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號直升機效果圖
最近,美國宇航局計劃發射第五個火星探測器「毅力」號,這次旅程將持續6個月。「毅力」號將啟動一項任務,以收集可能具有古代生命痕跡的火星塵土樣本,這些樣本將在幾年後的另一項任務中返回地球。
它的負載中還有一個特殊物品:一架名為「創造力」號的小型自動駕駛直升機。明年春天的某個時候,「創造力」號將悠悠啟動,成為第一架在火星飛行的飛行器。
想要對火星進行一個整體了解,衛星是最適合的工具。想要了解地面上的細節,火星車就特別擅長細微地探索相對少量的地形。而對於概覽兩者之間的所有事物,一個飛行器就很重要了。
在過去幾年,火星車只能覆蓋幾十公裡範圍,如今無人飛行器可以在一天內輕鬆覆蓋。它們可以拍攝空中快照,以幫助火星車繪製最佳路徑,或收集樣本並將其送回固定的著陸器進行分析。
「創造力」號的硬體(相機、通信設備和航空電子設備)裝在一個小立方體中,該立方體由四根細長的腿懸在空中,使它看上去有點像機器昆蟲。在飛行器頂部,有兩對轉子葉片,每對直徑4英尺,夾在機身和一塊矩形的太陽能電池板之間。整個裝置的重量,不及一個裝滿的兩升蘇打水瓶,但它足夠堅固,足以承受在發射、著陸以及在火星表面活動時所面臨極端環境的傷害。
「毅力」號到達火星後,將花費數周的時間檢查系統。如果一切順利,那麼首要任務就是在鋪滿巖石的耶澤羅撞擊坑中找到一塊空地,讓「乘客」下車。其實,「創造力」號自己會從火星車的「腹部」掉下來。
一旦火星車和「創造力」號分開,後者的壽命就要進入倒計時了。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項目首席工程師鮑勃·巴拉蘭和他的團隊只有一個月時間,最多可以進行5次試飛。巴拉蘭說:「這項行動的全部目的是獲取工程數據,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完全按我們的想法行事,而火星上沒有任何意外。」
正如萊特兄弟用「小鷹」號進行的飛行測試一樣,「創造力」號的首次飛行只有幾秒鐘時間。這是巴拉蘭團隊在地球進行的飛行測試的精準復刻,他們可以對它的性能與期望進行一次細緻比較。
工程師把「創造力」號安裝在火星車的「腹部」
順利的話,「創造力」號將會嘗試挑戰性越來越強的飛行項目。它的設計目標是可以在離地15英尺,從起飛點算起,最多可以跨越三個足球場的距離。它的電池將飛行時間限制在90秒之內,雖然聽起來不太長,但在火星上進行飛行試驗已經足夠了。
史丹福大學航空工程師、從事硬幣大小的微型飛行器研究工作的依蘭·克魯和巴拉蘭進行了合作。克魯說:「我們很快意識到,在大氣中飛行微型設備,與在火星上飛行尺寸稍大的設備非常相似,至少在空氣動力學上非常相似。我們的微型旋翼設計,放大一些以後就可以在火星上飛行。」
巴拉蘭和克魯在21世紀初,向美國宇航局(NASA)提交了建造火星直升機的提議,儘管有評審團的積極反饋,但該提議未獲得資助。於是,這個想法又擱置了15年,直到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查爾斯·埃拉奇要求巴拉蘭重新編寫該提案,並將之作為該機構最新火星車上可能搭載的附加試驗項目。
2018年,美國宇航局官員宣布,小型無人駕駛直升機將成為2020年火星飛行任務的附屬科學任務。
就物理學而言,火星上直升機的飛行原理與在地球上基本相同:葉片旋轉,下拉空氣的速度足夠快以產生升力。但是,細節決定成敗。在一次早期測試中,來自加利福尼亞的機器人製造廠的工程師發現,一旦房間被密封並且抽出空氣以複製火星狀態後,飛行器就開始表現不穩定。
整個裝置的重量,不及一個裝滿的兩升蘇打水瓶。
7月30日,「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在地球上,由於葉片的長度和旋翼周圍的湍流空氣動力學環境,直升機葉片在旋轉時具有上下拍打的自然傾向。如果不是由於地球的濃厚大氣將拍打的振動衰減到可以控制的水平,那麼拍打造成的反饋力度將大得驚人。而火星的大氣過於稀薄,無法產生這種阻尼效果,機器起伏不定的話,會給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為了彌補這種影響,「創造力」號團隊重新打造了更加堅硬的葉片。
「創造力」號不過是「小試牛刀」,更神奇的操作還在後面。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025年派出一架名為「蜻蜓」的小型核動力四旋翼飛機,在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附近,執行尋找生命的任務。「蜻蜓」的壽命將比「創造力」號長得多,預計它將用兩年時間在土衛六上空飛行,而且具有2英裡的飛行高度範圍。
土衛六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容易飛行的地方,因為它的大氣層非常稠密且重力很小。巴拉蘭說:「如果你不介意那裡太冷,可以自己駕駛飛機飛到那裡去。」
當然,就目前而言,人們還不得不使用無人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