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傳奇李嘉誠,縱橫商海數十餘載,在波詭雲譎,風雲激蕩的生意場上,建造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從一位香港街頭鐘錶店的學徒,到蟬聯15年中國首富的商業巨擘,他的經歷堪比一部,勵志電影。然而近些年,李嘉誠的口碑直轉急下,甚至被人斥責為毫無家國情懷,唯利是圖的商人。縱橫商場70年的李嘉誠,為何在晚年成為眾矢之的呢?
李嘉誠的發家史
李嘉誠自幼失去雙親,生活極度貧寒,十餘歲時就隻身闖蕩江湖,茶館跑堂,鐘錶店學徒等各類工作都曾嘗試過,小小年紀就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為日後從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歲那年李嘉誠成立的自己的第1家公司,取名為長江塑膠廠。選用長江一詞,旨在借意長江的不擇細流,包容萬象,後來李嘉誠的生意果如長江流水一般,不拘一格,有容乃大。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度過了創業之初的幾年艱苦歲月,李嘉誠的企業逐步走上正軌。擁有敏銳洞察力的他很快察覺到,香港的經濟正經歷著一次前所未有的巨變,而藉助這次機會,自己或許可以一飛沖天。
彼時香港經濟出現洞了,土地的價值急轉直下,人們紛紛以低價瘋狂出售酒店寫字樓。此刻李嘉誠逆向投資,將眾人取之不用的土地,收入囊中,這為其日後稱雄地產界打下堅實基礎。而如今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李嘉誠曾以超低價收入的土地,價值不知翻了多少倍!
70年代受中東戰爭影響,香港經濟再次出現波動。李嘉誠瞅準時機,再次出手。一舉拿下了和記黃埔的9000萬股,此舉讓他在香港一戰成名,王者之相已初現。最後的李嘉誠穩紮穩打,生意越做越大,現如今李家的生意已囊括電信,能源,酒店,地產等各個方面。李嘉誠也早已成為了商界傳奇。
李嘉誠因何成為眾矢之的
本是一位商業傳奇,受人尊敬的大企業家,因何在近年口碑急轉直下?這與李嘉誠拋售國內資產套現,轉而投資歐洲直接相關。
在國內房地產行業巨變之前,嗅覺敏銳的李嘉誠已經察覺到了風向之所在。自2013年伊始,他陸續將大陸的地產項目拋售一空,成功套現近2000億。當國內房地產業的寒冬到來之際,李嘉誠早已抽身而出。
套現的巨資被李嘉誠悉數投往歐洲,在這裡李嘉誠重新規劃自己的布局,依然著手於實業,目前投資頗有成效。
這本是生意場上一次普通的投資改變,卻因為套現後投資歐洲,平添了一份家國情懷的意味。不少人甚至認為李嘉誠賺著中國的錢卻服務於歐洲人。這種看法是偏激的,追逐利益是商人投資的基本準則,不應被國籍,地域所約束,李嘉誠這一舉措再正常不過,卻被眾人道德綁架,實屬無辜。
對於李嘉誠近年的遭遇,你有什麼看法呢?大家可以相互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