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難以辨識的北美蛇類圖鑑

2020-12-03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蝮蛇 Dennis Church

蛇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動物之一。您可能認為,我們可以輕鬆識別這種常見的爬行動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不同種類的蛇的體型、大小和習性各不相同。比如,人們就常會把其他種類的蛇和銅頭蝮(Copperhead)、棉口蝮(Cottonmouth)等廣為人知的蛇類相混淆。

對此,可以有兩種解釋。首先,銅頭蝮和棉口蝮的知名度較高,比美國東南王冠蛇(Southeastern crown snake)或艾氏皇蛇(Striped crayfish snake)等更易於識別。同時,出于謹慎(或恐懼),人們傾向於將自己遇到的所有蛇都視為毒蛇。珊瑚蛇(Coral snake)很好辨認,響尾蛇(Rattle snake)由於其「響尾」的特徵也很好辨認,因此,棉口蝮和銅頭蝮成為了美國有毒蛇類中僅剩的兩種猜測。

在辨別蛇類時,人們總希望知道一些捷徑,尤其是在區分毒蛇和無毒蛇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快速簡單的學習方式,都喜歡有規則可循:最好能根據蛇類的頭部形狀、爬行方式或是身體上色帶的順序來判斷它有沒有毒。但是,在複雜混亂的自然界中,不存在什麼可靠的捷徑。辨別蛇類時確實有一些常用模式,但只能算是經驗之談。

銅頭蝮還是棉口蝮?

一條隱藏得很好的銅頭蝮

讓我們先來看看常被混淆的銅頭蝮(學名Agkistrodon contortrix)和棉口蝮(學名Agkistrodon piscivorus)。

它們有很多共同點,例如垂直狀瞳孔和熱感應頰窩,這兩個特徵可以將它們與本文稍後討論的各類無毒蛇區分開來。

它們有相似的花紋。銅頭蝮的顏色和花紋常被描述為「浸在巧克力牛奶中的『好時Kisses巧克力』」,儘管也有特例(有些銅頭蝮接近於橙色)並且在其分布範圍的西部,「好時Kisses」會變寬,失去其特別的形狀。

棉口蝮的花紋相似但比較散亂。「好時Kisses」的邊界不太明確,有可能到處都是斑點。有意思的是,當棉口蝮和銅頭蝮還是小蛇時,它們看起來特別像:二者的花紋都很清晰醒目,並且都有黃色或綠色的尾尖。

隨著時間的流逝,棉口蝮逐漸失去其獨特的花紋,通常會在成年後統一變成深色蛇。但在銅頭蝮的一生中,其花紋都不會發生變化。區分這兩個品種的另一種方法,是尋找一條穿過眼部的黑色條紋:棉口蝮有,而銅頭蝮沒有。

如果您仍然無法分辨一條蛇是棉口蝮還是銅頭蝮,您可以看看蛇的分布範圍。例如,棉口蝮分布在美國東南部的大部分地區,西至德克薩斯州中部,北至伊利諾州南部;如果您是在其他地方(例如新英格蘭),那麼您看到的很可能不是棉口蝮。而銅頭蝮分布在美國東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區(但也有例外,如緬因州和佛羅裡達半島),西至德克薩斯州以及墨西哥北部。

當心「經驗之談」

棉口蝮

辨別蛇類時還存在另一層複雜性:毒液。有大量訣竅幫助您區分毒蛇和無毒蛇,不過並非所有訣竅都能奏效。

例如,許多人會說,蝮蛇(如棉口蝮和銅頭蝮)的頭部是三角形或菱形的。然而,這只是相對而言。您需要看過許多蛇的頭部才能知道哪些相對算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另外,許多無毒蛇在感覺不安時會將身體和頸部放平,使頭部看起來非常像三角形。

如果您想認真學習如何辨識蛇類,推薦您看《彼得森兩棲爬行動物野外指南》(Peterson’s Field Guide to Amphibians and Reptiles),您可以拿著它去嘗試辨別看到的每一條蛇。這樣一來,您會漸漸對不同的蛇類產生了解。

好吧,暫且不管這些,讓我們從銅頭蝮開始:它們和各種蛇類經常被混淆。

銅頭蝮還是北部美洲水蛇?

一條普通的北部美洲水蛇

乍一看,普通的北部美洲水蛇(Northern water snake,學名Nerodia sipedon)的花紋與銅頭蝮非常相似,只是排列得更為密集,「好時Kisses」的紋路也是顛倒的。

其實北部美洲水蛇的花紋更像馬鞍。正如它的名字,北部美洲水蛇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水中,而銅頭蝮很少這樣。

因此,如果您看到一條蛇在遊泳、甚至潛入水中,請記住,這很有可能是一條北部美洲水蛇,而非銅頭蝮。

銅頭蝮還是德凱斯氏蛇?

德凱斯氏蛇

德凱斯氏蛇(Dekay’s brown snake,學名Storeria dekayi)是出現在美國東部和中部的一種小蛇。它們很小(約30釐米),幾乎全身都是均勻的淺棕色、沒有任何顯著特徵。所以許多人誤認為是小銅頭蝮。事實並非如此。

正如我們已經了解到的那樣,銅頭蝮有著獨特的帶狀花紋,而德凱斯氏蛇沒有。德凱斯氏蛇通常是淺棕色或棕褐色的。根據地區的不同,它們身上可能會有淡淡的線條或方格紋路(類似於襪帶蛇的花紋)。

另外,有些德凱斯氏蛇的頭部會比身體其他部位顏色暗一些。

棉口蝮還是水蛇?

與銅頭蝮相反,棉口蝮經常在水中或在近水處徘徊。因此,正如您所猜想的那樣,人們常常將它們與水蛇相混淆。上文中有提過,棉口蝮有垂直的瞳孔和相對呈三角形的頭部,而水蛇一般沒有。

南部美洲水蛇

南部美洲水蛇(Southern Water snake,學名Nerodia fasciata)出沒於整個美國東南部,其顏色和花紋在分布範圍內有很大差異。因此,如果您對它了解不深,只需要記住棉口蝮通常看起來較為粗壯,而南部美洲水蛇則相對細長。

白蝮美洲水蛇

白腹美洲水蛇(Plain-bellied water snake,學名Nerodia erythrogaster)的體型也相對細長,但它們沒有大多數南部美洲水蛇身上所具有的明顯標記。相反,白腹美洲水蛇的背部都是均勻的深色,而腹部則是均勻的淺色。根據您發現它們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它們可能是淺黃色或紅色的。在它們分布範圍的西部,例如俄克拉荷馬州或德克薩斯州,白腹美洲水蛇的背部可能會出現淡淡的花紋,看起來像是一列方塊。

棕色美洲水蛇

棕色美洲水蛇(Brown water snake,學名Nerodia taxispilota)的體型龐大而粗壯,比上面提到過的那些水蛇大得多。因此,如果「相對粗壯」是您識別棉口蝮的唯一訣竅,那麼您很可能會將它與棕色美洲水蛇認錯。但是,因為棕色美洲水蛇身上有方形的棕色斑點,其實可以將它們與棉口蝮區分開。

有趣的是,棕色美洲水蛇經常在溪流、河流上方的灌木叢或樹枝上曬太陽,並在受到驚嚇時落入水中。這可能就是許多人相信「划船時棉口蝮會掉到船上」的原因。

自然界中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水蛇,我們要了解的遠不止這些。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對蛇有那麼一點感興趣呢?大自然總是神秘而有趣,有空的時候帶著會發現的眼睛去觀察、去了解、去記錄吧。

相關焦點

  • 中國蛇類圖鑑
    中國蛇類圖鑑
  • 日本講談社當家科普圖鑑,孩子碾壓成人的昆蟲集,慎點!
    我習慣給孩子們準備的六一禮物是書,選來選去,看上了這本《MOVE圖鑑 昆蟲》——後浪旗下童書浪花朵朵最新出版,日本最大出版社日本講談社的當家科普圖鑑。國內的童書繪本最早很多都是從日本引進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看的日本的童書多一些,有時候會忍不住的感嘆,每個種類,每個科目,別人幾乎都有很專業的兒童科普類的專業書籍,日本家庭對於孩子教育,日本社會對於全民基礎教育的重視度,我們真的要學習和借鑑啊!
  • 我的恐龍棘背龍圖鑑 科普知識分享
    18183首頁 我的恐龍 我的恐龍棘背龍圖鑑 科普知識分享 我的恐龍棘背龍圖鑑 科普知識分享 來源:18183 作者
  • 專訪主播阿思:科普蛇類哪家強?KK直播找「蛇王」
    在阿思的直播間裡,網友能夠親眼見到國內野生的幾十種蛇類,其中不少在毒蛇界都有著「鼎鼎大名」,就連《荒野求生》裡號稱「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的貝爺,也害怕三分。   從16年開始直播蛇類科普,阿思的粉絲更習慣把他叫做「蛇王」,因為他不論面對什麼蛇,都格外遊刃有餘,那些蛇仿佛能聽懂他說話一般,這讓粉絲們崇拜不已。
  • 羅浮山首部動植物圖鑑 解密羅浮「它世界」
    我市歷時3年編寫了羅浮山首部動植物圖鑑。本報記者袁 暢通訊員周少亭 攝  本報訊 (記者袁 暢通訊員周少亭)羅浮山被譽為「嶺南文化名山,物種基因寶庫」。這麼多年來,羅浮山野生動植物情況如何?
  • 活動| 講座:浙江鳥類辨識——浙江的鶯(柳鶯、鶲鶯)
    本周六4月21日晚上,您有一個好機會迅速提升柳鶯辨識能力,並可攜帶家中各種讓人頭疼的柳鶯片子帶到講座現場請教七星劍老師啦。  偷懶,以下搬了浙江野鳥會的小七介紹,感謝浙江野鳥會撰文  觀鳥界有一句話「唯大鷹與小鶯難辨也」,其中的「小鶯」說的正是雀形目的鶯科(柳鶯科、樹鶯科、葦鶯科、短翅鶯科)小鳥。
  •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
    由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團隊日前在產自此地的兩塊琥珀中,首次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   這一研究成果19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集團子刊《科學進展》上。   這兩塊琥珀均距今約9900萬年,其中包含著蛇骨骼的一塊如小檸檬般大小。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的化石極為稀有。此前,科學家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
  • 中國劇毒蛇類圖鑑,我們身邊的隱形殺手
    從小貪生怕死,因而積累了一些蛇類知識,尤其是關於毒蛇和劇毒蛇的。根據趙爾宓的《中國蛇類》:中國蛇類有兩百多種,其中大約1/4為毒蛇。考慮到毒蛇種類繁多,本文會著重介紹其中危險性較大的一些。一、常見劇毒蛇類識別方法如果能夠分辨所去區域常見毒蛇長相,也不用每次見到蛇都心慌,畢竟大多數時候碰到無毒蛇的機會更多,而且毒蛇也不是全具備攻擊性的。以上這些名字可能對很多讀者朋友比較陌生,可以參考第二部分的劇毒蛇類介紹都先認識認識,然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結合本文第六部分給自己做個小測驗。
  • ✎60種植物辨識,新手們的第一堂專業植物辨識課
    我是 RAN LEE ,我的第三期Live主題為常見植物辨識,60種花卉植物的識別。當晚總共直播了四小時,在知乎Live上斬獲五星好評。
  • 全球劇毒蛇類圖鑑,那些隱藏在身邊的戶外殺手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水域至少是52種海蛇的家園,這些蛇類都是有毒的。有趣的是,大西洋、地中海或加勒比海沒有海蛇。海蛇通常不好對付。雖然它們毒性很強,但只有一些咬傷會導致明顯的症狀或中毒。大多數海蛇的尖牙不夠長,甚至穿不透一件薄潛水服。咬傷通常發生在漁民將蛇從漁網中取出時,或者涉水時蛇被踩到時。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這一發現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9日凌晨發表在《科學進展》(《科學》旗下子刊)上。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極為罕見,此前人們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白明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大多數蛇類骨骼質地不堅硬,能形成化石並保存下來非常不易。
  • 這種北美掠食者正在我國水域「到處禍害」,兇猛膽大,甚至不怕人
    本土物種面臨困境,然而另一方面,一種「兇猛到毫不怕人」北美掠食者,卻在我國各大水域悄然出沒...男子大河邊釣魚,收穫頗豐,有鯽魚、小鯉魚、餐條魚等等。為了保證這些魚獲的鮮活,這位釣魚人將其放入魚簍,放在岸邊的淺水裡——對於釣魚人來說,釣起來的魚,只要入了魚簍,那就是穩妥的囊中之物...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剛放下不久,就來了只「偷魚賊」。
  • 《奇怪的生物圖鑑》[日] 沼笠航
    無論你對生物是否感興趣,奇葩迷惑行為大賞都歡迎你的加入~---*雞沒有頭也可以活一年*章魚可以辨識人臉*大猩猩內心脆弱敏感*鴿子奶擁有驚人的營養成分*鴨嘴獸具有殺死狗的毒針*柴犬的DNA和狼的最相似*格陵蘭鯊的遊動速度還不及嬰兒爬---吐槽生物們奇葩趣事的同時
  • 寵物小精靈手遊耿鬼圖鑑
    寵物小精靈手遊耿鬼圖鑑 時間:2014-11-13 作者:xingyun 來源:18183寵物小精靈
  • 蛇類中的小可愛——豬鼻蛇,微毒卻傷不了人,遇到危險直接裝死
    蛇類中憨憨-豬鼻蛇在許多故事和電影中,蛇常常和邪惡、死亡和陰險狡詐聯繫在一起。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蛇類都是那麼奸詐惡毒的,像我們今天主角豬鼻蛇就不一樣,完全顛覆我們對蛇的認知。遇到危險就只會嚇唬人,實在不行只能裝死豬鼻蛇大約有50-80釐米長,與其它身形纖細的蛇不同的是,它們樣子像是個「小胖墩」。要想從顏色上識別豬鼻蛇是很困難的,因為它們的顏色變化太大了,幾乎什麼顏色都有。
  • 全球劇毒蛇類圖鑑:小心那些隱藏在戶外的「大自然殺手」!
    夏天是蛇活躍的季節,小編經常在戶外群裡看到大家發蛇的照片,說是自己去哪座山,遇到了什麼蛇,他們還打趣地稱作「小青」、「小白」。雖然有的蛇無毒,也沒有襲擊人,但看到那些照片,小編還是膽小,這個夏天都不準備去戶外了。不過,對於經常跑戶外的老鐵來說,認識一些蛇的種類,尤其是毒蛇,還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能有效避免受傷危險,還能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畢竟你真的「鬥」不過它們,不如老老實實地躲開為妙。
  • 雲南蛇類圖鑑 醉倩版 第一篇
    由於雲南蛇類種類繁多,能力有限,此篇為部分物種,並且很多地方還不完善。若有錯誤請各位看官指正批評。
  • 科學辨識兒童身體信號
    在近日舉辦的「丁桂懂寶貝計劃——小身體大信號」啟動式暨首場「中國兒童身體信號辨識知識科普講座」上,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項目合作部副主任劉鵬表示,要向全社會倡導科學辨識兒童身體信號,關注兒童身心健康,營造理解、關愛、健康的成長環境。 相關調研結果顯示,許多家長對於孩子身體信號的認知一知半解,比如65%的家長不太了解孩子腹瀉時的身體信號,且超過一半的家長不能及時做出有效應對措施。
  • 原住民的合影:深圳常見留鳥辨識圖鑑
    原標題:原住民的合影:深圳常見留鳥辨識圖鑑 鵲鴝(qú)(雌)本版主持:南兆旭
  • 福建現「巨型蚯蚓」 竟是世上最小蛇類
    永春驚現成精巨型蚯蚓; 竟是世界上最小的蛇類,網友驚呼這不是鐵線蛇嗎? 近日,有網友遇到一條「蚯蚓」,這條「蚯蚓」爬行姿勢怪異。求助了某度,竟發現這條「蚯蚓」正是世界上最小的蛇類「鉤盲蛇」。也就是閩南人所說的「鐵線蛇」,又叫「鉤盲蛇」,在蛇類中的體型是世界上最小的。 我們先來看看鉤盲蛇到底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