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入侵物種——長芒莧

2020-08-28 東七居士

截至2020年8月,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形態特徵

  •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 0.8~2m。莖直立,粗壯,有縱稜,無毛或上部散生短柔毛,有分枝。
  • 葉無毛;葉片卵形至菱狀卵形,莖上部葉片則常為披針形,長5~8cm,寬2~5cm,先端鈍、急尖或微凹,常具小突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花單性,雌雄異株;穗狀花序生莖及分枝頂端,頂端常下垂,長 7~30cm,寬 1~1.2cm,生於葉腋者較為短,呈短圓柱狀至頭狀;苞片鑽狀披針形,長 4~6cm,先端芒刺狀。

  • 雄花花被片 5,極不等長,長圓形,先端急尖,最外面花被片長約 5mm,其餘花被片長 3.5~4mm;雄蕊 5 枚,短於內輪花被片。
  • 雌花花被片 5,極不等長,最外面一片倒披針形,長 3~4mm,先端急尖,其餘花被片匙形,長 2~2.5mm,先端截形至微凹,上部邊緣齧蝕狀;花柱 2 或 3。
  • 果近球形,長 1.5~2mm,包藏於宿存花被片內,果皮膜質,上部微皺,周裂。種子近圓形,長 1~1.2mm,深紅褐色,有光澤。花果期 6~11 月。


地理分布

  • 原產美國西南部,現廣布北美洲、歐洲和亞洲。


中國分布

  • 1985 年首次發現於北京的豐臺區範莊子村(現槐房路附近)路邊,此後沿道路蔓延侵入菜地。
  • 現主要分布於北京、天津、河北、遼寧、江蘇、山東。


入侵危害

  • 該種適應性強,常生於河岸低地、曠野、村落邊及耕地中,產種量很大,競爭力強,易形成優勢群落,威脅當地生物多樣性。
  • 作為一種旱地雜草,植株高大,與農作物爭奪水、肥、光照和生存空間,危害農田和果園,也可侵入溼地。
  • 植株富集亞硝酸鹽,牲畜過量採食後會引起中毒。雌株成熟果序上的宿存苞片和花被片具硬刺,可扎傷皮膚。


控制方法

  • 在結果前進行人工拔除,或幼苗期至生長期進行化學防除。
  • 加強檢疫,防止其種子夾雜在農作物種子中播種到農田裡。

相關焦點

  • 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發布
    本報訊 環境保護部與中國科學院近日聯合制訂並發布《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指導相關部門和地方防控外來入侵物種。  據了解,第四批入侵物種共18種,包括長芒莧、垂序商陸、光莢含羞草、五爪金龍、喀西茄、黃花刺茄、刺果瓜、藿香薊、大狼杷草、野燕麥、水盾草、食蚊魚、美洲大蠊、德國小蠊、無花果蠟蚧、棗實蠅、椰子木蛾、松樹蜂。
  • 新「超級雜草」——長芒莧
    友情提醒:莧屬是我國外來入侵植物種類最多的屬,目前共發現19種,除腋花莧(Amaranthus roxburghianus)為本地種外,其餘18種均為外來種,並且一大半都是入侵種。(想了解莧屬的朋友可戳此處)其次,長芒莧有毒,它不能稱之為莧菜,更不能吃。我們可能已經發現了它在中國能夠如魚得水的原因之一了——沒人吃!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我國,到底影響幾何?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影響幾何?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
  • 主要來自美洲……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在涉及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時,給出了以上數據。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它們對我國造成或具有哪些潛在威脅,應該如何防範?
  • 外來入侵物種是指 外來入侵物種什麼意思
    目前,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比如很多新病蟲害造成農業損失,因為改變生態系統所引發的一系列水土、氣候問題,那麼你知道外來入侵物種是指什麼嗎?外來入侵物種入侵途徑有哪些?趕緊了解一下吧!
  • 外來物種入侵重慶!!!
    網友的調侃固然可以付諸一笑,但是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近幾年卻層出不窮,並且危害越來越大。目前,重慶外來入侵生物多達53種,其中最具危害性的有空心蓮子草(水花生)、鳳眼蓮(水葫蘆)、福壽螺等6種。入侵路徑作為有用植物引入一般而言,外來物種的進入分為無意引入和有意引入兩種途徑。
  • 時刻知道丨我國已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靠吃真能解決嗎?
    中國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那麼,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主要集中在哪些物種,通過何種途逕入侵我國?它們對我國造成或具有哪些潛在威脅,應該如何防範?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根據中國外來入侵物種資料庫的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已經入侵我國農業和林業生態系統的外來生物有630多種,其中發生面積較大、可以產生明顯危害的就有100多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當中,我國深受其害的就佔了50種。    近年來,外來生物入侵農林的新發疫情頻頻出現。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外來物種入侵 十大最危險"入侵物種"盤點/圖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約有450種外來入侵物種 其中大約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的,年損失約600億。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有哪些?警惕「外來物種入侵」。  廣西外來入侵物種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  巴西龜、福壽螺、清道夫、水葫蘆……這些在廣西常見的生物卻是外來物種。
  • 外來物種入侵!抱歉這裡是中國 —盤點外來物種入侵失敗案例
    但如果有外來物種的侵入,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1、小龍蝦小龍蝦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原產北美洲,上世紀30年代入侵我國,60年代發現其食用價值,90年代開始興起吃小龍蝦,90年代末因為市場的興起,中國開始養殖小龍蝦,從此小龍蝦從外來入侵物種變為本地水產養殖物種,小龍蝦在中國的安穩日子也就短短
  •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水葫蘆
    警惕「外來物種入侵5/1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福建寧德市古田縣水口鎮閩江段水口庫區灣口村村民向記者展示生長極為迅速的外來植物
  • 入侵植物知多少?
    」這個名詞,那麼,我們國家現在有多少種外來入侵植物呢?若外來物種改變並威脅本地生物多樣性並造成經濟損失和生態損失,就成為了外來入侵物種。對外來入侵物種來說,這種「要啥有啥」的自然特徵簡直就是「天堂」,所以我國很容易遭受外來入侵物種的侵害,大多數都可能在我國找到合適的棲息地。
  • 關注丨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農林,咋防範?
    新華社發外來物種入侵事件頻繁發生隨著經濟區域化和全球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交通網路貫通,人員流動日趨頻繁,農林產品貿易量激增,外來有害物種逐漸突破原有地理隔離和生態屏障,在不同國家及生態區域間遷移的機會大大增加,傳入的頻率和擴散的速率大大加快。
  • ...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午間社會新聞播報】5、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
    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伴隨著跨境電商和國際快遞等新業態,入侵渠道更趨多樣化,造成的生態安全風險明顯增加。
  • 外來生物入侵加劇物種取代
    圖為重大外來入侵害蟲西花薊馬。該害蟲是世界性入侵害蟲,也是昆蟲種間競爭研究的主要案例之一。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供圖 外來生物入侵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大生態難題,其範圍遍布全世界。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副主任高玉林博士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斯圖爾特·雷茨(Stuart Reitz)博士聯合研究發現,外來生物入侵加劇了物種競爭取代及種群地位的演化。
  • 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關於發布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的通知(此件業經中科院李家洋會籤)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中科院有關研究所(院):2003年原國家環保總局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該名單的發布不僅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對相關部門和地方及科研單位開展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