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中苦瘠甲於天下」,這是1876年,清朝重臣左宗棠寫給光緒皇帝奏章中一句話,不僅「隴中」一詞由此而來,「苦瘠甲天下」也為隴中人民的生活做了被蓋棺定論。此後的一百多年裡,隴中便成了貧窮、落後、瘠薄困難的代名詞。而「隴中苦瘠甲於天下」也為官員士大夫、文人騷客們談及隴中時所引用。那麼,「苦瘠甲於天下」的隴中到底具體指哪裡呢?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將寧夏的固原地區、平涼靜寧、會寧、天水的甘谷、武山、秦安等縣和定西市全境一同列入隴中,其實,我們今天所說的隴中,是作為一個文化板塊來講的,指地域文化和地域經濟,所以說這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並不是確指。狹義地來說,是指今天的定西市全境和白銀市的會寧縣,也就是當時左宗棠當時所說的「隴中」。這並非是斷章取義,也不是非要將貧窮落後、瘠薄困難強加在定西頭上,以博憐憫和同情,而是就事論事。因為最近看到一些甘寧兩省的文章裡,寫自然環境的艱苦惡劣時,都把自己列入隴中,甚至心有戚戚焉地說「隴中苦瘠甲於天下」。其實,這對自然來說有些不公,因為有些地方是大自然很厚愛的,因此,權當此文是為「隴中」這一地域詞的正名吧。因為大自然除了對定西市的安定區和白銀的會寧,對其他地方來說都不薄。
暫且不說廣義上六盤山麓的固原、靜寧、以及天水的甘谷、秦安、武山等地,單就從定西市來說,說到定西市時,不得不把今天白銀市的會寧縣拉進來,因為自明清以來,會寧一直隸屬鞏昌府(今隴西縣),時安定區也歸隴西所屬,於是,安定區、會寧、隴西等既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也是當時的中央王朝向西徵伐的兵家要道。1876年,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前往新疆平叛。據1990年版《定西縣誌》載,1871年8月,左宗棠到甘肅平叛,取通會寧進駐安定城。1872年,左宗棠在安定劉家溝、石家坪、好地掌、青嵐山、新套河、夏家營方等地安置陝西、河州回漢難民162人,無論回漢均發給糧食,並照所墾地畝給予籽種和農器,在安定期間,左宗棠大力提倡種樹,境內栽活柳樹共計10萬多株,就是今天我們所稱的「左公柳」。那麼,1876年,左宗棠進軍新疆平叛時,途徑隴西進入會寧、安定區沿途,見到的便是「凋耗殊常,隴中尤甚。彌望黃蒿孤城,人間闃寂」。
這種「凋耗殊常」的景象,為什麼隴中尤甚?隴中又具體指什麼地方,我們現在分析看看,不論是廣義或狹義的隴中,安定區和會寧毗鄰相連,同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墚峁縱橫,溝壑交錯,典型的乾旱半乾旱地區,自然資源極度匱乏。除了這兩個地區,其它都有山有水,儘管不是全部,但也不是沒有,而且不同程度地擁有礦藏資源。
安定區和會寧則大不相同,就從定西市全境來看,除了那在夏天一半綠意一半黃山的黃坡禿峁之外,其它都是一無所有。首先,無礦產資源。地表黃土廣布,少基巖,且黃土層身後,成礦地質構造很少,截至目前,都尚未發現有工業價值的礦藏。
其次,生態環境惡劣。由於黃土丘陵溝壑的地理構造,歷史以來植被破壞嚴重,加上乾旱,生態環境惡性循環,幹山枯嶺,林草很難茁壯生長,基本是溝不見水,山不見草。
第三,水資源缺乏。境內沒有大的河流水域,即使佔全區總流域面積99.5%的祖厲河,也只是一條乾溝河,夏秋雨季時河水成災,冬春季節,則是處於乾裂狀態,而地下水也是極其匱乏,即使尋得一點水源,打出來的水也是鹽鹼太重,入口則苦,澆地則傷了田地。
第四,土地貧瘠。安定區位於黃土丘陵溝壑區,耕地基本都是旱地,其中婆旱地佔了將近一半,農民的生活基本是靠天吃飯,要是天不下雨,別說莊稼沒有收成,就連人畜飲水都成了問題,因為天不下雨,水窖裡集不上水。即就是當上好雨知時節的年景,坡旱地的產量也是有限,撐死也就畝產百十斤。
而定西市的其它六縣中通渭縣地下資源比較豐富,近年來,溫泉地熱的開發利用,讓通渭縣的GDP有很大提升,其它隴西、渭源、彰縣、岷縣、臨洮等縣,境內有較豐富的水資源不說,還有地下礦藏,因為有水,所以也就有了遮陽山、二郎山、仁壽山等自然風景區。要麼有水、有麼有礦產資源,在隴中,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安定區除了黃土就是黃土,其它一無所有。
綜上所述,不論是當年左宗棠上書朝廷奏章中所說的「隴中苦瘠甲於天下」,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說的「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都是指安定區和會寧。所以,「隴中苦瘠甲於天下」,具體是指當時的安定區、會寧一帶。因為在左宗棠上書皇帝之前,還沒有文化概念一說,所謂的文化板塊的概念是後來學者提出來的,因此,左宗棠所說的「隴中苦瘠甲於天下」的隴中,主要是指安定區和會寧全境。
不過,經歷了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安定區、會寧不僅興修大量的溝壩梯田等水利工程,更採用地膜種植,使糧食畝產量提高到了800斤左右,而且,引洮工程一期工程的竣工,洮河水流進了山裡人家,人畜飲水不再發愁。
因此,應該正確認知左宗棠當時所說的「隴中苦瘠甲於天下」一句中的「隴中」,因為,對於安定區和會寧兩個地區來說,說什麼水資源、礦產資源、生態資源都離他們很遙遠。所以,「隴中苦瘠甲於天下」是一句定向語,並不是泛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