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 屢上黑名單

2020-12-01 央廣網

  「可口可樂的碳酸飲料業務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其生產的碳酸飲料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添加劑超標名單上對於品牌肯定也有不小的影響。可口可樂在健康飲品方面的啟動相對較晚,成效尚未顯現出來。對於可口可樂來說,這段青黃不接的困難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期。」

  資料圖。

  近日,可口可樂公司又一次因防腐劑苯甲酸超標而出現在進境不合格食品的名單上。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的公告顯示,本次出現問題的產品全部產自美國,並已做退貨處理。

  碳酸飲料業務給可口可樂帶來的麻煩還不只於此。在7月28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可口可樂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4.6%,原因也指向碳酸飲料銷量下滑。報告顯示,可口可樂第二季度營收降幅超出分析師此前預期,原因是其國際業務繼續表現疲弱,尤其是在發展中市場上,從而導致碳酸飲料的銷售量同比持平。這已經是2016年上半年以來,可口可樂第四次出現在質檢總局的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上,這13批次問題產品中,共有12批次碳酸飲料出現超限量使用苯甲酸的情況,其中1批次產品直接被銷毀。

  「可口可樂的碳酸飲料業務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其生產的碳酸飲料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添加劑超標名單上對於品牌肯定也有不小的影響。可口可樂在健康飲品方面的啟動相對較晚,成效尚未顯現出來。對於可口可樂來說,這段青黃不接的困難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期。」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說道。

  為對手代工惹麻煩?

  苯甲酸是化學合成的一種防腐劑,在一定條件下能對食品中黴菌和酵母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一些生產企業為滿足消費者對低鹽產品的需求,在產品中降低食鹽含量,依靠添加苯甲酸來控制細菌繁殖,增大苯甲酸的使用量。如果長期食用苯甲酸超標的食品,或導致人體腸胃功能、血液酸鹼度失調。

  此次9批次問題產品均由深圳市蘭卡實業有限公司進口,製造商皆為THE COCA-COLA COMPANY。涉及新奇士草莓味蘇打水、酷奇櫻桃味汽水、新奇士橙味蘇打汽水、新奇士葡萄味蘇打汽水、酷奇葡萄味汽水、酷奇草莓味汽水、酷奇橙味汽水、A&W奶油味蘇打汽水以及A&W樹根風味汽水。

  記者就此事產生的具體原因採訪可口可樂,其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我們也是從質檢總局網站得知這件事的。新奇士在美國是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而此次的產品進口商也並非可口可樂(中國),具體細節我們並不清楚。可以確定的是可口可樂在中國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全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記者在購物網站查詢,國內生產的新奇士汽水標註的屬於屈臣氏品牌。公開信息顯示,A&W也是百勝旗下的連鎖餐飲品牌。

  然而不僅是競爭對手的產品,可口可樂自己的碳酸飲料產品也並未能避免出現這一問題。

  在今年5月的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中,兩批次同樣是產自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的旗下品牌伯克沙士汽水也因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苯甲酸被予以退貨處理。

  而今年1月,從日本進口的可口可樂主打品牌之一芬達汽水同樣是由於苯甲酸超標而被質檢總局直接銷毀。

  而對於此前的幾次苯甲酸超標問題,可口可樂並未予以具體解釋。

  國際渠道管控難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表示,此次問題可能是由於各國對於添加劑的標準不統一造成的。

  記者在6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上發現,共有21批次食品因苯甲酸而上榜,其中從匈牙利、臺灣進口的9個批次產品是由於超範圍使用苯甲酸而違規,除可口可樂的產品之外,另有3個批次的碳酸飲料產自日本、製造商為株式會社芝樂,也因限量使用苯甲酸則被予以銷毀處理。

  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雲無心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美國食品中苯甲酸的限量為每千克食品不超過1克,而中國標準中多數食品飲料也是每千克食品不超過1g,但是針對碳酸飲料是每千克食品不超過0.2g。」

  「我們國家會根據本國人的體質來設定食品添加劑標準,與國外不同也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朱丹蓬說道。

  而對於進口產品未能達到中國標準的問題,雲無心認為問題可能在於公司的產品管理上,「部分執行國外標準生產的產品就遇到了更為嚴格的中國標準」。

  公開信息顯示,本次問題產品的進口商深圳市蘭卡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進口食品批發、零售的公司。

  「對於這種情況,中國的可口可樂公司是很難把控的,而美國的生產商也不可能在產品上標註不符合中國標準,更何況是其生產的其他品牌的產品就更不受控制了。但總是在進口檢驗中出現問題,最終受損的還是可口可樂的品牌形象。」朱丹蓬說道。

  碳酸飲料業務困局

  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可口可樂非碳酸飲料的銷售量增長2%,全球碳酸飲料的銷售量下降1%。

  除了不斷惹麻煩的碳酸飲料,也在推出健康新品的可口可樂的業績仍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公司執行長穆泰康(Muhtar Kent)表示,「挑戰性的宏觀經濟狀況、結構性變化以及匯率逆風」拖累了營收,但有機營收則實現了3%的增長。

  從可口可樂的主要目標市場來看,俄羅斯和巴西經濟都已經陷入了衰退,歐洲的消費者需求下降,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有所放緩。

  針對這些情況,可口可樂在美國市場上採取了提高價格和縮小包裝的措施,從而起到了幫助抵消這些不利因素的作用。

  但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的調整效果卻並不理想。可口可樂在第二季度整箱出貨量日本增長4%,印度增長3%,而中國則有近10%的下降。

  面對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調整,可口可樂也在推出「健康牌」產品。可口可樂曾引入檸檬味汽水怡泉C+、喬雅咖啡、水動樂等產品,並在中國推出了本土化的「果粒橙」等產品,並獲得成功,使得中國成為了旗下「美汁源」最大市場,在中國果汁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了12.5%。

  可口可樂營運長James Quincey稱,今年第二季度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果汁銷售總額降幅達到兩位數,可口可樂的銷售額降幅為個位數。可口可樂表示中國消費減速打擊了其銷售額,而中國日漸疲軟的需求水平也迫使其不得不降低庫存。

  朱丹蓬認為:「作為主打碳酸飲料的國際巨頭來說,可口可樂轉型健康產品的起步有些晚,諸多嘗試可能要到2017年才會開始有起色。而在這個過程中,可口可樂還需要多下一些功夫在品牌與市場的維護上。」

相關焦點

  • 可口可樂超限量使用苯甲酸 新奇士碳酸飲料屢上黑名單
    ­  可口可樂新奇士碳酸飲料屢上質檢黑名單­  「可口可樂的碳酸飲料業務衰退已是不爭的事實,而其生產的碳酸飲料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添加劑超標名單上對於品牌肯定也有不小的影響。可口可樂在健康飲品方面的啟動相對較晚,成效尚未顯現出來。對於可口可樂來說,這段青黃不接的困難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期」­  資料圖。
  • 洋食品扎堆上黑榜 超限量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凸顯
    其中,美國可口可樂公司9批次飲料產品、匈牙利微笑牌多口味銅鑼燒等均因不規範添加苯甲酸而登上質量黑榜。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可口可樂產品近期第二次因超限量使用苯甲酸而上質量黑榜。由此防腐劑苯甲酸在飲料中的超限量使用問題,再次引發人們關注。
  • 可口可樂飲料菌落超標 列入進口食品重點監管名單
    例如從美國進口的可口可樂公司的濃縮蔬菜果汁飲料在下次進口時必須要附有菌落總數項目的檢測報告;從我國臺灣進口的百事公司旗下的桂格品牌麥片則需要隨時附有水分項目的檢測報告;另外,從我國臺灣進口的方便麵也要附有大腸菌群項目的檢測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可口可樂公司因為進口濃縮蔬菜果汁飲料菌落總數超標而被點名,而在此之前可口可樂屢次登上進口食品黑名單。
  • 可口可樂回應「防腐劑超標」:臺灣禁用 大陸合法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芳 7月18日,可口可樂大中華區公共事務及傳訊部總監翟嵋向本網發來聲明稱,此次臺灣涉及的防腐劑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和美國政府的食品法律法規所認可的安全添加劑之一,但是臺灣地方法律規定不容許使用在汽水中。
  • 可口可樂與百事打響千禧一代爭奪戰 全面革新口味包裝
    在包裝方面,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已經開始使用備受消費者青睞,並能讓飲料公司每盎司獲利更多的小規格的瓶和罐。小規格瓶、罐更能滿足千禧一代對於優質包裝的消費需求。根據《財富》報導,2016年小容量飲品美元銷售額增長約2%,達到806億美元,因為可口可樂和其他大型軟飲生產商都以較高的價格銷售更小包裝的飲品。
  • 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含致癌物質 專家表示其含量很低
    中廣網北京3月7日消息(記者楊超)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昨天再次曝出安全風險,有媒體報導,美國消費者倡導組織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簡稱CSPI)聲稱,他們發現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產品中,使用的色素含有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能夠誘發腫瘤。
  • 可口可樂的飄帶,飄出了平等的含義
    每當這一天,我們都會她們送上祝福與精緻的禮物,感謝她們的付出。但母親這個角色所需要付出的隱形成本,其實遠遠超過我們所看到的。這裡又要說到一些老生常談。在傳統的家庭模式中,通常默認一位妻子和母親在家庭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要多於男性,就是那句話:「人們看到一個工作出色的職業女性,往往會問她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但是在相同的情況下,男性則不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 山西可口可樂混入氯水被令停產
    早報訊 山西省質監局網站昨日發布消息稱,針對媒體披露的「可口可樂山西飲料有限公司含氯軟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飲料產品」事件,經過調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4月28日,山西省質監局對可口可樂山西飲料有限公司做出了停產整改的行政處罰。
  • 可口可樂的世紀騙局
    經過漫長的思考與實踐,1886年,可口可樂——水、糖和咖啡因的低價混合物,打著「有助舒緩情緒的飲料」招牌,誕生於亞特蘭大。藥劑師為何選擇這3種原料?▲1894年的可口可樂水,政府買單!19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接管城市供水系統,投入大量資金修建自來水廠等水利工程。截至1915年,美國建成了總價值超10億美元的供水系統。
  • 可口可樂承認使用致癌農藥 果粒橙你喝過嗎
    涉農藥「果粒橙」超市搶眼  巴西原料含「多菌靈」 瀋陽商家索要新質檢報告  可口可樂公司近日宣布,旗下橙汁飲料含有給果樹噴灑的一種殺真菌劑,在美國並未經過註冊。此條消息引起強烈反響。  昨日,記者對瀋陽市場的銷售情況進行了調查。
  • 可口可樂:神秘配方的故事火了上百年
    而此時的可口可樂一方面像所有的新興產品一樣,廣為鋪貨,另一方面又將這一飲料的配方大張旗鼓地鎖進了銀行的保險柜。可口可樂主要配料一直是公開的,我們總能在包裝上見到他的配料表,包括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等,但據傳聞其核心技術是在可口可樂中佔不到1%的神秘配料——「7X商品」,而躺在保險柜裡的最高機密正是「7X商品」。
  •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恩怨怨
    而百事的崛起勢必給可口可樂帶來了危機,可口可樂的市場份額也在這時出現驟跌的情況。首先,可口可樂推出了4款全新口味的健怡可樂,目的是為了年輕的一代重塑品牌;而百事可樂在更新口味方面卻不會落後,可謂腦洞大開,2017百事推出了一款名為「Pepsi Fire」的限量版肉桂風味可樂,賦予了可樂出乎經典口味之外的辛辣感[3]。
  • 如何玩轉奧運營銷|可口可樂的奧運營銷戰術攻略
    可口可樂還贊助了5名奧運會冠軍,1名帕運會冠軍。這些運動員從事各自運動的剪影被印在限量版可樂、Diet Coke、Coke Zero的瓶罐上。可口可樂的5個品牌POWERADE、Minute Maid、Vitaminwater、ZICO和Core Power也單獨在美國利用和運動員的合作來激活贊助。例如,ZICO椰子水與大衛·布迪亞合作,Core Power蛋白飲料則與拜爾斯合作營銷。
  • 「可口可樂」原來是一種藥
    說到可口可樂,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有可能,你此時正一手拿著書,一手端著可口可樂。當然,如果你喜歡百事可樂那也沒什麼稀奇,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可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可是"可口可樂」。
  • 可口可樂的7種神奇應用
    可口可樂於1886年在美國誕生。如今,它作為全球最著名的飲品風靡於世界上每一個有人居住的角落。 據統計,世界上每天有上億的人喝這種即提神又解渴的飲料,但是由於它的主要成分來源於有興奮作用的古柯葉和可樂果(古柯葉還是製作古柯鹼的原料),再加上其很高的糖含量,因而今天經常被視作非健康飲料。在西方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大量飲用可口可樂都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 太空可樂大戰: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太空之爭
    當時的機組人員輪流嘗試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發布的太空汽水。在太空環境下,普通的汽水罐很難直接使用,可樂罐需要在太空提供一定的壓力,才能將可樂推出來,為了避免造成過多的影響,太空人需要避免評價可樂的味道,只能評價太空可樂罐的整體效果,6個太空人分為2組,分別體驗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
  • 海關總署:可口可樂葡萄味飲料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 日清杯麵含有...
    瑪氏旗下每食富調味料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進口自澳大利亞,由MARS Food Australia生產的158.4千克每食富肉桂糖粉(複合調味料)和108千克每食富牛排用複合調味料,因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二氧化鈦未準入境。
  • 美國人說可口可樂配方價值連城,中國人:我們這裡的可樂上有配方
    如果是其它的飲料誕生出來不久就會有無數的競爭產品問世,這些競爭產品不僅口味和口感模仿的及其形似,而且因為研發成本降低的緣故在價位行還有相當的優勢,使得現在很難有一個難以被模仿難以被超越的飲料存在在世界上。可口可樂在這方面可以說是做得非常好了,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可口可樂的配方價值連城這件事情。
  •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愛情故事……
    可樂與百事的愛情故事……世界上第一瓶可樂誕生於1886年,獨特的口感迅速徵服了消費者。那你知道後起之秀百事可樂是如何逆襲的嗎?百事,先是主動挑起了價格戰。當時可口可樂主打的是200毫升玻璃瓶裝的可樂。而且可口可樂公司已經囤了一億多個玻璃瓶,肯定不願意輕易放棄。於是,百事可樂就設計了一個更大的杯子,加量不加價。消費者們一看,同樣的的價格就能買到雙倍的可樂,自然全去買百事可樂。百事藉此成功拿下1/6的市場份額。接著,百事可樂又在宣傳上避其鋒芒,可口可樂天天強調自己是正宗可樂,那我百事,就是新聲代可樂。
  • 一個瓶蓋就是一枚銀幣,可口可樂法定貨幣,因設計而紅的商業幣
    2018年,一款國外紀念幣在中國掀起了收藏浪潮,這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授權,全世界第一枚以可樂為主題的法定貨幣——「斐濟2018年可口可樂紀念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