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446次列車長李幸安在東莞東站維持上車秩序 本版圖片均由東莞時報記者 劉子瑜 攝
列車長李幸安與東莞東站接車人員辦理接車手續
東莞時報製圖 王堯
6天後,春運的這把巨火在燃燒了40天後終於將要熄滅。它所帶來的火焰始終印刻在每一名返鄉旅途的心中,然而,在長達40天的時間裡,更多人關注的是旅客的種種歸途路程,忽略的是那些運送他們返鄉,卻自己無家可歸的乘務人員。
在春運即將結束之際,我們將視角轉移到了這些無家可歸的乘務人員身上,記錄他們的春運生活……
春運猶如一場遷徙戰爭,在長達40天裡,全中國近3億人從南往北,從東向西移動,而火車則成為了這場戰爭中至關重要的運輸工具,有人說,如果春運少了一趟火車運行,就意味著有近萬人將滯留他鄉,無家可歸。
春運期間,所有身處異鄉的人都埋怨歸途車票難買,火車難坐。然而,此間負責運輸上萬、乃至十多萬人的列車長,有著自己的苦衷。在所有人與家歡慶的時候,他們卻「無家可歸」。為了千千萬萬的家庭回家團圓,他們卻在「囧途」,站好春運的那班崗。
春運無眠
這意味著,在4個小時內,列車要完成所有的出發準備,包括「床鋪整理」、「機車安全檢查」、「列車長匯報工作」等等。
1月27日清晨5點,深黑色的天空隱約望得見幾許白光,南方冬季的寒氣直逼膝蓋,貼身的褲子猶如一塊潮溼的毛巾,站臺上布滿了拎著油漆桶、背著高達上百斤的各種物品的人們,他們頂著困意在這樣寒冷的清晨急促奔跑著,一眼望不到頭,站內的工作人員不斷地吹響刺耳的哨音,哨音與火車汽鳴聲重疊響應,這便是中國的春運。
站臺的廣播裡傳來火車進站的消息,「由西安開來本站的K448次快速列車進入2站臺……」
這趟穿梭了大半個中國的K448次列車行駛了整整30個小時,橫跨陝西、河南、湖北、江西、廣東五省,單趟行駛距離2160公裡,行駛2個月可繞地球一圈。
紅色的列車門緩緩地打開,映入眼帘的是一個高約180釐米的男人,他身著藍黑色鐵路制服,制服上用黃線縫繡的袖章格外醒目,袖章上清晰寫著「列車長」三個字,他叫李幸安,陝西西安人,從事鐵路客運工作已有30年。
走下列車,李幸安用手搓了搓臉頰,隨後拿出「列車行駛記錄單」籤上了自己的名字,並且寫下「安全」兩字,旁邊站著副列車長劉文銘。
廣鐵集團深圳火車站的接車工作人員也湊上去道了一聲「辛苦了,李車。」此前數個小時,李幸安與副列車長劉文銘一直未眠,而即使火車到站,他們依舊不能休息,副列車長劉文銘表示,4個小時後,這趟列車將再從深圳駛出,前往西安。
這意味著,在4個小時內,列車要完成所有的出發準備,包括「床鋪整理」、「機車安全檢查」、「列車長匯報工作」等等。
用李幸安的話來說,「大春運就意味著無休眠。」
緊急電報
在李幸安籤完字的電報上,清晰的寫道:「河源——南陽間K446/7次列車各停車站點:2011年1月27日,K446次列車硬座實際定員830人,東莞東站開車後,經核實硬座車內人數1381人,其中買至河南南陽1062人,現列車超員94%,為確保行車及旅客安全,望以上各站收電後,停售、停剪檢K446/7次列車客票。」
天漸漸亮透,站臺上的廣播再次響起,「由本站駛出前往西安K446次列車……」
李幸安和劉文銘出現在了眾多旅客視線中,對於他們來說,由南往北的客運壓力遠遠大於由北向南,在李幸安的腦海裡,返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春運。
早晨9點02分,隨著列車的汽鳴聲響起,整個列車晃動起來,慢慢地駛出深圳。李幸安按慣例進行第一次列車安全巡檢工作,與他一起的還有乘警和乘檢員。
此時的硬座車廂還能順利通過,李幸安說,50分鐘後,真正的春運將出現在面前,那時候的硬座車廂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以至於走路不自然的就會屏著呼吸了。
副列車長劉文銘解釋,東莞是世界工廠,在這裡的陝西籍、河南籍外來務工人員最多,此前,鐵路部門曾預計東莞春運28天鐵路部門將發送旅客達到97萬人次,同比增長10%左右。
和李幸安預料的一樣,猶如一場事先演練好的大戲,車子還沒有完全駛入站臺,從車頭機車室就看到瞭望不到頭的人群,他們或舉著大箱子,或雙手提著油漆桶,或抱著襁褓中的嬰兒急促地奔跑。
劉文銘急匆匆的站起來,拿起《列車乘車人數通知單》與李幸安匆匆下車,站臺上的哨子聲響成一片,到處都是維持秩序的站臺工作人員和志願者。
負責填寫交接手續單的東莞東站負責人搖了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這趟可不輕鬆,一路平安。」
李幸安點了點頭籤完字後,他囑咐劉文銘立即往鐵道部、廣鐵集團和南昌站、武漢站、鄭州站等沿途各站發送春運緊急電報。
在李幸安籤完字的電報上,清晰的寫道:「河源——南陽間K446/7次列車各停車站點:2011年1月27日,K446次列車硬座實際定員830人,東莞東站開車後,經核實硬座車內人數1381人,其中買至河南南陽1062人,現列車超員94%,為確保行車及旅客安全,望以上各站收電後,停售、停剪檢K446/7次列車客票。」
在春運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站超員」現象,所以類似這樣的超員緊急電報便成了列車上的「家常便飯」,用列車員的話說,這就是「逢站必超,站站發報」的春運緊急電報。
此前,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超員問題在春運期間確實比較普遍,也比較突出。「如果這一車站已經超員了,就要通知下一站:你那一站不能再賣票了,你也不能超計劃組織旅客上車了,不能加劇列車超員狀況。」
一個都不能少
劉文銘事後說:「都是我們陝西的娃子,一個都不能丟下,我們都要帶他們回家。「
從東莞東站駛出後,河源站也是一個客流高峰站,此後數個站都將不斷上客。對於這樣的情況,硬座車廂內的大多數旅客開始埋怨起來,「不是說已經發了緊急電報嗎?怎麼還不停剪停售?」
此刻的硬座車廂看上去確實不能再容納多一個人了,李幸安顧不得回答旅客的問題,站在站臺上維持著旅客上車的秩序,對於他而言,行車安全和旅客安全是春運第一重點。
列車停穩後,車門處疊著十幾個爭先恐後的人,一手緊握車把手,一手提著行李,有的把車票叼在嘴裡。滿眼血絲的劉文銘用已經嘶啞的聲音一遍遍地重複:「後面的人別擠,都能回去,堅決不許爬窗。」
劉文銘事後說:「都是我們陝西的娃子,一個都不能丟下,我們都要帶他們回家。「
從河源站駛出後,時間已經接近中午12點,硬座車廂幾乎擁擠到不能行走,餐車主任王平有些惆悵,因為春運期間往硬座車廂送飯是個老大難問題。餐車工作人員往硬座車廂送飯的過程中,經常會被擁擠的人群擠掉鞋子,7節車廂單趟送飯來回時間超過2個小時。
「不送,有的旅客會質問我們為何不送飯,送了,有的旅客還嫌我們『擠中添擠』。」列車駛出河源,意味著旅客高峰已過,劉文銘終於熬不住了,他發了最新的電報隨即回列車員車廂睡覺了。此時的李幸安也長長的出了一口氣,拿起泡著「苦丁茶」的玻璃杯咕咚咕咚的喝了幾口水。
「沒辦法,苦丁茶能降火,春運期間我上火太嚴重。」李幸安用手抹了把臉,然後望著窗外嘆了一口氣。
「你們記者都說旅客難,其實我們鐵路上也難,鐵道部給我們40天時間,要我們運送2億多旅客。」他緊皺眉頭說,春運就是一場人口大遷徙,自己跑的這趟車子要運送50萬陝西籍旅客回家。
針對公眾提出的「增加車次、增加乘務員」的建議,他搖了搖頭,「春運40天要增加車次,增加乘務員,那麼春運結束後這些多餘的火車怎麼辦?那些招進來的乘務員又怎麼辦?總不能都開除了吧?」
在李幸安的眼裡,中國鐵路的春運已經很了不起,「歐洲國家、甚至亞洲部分國家都不可能承擔這麼大規模的春運。」在他看來,春運難這個問題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解決的,縱使發了電報,可是沿途各站依舊有自己的難處。「站臺不剪票,旅客就會說憑什麼我買了票不叫我們進?不售票,大量旅客就會擠壓,回不了家。」
「你看國家實名售票方法也採取了,票販子也打了不少,但是沒用,回家的人太多了。」李幸安有些驕傲的說,中國賣的第一張實名
火車票就是這趟K446次列車。
然而,在他的眼中,春運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人太多。
「要你們幹嘛!」
被搖醒的旅客顯得有點氣憤,劉文銘與列車員將婦女攙扶在座位上不久,便背起婦女前往餐車,婦女在劉文銘的背上還不忘念叨著:「還有4個包,別給我落下。」兩名列車員將四個編織袋大包連拖帶拽一併拿到了餐車。
按照鐵道部規定,春運期間列車長應與乘警、乘檢加強「三乘巡檢」工作,尤其加強夜間巡查,以保證春運安全。
按照正常的巡檢速度,7節車廂僅需要20分鐘即可完成,然而在春運過程中,這樣的巡檢工作往往需要1個小時甚至更長。
依照經驗,這趟列車行駛在麻城與息縣之間是案發高峰地段,也是重點巡查階段,在列車運行近20個小時後,副列車長劉文銘將李幸安替換下,開始值「夜班」。
凌晨1點50分,劉文銘叫上了乘警與車檢員曹偉,開始進入硬座車廂進行安全檢查。此刻的硬座車廂幾乎無法行走,站在車廂裡,根本無法晃動,以至於連睡覺身體都倒不下去——前胸後背都是人。
不單座位上擠滿了人,甚至有的座位上都站著人,因為坐著佔的空間太大了,站著的話,放腿的地方可以多站一個人。座位下面也是人,廁所也塞著四五個人,門都關不住。很多女孩子的臉都是紅紅的——想上廁所都成了難事。
就這樣,廁所裡拉屎拉尿的味道,一大群人湊在一起的體臭,煙味,方便麵味,站臺快餐的味道……這些味道就在硬座車廂中混合發酵。
劉文銘好不容易邁出一步,一名中年婦女突然對著地面嘔吐起來,面色蒼白。顧不上褲邊上的嘔吐物,劉文銘一把將婦女抱起,搖醒了坐在座位的旅客。「不好意思,先給她騰個位置。」
被搖醒的旅客顯得有點氣憤,劉文銘與列車員將婦女攙扶在座位上不久,便背起婦女前往餐車,婦女在劉文銘的背上還不忘念叨著:「還有4個包,別給我落下。」兩名列車員將四個編織袋大包連拖帶拽一併拿到了餐車。
「主要是空氣不好,加上休息不好。」在劉文銘的印象中,春運過程中,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隨後,他囑咐餐車工作人員給婦女弄些鹽水喝。
安置好婦女,他們又一次走入硬座車廂,此刻已經過了半個小時。劉文銘偶爾會叫醒睡夢中的旅客,以提醒他們注意自己的包,有的旅客會說聲謝謝,有的旅客不會說謝謝反倒責備劉文銘。
走到第三節車廂,劉文銘和乘警提醒旅客把包拉鏈拉好,旅客被搖醒後硬生生的瞪了他們一眼,隨即而來一句:「要你們幹嘛!」
每走一節車廂,劉文銘都會認真的看一眼滅火器,「這個動作雖小,但是事關重大」,乘檢員曹偉更是認真檢查每節車廂的服務設備、壓力表、照明系統,在他的上衣口袋裡放著《檢車員工作手冊》,用他的話說:「從業20年來,聽火車運行的聲音就能辨別火車是否有問題。」
巡檢完成後,劉文銘與乘警和乘檢在「三乘巡檢本」上分別籤下了自己的名字,等回到餐車,時間已經過去了1小時20分。
那一夜,劉文銘他們先後巡檢了4次,直到天明,他們才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