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以家人之名》帶來的對自閉症誤解有多深?

2020-12-01 騰訊網

近期,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隨著男主子秋的媽媽賀梅出現,引發了觀眾新一輪的討論。賀梅早年因為種種原因拋下兒子子秋離開家鄉,再次出現時,她身邊有一個4歲的自閉症小男孩冬冬。

劇中設定冬冬患有自閉症,遭遇了被幼兒園退學、走失等事件,令觀眾非常關注自閉症兒童的現狀。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發現,劇中一些臺詞內容和一些媒體的報導,讓大家的討論「跑偏」了方向。

《以家人之名》中的自閉症描述

我們先來看看劇中是怎麼描述冬冬的自閉症的。

劇中,當幼兒園老師勸退冬冬時,賀梅向老師解釋道:「冬冬的自閉不是天生的,我也一直在帶他看心理醫生。」這時我們對冬冬到底是有自閉特質還是患有自閉症存疑,但再往下看。

當被問起:「冬冬從小就這樣啊,自閉症?」賀梅回答:「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原因。」

看到這裡,我相信所有了解自閉症的人都和我一樣,坐不住了,腦中出現無數個問號。自閉症是後天原因造成的嗎?自閉症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幼兒園老師的回應,更是把自閉症和心理健康劃上了等號。

梳理一下,到目前的劇集為止(更新至42集),冬冬是「自閉症」,「後天原因造成的」,而且一直在看「心理醫生」。

自媒體們對《以家人之名》的宣傳報導

賀梅與冬冬的故事線一出,不少自媒體紛紛開始對劇情內容進行解析,同時也關注起「自閉症」來。「自閉症不是天生的」「家長的做法造成自閉症」等標題赫然在目。

在這些文章或視頻的內容裡,講述了冬冬自閉症的成因和表現。我們隨手點開一些自媒體內容,裡面關於自閉症的描述大多都存在爭議或錯誤,容易造成大眾的誤解。

註明:以上截圖僅針對其中的內容和觀點。

我們很樂意看到大眾對自閉症的討論,引起大家對自閉症群體的關注,但我們也萬分希望能傳播科學的知識。因為只有正確的認知,才能提升社會對自閉症患者的接納;因為每一位自閉症患者的生存環境,都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幸福。

自閉症究竟是什麼?

自閉症(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的共同特點是:社交溝通障礙,興趣狹隘、行為重複刻板和感覺異常。「譜系障礙」大家可以理解為,雖然自閉症有共同的表現,但程度輕重不一,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形成連續譜系分布。就像雪花有共同的特點「冷、白、遇熱融化」,但實際上每一片雪花又不一樣。

自閉症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而是由很多疾病共同組成的一類疾病的總稱。如上圖所示,在核心症狀之外,圓圈所代表的其他症狀不一定在每個孩子身上出現。例如,有些自閉症兒童有語言障礙,有些則沒有。

總結一句話:自閉症是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是有生物學基礎的疾病,並非心理疾病!

因此,《以家人之名》中的賀梅一直帶冬冬去看心理醫生,對於冬冬自閉症的幹預極有有可能起不到任何作用。

自閉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得自閉症?」

這是每個自閉症兒童的家長會追問的問題,一直以來,科學家們也在苦苦探索自閉症的病因。目前主流醫學觀點認為,自閉症很可能是一種先天性疾病,但確切病因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

2016年華盛頓大學總結了自閉症的遺傳學研究內容,結論認為,10%的自閉症是單基因突變造成的,49%的自閉症是常見的變異造成(遺傳性變異),還有41%的自閉症尚未找到明確的原因

當一個疾病的病因沒被找到時,各種各樣的理論就會層出不窮。冰箱母親理論、麻風腮疫苗理論、父母親高育齡理論等,都在試圖解釋自閉症的成因。下表列出了目前一些關於自閉症成因的理論,有些已經被否定,有些數據表示可能有一定聯繫,還有更多處於探索狀態。

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冰箱母親」理論。「冰箱母親」理論最早由Leo Kanner提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它都被廣泛認可,想當然地覺得是母親對孩子的冷漠造成了自閉症。這種理論對當時自閉症兒童的家庭造成了嚴重的傷害,讓他們既要承受孩子生病的痛苦,還要承受社會的指責。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這個理論才開始慢慢被科學的研究否定,它的提出者Leo Kanner最終也認可「冰箱母親」理論是完全錯誤的

《以家人之名》中刻畫的自閉症兒童冬冬的家庭環境惡劣,並一直強調冬冬是「後天形成的」,很容易讓觀眾誤讀為是父母親的原因造成了孩子自閉症,加上一些自媒體文章的傳播,「冰箱母親」理論又死灰復燃,這會對現實中真正有自閉症兒童的家庭造成巨大的傷害,媽媽們可能因此自責愧疚,也可能承擔外界異樣的眼光。

如鄒小兵教授所言,我們必須把這個理論送回到墳墓裡面去

因此我們認為,賀梅非常肯定地說冬冬自閉症是後天造成的,無論是從醫學角度還是從社會角度,都是非常不恰當的表述。

寫在最後

《以家人之名》尚未完結,或許在最後的幾集中,會對冬冬的自閉症有一個完整的交代。但目前已經播出的劇集,和已經傳播開來的內容,的確有不少與主流醫學觀點相悖的地方,容易誤導觀眾。

隨著自閉症患病率的攀升和大眾對自閉症關注的提升,近來在影視作品中不乏自閉症患者的角色,他們的出現對於自閉症知識的普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我們希望能夠更嚴謹地去向大眾傳遞關於自閉症的知識,因為現實生活中有千千萬萬個自閉症患者家庭,他們需要獲得科學的自閉症認知,而社會也只有對自閉症有了科學的認知,才能更好地去接納、幫助他們。

---------------------

星兒守望者

專注自閉症家庭幹預,依託廣州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鄒小兵教授團隊,傳播科學自閉症幹預知識。歡迎加入【星兒守望者社區】,與更多專家和家長一起交流學習自閉症!

有關於自閉症的任何疑問歡迎留言或私信我們。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熱播,裡面的相關英文表達你都知道嗎?
    隨著《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迎來大結局,最近又有一部熱播劇上映——《以家人之名》。這部劇講述的是三個原生家庭都有缺失的三兄妹從一家人到分開再到重新成為一家人的故事。而這部劇的英文名也並不是直譯「以家人之名」,而是採取了意譯的方式,取為Go Ahead。在這裡,go ahead是「前進」、「向前衝」的含義。可以理解為這三兄妹以家人的名義在一起,一起面對人生旅途中的各種悲歡離合,無論生活怎麼樣,人生的道路都是要向前走的。
  • 《以家人之名》收官後,又有都市家庭劇來襲,男女主角讓人滿意
    這幾年,隨著影視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影視劇題材出現。其中,很多題材深受觀眾的喜愛,比如古裝劇,甜寵劇等等。相比古裝劇,甜寵劇,近年來,現實主義題材也受到觀眾的喜愛,很多反映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的影視作品相繼問世,並取得非常好的成績。
  • 以家人之名:宋威龍譚松韻樹下接吻,看清身邊場面,突然不浪漫了
    #以家人之名#導語:《以家人之名》是近日播出的一部高分暖心劇作,播出後大受好評,預告中的樹下接吻名場面更是吸引觀眾。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的是《以家人之名》這部熱播劇,這部劇主要講述的是兩個單親家庭和一個被拋棄的孩子意外地湊到了一起生活的故事。
  • 自閉症患者都是天才?關於自閉症,這四大誤解你信了嗎?
    這些廣為流傳的誤解,你信了嗎?4月初,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如期到來。「自閉症」這個詞大家也許聽得多,但對它真正了解的人卻少之又少。自閉症不僅只是簡單的性格內向;這是一種由腦部發育障礙導致的疾病,表現為情緒和行為的異常以及交流障礙等,症狀還會漸漸加重。一般來說,家長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會注意到這個問題。
  • 譚松韻參演電視劇評分排名,《以家人之名》排不進前三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中,譚松韻在劇中飾演女一號李尖尖,是一個天性樂觀、善良,但對待愛情有點犯迷糊的女生,和她演對手戲的是宋威龍和張新成,在劇中扮演譚松韻的哥哥,這部劇主要講述了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大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
  • 以家人之名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 主要故事內容梗概劇情介紹
    以家人之名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 主要故事內容梗概劇情介紹  《以家人之名》是由譚松韻和宋威龍主演的電視劇,它是原創劇本,並沒有小說,因此也就沒有原著小說結局。該劇講述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逐漸治癒了內心的傷,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成為了更好的人。
  • 打造青春成長治癒標杆,《以家人之名》定義家人羈絆
    由譚松韻、宋威龍和張新成主演的《以家人知名》正在熱播中,這是一部圍繞「家庭」展開的青春成長治癒劇,三小只在劇中都有自己的心理創傷,三人彼此扶持,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影片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愉快歡樂的青春居氣息,並且在嬉耍打鬧之間重新明確「家人」這一概念,闡釋了家人之間的羈絆不一定是血緣,而是愛。
  • 苑冉《以家人之名》熱播 母子重逢遇冷催淚點
    近日,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塗松巖、苑冉等主演,張晞臨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開播首周便引起極大關注與網絡熱議。開播首日,更是取得了收視率破1,六網收視第一的好成績。
  • 張新成才是「大智慧」,明明是《以家人之名》出品人,甘心當配角
    我們都知道,最近的熱播劇是層出不窮,剛看完《隱秘的角落》就迎來了《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這兩部剛看完,我們就看到了《以家人之名》的影子。看了這部《以家人之名》真是又好哭又好笑,整個劇情貫穿親情、友情和愛情,讓我們相信世間真的有愛存在。
  • 《以家人之名》首播獲贊,譚松韻演技自然,宋威龍張新成出乎意料
    今晚由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主演的青春劇《以家人之名》首播了,其實這部電視劇在開播之前也是十分的備受關注的。而這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首播獲贊,譚松韻演技十分的自然,宋威龍和張新成的表現也是出乎意料的好。《以家人之名》是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塗松巖、孫銥、何瑞賢、安戈等主演,張晞臨友情出演的青春成長治癒劇 。
  • 《親愛的麻洋街》正熱播,譚松韻又一新劇來襲,主演都是實力派
    最近,由譚松韻、許魏洲、牛駿峰等主演的年代青春劇《親愛的麻洋街》正在熱播,該劇主要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發生在廣州麻洋街上六個家庭的生活故事,這部劇在開播後也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劇中譚松韻飾演的馬曉曉,心思細膩,為人單純善良,學習成績優秀,是麻洋街出了名的學霸,一心想要考取北京大學,為此也付出了很多努力。雖然譚松韻如今已經30歲了,但是劇中她飾演起青春女孩的樣子,毫無違和感。
  • 豆瓣8.6《以家人之名》淚點與笑點起飛 網友:原來李爸才是劇中頂流...
    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Go Ahead)你追了嗎?   一開播就衝上熱搜,口碑爆棚。本來是一部傷痕累累的悲情劇,只因有李爸在,每個孩子都活成了暖心小太陽。   @人云亦云   《以家人之名》真是賺足她姐的眼淚和歡笑。每天下班看這一大家子相處日常,煩惱也沒了,疲憊也趕跑了。簡直是我最大的快樂源泉。
  • 譚松韻宋威龍新劇《以家人之名》今晚開播,有笑有淚,彼此治癒~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部8月10日晚上8點起(就是今晚!)播出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這段時間以家人之名官方微博放出的各式各樣預告以及小花絮都已經讓小編非常期待這部劇的到來~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預告花絮看得多了,詳細版的劇情簡介大家都看過了嗎↓因為家庭變故
  • 《以家人之名》爆火,英文名居然是Go ahead?
    這時又有一部新劇——《以家人之名》,一開播就衝上熱搜,口碑爆棚。雖然,現在電視劇才剛播出不久,但熱搜已經是每天必上的節奏,豆瓣評分更是直接給到8.6分。兩個爸爸,毫無血緣關係的三兄妹,居然親密無間地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其樂融融。有人說,看這劇看出了《請回答1988》的感覺。
  • 專訪特殊教育學者蘇雪雲:認為自閉症兒童多天才是一種誤解
    不久前,十五歲的自閉症少年雷文鋒走失四個月後死亡的新聞令很多人為之動容。這一事件讓自閉症這種疾病再次出現在了公眾視野中。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自閉症兒童被叫做「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就像遙遠夜空中的星星一樣獨自閃爍,無法和外界正常交流。
  • 以家人之名1-40集全分集劇情介紹 以家人之名電視劇全集播放地址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劇情當中很多觀眾也是被陳婷給氣死了。她的很多作為也是讓人非常的生氣。同時也是考驗著扮演陳婷的楊舒童的演技。很多網友也是好奇,陳婷扮演者楊童舒的個人資料。在劇中,楊童舒所扮演的陳婷,她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最後她能夠得到兒子凌霄的原諒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詳細的了解一下。
  • 《以家人之名》片名翻譯你絕對想不到!
    《三十而已》剛播完,又一部高分電視劇上線了——《以家人之名》,目前剛播出10幾集,豆瓣評分就達到了8.4。這部劇的主角,是奇怪的一家五口:兩個爸爸,毫無血緣關係的三兄妹,居然親密無間地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其樂融融。有人說,看這劇看出了《請回答1988》的感覺。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官配是誰? 三個孩子只有凌霄看透了一切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官配是誰?《以家人之名》中男二賀子秋是被李爸爸收養的孩子,他和李爸爸以及李尖尖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和李尖尖從小一起長大,兩人關係非常好。賀子秋也是經歷了原生家庭的傷痛的孩子,但他從不抱怨自己被捉弄的人生,也不喜歡別人的同情和可憐。
  • 《以家人之名》角色塑造
    不是所有掉進深淵的人都會變成深淵,原生家庭的破碎不一定變成朱朝陽,還可以是《以家人之名》。不是一貫中年出軌的大型倫理劇,也不是狗血虐心的IP改編劇,不同於同類型《小歡喜》這樣的家庭青春喜劇。這部劇講述了不以血緣定義親情的複雜情感。大哥——隔壁鄰居哥哥凌霄凌霄長得好看,讓第一眼見到他的李尖尖就追著他喊哥哥。而凌霄的親媽陳婷是一個既可憐又可憐的女人。
  • 勵志劇《傻子溫達》將演 邀自閉症兒童免費觀演
    該劇將在周六、日上演最後兩場,青島話劇院近日拿出部分演出票為自閉症兒童、外來務工子女等提供免費觀劇機會,邀他們觀看精彩兒童戲劇,感受藝術帶來的快樂。  「話劇院每年堅持公益演出為少年兒童送去優秀兒童劇。」青島市話劇院院長王克介紹,從2004年起,劇院每年以「放飛希望」為主題前往農村,為100所希望小學和偏遠地區學校公益開演。據了解,劇院上周日免費邀請40名自閉症兒童觀看勵志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