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啟技術:超材料研製測試時長超過F22戰機研製RCS測試耗時數
美國F-22戰機列裝部署已二十年有餘,又實現F-35系列落地規模化生產並進行全球推銷;俄羅斯推出最新型第五代戰鬥機蘇-57,已開始量產並與國防部籤訂了長期合同;今年10月,韓國KF-X戰鬥機以全尺寸模型亮相首爾航空航天與防務展……各國不斷加快新一代尖端裝備的研製步伐和實戰應用進程,在「幕後」上演精彩而激烈的軍事對抗賽。
「電磁調製性能」作為聚光燈關注的尖端裝備重要戰鬥屬性,離不開背後無數指標的推演和參數的測試:一款新機從試飛到服役,要通過上千個試驗項目,上萬個狀態點都要進行試飛和測試。
毫無疑問,電磁調製性能已經成為未來空軍無法迴避的話題;甚至可能成為未來主導戰爭優劣勢的絕對因素之一。
某種程度來說,測試即是戰鬥,數據更是戰鬥力,未見硝煙,戰鬥已經打響。
數據背後的戰鬥力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光啟技術在剛剛閉幕的第一屆超材料大會現場公布的一系列高大上的數據中,一項與F22測試數據的對比,引起業界關注:
「超材料研製階段,RCS曲線測試了64萬條,高達13600小時,超過了F-22研製過程中所有詳細部件RCS測試10000小時的記錄」,這表明,光啟技術所研製的超材料作為尖端裝備的隱身解決方案,已然經受過比F-22規定標準更加嚴苛的測試。
據了解,RCS為Radar-Cross Section(雷達散射截面積),是隱身技術中最關鍵的概念,它表徵了目標在雷達波照射下所產生回波強度的一種物理量。雷達應用於軍事後,雷達的散射截面積成為其中一個最重要、最基本的參數。鑑於尖端裝備隱身與反隱身技術需要,推動了應用RCS技術進行測試試驗,以指導設計和改進武器裝備,提高隱身性能,以應對雷達偵察、監視、跟蹤與目標識別。
在桑建華所編著的《飛行器隱身技術》一書中,F-22飛機研製過程中進行的詳細部件RCS測試為10000小時。光啟技術超材料13600小時的研製RCS測試,比F-22的 10000小時多了3600小時,但多得又豈止是這區區數字,亦是未來軍備競爭更多的決勝力。
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易芳曾表示,「目前軍事強國已經將RCS作為衡量軍艦、飛機、飛彈等裝備隱身性能的重要指標。因此,RCS技術一方面被廣泛運用於此類裝備的設計、研究和製造,整機RCS測試成為鑑定隱身裝備是否合格的最後一道程序;另一方面,通過RCS的技術融合,實現對目標運動姿態判別、目標結構和尺寸評估、目標類別的識別,以及區分目標真假,甚至還可以利用RCS測量結果合成目標圖像。」
可以說RCS測試是一個『試金石』,可以全面可靠的掌握戰機等裝備隱身能力。無怪乎,光啟技術公布的這組數據,會引來內行人士的側目。
RCS測試作為戰鬥機隱身測試關鍵核心技術,目前僅美國、俄羅斯、中國等極少數軍事強國掌握了這一頂尖技術,而其先進的戰機都要經過RCS測試。
13600小時的研製測試數據,從側面來說,也恰恰說明光啟技術超材料產品已經迎來了批產階段。這一結論,也可以從今年其籤訂的多個訂單得到論證。據了解,進入2019年,光啟技術已經成功籤下近1.5億元訂單,產品跨涉海陸空尖端裝備及AI單兵作戰裝備。另一方面,2012年至2019年,光啟技術已經成功交付逾15噸工業級超材料。
無論從市場購買端還是企業交付端,均充分展現了光啟技術超材料領域的絕對實力。得益於超材料良好的實戰性能及業務快速增長,光啟技術預計公司2019年淨利潤為1.13 —1.48億元,同比增長60%—110%。
賦能行業升級新徵程
上述一系列參數,僅僅是光啟技術超材料電磁調製解決方案硬性實力的一個側面,在實際的應用中,得益於超材料對行業的賦能,我國的先進飛機和大型無人機告別「塗料電磁調製時代」,實現了電磁調製、傳感、結構、承載一體化設計。這讓裝備的電磁調製性能成數量級提升的同時,還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塗料維護困難的問題,讓裝備的全壽命周期綜合成本降低50%。
從應用趨勢來看,隨著超材料技術不斷發展,超材料有望從當前的主流尖端裝備應用擴大至賦能更多尖端裝備,如水下裝備、陸地作戰裝備、電磁裝備、無人機裝備等。在二十一屆高交會上,光啟技術便首次對外深入呈現了超材料技術在先進飛機、大型無人機、水面艦艇、水下裝備、海洋航空裝備、電子通信系統、單兵AI裝備、新型航空器等八大尖端裝備領域的應用,詳細解析了超材料賦能給尖端裝備行業帶來的巨大變革。
但超材料的舞臺可不僅僅只是尖端裝備領域。融合了超材料技術與AI技術的AI警用智能頭盔,是光啟技術推出的單兵AI裝備,能夠實現警務人員向「超級警察」的升級,已經在警用裝備領域大展身手。
據悉,AI警用智能頭盔採用了先進戰機材料結構和製造工藝, 具備全智能的實戰應用、全天候的增強現實、吸能的材料結構、防「彈」的護目鏡、航空級的熱控技術、超長的續航能力、航空級的配重設計、極致的人體工學等「黑科技」,盔體重量僅180克,是現役頭盔盔體重量的1/4,裝載電池、通信、AR顯示、AI計算模塊後總重量1080克,屬同類產品最高水平。
目前AI警用智能頭盔已交付上海、重慶等地公安部門,不久前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這款單兵AI裝備也大規模投入實戰應用,化解了多起重大安防風險。
光啟技術作為全球率先實現超材料技術產業化落地的企業,實現了材料行業從「被動選擇」到「主動設計」的跨越。目前,光啟技術走出了一條材料逆向設計的道路,更走出了一條超材料賦能產業的道路。未來,借助5G、AI的發展,光啟超材料技術將賦能越來越多的行業。
(責任編輯:DF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