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血型就是一種少見或罕見的血型。這種血型不僅在ABO血型系統中存在,而且在稀有血型系統中也還存在一些更為罕見的血型。隨著血型血清學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已將所發現的稀有血型,分別建立起的稀有血型系統,如RH、MNSSU、P、KELL、KIDD、LUTHERAN、DEIGO、LEWIS、DUFFY以及其他一系列稀有血型系統。而我們常說的稀有血型絕大多數都是RH稀有血型。
起源
被稱為「熊貓血」Rh陰性血,根據文化考古、人種分布、生理進化和分子鐘學說推測,可能是遠古時代「大西洲」人的血型,他們和廣大克羅馬農人的進化路線不一樣,是直接從北非進入到西歐的尼安德特人,迅速佔領了大西洲,並且突飛猛進地建立了第一個史前文明,也許由於一萬多年前冰河期結束時的一場大洪水,把他們的文明徹底毀滅了,部分大西洲人逃到了西歐。後來,當克羅馬農人進入歐洲時,和大西洲人融合了,Rh陰性血就逐漸分散開來。
Rh血型檢查在臨床上的重要性,僅次於ABO系統而處於第二位。因為Rh血型不合的輸血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發生死胎、早產、新生兒溶血症。如果Rh陰性的人輸入Rh陽性的血液後(特別是多次輸血),在其血清中可出現Rh抗體,若以後再輸入Rh陽性血,即可發生凝集,造成溶血性輸血反應;如果Rh陰性婦女懷孕Rh陽性胎兒時,胎兒的紅細胞藉機會進入母體,也可刺激母體產生Rh抗體,即使第一次輸血,也可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
分布
Rh血型在我國漢族人群中大約是千分之三左右,白種人Rh陰性約佔15%,黑種人約佔4%。
Rh陰性血型患者 輸血原則
(1)病情允許,嚴格遵守ABO同型輸血和配合型輸血的原則輸注Rh陰性血液。
(2)擇期手術的Rh陰性患者,應儘可能開展自身輸血。
(3)緊急情況下,可排除輸血史,妊娠史,流產史的Rh陰性患者首次輸血可輸Rh陽性血。
(4)弱D及部分D患者應視為Rh陰性處理。
保存
Rh陰性全血或紅細胞和普通血型一樣,在4℃條件下只能保存35天,加入甘油在零下80℃的條件下可以保存十年,如果有稀有血型患者需要用血再進行解凍,如果一旦解凍就不能再次進行冰凍,為避免血液資源浪費,解凍後沒有使用的陰性血液,可輸給Rh陽性患者(要求ABO同型,交叉配血試驗相合)。
稀有血型獻血誤區
很多稀有血型獻血者得知自己的血型情況之後,認為自己平時不用參加獻血,要等到關鍵時候,比如要等血液中心緊急招募時再進行捐獻,其實,這種思維是錯誤的。
其實稀有血型的朋友們,如果條件允許,多參加無償獻血,保證稀有血型有正常的庫存,才是硬道理。
因為所有的血液都要進行兩天左右的重重化驗之後才能發往臨床使用,如果是擇期手術,臨時招募再加上加急化驗還勉強來得及,但如果是突發性的,如外傷大出血之類的緊急情況,臨時招募獻血就完全來不及了。(而且臨時招募也會常常出現體檢化驗不合格、聯繫不上獻血者等意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