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有一句這樣的話: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
意思是:大家拿著弓箭,共同射向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沒有射不中的。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維勒和李比希都是德國傑出化學家。他們的性格不一樣:
李比希像一團烈火,激烈,爽朗;
維勒像一盆冷水,沉穩,文靜;
兩個人真誠合作,創造出科學研究上的輝煌:
他們共同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作出貢獻,同是有機化學的創始人。
協作對於我們職場人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如何開展協作呢?
我們一起來學習《掌控24小時》。
一.獨立的工作安排上午進行,協作的任務下午討論。
早晨到中午的這段時間,注意力非常專注。
在中午達到高峰後,專注力會逐漸下降,精神也會逐漸萎靡,直到傍晚時狀態才慢慢恢復。
獨立工作和協作工作的界限不清晰,作者指導我們,可以這樣問自己:
要交付的成品還是半成品?
成品代表著直接交付,自己可以獨立完成。
半成品意味著還需要別人再加工,再生產。這需要協作工作。
除了珍惜時間外,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在新的商業模式下,職場人要具有獨立、協作、共贏的共性才能在競爭中獲勝。
我們要開展良性協作要避開哪些誤區?
二.良性協作應避免5個誤區
如何能讓每一個個體實現良性協作?我們需要避免5個誤區。
1.把「管理」當管家
《原則》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提到:「出色的管理者重視協調,而非親力親為。」
管理者應該且必須刻意創造這樣的機會:讓員工真正主動、自發地投入工作,同時弱化管理者、領導者和創始人的存在。
2.讓「能做「當能力
並非所有你能做的(擅長)的事情,都是提升你能力的事情。
強迫自己和員工做困難的事情,對大家都有幫助。
3把「局部」當全部
真正的高手善於找到並把握關鍵局部,同時又關注全局,最後進行突破性攻克。
作者認為,千萬不要因為局部最佳,就失去對全局的優化和把控,我們還要學會把局部變量拿到全局中分析、評估。
4.把「集權」當授權
優秀管理者是擔任教練、助推者的角色,給員工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讓每一個員工承擔自己的責任並主動承諾投入,這才是我們管理者需要訓練的核心。
5.把「圍牆」當開放
在企業發展中,還是在個人發展中,不要把「圍牆」當開放。
新時代的競爭甚至跨界競爭從來不是圈地為王,而是協同共贏,賦能前行。
三.每個人都可以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每個人內在都有3種不同的角色:夢想家,實幹家及批評家。
我們要做的是協調他們的分工,助力自己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在組織中亦是如此。
夢想家只負責無限自由地暢想,任何假設都被允許。
實幹家挖掘具體可行的行動路徑和實施步驟,想盡辦法將想像變成現實。
批評家只與實幹家對話。將實幹家沒有考慮到的所有現實因素提取出來,提出問題,再由實幹家論證其可行性。
如何做好這三個角色,並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有哪些步驟?
1. 選定一個想要解決的具體任務。
2. 在3張白紙寫上「夢想家」、「實幹家」「批評家」。把這3張紙放在不同位置。
3. 站在「夢想家」角度,思考你最想實現什麼,夢想是什麼。
4. 充分想像後,從「夢想家」的角色中走出來,調整幾秒。
代入「實幹家」的角度,專注於思考如何實現剛才「夢想家」提出夢想,要不斷地問自己如何才能做到。
5. 充分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後,從「實幹家」的角色走出來,同樣調整幾秒後,代入「批評家」的角色。思考還有的漏洞,誰會反對,哪些與現實最相符,哪些思想會導致這些想法不能被付諸實踐。
6. 記錄下之前所有的思想活動,然後從「批評家」角色走出來。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需要重複步驟4和步驟5.
7. 等待出最終的具體方案,從「實幹家」角色走出來,回到「夢想家」的位置,祝願自己夢想成真。
我們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外,還要撬動機會。如何撬動呢?
四.撬動機會的關鍵四要素
撬動機會的關鍵四要素是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和勤復盤,讓我們擁有「堅持把事情做出來」的意識。
我們一起來學習。
1. 定目標:明晰目標,著力實現目標。
定目標要遵循「一原則一句話」的理念。
原則是SMART原則。
什麼是SMART?
S(Specific):具體的。
M(Measureable):可衡量的。
A(Attainable):可實現的
R(Relevant):相關性的
T(Time-bound):有時間限的
一句話:定好目標後,為了更好地傳播、執行、我們最好將其濃縮為「一句話」。
2. 追過程:找到關鍵節點,把中間環節擰緊。
我們需要3個理念:「一人一事」「一正一糾」:「一契一約」
「一人一事」:有一個明確的負責人對它負責。明確每個人的任務 範圍,讓他們獨立完成工作。
一正一糾:保證不脫離軌道的情況下,擁抱創意。「一正」是激發創意。「一糾」指糾正偏差。
「一契一約」這是一種合作行為。「契」是企業和員工之間,或管理層和員工之間達成的共識。
「約」則意味著員工和自身,或員工對管理者和自身,主動 做出的雙向承諾。
3. 拿結果:不要等到最後一秒再返工
在工作中,我們儘可能與上級,同事乃至下屬約定好一些必要的且大家彼此認同的中間檢核節點,以確保我們不至於在最後一秒發現問題時,再急忙返工修正。
一戰一役:我們要明晰路徑的同時,鎖定關鍵節點,明確進展並逐一實現。設置好戰役節點,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大目標帶來的壓力,從而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實現最終目標。
4. 勤復盤:哪些事可以複利運行
如何做好複利式復盤呢?
(1)原則:運用時間管理「二八法則」。
因為現實問題有80%是共性問題,只有20%屬於個性問題。複利式復盤就是使用20%的時間,實踐,總結,提煉,形成規律,以解決80%的共性問題。
(2)如何做呢?6個步驟。
1) 回顧目標:以終為始,從目標開始,確認目標是否清晰,是否達成共識,是否有明確的分解計劃
2) 敘述過程:每一個環節需要保持客觀、真實
3) 評估結果:當目標和過程都正確時,我們就需要檢核結果是否和我們預期的一樣。
4) 分析原因:
分析是否到位決定著復盤是否有效,也將直接影響我們能從復盤中學到什麼,收穫什麼。避免致命的地方,哪些地方可以優化。
5) 推演規律
任何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或原則。推演規律也是在提煉做事原則,提煉方法論。
6) 形成文檔
形成文檔避免遺漏,遺忘,便於未來迭代、修正。
@粵讀時空,讀到這裡,我有3點想跟大家一起討論:
1.適當授權,加速團隊成員的成長
《一年頂十年》作者在「打造有戰鬥力的小團隊」提到,要想讓團隊某個人成長得更快,方法就是:讓他上。
作者以及管理團隊人員不斷創造機會讓大家上的機會。
作者認為:
讓他上,可以讓這位成員更有成就感。
讓他上,可以讓他在實戰中積累經驗
讓他上,可以讓他充分負起責任。
現在職場上,領導或老闆充分是教練的角色,適當放手與授權,可以讓團隊成員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加快成員成長的速度。
2.「夢想家」樂觀構思、「批評家」悲觀計劃、「實幹家」樂觀實行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認為:向新課題發起挑戰最好的方法:樂觀構思、悲觀計劃、樂觀實行。
開拓新事業並讓它獲得成功的人,多數是天性樂觀的人。稻盛和夫在項目構思和開始階段會使用樂觀派作為牽頭人。這不正是「夢想家」嗎?
執行的過程委託性格謹慎、深思熟慮、對事物善於觀察的人當副手,事先設想到所有風險,慎重細緻地建立起實際行動計劃。這不是「批評家」嗎?
一旦進入實行階段,又要回到樂觀論,必須採取堅決果斷的行為。這不是「實幹家」嗎?
3.復盤:每天反省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經營了2間世界500強公司,他既是一位企業家,也是一位哲學家,他提出六項精進,分別是: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要謙虛,不要驕傲要每天反省活著,就要感謝和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情的煩惱每天反省需要我們每天做的一項精進。
而《一年頂十年》作者在帶團隊時,提出每天需要團隊成員進行復盤,反思總結當天的所作所為,所學所得,以及遇到各種問題。
他認為:
通過復盤,成員知道自己一天在忙什麼,有什麼收穫,有哪些不足。
其次,把復盤發到群裡,讓團隊成員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作者是以時間為明線,而暗線就是我們個人成長發展。
作者希望我們知道,我們首先要善於與自己協作,然後才能更好與其他協作、與機器合作、與時代合作。協作意味著我們不斷成長,肩負更大的責任。
我們來總結一下今天分享的內容:
1. 獨立的工作安排上午進行,協作的任務下午討論
2. 良性協作應避免5個誤區
3. 每個人都可以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4. 撬動機會的關鍵四要素
對於協作,您怎麼看呢?評論區見。
關注我「粵讀時空」,每天進步一點點,為遇見更好的自己而加油!
感恩遇見!
#新手作者專屬人物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