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型篆刻傳承人沈耕華:唯有不辜負 方能歸初心

2021-01-21 網之訊

篆刻藝術是將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起來的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一九三七年八月,沈耕華先生生於上海,上世紀六十年代,師從著名篆刻家趙古泥門生李犖群先生(篆刻家鄧散木之同門兄長)學書法、攻篆刻,成為入室關門弟子,亦即古泥門下第三代傳人。李犖群先生對其盡心賜教,呵護有加。

沈耕華先生不僅書法造詣頗深,精通各種書體,運筆蒼勁有力,古樸雄渾,其金石篆刻造詣更是一絕,在絕不藉助放大鏡的前提下,僅憑最普通的篆刻刀,肉眼鐵筆,行雲流水。

「微型篆刻」是沈耕華先生半個世紀勤學磨練、刻苦鑽研、靜心修行、鍛鐵成道的獨門絕技,是傳統技藝的延伸與提升,可稱得上傳統篆刻的創新乃至創舉,是印章邊款的特殊形式,在2到3公分的印章邊款上篆刻上百甚至數千字的古文、詩詞名句,縮龍成寸。

沈耕華先生「微型篆刻」與其它篆刻藝術最大區別在於:一是邊款成文字數多達300至600字以上,針眼大小,且字體仍能清晰、雋秀;二是完全用肉眼屏氣篆刻,一氣呵成;三是獨創「印中印」篆刻新形式。人們評價沈耕華的藝術作品不是「好與不好」的差距,而是「有與沒有」差別。

2000年,經文化部嚴格審批,對微型篆刻這門藝術通過了ISO2000藝術品價值標準評定,沈耕華先生成為首批審定的國家級大師。

這些年來,沈耕華先生藝術作品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舉辦的環球藝術雅集作品現場實刻專場拍賣會上,多件作品以幾十萬元的價格被藏家拍下;其作品在上海市「東方印韻」沈耕華藝術作品展覽會、上海城隍廟沈耕華微型篆刻作品展、「縮龍成寸」沈耕華微型篆刻展上獲得如潮好評;沈耕華先生曾擔任中央電視臺《尋寶》節目頒獎嘉賓,並多次以特邀嘉賓和展示人身份參加上海市學習節、上海市文化藝術節。

沈耕華先生先後擔任上海民族畫院首席副院長、世界名人文化研究中心(美國)主任、國際註冊藝術家設計師協會上海分會副會長、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奇才文化藝術中心特約顧問,目前,沈耕華先生因「微型篆刻」項目被列入上海市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行列。

經過六十多年的探索,沈耕華先生以「掌上摩崖」和「印中印」獨特與新穎的篆刻形式為創作特色而獲得空前成功,並將其運用於傳統篆刻,先後為眾多海內外著名人士如楊通誼、顧毓琇、榮毅仁、貝聿銘、蔣孝本、陳香梅、張王玉齡、李嘉誠、王生洪、高向軍等社會名流及佛教界人士觀性、戒忍、覺醒、照誠等高僧大德治印。並受宋任窮之子宋京波之託為領袖治印。以上所有印章的邊款均配有上百字獨立詩詞一首的微型篆刻。

為迎接澳門回歸祖國,沈耕華先生從構思、設計、選材開始,用一年多時間將一部一萬五千餘字的《澳門基本法》(全文)以微型篆刻十方印章製成作品。

篆刻藝術的發展、延伸與創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沈耕華篆刻作品秉承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以及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而不同的東方智慧,這些都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正如領袖所說,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這些千百年傳承的理念,已浸潤於每個國人心中,成為「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構成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沈耕華先生不遺餘力一生傾注於傳統文化篆刻技藝的保護和傳承,延續和發展,貢獻卓著。

沈耕華先生微型篆刻作品絕大部分都配有作品放大(印影)真樣,製作成長卷、掛軸或冊頁等以供觀賞。多年來其代表作有《澳門基本法》(全文15000餘字)、《佛金剛經》(5000餘字)、《孝經》(2000餘字)、《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千字文》《弟子規》《百家姓》《朱子家訓》《琵琶行》《長恨歌》《正氣歌》《嶽陽樓記》《桃花源記》《進學解》《心經》《大悲咒》等等,作品深受藏家和業內人士的讚譽與青睞,著名實業家李嘉誠先生曾收藏其微型篆刻作品,同時也得到篆刻書畫藝術愛好者的追捧,成為人們欣賞收藏的香悖悖,近年來更成為國家文化交流珍貴之禮。(東敏 艾若)

#藝術#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句話怎麼來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並不是某文章的一句原話,而是從《華嚴經》的部分經文簡單衍化來的,通過解讀,加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的富有韻味的觀後感。大方廣佛華嚴經夜摩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如菩薩初心,不與後心俱。這四句話我想表達的很多,在這裡就不贅述了。佩服一下能將這兩段經文濃縮成精華的人。
  • 關于堅持初心的名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隨著時間的消逝,人們做某件事的初心也漸漸逝去,也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由來。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關于堅持初心的名言吧!關于堅持初心的名言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自己想做的,奮鬥自己想要的,勿忘初心,方得始終。二、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只有年齡。感謝在我生命裡的每一個相遇,只待歲月靜好!
  • 線上教拳、創作抗疫主題作品……白雲非遺傳承人助力戰「疫」
    談及當前學習非遺拳種的意義,非遺洪拳市級傳承人馮亦慧、非遺白眉拳區級傳承人劉智強一致認為,這不僅是對文化的傳承,更是防控疫情的需要。疫情期間,他們堅持非遺教學「不斷檔」,通過錄製視頻進行線上教學的方式,讓網友們足出不戶便可鍛鍊身體,以強健的體魄面對疫情挑戰。
  • 方寸之間 變化萬千的女書篆刻與肖像印篆刻
    紅網時刻7月3日訊(記者 湯紅輝)最近,青年學者、藝術家曾凡忠博士已完成漢字、女書篆刻、肖像印篆刻藝術作品近100方,他將於下半年舉辦篆刻作品展,含漢字、女書、生肖、肖像印篆刻近300方。曾凡忠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致力於中國針灸、剪紙、書法、篆刻、古琴、馬頭琴藝術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與學習。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初心?這句話的由來,有一些朋友認為來自於國家領導人為政報告中的使用,再往前一些的是來自臺灣作家的一本散文集,使用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幾個字作為書名。因為這本書我沒看過,所以不好說什麼,不過遠觀有些雞湯的味道。
  • 日本為什麼追捧月亮魚,把魚切開那一刻,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日本為什麼追捧月亮魚,把魚切開那一刻,唯有美食不可辜負!日本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有著非常豐富的漁業資源,在哪裡可以品嘗到各種各樣的海鮮,月亮魚就是其中的一種。日本為什麼追捧月亮魚,把魚切開那一刻,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 一切皆是虛幻,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更是虛幻大於現實,難分真假,難辨對錯,唉,昨日看見一個女孩子在網絡上被騙了五萬元錢,痛哭流涕,不僅心生感慨,一切皆是虛幻,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好了,言歸正傳,今天為大家做一個油炸花生米,簡單易學,好吃不膩。備料:花生米大約三百克(大約一盤的量),花生油適量,鹽少許,白酒少許。
  • 「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陳德豐:我用木頭講故事
    作為一個用木頭講故事的非遺傳承人,他的木雕工藝作品屢獲國家級、省級重大獎項。作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州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30多年來陳德豐始終沉浸在木雕工藝美術創作中。如今,陳德豐更是享有中國營建工匠名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傳統建築名匠、廣東省南粵工匠等榮譽稱號。
  • 廣州書法雙年展之「紅棉杯」青年書法篆刻大賽作品展
    特別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廣州書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廣州市廣大書家和書法愛好者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守初心,擔使命,書寫新時代,勇攀藝術高峰。多年來,廣州市文聯、廣州市書法家協會一直十分重視書法人才隊伍建設,致力多方合作、搭建平臺,積極推進創作與學術共進,交流與普及同行,挖掘與宣傳並舉。
  • 篆刻漢印作業第119方:印面元素的觀察與調度
    今天發布漢印作業的第119方,就是這方:(騎千人印)本圖選自《中國篆刻聚珍》漢官印一冊,原書並未標明具體時代,查資料也暫時查不到尺寸,好在我們臨漢印也有一段時間了,對於尺寸,可以約略放鬆下因為印譜中沒有標明具體年代,我們只能依照字形和官職歷史來推斷這方印為西漢初年的印,因為印字末筆還有明顯的小尾巴,而「騎」字的「馬」部、「人」字、「千」字還明顯帶有摹印篆的特徵,並不是漢繆篆的完全方正,應當屬西漢初年的官印,如果後續再查證資料後,再來修正,先這樣,我們暫不去考證了。
  • 天津市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覽將於10月25日在天津美術館開幕
    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天津市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覽將於10月25日上午在天津美術館開幕。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天津市廣大青年書家和青年書法愛好者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守初心,擔使命,書寫新時代,勇攀藝術高峰。
  • 有福之州——第五屆海峽兩岸中青年篆刻大賽徵稿啟動!
    篆刻是中國漢字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有著醇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魅力。一方小小的石頭在海峽兩岸綿延不絕的交往中傳遞著同宗同祖的文化,成為兩岸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梁之一。
  • 韓天雍《中國篆刻對日交流與影響》講座在上海韓天衡美術館舉行
    《中國篆刻對日交流與影響》韓天雍主講1月9日上午,上海韓天衡美術館2021年首次「味閒講堂」在演講廳舉行。為配合正在展出的「心心相印——中國印文化大展」,增進廣大觀眾對中國印文化輻射力的了解,本次講座邀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韓天雍先生主講《中國篆刻對日交流與影響》。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金石學家、書法教育家韓天雍教授長期深研書法篆刻藝術,且精通日語,曾作為日本文部省特聘教授十幾次赴日授課,與日本藝術界有廣泛的交往。著有《日本書道史》《日本篆刻藝術》《三筆三跡》《中日禪宗墨跡研究》等。
  • 「印從書出」和「知白守黑」為什麼是篆刻學習的基礎理念?
    在中國古代傳統篆刻藝術發展史上,通常公認的有三個篆刻高峰時期,先秦、兩漢、魏晉與清朝。先秦時期以古璽印章為主流,其風格多樣,以蒼勁厚重、凝練精蘊與古樸典雅見長,具有一種歷久彌新、韻味悠長的藝術氣息,被後代篆刻人奉為印章中的至寶。
  • 廣東篆刻世家夜雨屋漏 名人刻本頓成廢紙(圖)
    喬軍偉 攝本報訊 (記者 陸建鑾)三代從事篆刻的民間藝人項頌秋,家中收藏有多位廣州名人的印章刻本,特別是民國初年的一些名人印章尤為珍貴,如陳濟棠、餘漢謀、許崇智等。前天晚上的一場暴雨,受隔壁整修牆壁漏水影響,項頌秋家中近半面積受淹,兩本珍貴的名人印章刻本被水淹後糊成一團,成為廢紙。
  • 認清自己,擺正位置,方能贏得成功
    人活一輩子,唯有認清自己的本心,擺正自己的位置,方能贏得成功!人生當中,決定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需要認清自己!既不能過分貶低自己,也不能讓自己傲嬌過了頭。正確的審視自己,尤為重要。俗話說的好:人貴有自知之明!能夠認清自己,才是走向成功的開始,一個看不清自己的人,不是過分卑微,就是過分張狂,讓人厭惡,讓人避而言之。
  • 看透人心的悲涼句子:唯有錢包裡的毛爺爺未曾辜負!
    你不願意和我在一起,你說,我不願見到我們的別離。是的,為了避免別離時的痛苦,也避免了和我在一起。不喜歡我,還去找一個那麼委婉的理由,真他娘不累?唯有錢包裡面的毛爺爺從未曾辜負過我!可能我只是你生命裡的一個過客,但你不會遇見第二個我。
  • 方寸乾坤——印石篆刻專場擷英
    程邃從眉公學,不惟學畫,實亦學其品格和學問。同時,也從眉公處結識了黃道周。程邃為人,誠實正直,品質端愨,崇尚氣節,不與阮大鋮、馬士英等奸黨同流合汙,而和清初著名的戲劇理論家李漁、大學者朱彝尊交誼甚契,為此招來不少橫禍。
  • 黃州中學:這世間,唯有青春和夢想不可辜負
    首先,在同學們熱烈地的掌聲中,優秀學生代表初二(6)班高粲程上臺發言,他演講的主題是「青春與夢想」,認為「這世間,唯有青春和夢想不可辜負」,當有凌雲志,不負少年時。他也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一是不要讓自己閒下來,二是每天入眠時與自己對話十分鐘。他的發言不時被掌聲所淹沒,引起了同學們的強烈共鳴。接下來,年級生物老師成偉以一個幽默風趣的小插曲開始自己的講話。
  • 篆刻大師倫敦勒石記功 倫敦奧運冠軍再上中國印
    新華社記者王子江 司鷥    四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以傳統篆刻藝術為靈感設計的「中國印」成為奧運會徽,來自廣州的篆刻大師鍾國康也以此為靈感,為北京奧運會63名中國冠軍每人刻下一方冠軍印,成為流傳一時的佳話。現在他又來到倫敦,為中國的奧運會冠軍們「勒石記功」,所有冠軍們都再上「中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