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動物之一。您可能認為,我們可以輕鬆識別這種常見的爬行動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不同種類的蛇的體型、大小和習性各不相同。比如,人們就常會把其他種類的蛇和銅頭蝮(Copperhead)、棉口蝮(Cottonmouth)等廣為人知的蛇類相混淆。
對此,可以有兩種解釋。首先,銅頭蝮和棉口蝮的知名度較高,比美國東南王冠蛇(Southeastern crown snake)或艾氏皇蛇(Striped crayfish snake)等更易於識別。同時,出于謹慎(或恐懼),人們傾向於將自己遇到的所有蛇都視為毒蛇。珊瑚蛇(Coral snake)很好辨認,響尾蛇(Rattle snake)由於其「響尾」的特徵也很好辨認,因此,棉口蝮和銅頭蝮成為了美國有毒蛇類中僅剩的兩種猜測。
在辨別蛇類時,人們總希望知道一些捷徑,尤其是在區分毒蛇和無毒蛇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快速簡單的學習方式,都喜歡有規則可循:最好能根據蛇類的頭部形狀、爬行方式或是身體上色帶的順序來判斷它有沒有毒。但是,在複雜混亂的自然界中,不存在什麼可靠的捷徑。辨別蛇類時確實有一些常用模式,但只能算是經驗之談。
銅頭蝮還是棉口蝮?
讓我們先來看看常被混淆的銅頭蝮(學名Agkistrodon contortrix)和棉口蝮(學名Agkistrodon piscivorus)。
它們有很多共同點,例如垂直狀瞳孔和熱感應頰窩,這兩個特徵可以將它們與本文稍後討論的各類無毒蛇區分開來。
它們有相似的花紋。銅頭蝮的顏色和花紋常被描述為「浸在巧克力牛奶中的『好時Kisses巧克力』」,儘管也有特例(有些銅頭蝮接近於橙色)並且在其分布範圍的西部,「好時Kisses」會變寬,失去其特別的形狀。
棉口蝮的花紋相似但比較散亂。「好時Kisses」的邊界不太明確,有可能到處都是斑點。有意思的是,當棉口蝮和銅頭蝮還是小蛇時,它們看起來特別像:二者的花紋都很清晰醒目,並且都有黃色或綠色的尾尖。
隨著時間的流逝,棉口蝮逐漸失去其獨特的花紋,通常會在成年後統一變成深色蛇。但在銅頭蝮的一生中,其花紋都不會發生變化。區分這兩個品種的另一種方法,是尋找一條穿過眼部的黑色條紋:棉口蝮有,而銅頭蝮沒有。
如果您仍然無法分辨一條蛇是棉口蝮還是銅頭蝮,您可以看看蛇的分布範圍。例如,棉口蝮分布在美國東南部的大部分地區,西至德克薩斯州中部,北至伊利諾州南部;如果您是在其他地方(例如新英格蘭),那麼您看到的很可能不是棉口蝮。而銅頭蝮分布在美國東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區(但也有例外,如緬因州和佛羅裡達半島),西至德克薩斯州以及墨西哥北部。
當心「經驗之談」
辨別蛇類時還存在另一層複雜性:毒液。有大量訣竅幫助您區分毒蛇和無毒蛇,不過並非所有訣竅都能奏效。
例如,許多人會說,蝮蛇(如棉口蝮和銅頭蝮)的頭部是三角形或菱形的。然而,這只是相對而言。您需要看過許多蛇的頭部才能知道哪些相對算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另外,許多無毒蛇在感覺不安時會將身體和頸部放平,使頭部看起來非常像三角形。
如果您想認真學習如何辨識蛇類,推薦您看《彼得森兩棲爬行動物野外指南》(Peterson’s Field Guide to Amphibians and Reptiles),您可以拿著它去嘗試辨別看到的每一條蛇。這樣一來,您會漸漸對不同的蛇類產生了解。
好吧,暫且不管這些,讓我們從銅頭蝮開始:它們和各種蛇類經常被混淆。
銅頭蝮還是北部美洲水蛇?
乍一看,普通的北部美洲水蛇(Northern water snake,學名Nerodia sipedon)的花紋與銅頭蝮非常相似,只是排列得更為密集,「好時Kisses」的紋路也是顛倒的。
其實北部美洲水蛇的花紋更像馬鞍。正如它的名字,北部美洲水蛇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水中,而銅頭蝮很少這樣。
因此,如果您看到一條蛇在遊泳、甚至潛入水中,請記住,這很有可能是一條北部美洲水蛇,而非銅頭蝮。
銅頭蝮還是德凱斯氏蛇?
德凱斯氏蛇(Dekay’s brown snake,學名Storeria dekayi)是出現在美國東部和中部的一種小蛇。它們很小(約30釐米),幾乎全身都是均勻的淺棕色、沒有任何顯著特徵。所以許多人誤認為是小銅頭蝮。事實並非如此。
正如我們已經了解到的那樣,銅頭蝮有著獨特的帶狀花紋,而德凱斯氏蛇沒有。德凱斯氏蛇通常是淺棕色或棕褐色的。根據地區的不同,它們身上可能會有淡淡的線條或方格紋路(類似於襪帶蛇的花紋)。
另外,有些德凱斯氏蛇的頭部會比身體其他部位顏色暗一些。
棉口蝮還是水蛇?
與銅頭蝮相反,棉口蝮經常在水中或在近水處徘徊。因此,正如您所猜想的那樣,人們常常將它們與水蛇相混淆。上文中有提過,棉口蝮有垂直的瞳孔和相對呈三角形的頭部,而水蛇一般沒有。
南部美洲水蛇(Southern Water snake,學名Nerodia fasciata)出沒於整個美國東南部,其顏色和花紋在分布範圍內有很大差異。因此,如果您對它了解不深,只需要記住棉口蝮通常看起來較為粗壯,而南部美洲水蛇則相對細長。
白腹美洲水蛇(Plain-bellied water snake,學名Nerodia erythrogaster)的體型也相對細長,但它們沒有大多數南部美洲水蛇身上所具有的明顯標記。相反,白腹美洲水蛇的背部都是均勻的深色,而腹部則是均勻的淺色。根據您發現它們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它們可能是淺黃色或紅色的。在它們分布範圍的西部,例如俄克拉荷馬州或德克薩斯州,白腹美洲水蛇的背部可能會出現淡淡的花紋,看起來像是一列方塊。
棕色美洲水蛇(Brown water snake,學名Nerodia taxispilota)的體型龐大而粗壯,比上面提到過的那些水蛇大得多。因此,如果「相對粗壯」是您識別棉口蝮的唯一訣竅,那麼您很可能會將它與棕色美洲水蛇認錯。但是,因為棕色美洲水蛇身上有方形的棕色斑點,其實可以將它們與棉口蝮區分開。
有趣的是,棕色美洲水蛇經常在溪流、河流上方的灌木叢或樹枝上曬太陽,並在受到驚嚇時落入水中。這可能就是許多人相信「划船時棉口蝮會掉到船上」的原因。
自然界中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水蛇,我們要了解的遠不止這些。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對蛇有那麼一點感興趣呢?大自然總是神秘而有趣,有空的時候帶著會發現的眼睛去觀察、去了解、去記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