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是不是經常聽到一句話,人醜就要多讀書?但也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讀書早晚會忘?為什麼還要讀書。關於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我的回答肯定沒有說服力,還是先看看比爾蓋茨推薦的這3本書吧。
1、《教育改變人生》(中文名暫譯)
作者:塔拉·韋斯特沃
在塔拉17歲離開家之前,她從沒上過學或看過醫生。我沒想到自己會對這樣一個故事產生共鳴——一個在摩門教家庭中的成長故事。但塔拉實在寫得太好,以至於讓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我和梅琳達都很喜歡這位年輕女性的回憶錄,她渴望學習的心是如此強烈,這讓她最終獲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
2、《無人軍團》(中文名暫譯)
作者:保羅·沙雷
大多數人都不會在假期去想自主武器這個話題,但你很難放下這樣一本書,它從發人深省的視角看待人工智慧在戰爭中的應用。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但沙雷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解釋,並且展示了在自主武器驅動下的未來戰爭的利與弊。他理所應當精通這一領域:他是一名退伍軍人,曾幫助美國政府起草關於自主武器的政策。
3、《壞血》(中文名暫譯)
作者:約翰·凱瑞魯
好幾個朋友向我推薦了這本書。凱瑞魯帶給你的是Theranos公司騰飛和衰落的確切內部消息。故事比我想像的還要瘋狂,我發現自己從開始閱讀的那一刻起就無法停下來。這本書包含一切應該有的:精心設計的騙局、公司的陰謀、雜誌的封面故事、破裂的家庭關係,以及一個曾估值近100億美元的公司的消亡。
人類為什麼要讀書?
關於為什麼要讀書,我們能找到一千萬個理由去實現,但也只需要一個理由就不讀書了。當然了,我們都希望每個孩子能好好讀書。理由如下:
1、豐富感情。書可以讓很多人知道或者說讀書的人知道喜怒哀樂。很多人說我們通過看電影,看電視劇,看話劇和表演的其他節目也可以豐富的感情,也可以知道喜怒哀樂。
2、可以豐富知識。我們每一個從小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別人告訴你什麼,比如說讀書寫字,吃什麼,喝什麼,或者家長說這個是甜的,那個是酸的,然後你才有自我的感覺。但是當你學會讀書以後感覺完全不一樣了,學會了讀書以後你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聽父母告訴你什麼去看到和學到很多東西。要知道,知識就是經濟,利用好知識,你真的能改變命運!
讀書早晚會忘 讀了有什麼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只有當你忘記學校裡的東西後,你才能算的上畢業。當然了,並不是讓你忘記,而是讓我們學會一種思維,要懂得學以致用。
就以數學公式為例子,只要不做家教,半年內就能忘得一乾二淨。但是,你們還是要好好學,因為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定理是怎麼出來的?一道題有幾種解題方式?除了最常規的解法有沒有捷徑?不同的方式背後思路區別在哪裡?等等,這些才是你們真正要掌握的。其實說白了,在中國學好邏輯,最起碼能跑贏8成人!
所有人 都在讓你讀書
小時候,有一句名言讓我很震撼,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前段時間電影《無問西東》很火,「無問西東」四個字,來自清華大學的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意指德行東西融會貫通,環顧四周,捨我其誰的精神。
對於片名,導演李芳芳也曾經解讀道:「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左右,都對自己真誠,做真實的自己,內心沒有了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
就好比,是不是文人,那氣息是能感受的。我認為,讀書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具有「功利性」的活動,我們急切的渴望成為那人中龍鳳,成為那青史留名的偉人!但無論怎麼說,讀書總比不讀書好用,信不信隨便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