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丨20歲問倒愛因斯坦 犀利毒舌的物理學家泡利誕辰119年

2020-11-22 前瞻網

科技日曆丨20歲問倒愛因斯坦 犀利毒舌的物理學家泡利誕辰119年

 Emma Chou • 2019-04-25 11:38:19 來源:前瞻網 E803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物理學良知、尖酸挑刺、直言不諱、心高氣傲、一針見血、聰明決絕……119年前的今天,物理學界迎來一顆閃耀的新星——沃爾夫岡·泡利!

1900年4月25日,奧地利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出生在維也納一個醫學博士的家庭裡,孩童時代就受到科學的薰陶,在中學時就自修物理學。

1918年中學畢業後,跳過大學,直接成了慕尼黑大學著名物理學家蘇末菲的研究生。

1918年,年僅18歲的泡利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是關於引力場中能量分量的問題。

1919年,泡利在兩篇論文中指出韋耳(H.Wegl)引力理論的一個錯誤,並以批判的角度評論韋耳的理論。

1921年,泡利以一篇氫分子模型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同年為德國《數學科學百科全書》撰寫長達237頁的關於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詞條。

1922年,泡利在哥廷根大學任玻恩(Max Born)的助教,和玻恩就天體攝動理論在原子物理中的運用聯名發表論文。

1923—1928年,泡利在漢堡大學任講師。

1925年1月,泡利提出了他一生中發現的最重要的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為原子物理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s exclusion principle 又稱泡利原理、不相容原理):在原子的同一軌道中不能容納運動狀態完全相同的電子。一個原子中不可能有電子層、電子亞層、電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同的兩個電子。

1928年到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任理論物理學教授。

1935年,為躲避法西斯,移居到美國。

1940年,受聘為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理論物理學訪問教授。

1945年, 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泡利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其發現的不相容原理。

1946年,泡利重返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同年加入美國國籍,是美國科學發展協會的創始人之一。

1958年12月15日,泡利在蘇黎世逝世,享年58歲。

泡利軼事:

泡利以嚴謹博學而著稱,也以尖刻和愛挑刺而聞名。

泡利在二十歲時,有一次前去聆聽愛因斯坦的演講,坐在最後一排座位,他向愛因斯坦提出了一些問題,其火力之猛,連愛因斯坦都招架不住。據說此後愛因斯坦演講時,眼光都要特別掃過最後一排,查驗有無熟悉的身影出現。另外還傳聞,愛因斯坦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做報告,結束後泡利站起來說:「我覺得愛因斯坦並不完全是愚蠢的。」

泡利曾經批評學生的論文,「連錯誤都算不上。」他對一篇文章最好的評價就是:「這章幾乎沒有錯。」Kronig最早提出電子自旋的概念,可是拿著論文去找泡利,被罵了一頓,因為泡利指出計算不符合相對論。

泡利被玻爾稱為「物理學的良知」,因為他的敏銳、謹慎和挑剔,使他具有一眼就能發現錯誤的能力。物理學界笑談存在一種「泡利效應」──泡利出現在哪裡,那裡的人不管是在做理論推導還是實驗操作都會出岔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天才與良知——那個尖銳的物理學家泡利|泡利誕辰120周年紀念
    1900年出生的泡利是量子力學「狂飆突擊」時代大背景上最耀眼的明星,是一個「作為物理學家比愛因斯坦更偉大」的人物,以有最尖銳的思維與言辭而聞名。到了1914年,14歲的泡利就學完了微積分 (我猜包括常微分方程甚至偏微分方程) 。此外,中學生泡利還跟著理論物理博士Hans Adolf Bauer學物理,Bauer博士在1918年也研究相對論,在他教的這個學生成了ETH (瑞士聯邦理工,愛因斯坦、閔可夫斯基、外爾等都在此學習或教過書) 的理論物理教授 (1928年) 八年後,Bauer博士自己也當上了維也納工業大學的理論物理編外教授。
  • 科技日曆丨與愛因斯坦齊名、量子物理學之父普朗克誕辰161周年
    科技日曆丨與愛因斯坦齊名、量子物理學之父普朗克誕辰161周年  Emma Chou • 2019-04-23 13:47:
  • 毒舌大王泡利:比上帝還挑剔,卻犯下了物理學史上2個大錯
    這種被稱為「泡利效應」的體質,讓他不僅收穫了朋友實驗室的封殺令,還徹底成為了奇人。毒舌精的修仙之路毒舌哪個圈都有,但偏偏物理界的毒舌最為有趣。看高智商的頂尖精英打嘴仗,即使聽不太懂,也有總莫名的快感。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從小就與物理結緣的泡利,天上就具備了毒舌的潛質。
  • 他智商碾壓愛因斯坦,為何成就一般?聊泡利
    愛因斯坦曾盛讚馬赫是相對論的先驅。不過,有趣的是,馬赫本人並不接受相對論,而且,他在愛丁頓驗證相對論前兩年就病逝了,這讓愛因斯坦頗為惋惜。出生在這麼一個髙知家庭,還有這麼一個赫赫有名的教父,泡利從小就展露出驚人的才華。在中學的時候,他已經自學了相對論。1918年泡利18歲高中畢業後,他帶著父親的介紹信,到慕尼黑大學,拜訪了著名物理學家阿諾德·索末菲,提出想當他學生的要求。
  • 聽物理學家曹則賢講泡利與《泡利物理學講義》|直播
    (大學時代的泡利,圖源網絡)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E. Pauli,1900.4.25–1958.12.15),是著名的美籍奧地利科學家、物理學家。在中學時,泡利就對當時愛因斯坦剛提出不久的廣義相對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 聽物理學家曹則賢講泡利與《泡利物理學講義》| 直播
    在中學時,泡利就對當時愛因斯坦剛提出不久的廣義相對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學畢業後18歲的泡利直接成為慕尼黑大學物理巨擘阿諾德·蘇末菲教授的研究生,並為《數學科學百科全書》寫了一篇長達237頁的相對論前沿綜述,令科學界震驚。泡利21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後又先後給兩位物理巨擘馬克斯·玻恩和尼爾斯·玻爾當助手。
  • 比上帝還挑剔的人,物理學家泡利
    奧地利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生於1900年,1958年就去世了。他是本世紀初一位罕見的天才,對相對論及量子力學都有傑出貢獻,因發現「泡利不相容原理」(Exclusion Principle)而獲194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原理是他在1924年發現的,對原子結構的建立與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有革命性的影響。泡利在19歲(1919年)時就寫了一篇關於廣義相對論理論和實驗結果的總結性論文。
  • 物理學家泡利:比上帝還挑剔的人
    上中學時,泡利經常埋首研讀當時鮮為人知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提出自己的見解。1918年中學畢業後,泡利帶著父親的介紹信,到慕尼黑大學訪問著名物理學家索末菲(A.Sommerfeld),要求不上大學而直接做索末菲的研究生,索末菲當時沒有拒絕,卻難免不放心,但不久就發現泡利的才華,於是泡利就成為慕尼黑大學最年輕的研究生。
  • 與海森堡師出同門-毒舌泡利的「電子自旋」
    之前彬哥帶大家領略了海森堡的魅力,今天我們認識下他的同門師兄弟,毒舌-泡利。提起自旋,就不得不把泡利給請出來(他是個有著」毒舌「稱號的人)。1921年,泡利在導師索末菲的幫助下終於拿到了哲學博士學位,而這時候的海森堡則更像是一個年輕的小學弟,他也師從索末菲,不過這才是他的第一年。海森堡的確很聰明,在1924年的時候,他已經獨立創立了一套符號,去解釋波爾的「原子結構模型」——而這正是後來鼎鼎大名的矩陣力學的原版。
  • 一個比上帝還挑剔的男人,21歲就得到愛因斯坦的讚賞,他就是泡利
    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史上爆發了一場偉大的物理學革命,經典物理學獨佔鰲頭的局面,被徹底打破。量子力學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捕獲了一大批有著強烈好奇心的物理學家,他們爭先恐後的開創了一個人才濟濟,逸輩殊倫的輝煌時代。
  • 泡利處處不相容
    愛因斯坦剛剛作完報告,臺下便有人站起來評價說,「看來他並不是很蠢」。  說話的人是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他最佩服的科學家正是愛因斯坦,但這並不影響他對愛因斯坦作出這樣的評價。而愛因斯坦和他那個時代的物理學家,也再熟悉不過這個人說話的口吻。
  • 唇槍加舌劍眾人稱上帝鞭子 不相容原理泡利探物質奧秘
    泡利在21歲的時候為德國的《數學科學百科全書》寫了一篇237頁紙的有關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文章,不僅令索末菲對他刮目相看,也得到愛因斯坦的高度讚揚和好評。愛氏曰:「該文出自 21 歲青年之手,專家皆難信也!其深刻理解力、推算之能力、物理洞察力、問題表述之明晰、系統處理之完整、語言把握之準確,無人不欽羨也!」也許如泡利這種天才,更適合做一個嚴格的評判者。
  • 他們都比愛因斯坦聰明,為何成就卻不如他?
    然而,只要閱覽一下科學史,就能發現,在愛因斯坦同時代,至少有三個人,聰明絕頂,是當時世人公認的天才,他們展現出來的智商,要凌駕在愛因斯坦之上。這三人,分別是朗道,泡利,馮諾依曼。朗道,公認的神童與天才。他4歲讀書,7歲完成中學課程,13歲自學了微積分,並中學畢業。14歲讀大學,16歲大學畢業。而愛因斯坦,要在21歲,才靠著借同學格羅斯曼的筆記死磕,方才艱難畢業。
  • 頑抗"電子自旋", 最後卻無條件投降|沃爾夫岡 · 泡利
    1926年3月6日,他在給荷蘭物理學家克拉默斯(Hans Kramers)的信中這樣寫道:我特別意外而又最感滑稽地從2月20日的《自然》上注意到,帶磁矩的電子在理論物理學家們中間突然又得寵了。但是烏侖貝克和古茲米特為什麼不敘述為說服懷疑者而必須給出的新論據呢?……我有些後悔因否定意見而沒在當時發表任何東西,……今後我將多相信自己的判斷而少相信別人的。
  • 泡利與反常塞曼效應
    1894年,塞曼報導了譜線在磁場中的分裂(塞曼效應),對它的解釋(他的老師洛倫茲給出的)是玻爾——索末菲軌道說的一大成功。但之後又發現了更多的譜線把物理學家們都驚呆了,這就是反常塞曼效應。在1924-1925年期間,瑞士理論物理學家泡利被反常塞曼效應搞得困惑不已。泡利接受玻爾的邀請去哥本哈根工作,他寫了兩篇關於反常塞曼效應的文章,但均不滿意。在1922-23年期間,他經常為了這個問題缺少近戰而苦悶,有一天,他的同事看見他在哥本哈根一條漂亮的小街上漫無目的的遊蕩。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泡利與《泡利物理學講義》
    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E.Pauli,1900年4月25日-1958年12月15日),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研究先驅者之一。1945年,在愛因斯坦的提名下,他因「泡利不相容原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泡利不相容原理涉及自旋理論,是理解物質結構乃至化學的基礎。
  • 統一場是愛因斯坦的遺恨,泡利說:上帝撕碎的東西,不能人為拼合
    愛因斯坦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也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科學理論如今被視為經典,而他的人格魅力也一直被世人尊崇。但正如標題所說,愛因斯坦生命中的最後三十年一直在追尋統一場論,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試圖將引力與電磁力用一個全新的理論完美地統一起來。
  • 喜歡評論的大師泡利
    著名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1900—1958)新生代的量子物理學家幾乎都是1920 年進入這個行列的。他們多可算作是第二代量子物理學家,幾乎都在1900 年普朗克到柏林物理學會作出劃時代報告之後出生。可以想像,普朗克的報告簡直就是催促新生代誕生的號角。
  • 解讀:愛因斯坦到底厲害到什麼程度?隨便指導下都可以諾貝爾
    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愛因斯坦很厲害,很聰明,20世紀最聰明、最厲害的人沒有之一,但是愛因斯坦到底厲害到什麼程度?厲害在哪裡?1921年, 在索末菲的指導下, 21 歲的泡利以「論氫分子的模型」 的論文獲得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青年時期的泡利同學很帥的喲。1924年,他已經發表了關於著名的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論文。
  • 霍金,愛因斯坦,伽利略的誕辰日與去世日如此巧合,是天意嗎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於2018年3月14號去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