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海倫·多伊奇( Helen deutsch)首次提出「假想人格」( as-if personality)概念。具有「假想」人格的個體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不真實,讓人摸不清其真實想法,但是他們與周圍的人之間的關係似乎都很正常。
然而,這些人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的自我是虛假的,他們的情感幾乎沒有深度。有人也許會說:「實際上,他們確實很膚淺。」覺得他們就是電影中的人物,無法控制自己所演電影的劇情。他們把自己看作木偶,被無形的繩子操縱著。有時,他們自己都覺得虛偽,覺得自己是騙子,擔心很快被人識破。
具有「假想」人格的人當中,女人多於男人。這種女人往往沉迷於短暫、時髦的戀情。怎麼說呢?如果她們和畫家戀愛,那麼她們就只談論藝術;當她們再去和商人戀愛,那麼她們會對股票市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當她們和商人分手之後找了一個外科醫生,她們突然又對一切與醫學有關的東西感興趣。這一模式可以不斷延續。
有人這樣描述她的生活:「老實說,我不是按照我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我自己的需要似乎完全被排在了第二位。我怎麼工作、怎麼思考、怎麼打扮,甚至我有哪些嗜好,這些似乎總是由我生活中的男人決定。我猜我一定有看他們臉色的天分,這讓他們感覺良好。我知道怎樣取悅他們,他們要什麼,我就給什麼。但是,有時我會感到窒息,好像自己完全沒有自由。」
不過至少,這個女人還沒有對自己完全失去掌控。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她意識到這樣演戲不會讓自己和伴侶之間的關係維持多久,因為感情的雙方應該是平等的。她想做些什麼,她想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要不是她想改變,那她就具有「假想」人格了。她就像肥皂劇裡的女主角,過於依賴身邊的男人,拱手讓出決策權,讓關係完全失衡。她陷入演戲的生活,無法自拔。儘管伴侶感興趣的東西她不一定真的感興趣,但是她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以取悅伴侶。
除了「假想」人格因素外,男女不平等也是女性表現出「假想」行為、陷人泥沼的原因。女人在經濟上依賴男人,是女人容易在兩性關係中展現虛假自我的一個解釋。跳起婚戀這場雙人舞時,她們開始混淆自己與伴侶的自我。
這些女人有意無意地希望:把自己的自我綁在伴侶的自我上,可以補償她們的無權感( sense of powerlessness)、自我疏離感(self- alienation)以及內心分裂感( inner division)。她們幻想:通過這樣做,她們可以獲得權力、變得重要。為了實現這一點,她們把自己的理想自我投射到伴侶身上,讓伴侶成為某種英雄。有時,她們過於依賴伴侶以至於她們不能告訴伴侶自己想去哪裡吃什麼,也不能決定自己穿什麼、做什麼。她們沒有穩定的自我感,無法活出真正的自己,只能過空虛的生活,羞於把精力投入到個人成長以及自我實現當中。追根溯源,這種行為的原因在於早期母子關係—一早期母子關係存在缺陷,不利於真正的個體化。
太多女人想成為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她們不在乎失去自我,她們看任何事情都是從自己男人的角度去看,重申自己男人的觀點,而不表達自己的任何看法。通過這種方式,她們成為依附於自己男人的大孩子,希望伴侶能為兩人承擔一切。她們退回到嬰幼兒時期,像孩子依賴父母一樣依賴自己的伴侶。在這個原始畫面中,性還是存在的,不過其功用就是喚醒與他人融合的古老記憶。對某些人來說,性甚至還能抹去自我的邊界,將分離不同個體之間的界限模糊化。
沃爾特·迪士尼的電影《白雪公主》的結尾,英俊的王子騎著白馬(必不可少的道具)來到公主身旁,用一個神奇的吻喚醒了受到詛咒的公主,然後帶她離開了過去的一切苦難——包括她邪惡的繼母、勞碌的生活、在森林裡迷路後照顧七個小矮人的日子——暗示著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會嗎?
小時候,我們都在入睡之前聽過這個精彩的童話故事。它讓我們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只要我們足夠虔誠,總有一天,命運女神會眷顧我們,讓我們夢想成真。然而,儘管大多數童話故事都以「他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結尾,但是主角通常都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童話故事通常以喜劇結尾,但是以悲劇開頭:父親或者母親去世了,要麼病重,要麼失蹤;通常有個惡毒的繼父或者繼母,男主角或者女主角受到極其殘忍或者不公平的對待。然後,愛情降臨,兩個人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不管他們以前的生活是多麼悲慘。
建立在羅曼蒂克式愛情基礎上的伴侶關係是個不錯的概念,但是只要我們把神話般的理想人物形象投射到伴侶身上,並且要求他們像童話故事所講的那樣—讓我們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那麼我們就決不會把他們僅僅當作人類去真正地愛。自戀型客體選擇( narcissistic object choice)當然會走向幻滅,並把我們帶人非常原始的領地。從象徵意義上說,這種選擇基於古老的嚮往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把這種關係看作企圖回到個體發展的共生階段( symbiotic stage),在共生階段,孩子的自我還未分化出來,它和母親之間的界限還很模糊。但是,人類發展的目標就是擺脫原始欲望。執著於此只會導致失望。也許最好不要尋找「如意郎君」;也許應該學會認可「不錯郎君或者「夠格郎君」,並與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通過聯體結對來沉迷於倒退的兒童狀態,或者逃避對孤獨的恐懼,只能導致災難。只有兩個人都願意也都能夠保持自我,他們之間的關係才能運行。有效的伴侶關係需要健全的人格,以應對任何關係都會經歷的風風雨雨。浪漫固然是個好東西,但是伴侶關係需要超越浪漫的想像。穩定的關係需要雙方不僅看到彼此積極的一面,還要看到彼此消極的一面,並且接納彼此的缺陷和弱點。畢竟,正是不完美讓我們成其為人。羅曼蒂克式的愛情能夠永駐當然很好,但是,畢竟大家都是凡夫俗子,要食人間煙火,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荼。
伴侶們不該指望互相依賴,也不該回到聯體結對的狀態。樂於發現對方與自己不一樣的地方,學會處理兩人之間的不同之處,才能構築良好的伴侶關係。健康的伴侶關係意味著最大限度地幫助對方成長到為自己負責的自主個體,不互相糾纏或陷入某種感應性精神病狀態,不逃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