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在中國大陸隆重上映,動畫大師宮崎駿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曾經多次表示引退、多次說出「最後一次持筆「的宮崎駿再一次食言,據吉卜力工作室的製片人鈴木敏夫爆料說,宮崎駿的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已經製作了三年,雖然這部作品目前不知還要多久才能正式上映,但這個消息已經令全世界無數宮崎駿的影迷們激動不已,大家無不對此翹首以盼。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的同名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第一次讀到這本小說時才10歲,那時他正上小學,之後這本書幾乎陪伴了宮崎駿的一生,宮崎駿在自傳中寫道:「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初次翻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時的感受,心中毫無緣由地湧起一股懷念之情。」
近80歲高齡的宮崎駿不顧手繪畫稿的辛苦與勞累,親自製作這部動畫,並將書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直接選定為電影名,毫不掩飾地表達了自己對這本書的喜愛之情。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出版於1937年7月。當時日本的軍國主義勢力抬頭,言論和出版自由遭到壓制,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也受到激烈鎮壓,持自由主義立場的作家山本有三將希望寄托在於少男少女身上,設法傳播自由豐富的文化思想,期待他們能跨越狹隘的國粹主義進而樹立有關人類進步的信念,因此山本老師與學生吉野源三郎和另一位作者一起推出了全十六卷的《日本少年國民文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正是其中由吉野源三郎執筆撰寫的一卷。這卷內容以故事的外殼,傳遞了根本性的思考,通過講述一個少年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困惑,探討了生而為人真正重要的東西。
這本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包括宮崎駿在內的眾多讀者,至今仍讓世人深受其影響,各版本的總銷量登頂日本2018年圖書總榜,並領銜日本中學教師票選「送你一本書大獎」,書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更入圍日本2018年度流行語大獎,受到日本社會各界熱議,並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究竟說了什麼才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要想了解人世間的真理,必須摒棄以自己為中心的思維方式
一個雨天,14歲的少年本田潤一和舅舅站在東京銀座街區的樓頂上俯瞰下方,街上看不到一個人影只見如甲蟲般細小的滾滾車流。
潤一望著雨中街景突然驚覺,雖然表面看似無人,實際在這片繁華的街區中生活著有數百萬人,每天的清晨和傍晚,這些人都如潮水般地來來去去,想到這些,潤一的腦中湧出一個朦朧的想法,他認為:「人,就像水分子一樣」。
潤一環視附近的大樓,看到每一幢都有許多窗戶,他又想到:他在這裡觀望別人,那是不是也有人正在窗戶後面看他呢?他將眼前的事物視作風景,他也可能正成為別人眼中的風景。
舅舅回到家,在筆記本上對潤一的所思所想作了記錄,並且提到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舅舅認為,潤一對自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然後得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對個人來說,就像日心說代替地心說一樣,都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從這天起,舅舅開始將潤一稱為「小哥白尼」,潤一也因此而感到自豪。
本書以潤一的經歷闡述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不論身處任何時代,仔細觀察並體味生活、不以自己為中心判斷事物、不持偏見地進行獨立思考,是人們應對複雜世事時該持有的態度。
當今世界已發生巨變,尤其在網絡世界中每個人都有言論的自由,各種意見喧囂塵上,究竟孰對孰錯、誰真誰假,都需要我們摒除私利之心去仔細分辨,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風,唯有如此,才能令我們不致誤入歧途。
為人處世要學會尊重與己不同的人,並著眼於自身存在的價值
愛在課堂上打瞌睡、沒什麼朋友的同學浦川已幾天沒到學校上課,小哥白尼擔心他生病了,特意去他家探望。小哥白尼生平第一次來到城市窮人生活的空間,他目之所及之處是各種髒、亂、差的景象,與他從小生活的環境截然不同。
小哥白尼在豆腐店裡見到了繫著圍裙正忙著炸豆腐片的浦川,他發現學習成績差、在運動方面笨手笨腳、常被同學嘲笑的浦川原來也有其擅長的一面,浦川是為了幫助媽媽維持豆腐店的經營才沒去上學。
對浦川家的拜訪經歷讓小哥白尼看到了真實而殘酷的社會真相,他看到,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竟會如此懸殊,世上不只有他們這種生活優裕的家庭,還有更多生活在髒亂之地、每日努力掙扎求生存的窮人。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小哥白尼沒有因發現真相而看不起浦川,他仍然心懷善良和真誠。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窮人的孩子都是早早當家,為了幫助父母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們不得不過早地承擔起養家的職責,有的人根本上不了學,有的人即使上了學也要在每天放學回家後幫父母幹活,他們中很多人學習差的原因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因為身心的勞累讓他們根本無法專注於學習。
那些在貧困中長大、靠出賣苦力為生的人雖然學識有限,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人們生活所依賴的必需品,從衣食住行到做學問、搞藝術等高雅行業所需的任何東西,都是由這些身處底層社會的人生產製造出來的,他們提供的勞動服務維持著整個城市的正常運轉,這些身處底層的人應該得人們的尊敬,沒有他們的勞動與奉獻,就不會有整個社會的進步和日益富足的生活。
作為人,在貧窮的境況中不應該看低自己,要努力奮進,有自尊地生存;在富裕的生活中也不要自以為是,要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慶幸,要學會感恩。
在我生活的小區裡,有一對專收廢舊物品的老夫妻天天守候在樓下,他們靠收賣廢品換得的錢供養了兩位兒子讀大學,其中一位還考上了研究生。阿姨沒活幹時就坐在小區花圃的石階上看雜誌,她每天面帶真誠的笑容熱情地跟住在小區裡的居民打招呼,還經常主動提供一些幫助,小區的居民們都很喜歡他們夫婦,除了拿給他們可變賣的廢舊物品之外,也經常贈送一些新東西給他們;兩夫婦的兒子放寒假時都會回來幫父母幹活,待人接物都大大方方,從不以自己的出身為恥。這一家人憑藉著自尊自重贏得了小區居民對他們的尊重。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著眼於自身存在的價值,而不是盲目地攀比或相互仇視。
世人都會犯錯,敢於面對錯誤才能讓人走向新生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曾說:正如真金要在烈火中識別一樣,友誼必須在逆境裡經受考驗。
小哥白尼和朋友們曾作出相互承諾:如果有誰受到了高年級學生的欺負,大家都要挺身而出,要挨打就一起挨打。
可是真正遇到北見被打時,小哥白尼內心無比恐懼,沒有出來和朋友們站在一起,雖然他在心裡跟自己說了無數遍要站出來就趁現在,但最終卻遠遠的看著朋友們被打,他因自己的懦弱而無恥地背叛了朋友間的約定。
事後小哥白尼對此感到十分愧恨和痛苦,他不敢到學校上學,也不敢再見朋友們,他趁著生病一直躲在家中,逃避面對此事。
如果是你,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呢?
小哥白尼的母親從舅舅那裡得知了這件事之後,給他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在母親還是中學生的時候,一次在神社的石階上,看見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奶奶正拿著包袱艱難的登著石梯,她當時心裡想著要去幫助老奶奶,可又不好意思開口,一直猶猶豫豫地跟在老奶奶的後面,最後老奶奶獨自爬上了最高處,她卻始終沒敢開口。這件事讓母親十分後悔,她將這件事銘記於在。
母親對小哥白尼說,她雖然對這件事後悔但她並不討厭這段回憶,正因為有了這份愧疚感,她才明白踐行自己心中想法的重要性,在以後人生之路上不再發生同樣的遺憾。
聽了媽媽講的親身經歷,小哥白尼鼓足勇氣寫信向朋友們承認自己當時的懦弱和錯誤,並請求他們原諒,他的朋友們也欣然放下了此事,仍然將小哥白尼視為真心的朋友。
《左傳·宣公二年》裡寫道: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生之路沒有人能避免不犯錯,有良心的人會為犯下的過錯感到痛苦和悔恨,如果能勇敢地承認錯誤則會讓人從痛苦中產生出新生的力量,讓人重拾自信與自尊,也更能贏得他人的敬重。
結語:
宮崎駿評價此書說:「這本書傳達出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這或許就是《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的魅力所在,不管在任何國家、任何地方,它都提醒著人們應該怎樣活出人生的價值。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分子,面對世間的各種幻相、生活中或好或壞的種種際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之後再做出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