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Lenz's law)是一條電磁學的定律,可以用來判斷由電磁感應而產生的電動勢的方向。
-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波拿巴加冕稱帝
拿破崙 波拿巴(1769.8.15~1821.5.5),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
1804年8月4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倍比定律
1804年8月4日,在化學界的一片繁榮景象中,又誕生了一顆璀璨之星——倍比定律。
-
電工基礎之電流的熱效應:焦耳-楞次定律講解
1841年,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焦耳發現載流導體中產生的熱量Q(稱為焦耳熱)與電流I的平方、導體的電阻R和通電時間t成比例。而在1842年時,俄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楞次也獨立發現上述的關係,因此也稱為「焦耳-楞次定律」。
-
令男人愛一輩子的辦法:楞次定律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楞次定律,其實就是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1834年,俄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楞次(H.F.E.Lenz,1804-1865)在概括了大量實驗事實的基礎上,總結出一條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規律,稱為楞次定律(Lenz law )。簡單的說就是「來拒去留」的規律,這就是楞次定律的主要內容。其實,這種特質在感情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兩個字:犯賤。
-
浙江一物理老師 自創《楞次定律主題曲》
近日,新浪微博認證信息為「浙江金華第一中學物理教師」的網友「物理帝師」親手為學生填詞寫了一首歌,名字叫《相見難別亦難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主題曲》。 「楞次定律」是一條電磁學的定律,是俄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楞次在1834年發現的。楞次定律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看上去短短的一行字,卻讓不少學生傷透了腦筋。
-
學生弄不懂楞次定律 金一中物理老師寫了一首歌
浙江在線12月18日訊 金一中物理老師陳怡,號稱「太婆」。別誤會,他可是不折不扣的87年男生。陳怡在金一中工作一年多,現在教高二物理。在微博上,他有個很牛的名字「物理帝師」。昨天,他給記者打電話,想給他寫的歌找個主唱。 寫了什麼歌呢?三句話不離本行。歌名是《相見難別亦難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主題曲》。 楞次定律讓學生們很頭疼。
-
學生弄不懂「楞次定律」 80後物理老師寫歌幫忙記
學生弄不懂「楞次定律」 80後物理老師寫歌幫忙記 別誤會,他可是不折不扣的87年男生。陳怡在金一中工作一年多,現在教高二物理。在微博上,他有個很牛的名字「物理帝師」。昨天,他給記者打電話,想給他寫的歌找個主唱。 寫了什麼歌呢?三句話不離本行。歌名是《相見難別亦難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主題曲》。 楞次定律讓學生們很頭疼。陳怡說,自己想了很久,如何讓學生更簡單學會這個定律,辦法就是寫首好記的歌。
-
.什麼是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是用來確定感生電流(或感應電勢)方向的定則。由物理學家楞次於1833年提出的,該定律指出,感生電流的方向是使它所產生的磁場與引起感應的原有磁場的變化相對抗。例如:當線圈中的磁通量增加時,其中感生電流的方向是使它所產生的磁場反向,而當線圈中的磁通量減少時,則感生電流的方向是使它所產生的磁場與原磁場相同,楞次定律說明電磁現象也符合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也可以這樣敘述:當穿過閉合迴路的磁通發生變化時。在迴路內將產生感應電動勢。
-
中學小課堂 | 廣義楞次定律中的「愛情公式」
有很多知識都需要換個角度才好理解,選修3-2的楞次定律也不例外,接下來於老師用多個角度來幫助各位同學理解廣義楞次定律中的「增縮減擴」和「來拒去留」,和牛頓三定律類似,你也會發現其中和愛情的相似之處。(這話說的好像繁忙的高中學習有空搞對象似的💦)如果說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教會了人們如何做能夠產生感應電流,並且給出了計算公式,解決了「怎麼產生」以及「怎麼計算」,那麼俄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楞次則教會人們如何判斷「方向」。
-
誕生 100 年,這個簡單的物理模型難倒了無數物理學家
1920年,世界正從一場全球性的流感中恢復元氣。一位名叫威廉·楞次的德國物理學家,開始研究為什麼磁體被加熱到某個溫度以上就會突然失去吸引力,這一現象是皮埃爾·居裡在25年前發現的。楞次把磁體想像成排列成格子的小箭頭,每個箭頭代表了一個原子,要麼指向上,要麼指向下。(原子本質上具有磁性,有南北極,因此可以確定每個原子的方向。)
-
誕生100 年,這個簡單的物理模型難倒了無數物理學家
1920年,世界正從一場全球性的流感中恢復元氣。一位名叫威廉·楞次的德國物理學家,開始研究為什麼磁體被加熱到某個溫度以上就會突然失去吸引力,這一現象是皮埃爾·居裡在25年前發現的。楞次把磁體想像成排列成格子的小箭頭,每個箭頭代表了一個原子,要麼指向上,要麼指向下。
-
電工基礎之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講解:確定電磁感應電動勢/電流的方向直導線切割磁力線會產生感應電動勢、而穿過線圈的磁通發生變化也會產生感應電動勢,而楞次定律是用來判斷感應電動勢或感應電流方向的法則。提出過「焦耳-楞次定律」的著名物理學家海因裡希·楞次,在通過大量的電磁感應實驗,總結出確定感應電動勢(也就是感應電流)方向的普遍規律。楞次定律指出:穿過閉合迴路的磁通發生變化時,迴路中就有感應電流產生,而感應電流的方向總是使它產生的磁場去阻礙閉合迴路中原有的磁通的變化。
-
題說:2010年全國高考物理試卷(新課標Ⅰ)第1題
2.麥可·法拉第麥可·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出生於薩裡郡楞次海因裡希·楞次(Lenz,Heinrich Friedrich Emil)1804年2月24日誕生於愛沙尼亞德爾帕特市,(今愛沙尼亞共和國的塔爾圖)16歲以優異成績考入家鄉的德爾帕特大學
-
科技日曆|他靠自學成為著名的物理學家 國際單位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13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89年10月11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焦耳逝世 焦耳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於1818年12月24日出生在曼徹斯特市一家啤酒廠主的家庭裡,從小就跟著父親釀酒,沒有進過學校。然而焦耳天資聰明,喜歡讀書,常常一邊勞動一邊認字,自學到不少知識。 傳聞焦耳小時候就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還引發了很多趣事。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齊到郊外旅遊。
-
來拒去留—「矯情」但有用的楞次定律
麥克斯韋也是這樣,他達到了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也是因為他站在了幾個巨人的肩膀上,這些巨人包括發現電流磁效應的奧斯特,發現電流與電流之間相互作用的安培,提出電磁感應定律的法拉第,當然還有本文的主角——雖然沒有前面說的那幾個巨人那麼「高大」,但是也不「矮」的楞次先生,以及他提出的楞次定律。在科學史中,電和磁是分別發現和研究的。
-
什麼是楞次定律?它又為什麼是正確的呢?
1839年,麥可·法拉第證明,當電池供電時,金屬環一側盤繞的金屬絲會在環另一側盤繞的金屬絲中產生電流。這種就像魔法一樣的能量的無線傳輸從連接到第二個線圈的電流計(一種用來測量電流的設備)讀數的突然峰值中就可以明顯地看到。
-
什麼是楞次定律?為什麼它是正確的?
1839年,麥可·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證明,當電池供電時,纏繞在金屬環一側的金屬絲會讓另一側的金屬絲產生感應電流。這種能量的無線傳輸——就像變魔術一樣——從連接到第二個線圈的電流計(一種用來測量電流的設備)讀數的突然增高中,可以被明顯地看到。
-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知識點總結
楞次定律(1)內容: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2)適用情況:所有的電磁感應現象. 2. 3、楞次定律的推廣應用楞次定律中「阻礙」的主要表現形式:(1)阻礙原磁通量的變化——「增反減同」;(2)阻礙相對運動——「來拒去留」;(3)使線圈面積有擴大或縮小的趨勢——「增縮減擴」;(4)阻礙原電流的變化(自感現象)——「增反減同
-
電磁學基礎:電磁感應現象及楞次定律
二、楞次定律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就是楞次定律。1.對楞次定律的理解①.因果關係應用楞次定律實際上就是尋求電磁感應中的因果關係。磁通量發生變化是原因,產生感應電流是結果。「阻礙」的含義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楞次定律中所說的「阻礙」並非「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