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諧振腔體法的材料電磁參數測試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全新的分裂圓柱體諧振腔體,並且以聚四氟乙烯的測量為例,詳細介紹了採用這種腔體完成介質材料測試的具體過程。此項方法具有精度高、操作簡單的特點,最適合於襯底, 薄膜, PCB等材料的測量,並且遵循IPC測試規範TM-650 2.5.5.13。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91864.htm

關鍵詞:諧振腔體;材料測量;電磁參數;網絡分析儀

引言

  近年來,隨著射頻微波技術的飛速發展,航空航天、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等高科技領域對射頻微波元器件的要求也隨著提高,使得射頻微波材料在這些領域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於射頻微波材料來說,電磁波在其中的傳播完全由材料的電磁參數決定,在應用各種射頻微波材料時,必須通過測試了解其電磁參數。在各種射頻微波器件,微波與毫米波集成電路底板等大量應用射頻微波材料的領域,設計對象的研究和設計都需要準確的材料電磁參數。

  材料的電磁參數指復介電常數和復磁導率,其中主要集中於其介電特性的研究,有關材料磁特性的測量只佔少數,所以本文只討論復介電常數的測試。測量材料復介電常數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為傳輸反射法和諧振腔體法。其中傳射反射法實質是利用所測出的樣品的反射和傳射係數得到復介電常數或復磁導率,根據所用夾具的不同,又分為同軸空氣線法、波導法、自由空間法和同軸探頭法,同軸探頭法一般用來測量液體或者半固體例如粉末,被測件的損耗較大;同軸空氣線和波導法一般用來測量片狀固體或者粉末狀固體,被測物質為損耗至低損,這兩種方法對被測件的機械加工能力要求都比較高,被測物質的截面必須和空氣線或波導的軸線垂直,而且被測物質與空氣線或波導之間最好是完全接觸,否則會產生一定的測量誤差;自由空間法一般是利用聚焦喇叭天線或者拱形門來完成測量,要求被測件是大的平面細狀固體,而且尺寸越大越好,最好是十個波長以上,特別適合於高溫物質測量或者其他非接觸性物質的測量。

  而諧振腔體法的原理是將材料樣品放入封閉或者開放的諧振腔體中,根據放入前後其諧振頻率和品質因子Q值的變化來確定樣品復介電常數和復磁導率,通常是將樣品置於諧振腔中電場最小磁場最大處測量樣品的復介電常數,將樣品置於諧振腔中電場最小磁場最大處測量樣品的復磁導率。這種方法目前具有最高的測量精度,尤其適合於低損耗物質的測量,缺點是無法支持寬帶的材料測量

諧振腔腔體法的工作原理

  諧振腔體通常具有很高的Q因子,並且在特定的頻率發生諧振。如果將一材料樣品放入腔體中,將會改變腔體的諧振頻率和品質因子。通過這兩個參數值的變化,可以得到材料樣品的復介電常數或者復磁導率。腔體的種類有很多種,具體的實現方法也不少,這裡以使用的比較廣泛的腔體微擾法為例,作個說明。此種方法已經成為美國材料測試協會的一種標準,方法號為ASTM2520。該方法使用的是兩端連有Iris耦合平板的矩形波導,矩形波導腔體的主模為,具體測量時,如果材料樣品為介電特性,需把樣品置於腔體電場最大處,如果為磁性材料,則把樣品至於磁場最大處。如果矩形波導腔體在波長中間處開了一小孔,則半波長的奇數倍將對于于最大電場,半波長的偶數倍對應於最大磁場。

  ,

  其中為樣品相對介電常數的實部,為樣品相對介電常數的虛部,為空腔體的諧振頻率,為腔體加入樣品後的諧振頻率, 為空腔體的品質因子,為腔體加入樣品後的品質因子, 為空腔體的體積,為樣品的體積。

分裂圓柱體諧振腔體的介紹

  儘管基於ASTM2520的腔體微擾法原理簡單,但是由於直接的腔體不多,通常需要經過矩形波導和Iris耦合平板重新加工後得到,並且這種矩形波導腔體的品質因子也不是很高,這樣的話在測量低損耗物質時會存在一定的限制。

  基於這種情況,安捷倫公司推出了一種圓柱體的諧振腔體,型號為85072A。這個諧振腔體由左右各半個圓柱體腔體構成,樣品放在兩個半圓柱體之間,一個半圓柱體腔體是固定的,另一個半圓柱體腔體可以根據樣品的厚度來調整兩個半圓柱體腔體之間的間隙。為了得到主模,在每個半圓柱體腔體的側面通過打孔連到一個小的耦合環。在這個圓柱體諧振腔體中,電場方向平行於樣品的截面,垂直於圓柱體腔體的軸線。為了得到最高的靈敏度,樣品需要放置在電場最大處,由於

  圓柱體本身的對稱性,腔體工作在模式時電場具有最大的強度(其中p是半波長的數目,為奇數)。

  當把樣品放置在兩個半圓柱體腔體之間時,圓柱體腔體的諧振頻率會發生偏移,並且往往是比空腔體時的諧振頻率低。諧振頻率的偏移程度取決於相對介電常數的實部和樣品的厚度,通過改變樣品的厚度,可以得到特定的測量頻率,當然也有可能頻率偏移至一定程度後,受到其他非TE模式的幹擾信號,造成測量精度降低,這時候只能通過再次增加或減少樣品的厚度來減少其他幹擾模式。圖1列出了

  樣品諧振頻率、相對介電常數和樣品厚度之間的關係。


圖1 樣品諧振頻率、相對介電常數和樣品厚度的關係

  當材料樣品放入兩個半圓柱體腔體之間時,分裂圓柱體腔體的品質因子,或者Q因子會降低,降低的程度取決於樣品的損耗正切和厚度。厚的樣品或者損耗較大的樣品都會使得品質因子下降太快,從而導致諧振腔體無法正常工作,完成不了測量,將材料樣品變薄可以增加品質因子,但某些物質損耗太大,樣品變薄也不一定能使腔體正常工作,因此我們一般建議分裂圓柱體測量低損耗物質,。

  需要說明的是,這款諧振腔體85072A遵循IPC測試規範TM-650 2.5.5.13。

諧振腔體法的具體測量過程

  在進行測量之前,先逆時針粗調旋轉遊標卡尺,使得遊標卡尺一側的半圓柱體腔體儘量靠近左邊固定住的半圓柱體腔體,然後細調遊標卡尺,使得兩個半圓柱體腔體緊緊連在一起,又不會擠壞,這個時候把遊標卡尺的讀數置零。之後,調節腔體上方的前後兩個旋鈕盤,可以通過調整跟腔體相連的耦合環來改變腔體內的耦合強度,最開始時只需把跟耦合環上的螺栓調到中心刻度就可以了。

  這次測量所採用的儀表是安捷倫公司的PNA系列微波矢量網絡分析儀E8363C,頻率範圍從10MHz至40GHz。啟動E8363C後,設置測量頻率範圍為10GHz~10.06GHz,測量S21,設定Scale為Autoscale。在矢網E8363C的測量界面將出現一諧振峰值,調節腔體上方的兩個旋鈕盤,使得峰值在-55dB和-65dB之間,建議為-60dB。

  安捷倫提供了一型號為85071E的材料測量軟體,這個軟體可以單獨運行在基於Windows XP系統的E836C上,也可以運行在外部電腦上,然後外部電腦可以通過USB/GPIB卡 82357或者網線控制矢網E8363C完成相關測量。

  這個腔體測量軟體簡單易用,首先是對空腔體進行測量,會得到空腔體的諧振頻率和品質因子,諧振頻率應該在10GHz和10.06GHz之間,品質因子為20000以上。點擊測量後,S21的峰值應該在-55dB和-65dB之間,一般取-60dB,所以如果遠離這個範圍,會出來如圖5所示的消息對話框,提示我們順時針或逆時針調節腔體上的旋鈕盤,使得S21的峰值達到-60dB,當箭頭指示符消失時,說明已經調節好了,結果顯示如圖4所示。

  本例中所測量的材料為一塊狀聚四氟乙烯,厚度可用85072A腔體自帶的遊標卡尺方便的測出,為1.533mm,遊標卡尺的精度可達0.001mm。對於85072A諧振腔體來說,要求被測樣品表面是平的,長、寬大於5.6cm,厚度介於0.05mm和5mm之間。

  最後,點擊測量後,就可以得到插入樣品後的諧振腔體的諧振頻率以及品質因子,然後軟體就會自動算出樣品的相對介電常數的實部和虛部,以及損耗正切,從圖4中我們可以得到聚四氟乙烯的相對介電常數實部,虛部,損耗正切。可以看出來,85072A諧振腔體的測量精度很高,一般來說,針對主模,的精度為1%,損耗正切的精度為0.0001。


圖2 帶有遊標卡尺的85072A諧振腔體


圖3 提示調節旋鈕盤

結語

  本文介紹了一種全新的分裂圓柱體諧振腔體,並且以聚四氟乙烯的測量為例,詳細介紹了採用這種腔體完成介質材料測試的具體過程。此項方法操作簡單、精度高,的精度為1%,損耗正切的精度為0.0001,最適合於襯底、薄膜、PCB等材料的測量,並且遵循IPC測試規範TM-650 2.5.5.13。


圖4 基於矢網E8363C的85072A腔體測量設置


圖5 基於85071E材料測量軟體的測量結果

參考文獻:

  [1] Agilent Technologies. Agilent Basics of Measuring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R]. Application Note 5989-2589EN, Jun 2006

  [2] Kent G. Nondestructive permittivity measurements of substrate[J]. IEEE Trans. Instrument Meas, vol. 45 p 102-106, Feb 1996

  [3]Janezic M, Baker-Jarvis J. Full-wave Analysis of a Split-Cylinder Resonator for Nondestructive Permittivity Measuremen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47, p 2014-2020, Oct 1999

  [4]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Test methods for complex permittivity (Dielectric Constant) of solid 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 at microwave frequencies and temperatures to 1650[R]. ASTM ?Standard D2520

  [5] Nicolson A M, Ross G F. Measurement of th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by time domain techniques[J]. IEEE Trans. on Instrument Meas. vol. IM-19, p377-82, Nov 1970

  [6] Baker-Jarvis J.Improved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Complex Permittivity with the Transmission Reflection Method[J].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Techniques, vol. 38, p1096-1103, August 1990

相關焦點

  • 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天線隱身應用進展
    該單元結構如同傳統材料的原子和分子,通過空間組合,可表現出新的電磁特性和功能。超材料的研究經歷了電磁帶隙結構(Eleetromagnetie Band Gap,EBG)、左手材料(Left Hand Material,LHM)和基於光學變換的異向介質等發展歷程,其特性幾乎涵蓋電磁領域。
  • 輕量化電磁屏蔽材料針孔網在雷達天線罩屏蔽和電磁防護應用介紹
    ,基於屏蔽電磁幹擾的課題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Dexmet輕量化電磁屏蔽材料,採用結構功能一體化複合材料的思路,通過嵌入在多層複合材料中,實現複合材料局部的屏蔽功能。呈六向對稱的結構,材料特點強度高、均勻性好,具備良好的導電性和電磁屏蔽效能,EMI屏蔽材料的主要優點是「屏蔽效果」。
  • 固態繼電器的電磁兼容測試
    同時,提出了測試時注意事項和給出了一組具有實用價值的結果。1 引言影響固態繼電器(SSR)電磁兼容(EMC)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諸如器件的選擇與搭配、電路原理、PCB 的布線和結構等等。其中,交流光耦( 光電耦合器) 對EMC 參數的影響常常被忽略。
  • 超越S參數測試
    生產製造過程中,需要在保持精度和最大產出率的同時,縮短測試時間和降低測試成本。 減緩壓力的方法之一是使用靈活的高度綜合的測試解決方案--如Agilent N5242A PNA-X微波網絡分析儀。由於PNA-X的先進體系結構,它不僅提供卓越的性能和精度,而且還能針對超越與網絡分析儀相關的傳統散射參數(S參數)的各種測量進行配置。
  • 基於ANSYS的開關磁阻電機靜態電磁分析
    因此需要藉助有限元軟體對SRM的電磁特性進行分析。 本文採用ANSYS軟體的APDL語言建立三相12/8結構SRM的二維有限元模型並對其靜態磁場特性進行分析[5-7]。詳細敘述了幾何建模、網格剖分、載荷施加、邊界條件、求解及後處理等步驟,分析隨電機轉子位置變化的靜態磁場,獲得了電感、磁鏈及轉矩等數據。
  • 光啟技術:超材料研製測試時長超過F22戰機研製RCS測試耗時數
    「電磁調製性能」作為聚光燈關注的尖端裝備重要戰鬥屬性,離不開背後無數指標的推演和參數的測試:一款新機從試飛到服役,要通過上千個試驗項目,上萬個狀態點都要進行試飛和測試。   毫無疑問,電磁調製性能已經成為未來空軍無法迴避的話題;甚至可能成為未來主導戰爭優劣勢的絕對因素之一。   某種程度來說,測試即是戰鬥,數據更是戰鬥力,未見硝煙,戰鬥已經打響。
  • PAM-CEM:三維電磁仿真軟體介紹
    ,從而進行完整的電磁仿真分析;  ◎可以對物體進行EMS電磁敏感度(基於外界電磁幹擾)分析和EMR電磁輻射分析(包括內部電磁幹擾對外部環境的影響及不同電子設備之間的互相電磁幹擾)。三、CEM 模塊介紹  1.PAM-CEM 簡介  PAM-CEM是綜合的電磁兼容模擬軟體,可以對複雜的電磁環境進行精確、完整、快速的仿真分析。該軟體通過虛擬測試、工業測試、用戶測試驗證了其有效性。
  • ...合作發文 通過「光學摻雜」實現材料電磁特性調控-清華大學新聞網
    media」)的研究論文,在宏觀尺度下將單個介質材料摻雜於近零介電常數的光學媒質中,實現對該媒質電磁特性的調控。在本研究中,李越與合作者發現並驗證了經典的微觀摻雜理論在宏觀尺度下的實現條件、方法及特性,即在近零介電常數媒質中,摻雜一個或幾個宏觀尺度的「雜質」對整體零介電常數媒質電磁特性的調控,製備「均勻」的具有某種特殊特性的人工電磁材料,例如理想磁導體、近零折射係數材料等。與現有人工電磁材料採用複雜周期結構相比,宏觀摻雜方法是在單一非周期材料中實現,具有結構簡單和方便調節的優勢。
  • EMC電磁兼容測試實驗室的分類
    EMC設計的好壞是要通過EMC測試來衡量的。只有在產品的EMC設計和研製的全過程中,進行EMC的相容性預測和評估,才能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電磁幹擾,並採取必要的抑制和防護措施,從而確保系統的電磁兼容性。否則,當產品定型或系統建成後再發現不兼容的問題,則需在人力、物力上花很大的代價去修改設計或採用補救的措施。然而,往往難以徹底的解決問題,而給系統的使用帶來許多麻煩。
  • 神奇的超材料——人工電磁結構材料
    人工電磁材料(Metamaterials,Meta材料)是將人造單元結構以特定方式排列形成的具有特殊電磁特性的人工結構材料。翌年,美國加州大學Itoh教授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Eleftheriades教授領導的研究組幾乎同時提出一種基於周期性LC網絡的實現超材料的新方法。
  • 寧波材料所等開發出新型超寬帶透明電磁防護材料
    電磁幹擾(EMI)屏蔽材料可以防止暴露於RF輻射,但是其中大多數是不透明的。在這項工作中,本文並使用氧化物(SLSO)夾著的超薄銀層作為構造塊來製造和製造可見的透明EMI屏蔽材料。具有雙面SLSO(D-SLSO)結構的樣品在27.6 GHz時表現出最高的EMI屏蔽效率(SE),為70 dB(在4–40 GHz時平均> 62 dB),在27.6 GHz時的透射率接近90%。
  • 超級電容器參數測試與特性研究
    需對超級電容的部分動態行為參數進行測試與辨識,一種在蓄電池和超級電容組成的混合儲能實驗裝置下,基於直流內阻法、恆壓漏電法以及動態充電法對超級電容器的內阻、漏電流和容量等參數進行測量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各參數與理論值匹配度較高,可為超級電容器的動態特性和狀態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 我校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科技部立項批准建設
    我校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科技部立項批准建設 >大 中 小】   接科技部國科發計[2013]405號文件通知,我校「國家電磁輻射控制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電磁幹擾介紹及電磁兼容設計原理及測試方法
    摘要:針對當前嚴峻的電磁環境,分析了電磁幹擾的來源,通過產品開發流程的分解,融入電磁兼容設計,從原理圖設計、PCB設計、元器件選型、系統布線、系統接地等方面逐步分析,總結概括電磁兼容設計要點,最後,介紹了電磁兼容測試的相關內容。
  • 新疆喀什:完成2020年邊境電磁頻譜測試工作
    9月29日至10月1日,喀什地區無線電管理局聯合喀什軍分區開展了2020年喀什地區邊境電磁頻譜測試工作。 此次在喀什邊境地區開展的電磁頻譜測試,是依據《邊境(界)地區電磁環境測試規範》的規定,對邊境地區30-6000MHz頻段進行測試,重點掌握和了解邊境區域的無線電波,為今後的邊境電磁頻譜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支撐。
  • 石墨烯材料對5G太赫茲頻率電磁幹擾屏蔽達99.99999%
    結果發現,厚度為1 mm且石墨烯負載量僅為8 wt%的複合材料在太赫茲EHF頻率下提供了70 dB的出色電磁屏蔽性能,而對環境的能量反射卻可以忽略不計(圖1和2)。70 dB的屏蔽相當於阻擋了99.99999%的EM能量。在X波段頻段,還對石墨烯複合材料在高溫下的性能進行了測試,證明其性能優於具有導電金屬填料的其他複合材料。
  • 微波EDA 電磁仿真軟體大觀
    它允許工程師定義頻率範圍材料特性參數的數量和根據用戶的需要自動產生關鍵的無源器件模式,該軟體範圍涵蓋了小至元器件大到系統級的設計和分析,尤其是其強大的仿真設計手段可在時域或頻域內實現對數字或模擬線性或非線性電路的綜合仿真分析與優化並可對設計結果進行成品率分析與優化。從而大大提高了複雜電路的設計效率使之成為設計人員的有效工具。
  • 雷達的應用、配置以及基於散射參數的脈衝測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8826.htm本白皮書介紹了雷達系統的常見應用與類型,雷達系統的關鍵要素及典型測試參數,以及三種常用的基於散射參數的脈衝測量方法。
  • 汽車電子電磁兼容測試---GMW3172標準測試【日照資訊】
    汽車電子電磁兼容測試-GMW3172標準測試【日照資訊】 汽車電磁兼容性測試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符合要求運行並不對其環境中的任何設備產生無法忍受的電磁幹擾的能力。 EMC設計與EMC測試是相輔相成的。
  • 功率放大器在超聲--電磁耦合彈性成像研究中的應用
    隨著近年來納米技術的飛速發展,具有獨特光學、聲學、電學以及磁學等特性的納米材料常用於腫瘤標誌物的特異識別,能有效提高各種影像技術對癌症診斷的靈敏度和準確度,為醫療診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將納米技術與超聲彈性成像相結合,本文開展了基於磁納米粒子的超聲-電磁耦合彈性成像的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