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是自己的地方。在那裡,你可以把天堂變成地獄,也可以把地獄變成天堂!
一位名為艾倫·朗格的實驗心理學教授在1979年做過一個實驗:在美國匹茲堡的一個修道院中,她精心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將它布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樣。她邀請了16位七八十歲的老人,隨機分為8人一組。一組人讓他們生活在時空膠囊裡一個星期。在這一周內,人們沉浸在1959年的環境裡,聽上世紀50年代的音樂,看50年代的電影和情景喜劇,讀50年代的報紙和雜誌,討論美國第一次發射人造衛星等50年代的國際時事等;他們需要像在20年前一樣打理生活的一切,從起床、穿衣服到收拾碗筷以及走路。而另一組,則是在完全相同的飲食作息條件下,用懷舊的方式回憶和談論1959年發生的事。實驗的結果是,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改善。
實驗前,他們幾乎都是家人陪著來的,老態龍鍾、步履蹣跚。實驗一周後,不僅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步伐、體力都有了明顯改善。而「活」在20年前的老人們進步更加驚人,他們手腳更加敏捷,智力測驗中得分更高。甚至局外人,在看到他們實驗前後的照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雖然仍難以解釋那一個星期中,這些老人的大腦和身體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交互。但是,從心理上真正地相信自己年輕了20歲,衰老不單單是機體的老化,也來自心理的暗示。生理會引起心裡的變化,心念更能導致生理的改變。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老年人的虛弱、無助、多病,常常是一種習慣性無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過程。比如說人老了,記憶就一定衰退嗎?答案並不是絕對的!真正抑制我們潛能的是我們身處一個崇拜青春而厭棄老年的社會。很多人固執地認為衰老和人體機能減弱有著必然的聯繫,這種思維定勢極具殺傷力。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權,由自己決定娛樂節目,自己照顧房間裡的植物,就會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顧的老人更加快樂、年輕和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