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運期間
《汽笛》副刊推出《作家春運》欄目
特邀鐵路知名作家
與編輯記者一道
深入春運現場
感受鐵路大動脈蓬勃的生命圖景
在飛馳的列車上
我們觸摸、傾聽並感受
用鏡頭定格鐵路春運新變化
用筆墨記錄你我他的春運故事
風笛聲聲
催人奮進
這是我們的新春運
2018
作家春運
行程單
時間:2018年2月
地點:西成高鐵、長白烏鐵路、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隴海鐵路、蘭新鐵路
參與人員:鐵路作家、《汽笛》副刊編輯記者
01/2月1日,西成高鐵
西安北至成都東D1917次
成都東至西安北D1934次
參與:孫天才(鐵路作家)、趙元梓
02/2月5日,長白烏鐵路
長春至烏蘭浩特K2121次
烏蘭浩特至長春C1308次
參與:王齊君(鐵路作家)、蘇華、於珊珊
03/2月9日至10日,京廣鐵路
廣州至武昌K1080次
參與:吳小英(鐵路作家)、韓瀚
04/2月22日至23日,京九鐵路
潢川至東莞東臨客3269次
參與:趙偉東(鐵路作家)、林飛翼
05/2月25日至3月1日,隴海、蘭新鐵路
連雲港東至烏魯木齊K1354/1351次
參與:顧文嫣(鐵路作家)、於珊珊
Fin
中國的春運有著史詩般向春天出發的力量,也是鐵路史和文學史最引人共鳴的春天聲部。
輸12
1
星期四
2018年2月
西安至成都
我們聊著,列車很快穿越了大巴山、秦嶺,當從綠意盎然的成都回到白雪覆蓋的西安古城時,我們不禁感慨速度的力量。
從冰天雪地到春暖花開,千裡蜀道,十萬大山,這3個多小時的行程,讓我恍若隔世。在這種夢幻般的穿越之後,我又想到了李白的那句婦孺皆知的詩: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而今天,這位詩仙的這句詩是應該改改了:蜀道之易,易於履平地。難道不是嗎?
《穿越新蜀道》
孫天才
西成高鐵: 一派春運新景象
2月1日,西安的早晨有些清冷。聽說幾天前剛下過一場大雪,氣溫下降了不少。當天是2018年春運第一天,在寒冷的天氣裡背著大包小包趕火車是我印象中的春運,而對往返於西安和成都之間的旅客而言,今年的春運有些特別,因為一條新蜀道——西成高鐵開通了,旅客一天之內就可以在西安和成都之間完成一個往返。從古代棧道到今天的高鐵,不得不說,蜀道真的變了。
當日9時整,我和孫天才乘坐的D1917次列車準時發車,這趟列車從西安北站至成都東站,用時僅3小時28分,中間只有一個停靠站——廣元站。
這趟列車的列車長範琳是西安人,她說這是她工作以來經歷的第9個春運,為了做好今年的春運準備工作,他們從安全、乘務、儀容儀表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嚴格培訓。以前她在既有線上值乘,現在到了高鐵,工作內容發生了很多變化,擔任列車長後,她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常年跑車,很多節日她都是在列車上度過的,這些經歷讓她對堅守崗位這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當大部分人在休假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在堅守。這趟車上的列車員、機械師都是「90後」,春運期間擔當乘務工作,他們既感到自豪又深知肩上的責任。這個充滿朝氣的年輕團隊,儼然已經在擔當大任了。
車廂內很安靜,旅客在看書、休息、上網,一切都井然有序。旅客中,一個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戴著黑框眼鏡,捧著一本歷史故事書津津有味地讀著。剛見到我時,小男孩有些羞澀,不過沒聊兩句,這個「小學霸」就和我熟起來,一本正經地和我聊起了他讀書的故事。他叫張明楷,今年7歲,這次是和爸爸媽媽到西安、成都遊玩。他們先從大連飛到西安,然後從西安乘高鐵到成都。張明楷的爸爸說,小明楷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認字讀書,現在家裡已經有好幾個書櫃,出門遊玩也常常帶著書,每次坐高鐵都要看書。這幾天,他們在西安看了兵馬俑,去了鐘樓、鼓樓,參觀了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自然博物館、陝西科技館,接下來再去成都參觀武侯祠、看大熊貓。這次帶小明楷乘坐西成高鐵就是讓他體驗一下,今天的蜀道和書上記載的蜀道有什麼不同。
像小明楷一家人這樣到成都遊玩的旅客不在少數,很多年輕旅客都是從西安坐高鐵到成都旅遊,他們說以前出遊常選擇坐飛機,現在高鐵這麼方便,車次越來越多,他們出行有了更多選擇。西成高鐵只有三四個小時的車程,而且乘車手續方便,所以他們更願意坐高鐵。
列車快到成都東站時,窗外已是一片綠意。放眼望去,碧綠的麥田一塊接一塊,和來時的西安已大為不同了。
14時許,我們乘坐D1934次列車返回西安,這趟列車用時3小時40分,由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客運段動車三隊臨客成都13組擔當。
列車長叫許加鵬,2007年參加工作,今年是他工作後經歷的第10個春運。從2007年至今,他在「綠皮車」、空調快速列車、直達列車、高鐵列車上擔當過值乘任務,2016年開始擔任列車長。從既有線到高鐵,他說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滿足工作需求。隨著高鐵開行越來越頻繁、車次越來越多,春運不再像以前那樣擁堵了,而且春運第一天,高峰期還沒有到,所以看上去有點不像春運。
西安客運段動車三隊副隊長戴莉也在這趟車上值乘,說起對春運的記憶,她說印象最深的還是人們背著各種包裹擠車廂。有一次,她在車站看到一名旅客背著大大小小的行李回家,他的衣服非常樸素,各種包裹前前後後掛在身上,看上去很沉,但是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那笑容是從心底發出的,好像在傳達這樣的訊息:「辛苦了一年,終於可以帶著收穫回家了。」那種滿足感感染了周圍的空氣,也傳遞給了她。
我們聊著,列車很快穿越了大巴山、秦嶺,當從綠意盎然的成都回到白雪覆蓋的西安古城時,我們不禁感慨速度的力量。是啊,這是我們的新時代,蓬勃向上的鐵路新生力量、高速列車的時空穿行、春運場景的全新描繪……一切都讓人充滿期待。
趙元梓
5
星期一
2018年2月
長春至烏蘭浩特
這趟快速列車讓我想起多年前,乘坐的穿行大興安嶺的綠皮火車,車裡人不多,陽光灑進車廂,坐火車的愜意,都洋溢了出來。
詩意的火車,總是讓人聯想到遠方。K2121次列車從長春始發,開往海拉爾,似乎更具非凡的文藝氣質。車窗外,紅彤彤的朝陽從雪野上升騰起來,轉眼就跳離了地平線。我想起多年前,有本小說叫《我們都去海拉爾》,最近又出現一本《去海拉爾》,坐在正奔向海拉爾的列車上,難免浮想聯翩。像何先生一家這樣千裡迢迢奔赴故鄉的旅客,該比我更有深切的感觸吧?
《奔赴一往情深的故鄉》
王齊君
在一列春運火車上呼吸科爾沁草原
6點08分的火車,緩緩駛離夜色還沒有退去的長春站站臺,隨著火車的節奏,天空一點點放亮,雪光和霞光輝映出夢幻般的色彩,華麗的蓄勢之後,紅日剎那升騰而起,火車披戴著清新的朝陽鏗鏘行進。
K2121,長春開往海拉爾。齊齊哈爾客運段擔當值乘的這趟車,主要跑齊齊哈爾往返成都的路線,長春至海拉爾這段是套跑。這趟快速列車讓我想起多年前,乘坐的穿行大興安嶺的綠皮火車,車裡人不多,陽光灑進車廂,坐火車的愜意,都洋溢了出來。這和想像中熙攘的春運火車很不一樣,車長說,到烏蘭浩特客流會多。
我們走進臥鋪車廂,遇見一對在廣東打工的年輕夫妻,他們先坐高鐵到河北,接上姥爺姥姥家留守的兩個小兒子,再換乘火車,走天津、長春,回烏蘭浩特鄉下爺爺家過年。一路上,高鐵,臥鋪,酒店,銜接起他們的旅途,消消停停的,他們說不想讓孩子受累。問孩子爸爸,以後會把孩子接到廣東嗎?他說,正考慮回烏蘭浩特,養些羊,一家人在一起。相聚的歡樂,在空落落的車廂裡飛揚,也感染了我們。
車窗外,一片亮晃晃的雪原。從長春出發,奔跑的火車把一個個站牌甩在了身後:「糧倉」農安,松原,以冬捕聞名的查幹湖,大安,白城——隨著火車從松遼平原向科爾沁草原挺進,車窗外的景致卻發生了我們沒有想到的變化,火車向前,雪線向後,快速地退去,當松遼平原的雪野消失,位於科爾沁草原腹地的烏蘭浩特越來越近了,「紅色的城市」烏蘭浩特,沒有草原的綠色,也沒有冬雪的白色。K2121次列車長說,山這邊看不到雪,火車一過阿爾山,清除到站臺旁的雪比人都高。
科爾沁草原的這種地理特點,讓人聯想到它叱吒風雲的歷史。中國四大草原之一的科爾沁草原,在大興安嶺南麓、松遼平原西北端,與錫林郭勒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相鄰相接。有一個說法,講的是中國歷史一個明顯現象:「凡是能入主中原建立長期封建政權的少數民族,都是來自東北亞的少數民族(西北民族很少)。」當鮮卑、蒙古等曾經的漁獵或遊牧民族在大興安嶺以北度過他們的童年時期,越過大興安嶺,進入地理等自然條件優越的科爾沁草原,養育得人強馬壯之後,他們迅速成長起來,迎來茁壯的青年時代。走向中原,甚至更加遼闊的世界,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草原,靜默如迷。想像,讓車窗外裸露的枯黃原野,生發出異彩。
參加《人民鐵道》報社組織的2018年作家春運體驗活動、同行的作家王齊君,更專注於車廂裡的人生百態。2007年7月18日,在北京站站臺上,我和在K429次列車上當乘警的王齊君偶遇,在那之前,我們僅僅在紙上和電話裡聯繫,10多年從未見過面。跑車時,他幹著乘警的活兒,不跑車時,他寫小說,作品發表在《中國作家》《青年文學》等文學刊物上,寫著寫著,他的頭銜越來越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兩屆高研班學員,全國公安文聯首屆籤約作家,通化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可能是作家的敏感,也可能是乘警的敏銳,或者兩樣都有,王齊君總能一下就找到合適的旅客交談,而且聊著家常,繞山繞水就繞到春運話題上,讓我們很是佩服。在烏蘭浩特站等開往長春的C1308次動車,他去買水,回來向我們講起一對表姐妹間的對話,像是在描述一篇小說裡的一個段落:18歲的女高中生要回到阿爾山母親身邊,卻犯愁該怎麼向母親說,自己花280塊錢買了兩條牛仔褲和一雙鞋,超過了母親只能花100塊錢的允許。他聽了很感慨,送給女孩一瓶水,那是安慰也是新春的祝福。
2月5日,我們乘坐快速列車K2121從長春到達烏蘭浩特,又於當天乘坐C1308次動車從烏蘭浩特返回長春。2017年8月8日,擴能改造後的長白烏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是內蒙古自治區首條跨區域動車組列車運行路線。由此,吉林省松原、白城市,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正式邁入動車時代,吉林省西部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全面融入東北高速鐵路網。
2月5日16時30分,C1308次動車準時離開蒙古包般溫暖的烏蘭浩特站,雖然是當天最後一趟發往長春的動車,到長春時間是20時10分,車上仍是滿員,車長說平時還會超員。矯健的C1308次動車像一匹御風奔馳的白駿馬,熠熠生輝,劃開科爾沁草原的暮色。
蘇華
9
星期五
2018年2月
廣州至武昌
我想,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乘務員,竟是一位書香馥鬱、蘭質蕙心的鐵路詩人。
回家,也許是這20年以來,我所經歷的20個春運中和旅客同在、和綠皮火車同呼吸的情感吧。讀詩的時候,原本鬧哄哄的車廂裡一下子鴉雀無聲。對著車上旅客朗誦的時候,我一點都不緊張,仿佛他們給了我自信和力量。在我心裡,他們是社會發展的歌者,他們的行囊、他們的車票、他們的質樸與純真、他們的話語,都是我詩歌的靈魂。
《K1080次列車的詩和遠方》
吳小英
K1080次列車上最可愛的人
第一次見到吳小英,是在春運期間人聲鼎沸的廣州站候車室內。她盤起長發,穿著一身乾淨的鐵路制服,略帶羞怯地問我:「小韓,我從來沒有採訪過,一會兒見到旅客,我該問些什麼?」
剛剛出乘歸來的吳小英略有一絲疲憊,來不及休息,便與我一同踏上了K1080次列車。想到吳小英還沒有回家看一眼自己的孩子,我的心有些愧疚。她卻笑著安慰我:「沒事的,我早已經習慣了。」
臨近春節,列車裡滿是歸途的旅客。我和她從硬座車廂一路走到硬臥車廂,我有點吃不消,汗珠順著臉頰流了下來。看著車內旅客摩肩接踵的景象,她笑著對我說:「小韓,嚇到了沒?這就是我平時的工作狀態。」
「往來的旅客收收腳,別碰到了。」「那位大哥,你放在貨架上的包橫過來放,砸到下面旅客的頭就麻煩啦。」列車上的吳小英一身煙火氣,一點沒有文人柔弱的樣子。臨近春節,她不時向車廂裡的旅客拜年,旅客們也報以熱誠的感謝,車廂中歡笑聲此起彼伏。
很快,吳小英便一掃之前對於採訪的不安和緊張,和旅客們攀談了起來。談話間,她就像一位知心姐姐,一句句貼心的問候宛如和煦的微風,溫暖了旅客歸家的旅程。
「辛苦了哦,馬上就要到家了。」看見一位只買到站票的大叔大汗淋漓的模樣,吳小英有些心疼。「哪有什麼累呀。」靠著盥洗臺,大哥咧嘴一笑,「我得謝謝你們,能讓我坐上車,把我們拖回家,再辛苦也幸福。」大哥樸實的話語讓吳小英和我一愣。「大家都變了。」吳小英在我身邊悄悄說,「旅客越來越體諒我們,也越來越相信鐵路了。」說著,吳小英捋了捋頭髮,眼神中流露出一絲鐵路人的驕傲。
我想,那些行色匆匆的旅客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乘務員,竟是一位書香馥鬱、蘭質蕙心的鐵路詩人。
吳小英的詩,既有萬裡鐵道線的剛烈,又兼具女子的柔美,這與她多年在鐵路工作的經歷分不開。在鐵路工作多年的吳小英,對於乘務員工作有著一股熾熱的虔誠。她太熱愛這個崗位,也太熱愛鐵路了,一列列往來的列車,承載了她的青春芳華。
夜已深,旅客們漸漸進入了夢鄉。我們來到餐車,採訪那些奮戰在春運一線的鐵路職工們。工作多年的吳小英和值乘這趟列車的乘務員已是老相識,大家談笑風生,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我們聊起了春運、聊起了鐵路的變遷、聊起了彼此的生活,直至月朗星稀、夜色如黛。
經過13個小時的奔波,K1080次列車到達了終點武昌站。收拾好行囊,我與吳小英和K1080次列車的同事們依依惜別。列車上的旅客從車廂魚貫而出,奔向家的方向,而K1080次列車上這些最可愛的人卻要踏上列車,繼續下一段旅程。
「小韓,再見!」目送我離開站臺,吳小英向我揮手道別。漸行漸遠的我,腦海裡忽然想起了她寫過的一首詩:
大地山風的海潮,和車輪交磨的聲音
已經潛入了我的脈搏,與我呼吸相通
如果哪一天
我再也聽不到火車的鳴叫
那才叫真正的寂寞
韓瀚
22
星期四
2018年2月
潢川至東莞東
在餐車坐下後,正好碰上3269次臨客黨支部書記作動員講話。我伸長脖子環顧四周,又縮回來,問趙偉東:除了車長,全是男的吧?他笑著點了點頭。
幾小時後,列車駛過巍然矗立的大別山,由北國逐漸駛往溫暖的南方。沿途的潢川、光山、新縣、麻城、蘄春站鮮見人山人海,車廂的空間略顯寬綽。列車過了贛州,只見梨花一樹一樹地盛開,桃花、豌豆花和油菜花在田野裡熱情綻放。在車上一直拍照的旅客小王愜意地對我們說:「臨客向著春天開。」車上的旅客也七嘴八舌地談論著春運。
《臨客向著春天開》
趙偉東
3269次列車手札
2月22日,農曆大年初七,鐵路春運返程高峰。當日19時,麻城站,3269次臨客列車整備完畢,即將空車北上,駛往潢川站始發。我就是這時跟著趙偉東老師登上這列「綠皮車」的。列車從潢川始發後,還將再次經過麻城,我們提前上車,算是熟悉一下環境。
在餐車坐下後,正好碰上3269次臨客黨支部書記作動員講話。我伸長脖子環顧四周,又縮回來,問趙偉東:除了車長,全是男的吧?他笑著點了點頭。因為還沒掛車頭,車廂裡的光線尚暗,一雙雙眼睛在帽簷下面忽閃忽閃。他們全是麻城工務段支援春運的職工,我大概數了數,有30來個。
車廂突然輕輕一震,要發車了。3269次臨客黨支部書記「大家好好幹」的話音剛落,大家呼啦啦地全站了起來,往車廂連接處走,前往工作崗位。女車長多待了一會兒,和我們聊了聊。「可能是我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吧,和他們工務段的男同志搭班,感覺還不錯!」女車長來自武漢客運段,已經跑了20年春運。車動起來以後,她也暫時與我們作別。
列車在夜色中行進。我們與包頭車輛段支南的車輛檢修員相遇。自春運開始,他就「漂」在離家幾千裡的南方,如候鳥一般。我們問他除夕是怎麼過的。他說,在武漢的行車公寓。我們又問,吃的可好?他回答,非常好。怕我們不信,他還掏出手機,手指上下滑動一番,找出一張圖片遞給我們看。我們湊著臉迎上去:大小碗碟,魚肉齊全,看著是很豐盛。
到了潢川,我們出站,到進站口觀察客流情況。潢川是京九線上的重要城市,也是其他好幾條鐵路線的交會點,雖說只是一座縣級市,但吸引了周邊城市大量的客流。潢川站的站前廣場並沒有我想像的那般熱鬧。據趙偉東說,以前春運時潢川站可不是這個樣子,說人山人海毫不過分。現在鐵路服務升級了,大家都習慣於網上訂票,沒多少人到售票處排長隊了。
廣場上有一個臨時候車室,乘坐3269次列車的旅客都在這裡候車。檢票時,在車站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旅客按車廂號依次進站,整個進站環節非常有序、高效。拎著大包小包的旅客看上去也很從容。春運真的和我想像的不一樣了。21時50分,3269次列車正點發車。
3269次列車全程約1358公裡,運行時間約21個小時,沿線停靠7座車站,全程硬座票價只需91元。這大概是全國性價比最高的火車之一。乘坐這趟列車的旅客大多是前往廣東的務工人員。車廂雖然已經滿員,但行走其中,並無太大擁擠之感。這趟列車雖然沒有空調、設備也相對陳舊,但無論是過道還是衛生間,都達到了最大程度的整潔。這裡面當然有列車員的功勞。我們問一位列車員,他卻說,參加春運這些年來,感覺旅客的素質明顯提高了。
列車駛進第二日。早上,一位年輕的父親來向列車長求助,說他一個月大的孩子似乎有點發燒。車長馬上跟他前往探視,孩子並無大礙,但她還是在車廂發出了求助廣播。她同時勸慰年輕的父親,說如果依然不見好轉,她就會向前方車站請求停站點,同時聯繫醫院。她跟我說,這樣的事情車上常見,生病的、生孩子的,什麼都有。旅客的安全,始終都是第一位的。
隨著列車行進,線路兩旁的地貌開始出現變化,開始出現叫不上名字的花和樹。趁著有些列車員休班,我們和他們閒聊起來。其中有一個師傅剛開始說就不停地抹眼淚。跑完春運他就要退休了。當年他參與修建京九鐵路,之後落段,成為麻城工務段的一名線路工。他是四川樂山人,孩子和家人都在那邊,春節他是一個人過的。我們靜靜地聽著。這邊車長帶來嬰兒病情轉好的消息。列車駛入更低的緯度,我們坐在車廂裡,覺得春天越來越近。
林飛翼
25
星期日
2018年2月
連雲港東至烏魯木齊
在我的人生經驗裡,這是我與火車歷時最長的一次「親密接觸」。所幸,火車的眉眼總是生動的,火車上亦從不缺故事。
踏著黃海的波濤啟程
千餘人的夢想在車廂繽紛地飛翔
向西、向西、向北
向著大漠邊疆,吟唱古老而幸福的詩行
……
《春運列車:我看見陽光在天山之巔舞蹈》
顧文嫣
從東海之濱到西北邊疆:我的五天四夜
從東海之濱出發,穿越華北平原,跨越八百裡秦川,到達蘭州後西行跨越黃河,穿越20.05公裡長的烏鞘嶺特長隧道,進入祁連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經武威、張掖、酒泉,出長城西端的嘉峪關,過馬鬃山南麓的玉門、疏勒河,西跨紅柳河進入新疆,沿天山南麓過哈密、鄯善、吐魯番,在達坂城穿過天山。2月27日15時許,經過近2天的顛簸,我們乘坐的K1354/1351次列車到達烏魯木齊。
在我的人生經驗裡,這是我與火車歷時最長的一次「親密接觸」。所幸,火車的眉眼總是生動的,火車上亦從不缺故事。
來自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客運段的鐵路作家顧文嫣與我結伴而行。在去徐州與她會合的路上,我翻看著她的作品《紅樓夢圓》,心裡一遍遍勾畫她的樣子——祖籍蘇州、生在鹽城、現居徐州,這該是一位溫潤如水的江南女子。甫一出站,我便看到有人向我招手。「我仔細看了你的微信頭像,你一出來,我馬上就認出你了。」說話間,她不容拒絕地接過我手中的行李,如對待許久未見的故人般。
從2月25日在徐州站初見,到3月1日在西安北站話別,五天四夜,我與顧文嫣在列車上感受春運點滴,聆聽乘務員的心裡話、與旅客嘮家常,也談文學、聊生活。
顧文嫣跑過車,做過20多年的乘務員,這份經歷讓她的文字裡有生活的細節,且充滿旺盛的生命力。仔細讀她的書,我驚奇地發現,字裡行間的生動毫無俗世的煙火氣,這大概源於她更願意沉迷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顧文嫣說自己不善言辭,談起文學卻滔滔不絕:「我把《紅樓夢》反反覆覆看了15遍,又讀了不少專家、學者的紅學著作,心中就有後80回的故事了。」2007年,顧文嫣嘗試著為《紅樓夢》寫續書,一寫便停不下筆,《紅樓夢圓》出版時已是2015年。
「跑車的時候,我在休息間隙構思小說內容,休班的時候,我就閉門不出,爭分奪秒地寫。」顧文嫣說,「最開始,沒人支持我寫作,同事、家人都不理解我。我的痛苦與迷茫就用文字表達出來,我與文字對話,幸運的是,文學也給了我救贖。」耗時8年、幾次刪改,她將文學視若珍寶,繆斯也如其所願,眷顧了她。
擔當本次值乘任務的是南京客運段連烏車隊二組,顧文嫣與車隊的不少乘務員是老相識。據連烏車隊黨總支書記王清介紹,從連雲港東到烏魯木齊,列車單程運行近3700公裡,往返停靠67個站,跨越江蘇、安徽、河南、陝西等多地。「我最清楚乘務員的辛苦。這趟車裡程長、停靠站多,春運期間客流激增、工作量大,長時間作業對大家的精力與體力都是考驗。」顧文嫣說。
在顧文嫣看來,連烏車隊二組是一支「一拉就響」的團結隊伍。作為團隊核心之一,列車長丁繼超的「帶兵」方式很特別——「我先幹,你先看」。在他的帶領下,這支平均年齡51.2歲的隊伍訓練有素,頻頻獲得旅客點讚。說起春運的變化,入路32年的丁繼超十分感慨:「如今,路網日益完善,運能提高了,春運期間列車超員狀況大大緩解。從前,我們要實現讓旅客『走得了』,如今,我們追求讓旅客『走得好』。」的確,從「白班隨時清理、夜間突擊死角」的列車廁所到明亮無水漬的洗漱臺,從葷素合理搭配、價格公道的餐食到乘務員無幹擾服務的意識升級,鐵路人服務旅客的用心處處可見。
28歲的郭磊是連烏車隊二組不多見的年輕面孔,在工作中,他表現出一種與年紀不相稱的老練與沉穩。趁他休班,我們閒聊起來。郭磊是「鐵三代」,在鋼軌邊聽著風笛聲長大,家緊鄰著徐州西站,臥室窗戶正對著1站臺。「每次我當班,媽媽都會從家裡的窗口向我招手,只要我有空,也一定站在車廂南側的窗邊回應媽媽。我知道,她惦記我。」郭磊說。
回程,我在餐車遇到了就讀於中國礦業大學的大二學生姚潘,家住烏魯木齊的他,每年寒暑假都要乘坐這趟車往返於家和學校。彼時,餐車人不多,領班廚師於彬特別走到他面前,詢問飯菜口味如何。「飯夠吃,肉也多,滋味不錯。」姚潘爽快地回答。
列車飛馳,開向姚潘期盼著的校園,也開向千萬名旅客的夢想之地,開向春天。
3月1日清晨,我與顧文嫣在西安北站告別。臨行前,她將一盒徐州點心塞進我手裡,叮囑我在路上吃完。踏上回京的列車,我知道本次歷時五天四夜的春運體驗結束了,身體疲憊,心裡卻很暖。
於珊珊
>
遼闊的大地上
朦朧的火車忽隱忽現
——米沃什(波蘭)
文字:蘇 華 王京生 趙元梓 韓 瀚 林飛翼 於珊珊
編輯:林飛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