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搞不清楚吃什麼 NASA怎麼能將人類送上火星?

2021-01-17 網易科技

網易科技訊3月28日消息,據連線雜誌報導,在本世紀30年代,美國宇航局(Nasa)計劃派遣太空人前往火星以進行為期三年的火星殖民任務。但是,如果他們不能找到正確的菜單,這項任務可能永遠也無法完成。


圖1:自1985年首次出現在美國太空梭的飛行菜單上以來,玉米餅已經成為太空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太空中,玉米餅是非常吃香的食物。在國際空間站上詳細記錄了太空人最私密想法的《太空人的匿名日記》中,曾反覆提到了玉米餅。曾駐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寫道:「我們拍攝了打開非官方包裝、吃玉米餅的視頻。它們很好吃,也許是我吃過的最好的玉米餅。」在發現有多餘的袋子後,另一位太空人寫道:「有人告訴我,每個食品袋裡都有些玉米餅,我們每個星期大約能吃兩個。但是,我希望每天能吃兩個。」

對於太空人來說,不僅僅玉米餅是最好的甜點,還有一種帶餡的固體麵包,它不會產生可能損壞敏感設備的碎屑。在真空中,每一餐都很重要。美國宇航局為太空人提供建議的研究員傑克·蘇斯特(Jack Suster)說:「任何時候,當人的正常滿足感都無法實現時,食物就會變得更加重要。」

在國際空間站上,除了玉米餅,滿足船員的膳食要求並不太難。每年的多次補給意味著太空人可以要求額外的物品(牛肉乾是最受歡迎的),不同國籍的太空人經常交換各種各樣的食物。但是目前國際空間站的食物系統最多只為持續12個月的任務設計的。當涉及到火星任務時,那大約需要3年時間,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

美國宇航局詹森航天中心的食品技術科學家格雷斯·道格拉斯(Grace Douglas)說:「我們在執行這些任務時能夠攜帶的東西重量和數量非常有限。」這意味著火星任務將不會有攜帶「獎勵項目」的空間。對於那些最終到達火星的太空人來說,他們必須堅持標準菜單。


圖2:在2017年感恩節期間,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們在國際空間站上吃了火雞、土豆泥、有餡料的玉米面包以及蘋果醬

道格拉斯首先要做的是將食物變質或太空人食物中毒的風險降到最低。由於參加火星任務的太空人數量有限,1名太空人在一段時間內不行動可能會對任務造成巨大影響。此外,如果在飛船狹小的環境中爆發疾病,那麼對任務的影響可能是致命的。

為了降低這種風險,像通心粉、奶酪或義大利麵這樣的食物都是冷凍乾燥的,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在吃之前加入熱水即可。無法冷凍乾燥的食物需要利用熱穩定技術保存,以便防止滋生任何微生物。現在,熱穩定食品都被嚴密包裝,放在無菌室裡,用蒸汽加熱到超過100攝氏度20分鐘。

這些方法可能不足以為火星任務準備食物。道格拉斯說:「一般來說,任何東西都沒有五年的保質期,而對於火星任務,我們需要五年的保質期。」還有一個問題是,在食物被吃掉之前,先把食物加熱,這樣可能降低食物的營養質量,使食物的味道更差。為了在無菌、營養和味覺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道格拉斯正在試驗新型的防潮和抗氧包裝,並對熱穩定過程進行調整。

保持食物中的維生素水平是另一大問題。即使在冷凍食品中,維生素在與氧氣反應時也會緩慢降解,而在太空深處,如果沒有多樣化的飲食,太空人很容易會陷入缺少關鍵維生素的困境。片劑維生素並不是一種解決方案,因為它們也可以降解,並且與跳過吃飯相比,太空人更容易忘記帶片劑。道格拉斯說:「如果你正在參加為期三年的任務,你需要確保各種食物中都含有維生素。」


圖3:在補水站,太空人在向冷凍乾燥食物袋中加入熱水

另外關於食物還有非常重要的問題,即保持卡路裡。由於太空人的骨骼在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下不再支持他們的身體,太空人在停留期間往往會失去骨骼和肌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每個太空人每天要花兩個小時在國際空間站的跑步機上鍛鍊,鍛鍊騎自行車或使用減肥機,但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吃富含卡路裡的食物,這些食物可以支持這種嚴格的運動機制。

對道格拉斯來說,這意味著需要設計一份菜單,裡面包含一系列美味和人們熟悉的食物,太空人們不至於厭倦在常規基礎上吃東西。一種類似於溶膠的奶昔可以在理論上滿足他們的卡路裡和維生素要求,但不能保證太空人會真正吃它。在國際空間站上,那些不喜歡這種食物的太空人最終體重減輕了。一名太空人在日誌中寫到:「我們大約要連續5天吃同樣的早餐,每天都要都吃同樣的東西,或不喜歡的其他東西,所以這是我們無法解決的兩個問題,只能湊合吃。」

研究員蘇斯特表示,「找到正確的菜單」是確保火星任務成功的關鍵部分。當太空人離地球有幾千萬公裡遠的時候,熟悉的菜單將會為為他們提供急需的地球連接。為了了解人們如何應對火星任務,蘇斯特研究了生活在地球上極端孤立條件下的人們的生活,包括石油鑽井平臺、超級油輪和南極任務。他發現,在南極任務中,人們往往比在家裡吃飯的時間更長,這可能是因為在他們原本孤立的生活中,這是一種相對少見的正常狀態。


圖4:魔術貼可以幫助人們在用餐時將食物袋貼在桌子上,而玉米餅則可以作為各種食物的無碎屑包裝

蘇斯特說:「在探險文獻中,有很多人在這種情況下崩潰的例子。」對於四到六名執行火星任務的太空人來說尤其如此,他們將在環境幾乎不變的地方呆上三年,沒有機會休息。他說:「你知道他們的一切,你聽過他們講的每個笑話,你也知道他們可能有的惱人的言談舉止。你甚至不能往外看,因為窗戶都被遮住了。」

但在國際空間站狹小的空間裡,用餐時間是太空人在社交場合相聚的難得機會。一名太空人寫道:「到目前為止,我們三個人每天一起吃一頓飯,並且正在適應一種舒適的談話模式,談論一天的事情,以開玩笑的方式談論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當其他人到達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同樣的情況。」其他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還寫了關於享受俄羅斯太空人美食的文章。

儘管美國宇航局正在試驗讓太空人在飛船內種植某些特定食物的再生食物系統,但道格拉斯說,他們不可能依賴火星上生長的作物。她說,最初的火星任務將集中在探索上,因為太空人已經準備好吃預先包裝好的食物,而不是花時間去種植農作物,這是至關重要的。至於馬特·達蒙(Matt Damon)在《火星救援》(The Martian)中飾演的角色,把希望寄托在紅星球上的土豆上可能會大錯特錯。道格拉斯說:「如果你依賴於自己種植的作物,而它們沒有生長,那將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小小)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侯維鋮_NT4124

相關焦點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我們還需要為太空飛行器和太空人配備高科技,讓他們能夠到達那裡,探索地表,並安全返回家園。這次任務大約需要兩年,包括往返地球和火星表面的時間。 技術開發已經開始,最早在2030年代就能實現載人火星任務。許多技術將首先應用在「阿爾忒彌斯」月球探索計劃上,其他系統更適合深空環境。以下是美國宇航局(NASA)為實現人類登陸火星而正在研究的六項技術。
  • nasa現在接受了讓阿提米斯登陸者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建議
    這一呼籲的形式是一個正式的「人類登陸系統」的招標,其本身遵循的是7月和8月發布的兩個草案版本。所有申請的截止日期:11月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說,第一個完成登月裝置的公司將是2024年將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公司。他們補充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女性,那就去參加2025年的活動吧。」
  • 1%大氣密度也能飛?NASA把無人機送上火星,最具野心探測計劃啟動
    最近幾天,以火星為目標的探測器紛紛啟程。7 月 30 日,在美國宇航局 NASA 成功發射的 MARS 2020 任務中,「宇宙神 5」型運載火箭將最新一代火星探測器毅力號 (Perseverance)送上軌道。
  • NASA的火星直升機怎麼登陸火星?
    毅力號火星探測器是一位重約1025公斤的機器人科學家。探測器的天體生物學任務將尋找火星上微生物生活的跡象。此外將探索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特徵並收集樣本在將來帶回地球,為人類探索火星鋪平道路。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於7月20日至8月20日的其中一天發射,並將於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的Jezero隕石坑著陸。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改編自:CGTN [2]而堅毅號將嘗試為人類帶來新的探測方式:無人機探測。要知道別說是火星,人類在地球以外的任何其他星球上,都還沒有飛過無人機呢,這是開天闢地頭一遭。用無人機探測其他星球有多麼令人期待?在靈巧號還沒有真正在火星上測試飛行過的情況下,另一艘無人機任務,NASA的蜻蜓號已經入選下界新疆界級任務,計劃於2026年前往土衛六了。
  • 港媒:NASA製造世界最大火箭 或將人類送上火星
    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導 港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製造的最大的火箭完成組裝前評估,這套火箭系統可能將人類送上火星。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9日援引英媒報導,這套「航天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SLS),將於2018年建造完成。它可發射NASA獵戶座(Orion)太空船,運載太空人送往月球軌道的小行星,最終目標將人類送上火星。報導說,NASA在上周完成對這款火箭組裝前的評估,它將成為世界最大且推進力最強的火箭。
  • 馬斯克計劃2025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馬斯克計劃2025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2016-06-02 21:59:26,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25年將人類送上火星。  作為載人火星探索計劃的第一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8年先派遣新型龍飛船「龍2」前往火星,但這一飛船不執行載人任務。  馬斯克說,「龍2」擁有與一輛SUV差不多大的內部空間,需要一枚非常大的火箭來發射,飛船可能會航行6個月之久,所以不太適合載人,它也沒有能力返回地球。
  • 首批航天服材料將登陸火星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正準備將第一位女性和第二位男性送上月球,而更為宏大的目標,則是將第一批太空人送上火星表面。但是在到達紅色星球之前,太空人將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大氣極為稀薄、受太陽和宇宙射線的輻射更強的火星上,他們應該穿什麼?艾米·羅斯正在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
  • NASA在火星地表下找到了大量的水,繪製火星水資源地圖……
    對於人類的運載火箭來說,水,其實太重了……地球人把一片海洋運送到火星並不現實。所以,在火星上找到潛在的海冰,可以幫助人類在那裡生存。然而,由於這顆行星的大氣層過於稀薄,表面上的大部分水分,會在光照下蒸發得飛快。
  • 毅力號火星車將首次在火星上使用穿透地表的雷達,一探火星地下的地質奧秘
    相比從太空中對火星進行研究的火星軌道飛行器上的類似儀器,RIMFAX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將是火星表面上第一個穿透地表的雷達,聚焦於毅力號將要探索的特定區域,為科學家提供比太空中的雷達能獲取的解析度更高的數據。對傑澤羅隕石坑進行針對性探索,意味著毅力號團隊將能更好地了解這一特定火星地形地貌的特徵,以及它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
  • nasa生日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意思?怎麼查?
    nasa生日那天的宇宙是什麼意思?  從NASA官網了解到,為紀念哈勃太空望遠鏡啟用30周年,NASA宣布將公開其拍得的366張張珍貴宇宙影像,網友只要在其上線的「生日宇宙」專題頁面選擇其出生日期,就能看到生日當天哈勃拍下的宇宙圖像。
  • 宇宙「頂級文明」能有多先進?NASA: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
    宇宙「頂級文明」能有多先進?NASA:人類不敢想像,科幻片拍不出來說起宇宙文明,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很多人也都從科幻片當中看到過宇宙文明的景象——當中不乏宇宙飛船、星球大戰等等科幻鏡頭,還有外星人的出現。
  • 人類為什麼至今沒能登上火星?科學家:上去可能回不來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還記得馬特達蒙在火星靠著頑強的意志力在火星上生活知道被隊員救回地球的故事嗎?是那麼讓人心潮澎湃,其實講述人類與火星情緣的電影故事有很多很多,這表明人類對火星的興趣是很濃烈的,畢竟火星是除了地球外少有的同時存在著氧氣和水的星球。但是直至今日,我們雖然向火星發射了無數探測器,但始終沒能把人類送上火星,那麼為什麼人類至今沒能登上火星呢?原因主要有三點。
  • 人類能在火星上生孩子嗎?也許比你想像的要難
    不管地球上的事情了,有科學家提出人類可以在火星上生孩子嗎?在建立一個小的可持續的生態圈之前,人類首先必須回答一些關於基本生物學的棘手問題。從現在開始的幾十年或半個世紀裡,人類生活在火星上建造棲息地,在火星上穿梭,在地下開採資源,並產生第一代兩足火星人,這並非不可思議。但是沒有人真正知道人類是否能夠在太空中成功繁殖,無論是在太空飛行中還是在另一個星球上。
  • 西瓜視頻:SpaceX送首批人類上火星殖民,星球領地爭奪大戰開始?
    不久前,埃隆馬斯克就曾公開表示其旗下的SpaceX計劃將會在2024年將首批人類送上火星,埃隆馬斯克的SpaceX計劃是把火星變成人類的永久居所,也就是說我們地球人類將正式開始了殖民外太空星球,殖民於火星。記得我們中國網民許多年前,調侃某些人是說他「從火星來的」。也許不久的將來,殖民火星的人類所生產的後代,成為了火星第一代人類,他們真的是「從火星來的」。
  • 如果人類把蟑螂帶上火星,能存活下來,產生一個文明嗎?
    小編剛剛看到一個話題:如果把1億隻老鼠扔上火星,會發生什麼事?其實這個不用假象都能知道結果,要是老鼠到了火星表面,一沒氧氣,吸的都是二氧化碳。二是一抵達就會受到火星地表內部的壓力擠壓,導致老鼠各個器官充滿氣體,最後就爆了。
  • 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即將發射
    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於北京時間本周四7月30日晚上7:50搭載聯合發射聯盟的擎天神五號運載火箭,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1號航天發射複合體發射。實時報導和倒計時評論將於北京時間當天晚上7:00開始,可前往Theta.TV (https://www.sliver.tv/win/nasa )以及NASA的網站(https://www.nasa.gov/live/)觀看。
  • 埃隆·馬斯克想在2030年之前將人類送上火星,可能過度樂觀
    科技狂人美國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希望在2030年之前將人類送上火星。這一宏大願景不是無稽之談。畢竟在剛剛過去的5月,SpaceX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將兩名美國太空人和一隻恐龍玩偶送往國際空間站。這也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
  • 100年內將人類送上火星,這不是開玩笑,英國科學家作出預言
    據報導,伴隨著阿聯、中國、美國等國家2020年火星探測任務的順利開展,火星也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和科學家們的研究對象,在8月2日發表在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報導中,一位參與火星探測的英國科學家表示,100年內,人類將登上火星。
  • NASA宣布合作夥伴推進月球和火星的「引爆點」技術
    NASA的空間技術任務理事會將與這些公司協商,籤署裡程碑式的公司固定價格合同,合同期限長達五年。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說:「NASA在創新技術演示上的重大投資共由美國九個州的大小企業領導,這一舉措將為太空和月球表面探索提供更多可能。NASA和工業界正聯合增強一系列的任務準備功能,以支持在月球的持續生存和載人火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