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do chicken right!!!
我們做雞有道理!?!
我們做雞是對的?!?
什!麼!!鬼!!!
好吧,在開始今天的推送之前:
首先請允許少爺先引用一組也許並不是太精確的數字,其來源分別是網絡、《大自然》雜誌、譚邦傑先生、IUCN新聞簡報、WWF、聯合國等等:
全世界鳥類總數:9775;中國鳥類總數:1314;
全世界雞形目鳥類總數:276;中國雞形目鳥類總數:59;
全世界雉科鳥類總數:149;中國雉科鳥類總數:26;
中國特產雉科鳥類總數:10
是的,今天不知道為什麼,少爺就是想和大家談一談中國的那些「雞」們的英語名稱和中文譯名不對等所帶來的那些生生逼死小翻譯的悲摧事件:
我們總是習慣稱我們是文明古國,以什麼什麼大國而自豪,可是我們從沒有意識到我們是一個真正的鳥類大國,全世界9700多種鳥,中國有1300餘種鳥,是整個歐洲地區的鳥類種數的總和,而美國和加拿大的鳥類加起來才於相當我國的
66%。我國的陸地面積佔世界陸地面積的7%,卻滋育著佔世界約4%的鳥類總數。
雉類鳥是中國鳥綱中雞型目中的一大類,數量達26種,佔世界總數的53%,其中紅腹錦雞、白冠長尾雉、白頸長尾雉、藍鷳、黑長尾雉、藍馬雞、白馬雞、褐馬雞、黃腹角雉、綠尾虹雉等都是中國特有的種,而且全部是留鳥。它們有著極高的顏值,它們有著傲嬌的性格,它們不願離開生養它們的故土。
它們不僅是中國珍貴的自然資源,,更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財富——就象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只有中國才有!CHINA ENDEMIC!!!
然而,我們必須承認一個悲哀的事實:中國的特有雉類雖然如此依戀中國的山水森林(其中眾雉類在國外的動物園極難成活,更遑論繁殖),但是中國人並沒有善待它們——真是對不住它們給中國帶來的榮耀和財富,多少年來由於棲息地的喪失——樹木的過度砍伐,造成森林大面積的消失,人類喪盡病狂的獵殺——食肉,或者是取用它們漂亮的羽毛,導致中國的特有雉類幾乎每一種都淪落到滅絕的邊緣。
也罷,如此沉重的話題,姑且按下不表,切莫耽誤了今晚看球的好心情,直奔主題,來堂簡單粗暴的英語翻譯課吧!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1:紅腹錦雞(金雞)
中文名:紅腹錦雞;俗名:金雞
英文名:Golden pheasant;Chinese pheasant
學名:Chrysolophus pictus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2:白冠長尾雉
中文名:白冠長尾雉
英文名:Reeves's pheasant
學名:Syrmaticus reevesii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3:白頸長尾雉
中文名:白頸長尾雉
英文名:Elliot's pheasant
學名:Syrmaticus ellioti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4:藍鷳
中文名:藍鷳、藍腹鷳、斯氏鷳 俗名:華雞
英文名:Swinhoe's pheasant
學名:Lophura swinhoii
注意:臺灣特產雉類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5:黑長尾雉
中文名:黑長尾雉 俗名:烏雉
英文名:Mikado pheasant
學名:Syrmaticus mikado
注意:臺灣特產雉類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6:藍馬雞
中文名:藍馬雞 俗名:角雞
英文名:Blue eared-pheasant
學名:Crossoptilon auritum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7:白馬雞
中文名:白馬雞 俗名:雪雉
英文名:White eared-pheasant
學名: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8:褐馬雞
中文名:褐馬雞 古稱:歇雞 (《本草綱目》中記載:「歇雞猛氣,其鬥期於必死」;「禽經雲歇毅鳥也,毅不知死,是矣」。)
英文名:Brown eared-pheasant
學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注意:中國境內四種馬雞唯一一種產於北方地區的種類,也是除環頸雉外中國境內分布地最北的雉類,分布於中國山西省西部、北部,河北省西北部及北京市近郊周邊的山地森林中。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9:黃腹角雉
中文名:黃腹角雉;俗名:角雞
英文名:Cabot's tragopan
學名:Tragopan caboti
中國特產雉雞之中英名互譯No.10:綠尾虹雉
中文名:綠尾虹雉;俗名:貝母雞、鷹雞、火炭雞
英文名:Chinese monal
學名:Lophophorus lhuysii
注意:此種雉類因喜愛掘食川貝母的球莖食用而得名「貝母雞」
以上介紹了我國特有的十種雉雞那些繞死人的中英名互譯,不知大家是否已暈?
以下少爺給大家列舉三個望文生義、生吞活剝、不求甚解式的翻譯,請看截屏:
出處:
稀裡糊塗翻譯1:
更正:「血紅色野雞」應為「血雉」,英文為「Blood pheasant」。
稀裡糊塗翻譯2:
更正:「凱裡傑氏野雞」應為「黑鷳」,英語為「Kalij's pheasant」。
稀裡糊塗翻譯3:
更正:「斯克萊特氏無冠單細胞體野雞」應為「白尾梢虹雉」,英語為
「Sclater's monal」。
所以說啊,同學們,翻譯是一門需要精雕細琢的手藝活,而動物學則是一門容不得半點兒馬虎和懈怠的學問,那麼當兩者結合在一起,所帶來的就只能是對於認真的仔細的N次方需求了,這事兒還真不像是楊小姐在《親愛的翻譯官》裡演得那麼輕鬆寫意哪!
請允許少爺盜版篡改一下曹先生的話:——「板凳要坐十年冷,字字譯來不尋常」!
不相信?好吧,以下還有「白腹錦雞」的英語是「Copper pheasant」(「銅雞」)或
「Lady Amherst's pheasant」(「阿美士德女士雉雞」),還有「黑頸長尾雉」的英語是「Mrs. Hume's pheasant」(休姆太太雉雞),這些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辛酸往事,少爺就不多多分享了......時間不早了,大家先去洗洗準備看看Bruders和
Enfants的精彩半決賽吧......
各位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