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意味著生命,也意味著一個人的重生。
2月26日上午,當聽說一名稀有血型患者需要血液救治,淄博市中心血站機採成分室採血護士李婧急忙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到站內採血室捋袖獻血400毫升。在她看來,能夠通過獻血幫助別人,是她快樂的生命之旅。
「第一次獻血是2005年,那時還在衛校上學,也是那時起,知道自己的血型是RH陰性血。」根據要求,李婧沒有定期參與無償獻血,但一旦有需要,她總是在第一時間趕到。2009年,李婧在淄博市中心血站參加工作,成為了一名街頭採血護士,「感覺與無償獻血聯繫更加緊密了,街頭獻血站是單位的窗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單位的形象。」李婧從參加工作以來一直這樣提醒自己。
工作中,她每天要接待幾十名獻血者,由於很多獻血者是初次獻血,她需要反覆為他們講解注意事項,打消他們的疑慮,一天下來常常忙得顧不上喝一口水,為的只是讓獻血者留下一次美好的獻血經歷;讓李婧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次獻血經歷是2010年的夏天,「當時已經下午五點多了,忙了一天感覺其實挺疲憊的,但是想到病人急等著血救命,就顧不上那麼多了」,由於正值用血高峰期,獻完血的李婧沒有休息,一直加班到晚上八點。「忙起來,就顧不上累了。」
現在,李婧的工作地點從街頭來到了機採成分室,由於捐獻機採血小板需要的時間更長,這非常考驗採血護士的「功力」和耐心。同時,她們還需要面臨許多突發情況。有一次,一名獻血者由於採集前喝了太多的水,中途需要上廁所。考慮到機採體外循環血量大,為了獻血者的安全,建議採取在座位上解決的辦法。「起初獻血者不好意思,堅決不同意,後來臉憋得通紅,十分難受。在我們的再三勸說下,他勉強同意了。」「我們為他拿來小便器,並用屏風為他遮擋住,同時還要保護好另一邊採血的胳膊以免亂動針頭刺破血管。」在同事們的幫助和悉心照料下,獻血者最終順利地完成了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的採集。經常有獻血者感慨道,「無論什麼時候來到這裡,這裡的採血護士都熱情相待,大家相處融洽,就跟家人一樣!」
截至目前,李婧已經累計獻血7次,2800毫升。「我獻血的理由很簡單,我本身就是稀有血型,從事的也是採供血工作,只有自已做好了,才能給獻血者真心實意的關懷!有需要時,我會第一時間捐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