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頌秋心疼地看著被水浸泡鏽跡斑斑的工具。 喬軍偉 攝
本報訊 (記者 陸建鑾)三代從事篆刻的民間藝人項頌秋,家中收藏有多位廣州名人的印章刻本,特別是民國初年的一些名人印章尤為珍貴,如陳濟棠、餘漢謀、許崇智等。前天晚上的一場暴雨,受隔壁整修牆壁漏水影響,項頌秋家中近半面積受淹,兩本珍貴的名人印章刻本被水淹後糊成一團,成為廢紙。
在荔灣區和平西路僅十來平方米的家也是項頌秋的工作間,工作檯靠近陽臺一邊的牆壁,牆上的柜子裡放著各種篆刻工具和材料,抽屜裡則收著三代珍藏的多本名人刻本。
前晚9時多下大暴雨的時候,項頌秋一家正好在外面赴約,10時多回到家裡發現一片漆黑。點燃蠟燭後發現,牆上的電線全部溼透了。原來是隔壁房子整修,牆壁漏水滲透到項頌秋家裡來了。工作檯也整個都被浸溼,木材、牛角等材料報廢,一些鐵製工具也生鏽了,更為重要的是,抽屜裡的名人刻本也被浸了水,其中兩本成了廢紙。項頌秋心疼地說:「這些刻本既是我們三代人篆刻工作的記錄,也是一份歷史的記錄。」
三代從事篆刻 名人慕名而至
「父親留給我的就只有這張『破』桌子了。」項頌秋撫摸著斑痕累累的工作檯說。據介紹,項頌秋的叔公項信南是清朝光緒年間著名的金石篆刻人,父親項少南也是小有名氣的金石篆刻傳人,給許多名人政要刻過章,如陳濟棠、餘漢謀、許崇智等,從遺留下來的刻本上均能看到名字。廣州的一些老字號和政府機關都有他的手跡。當年陳濟棠曾專門邀請項少南到政府裡刻章,項頌秋說:「那時候不叫刻章,叫刻『關防』。」每個星期給工錢100個大洋,可想而知陳濟棠是極為重視項少南的手藝的。
項頌秋今年62歲,擅長篆書。不少慕名而來的顧客都是些文化人,除了挑「私章」,還會找他刻一些詩詞到一些古玩、筆洗等物器當中。
心疼刻本被毀 更痛心手藝失傳
被水毀掉的兩本印章刻本,與記者現在能看到的印有陳濟棠、餘漢謀、許崇智的刻本有著同等的價值,項頌秋心疼地說:「實際上,清末民初很多名人的印章我們家都有收藏,現在還不知道毀掉的兩本裡收錄的是誰的印章,得把現有的翻出來逐一查看排除才行。」
相對於珍貴刻本被毀,項頌秋更擔心自己百年歸老後手藝失傳。項頌秋有兩個女兒,但都對這門老手藝不感興趣。
項頌秋說,現在只有些老顧客會上門來刻章,「新的客人幾乎沒有了」。項頌秋的生活來源是社保,生活並不寬鬆的他,也只好安住在多年的老房子裡。他說:「我別無所求了,就是怕百年歸老後沒人會用我手上這老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