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菲自動化生產的並聯機器人應用在生產線上。(劉彪攝)
並聯機器人參加展會,引來關注。 (劉彪攝)
字節跳動的張一鳴、滴滴的程維、快手的宿華、每日優鮮的徐正、知乎的周源、豐巢的徐育斌、翼菲自動化的張賽……這是一份《財富》(中文版)新近發布的「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
這是一份致力於發掘「成熟型」創業者的榜單,上榜者所從事的事業必須具有巨大的商業前景,有改變行業格局的潛力,因此評審嚴格、含金量高,歷年上榜者均為中國商界領袖人物,關鍵他們還很年輕,還沒到不惑之年。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榜單中的張賽,正是濟南創業者——濟南翼菲自動化(以下簡稱「翼菲自動化」)創始人兼執行長。他和他的企業做了什麼,能與全國當紅商界新秀同上一個榜單?看看他做的事或許你會意識到,張賽入圍實至名歸。
抗疫情
及時轉產:「王於興師,與子偕行」
2020年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特殊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入圍《財富》這份榜單的年輕商界領袖,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他們利用各種方法試圖解決公共問題,從而達到企業和社會的雙贏。
張賽和他的翼菲自動化做了什麼?2月初,疫情在全國蔓延,確診病例與日俱增,最為重要的防護用品之一口罩嚴重緊缺,儘管生產廠家全力以赴投入生產,但需求量大,加之人員流動受限,勞動力不足極大地限制了產能提升。
如何解決這次疫情防控狙擊戰中的掣肘問題,翼菲自動化決定:疫情期間,自己生產的口罩自動包裝設備免費供口罩生產企業使用,單套系統可代替人工4-6人,生產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可24小時不間斷作業,大大緩解了人工緊缺問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口罩依舊短缺,口罩機供應不足成為擴大產能的絆腳石。翼菲自動化主動轉產,直接參與到了口罩機生產中,僅用不到一周,就研發出全自動一拖二平面口罩機;不到兩周,第一臺平面口罩機下線,可實現口罩的分揀、包裝、裝箱、碼垛,單機每分鐘可生產口罩80隻。
從2月26日至3月18日,口罩和口罩機最為短缺的時候,翼菲自動化陸續下線交付近150臺平面口罩機,平均每天生產5臺,不僅滿足本地企業使用,還遠銷其他省市。最近,這家企業陸續獲得各級政府部門的表彰。
國家工信部評選的「科技支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現突出的人工智慧企業」名單中,翼菲自動化入圍;山東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醫療物資保障組還發來《感謝信》稱:滄海橫流下盡顯齊魯精神,急難險重時彰顯儒商擔當。
專注研發
挑戰並聯機器人,重定精度0.08毫米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翼菲自動化在抗疫期間表現出來的軍人素質,源於張賽2012年創業以來,始終堅持創新搞研發。「我們的本業是搞並聯機器人的。」張賽說,以研發、生產並聯機器人及其相關自動化生產線為主。
談及機器人,很多人都知道,人工智慧是當下的熱點、未來的發展方向。並聯機器人是相對於串聯機器人而言的,兩者之間的區別,簡單來講,串聯機器人就像人一隻手拿東西,而並聯機器人就相當於兩隻手一起端東西。
看到這裡,很多人也許就明白了,兩隻手操作要比一隻手更快、更穩。然而目前,串聯機器人較為成熟,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控制簡單、運動空間大等優點,已成功應用於很多領域,如各種工具機、裝配車間等。
而並聯機器人研發相對較晚,但其在高速、小負載等場合的應用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吸引了大量企業和科研機構研發。翼菲自動化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研發的迅翼機器人結合了機器人技術、視覺識別技術、傳送帶跟蹤技術等,能在快速流水線作業中準確跟蹤傳送帶速度。
在標準行程下,迅翼機器人工作節拍最快可以達到0.3秒以內,滿足了高速生產要求;可搬運10公斤以上的物體;重複定位精度可以達到0.08毫米,適合於高精度的工作環節;工作空間也非常小,直徑為1100毫米、高度為250毫米的圓柱體。
「我們的機器控制器不只是運動控制器,更是集視覺處理、傳送帶跟蹤為一體的機器控制系統。」張賽說,運動控制模塊負責機器運動學、路徑規劃等算法的處理及運動控制,視覺模塊包含視覺標定、模板匹配、圖像處理,跟蹤模塊匹配視覺處理結果和外部輸送線運行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實現機器與視覺的無縫對接。
力促發展
鼓勵存量工業用地轉新型產業發展用地
目前,翼菲自動化的產品已廣泛用於食品、藥品、光伏、消費電子、日化、物流等行業的分揀、搬運、包裝、塗膠、碼垛等環節,應用於各行業多家龍頭企業,如蘋果、富士康、東阿阿膠的生產流水線;同時出口至北美洲、南美洲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如今已經佔據國內並聯機器人較高市場份額,並在業內頗具影響力。
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贏得了市場。目前,翼菲自動化銷售額屢創新高,以平均年複合增長率99%的業績,在資本市場受到青睞,目前已完成B+輪融資,吸引了多家風險投資機構累計過2億元的資本注入;2019年入選山東省瞪羚企業,成為2019年度智能製造領域最具影響力創新企業TOP10。
翼菲自動化的表現只是近年來濟南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濟南市工信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濟南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分別達到3600億元和3400億元,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機器人和智能電力裝備集群、大數據產業集群獲批山東省首批「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
日前,濟南市又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召開加快建設「工業強市」動員大會,提出聚焦「智造濟南」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打造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在這次會議上,翼菲自動化被評為「新製造業領軍企業」,這讓張賽更加有信心了,因為將來,政府會推出更多真金白銀的政策,促進企業發展。比如土地方面,明確提出強化工業發展空間保障,劃定不低於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30%的工業用地保障紅線;深化「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優化標準廠房、新型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鼓勵存量工業用地轉新型產業發展用地。
目前,濟南提出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在經濟工作首位,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加快製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翼菲自動化等更多企業正在搶抓這個機遇加速發展。
(本報記者劉彪)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