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低溫瓶頸,長春應化所開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雷射器

2020-12-05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

這種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準二維鈣鈦礦是一類將相同重複單元的無機骨架夾在有機層之間的材料。近期,科研人員發現這種材料中的三重態激子壽命可長達1微秒,進而猜測其可能是導致雷射消失的原因;三重態激子雖然不發光,但能與發光的單重態激子相互作用,導致它們均以不發光的形式失去能量。因此,如果鈣鈦礦中存在長壽命三重態激子,可能需要將其除去,以免幹擾雷射。

基於以上考慮,該研究在準二維鈣鈦礦中引入具有較低三重態能級的有機層,使鈣鈦礦中產生的長壽命激子可自發轉移至有機層,從而減少單重態激子能量損失,實現光激發下連續的雷射產生。將鈣鈦礦雷射器置於空氣中,使三重態激子被氧氣淬滅,也可實現連續雷射,進一步證明三重態激子是造成雷射消失的原因之一。此外,雷射器在相對溼度為55%的空氣中連續工作1小時後,雷射強度基本沒有變化,發射光譜也沒有移動。

該研究證實了三重態激子在鈣鈦礦雷射工作過程中的關鍵作用,以及調控三重態激子對實現連續雷射的重要性,有助於開發低成本、可溶液加工和超小型化的電致鈣鈦礦雷射器件,應用於光通信、光信息處理、光存儲以及通過大規模集成電路平面工藝組成的光電子系統。(校對/若冰)

相關焦點

  • 長春應化所等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我國科學家開發新型半導體雷射器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長春應化所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和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開發的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取得重大突破。該雷射器突破了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率先實現了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為該類器件的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雷射器是將輸入的光或電能量轉換成光的器件。由於其發光高度均勻,被廣泛應用於工業、醫療、信息、科研等領域。鈣鈦礦半導體材料具有可低成本溶液加工、發光波長可調、發射光譜穩定等優點,作為工作物質在雷射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長春應化所首篇《Nature》誕生!突破一項雷射器瓶頸
    導讀:本文開發了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率先實現了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為該類器件的產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機-無機滷化鉛準二維(2D)的鈣鈦礦由於具有較低的成本,可調諧的顏色以及優異的穩定性和溶液加工性,使之成為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增益介質。光泵浦連續波(CW)雷射器廣泛應用於高密度的集成光電子器件中,並構成對電泵浦雷射器的關鍵步驟。
  • 中科院科研人員開發出在室溫下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9月3日消息,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中科院科研人員開發出在室溫下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9月3日消息,近期,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秦川江課題組、日本九州大學安達千波矢研究室合作,開發出一種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鈣鈦礦的雷射器,突破了其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實現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的鈣鈦礦雷射器。
  • 突破溫度、時間限制!長春所人員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上獲進展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9月2日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由於雷射具有高度均勻的發光特性,因此被廣泛用於從製造、研究到通訊和娛樂等各種領域。
  • 突破溫度、時間限制!長春所人員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上獲進展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9月2日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由於雷射具有高度均勻的發光特性,因此被廣泛用於從製造、研究到通訊和娛樂等各種領域。
  • 鈣鈦礦雷射器實現室溫連續雷射輸出
    來自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的國際合作團隊開發了一款鈣鈦礦雷射器,該雷射器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突破了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率先實現了室溫可連續雷射輸出。相關研究成果9月3日發表在《自然》上。
  • 科學網—鈣鈦礦雷射器可實現室溫連續雷射輸出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開發了一款鈣鈦礦的雷射器。
  • 鈣鈦礦雷射器可實現室溫連續雷射輸出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開發了一款鈣鈦礦的雷射器。該雷射器基於新型低成本半導體材料,突破了以往僅能在低溫下連續穩定工作的瓶頸,率先實現了室溫下連續雷射輸出。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
  • 中科院科研人員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上取得進展
    新華社長春9月3日電(記者孟含琪、李典)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了解到,研究員秦川江聯合日本科研人員,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於9月2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
  • 中科院科研人員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上取得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了解到,研究員秦川江聯合日本科研人員,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於9月2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半導體雷射器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鈣鈦礦材料製作半導體雷射器是最新的方法之一,但此前該類雷射器需在苛刻的低溫環境下才能持續工作。如何讓鈣鈦礦半導體雷射器在室溫下輸出更穩定,成為該研發領域的重要課題。
  • 金斧子: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取得進展 相關公司或受關注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了解到,研究員秦川江聯合日本科研人員,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於9月2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  半導體雷射器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鈣鈦礦材料製作半導體雷射器是最新的方法之一,但此前該類雷射器需在苛刻的低溫環境下才能持續工作。如何讓鈣鈦礦半導體雷射器在室溫下輸出更穩定,成為該研發領域的重要課題。
  • 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取得進展 相關公司或受關注(附股)
    來源:證券時報網據新華社報導,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了解到,研究員秦川江聯合日本科研人員,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於9月2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近日,大連化物所郭鑫研究員和李燦院士團隊,在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的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並被選為VIP(Very Important Paper)論文。據了解,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空穴傳輸材料(HTM)在提升器件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空穴傳輸材料是Sprio-OMeTAD,但該分子的對稱性較高,易於結晶而導致其薄膜穩定性差且存在針孔缺陷,這不僅降低了器件的穩定性,還不適用於大面積器件的製備,極大限制了其在鈣鈦礦太陽電池中的應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裁剪」出新型鈣鈦礦太陽電池空穴傳輸材料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因其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受到廣泛關注,其中空穴傳輸材料(HTM)在提升器件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俄羅斯開發出世界上最緊湊的綠光半導體雷射器
    該發明意味著半導體雷射器產生的綠色相干雷射可以很容易地被追蹤,甚至在光學顯微鏡下用肉眼就能夠觀測到。科學家成功地開發出了工作在可見光範圍綠光波段的納米雷射器,這是納米半導體雷射器領域的一個巨大突破。該項研究的主要成員—ITMO大學物理與工程學院教授謝爾蓋·馬卡羅夫(Sergey Makarov)表示,在當今發光半導體領域,存在「綠光能隙」問題,綠光能隙意味著用於發光二極體的傳統半導體材料的量子效率在光譜的綠光部分急劇下降。這個問題使得利用傳統半導體材料製作室溫納米雷射器變得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