望,在18歲那一年,他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他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在攻讀大學期間,他也十分刻苦,成績也十分優秀,並且多次獲得獎學金。5年的學習時光結束,張進生從湖南醫科大學畢業。
  • 北大教授:「北大學子弒母案」4個謎團不難解開
    北大教授:「北大學子弒母案」4個謎團不難解開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從發案至今已經近4年時間了,從今年4月21日抓獲吳謝宇至今,已經20餘天了。如今該案依然是社會上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人們之所以以超乎尋常的心態關注北大學子弒母案,是因為籠罩在該案上的謎團太多了,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身上的光環太多了,標籤太多了。吳謝宇從初中到中學到大學不僅是一位學霸,在中學還擔任班長,待人接物,彬彬有禮,不怕吃虧,善於團結同學,同時也是一位陽光健康快樂的孩子。
  • 北大吳謝宇殘忍弒母 心理學者:母子關係不正常
    4月21日,「北大學生弒母案」嫌疑人吳謝宇在重慶機場被警方抓獲,隨即移交福建警方。28日,福州警方對吳謝宇進行了初步審訊。  心理學者唐映紅告訴廣角鏡,吳謝宇弒母,根子出在「原生家庭有結構性缺陷」——  廣角鏡:吳謝宇為什麼能那麼冷靜地殺死母親?  唐映紅:不管是人類還是其他什麼動物,大腦裡都有一種鏡像神經系統,它是我們產生憐憫、同情以及同理心的生理基礎。
  • 他曾是北大高材生,受邀留學英國皇家醫學院,最後卻靠低保生活
    北大是眾多天才的搖籃,每年從這裡走出去的畢業生,大部分都會成為社會上的精英,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不過,也有一些北大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一事無成,最終甚至過得比普通人都不如。
  • 媒體評「男孩弒母案」:為何青少年犯罪更需被「辯護」
    (原標題:男孩弒母案:為何青少年犯罪更需被「辯護」)12月2日晚,湖南沅江一名12歲男孩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將母親在臥室內殺害,據悉,男孩因抽菸被母親發現後遭皮帶抽打,積怨最終釀成慘案。12月3日上午,鄰居發現情況後向公安機關報警。據當地居民介紹,母親陳某今年34歲。
  • 大案解密:天才+魔鬼,北大高材生盧剛殺人事件
  • 北大學子弒母:人性面前「為你好」沒用,高智商敗給底層需求
    2016年,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后,用30張身份證,在國內藏匿了三年,近期被抓。震驚之餘,很多人都想知道,北大學子,這麼成功了,為什麼要這樣做,還是自己的母親。有人說你又不是吳謝宇,你怎麼知道他的動機?這就好比是人病了,他知道得了什麼麼病麼?怎麼病的嗎?不知道怎麼辦,想必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看看心理學是怎麼說的。
  • 北大學霸弒母,逃亡還不忘尋歡,至今案件未能水落石出
    今天和大家聊聊2015年國內發生的北大高材生吳謝宇殺母案。2015年7月11日吳謝宇的母親謝天琴被吳謝宇在家中殺害,屍體在案發半年後才被警方發現。2019年4月21日,吳謝宇在重慶的江北機場落網,案發至吳謝宇落網時間跨度長達四年之久。
  • 怎麼看「北大學子弒母案」?4位父親實話實說,很揪心
    怎麼看「北大學子弒母案」?4位父親實話實說,很揪心「北大學子弒母案」馬上就要進行公開審理,相信圍繞在該案背後的很多謎團都會被一一揭開,到時候自然會真相大白。社會大眾之所以特別關注北大學子弒母案,是因為該案的發生,讓很多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一個特別優秀的大學生,一位孝順的孩子,一位鄰居眼裡的好孩子,為何能變成弒母的惡魔?
  • 1991年北大高材生盧剛殺人事件……
    這個28歲的青年博士、北大物理系高材生穿著大茄克,帶著一個提包,悄悄地推開門,像一塊隕石般地急促而又無聲地降落在309會議室,他裝出世界上最無害的樣子在角落裡翹了翹腳。窗外,他能看到愛荷華城的一部分。他在這裡生活了6年,從1985年出國直至現在,在這間房間裡通過博士論文。整整6年,他沒有離開過愛荷華大學,現在他就要和它告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