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二號C星29日上午成功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2020-11-29 中國科學院

    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業務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29日上午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這標誌著衛星已經準確到達預定軌道位置,並初步具備對地觀測能力,良好的圖像質量表明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

    29日上午11時,在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運控機房,風雲二號C星地面應用系統總工程師許健民院士發出取圖指令,衛星掃描輻射計開始步進,對地球進行觀測,全程歷時約25分鐘。經過地面應用系統自動處理後,生成了完整的第一幅可見光地球圓盤圖像。這幅雲圖的圖像尺寸為9164x9164像元,星下點解析度1.25公裡。從雲圖畫面上看,觀測目標清晰,灰度層次分明,圖像質量上乘。

    據許健民介紹,10月19日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後,24日11時21分定點於東經105度赤道上空。衛星定位後4天,地面應用系統進行了適應性調試,與衛星進行了技術對接,打通了業務測控、數據傳輸與轉發信道,開通了掃描輻射計,大約再過20天,紅外通道將打開。按計劃,衛星於2005年1月將向用戶廣播觀測資料,2005年4月將向用戶發送第一批定量產品,2005年6月將正式進入業務運行狀態。

    記者了解到,風雲二號C星將替代超時服役的風雲二號B星,並與風雲一號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共同組成我國氣象衛星應用系統體系。C星重1.38噸,每天可觀測和提供一次我國及鄰近上空的雲圖、溫度等氣象信息,發回28張五通道衛星雲圖,填補了國際上對於我國西部、西亞、印度洋上的大範圍氣象資料的空白,其整體性能達到國際新一代同類氣象衛星水平,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精確性。

相關焦點

  • 風雲二號C星成功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業務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29日上午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這標誌著衛星已經準確到達預定軌道位置,並初步具備對地觀測能力,良好的圖像質量表明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
  • 風雲二號C星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據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業務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29日上午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這標誌著衛星已經準確到達預定軌道位置,並初步具備對地觀測能力,良好的圖像質量表明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
  • 風雲二號C星成功獲取可見光雲圖
    本報北京10月29日電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業務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今天成功收到第一幅高質量的可見光雲圖。這標誌著我國在氣象衛星的研製、運行控制和資料處理等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風雲二號C星於本月1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 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據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29日上午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這標誌著衛星已經準確到達預定軌道位置,並初步具備對地觀測能力,良好的圖像質量表明衛星各系統工作正常。  29日上午11時,風雲二號C星地面應用系統工程總師許健民院士發出取圖指令,衛星掃描輻射計開始步進,對地球進行觀測,全程歷時約25分鐘。
  • 風雲二號E星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
    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 氣象局: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 獲取首張紅外雲圖
    中國氣象局啟動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 成功獲取首張紅外雲圖    風雲二號F星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來源:氣象局網站)    2月6日,中國氣象局在京啟動為期兩個月的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並於當日12時成功獲取第一張紅外雲圖。
  • 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成功獲取(圖)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 「風雲二號」G星第一張可見光雲圖成功獲取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月8日13時,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風雲二號』G星與之前的F星相比,進一步抑制了圖像中存在的雜散光,在圖像質量上有了顯著提高,看起來就像一張優美的浮雕,是目前我國風雲系列衛星中可見光雲圖最為清晰的一張。」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表示,「這張圖表明星地鏈路已經打通,星地系統匹配良好,星上儀器運行正常。」
  • 風雲二號F星第一張可見光雲圖成功獲取
    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F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紋理清楚、層次豐富。  從第一張可見光雲圖上,專家可以清晰地看見目前正造成我國南方和北方雨雪天氣的雲系和困擾華北黃淮地區的大霧。「風雲二號F星較之前的E星,在圖像質量上有了極大提高。」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解釋說,以風雲二號E星為例,之前的衛星雲圖會出現除觀測目標之外輻射的幹擾,儘管很細微,但對於圖像的質量,特別是定量化應用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 風雲二號C氣象衛星成功發回第一幅可見光雲圖
    中新網10月29
  • 「風雲二號」G星傳回首張可見光雲圖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近日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風雲二號』G星與之前的F星相比,進一步抑制了圖像中存在的雜散光,在圖像質量上有了顯著提高,看起來就像一張優美的浮雕,是目前我國風雲系列衛星中可見光雲圖最為清晰的一張。」
  • 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獲取成功
    本報北京5月30日電記者林英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風雲三號地面應用系統成功獲取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在風雲三號A星發射成功後,經過衛星軌道調整,地面應用系統於29日11時58分成功獲取第一軌可見光圖像。這標誌著星地信道匹配良好,地面應用系統接收、傳輸、處理、存檔正常。
  • 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獲取成功(圖)
    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獲取成功(圖) 2008年05月30日 1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5月30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北京時間5月29日11時58分,風雲三號地面應用系統成功獲取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
  • 「風雲二號」G星成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 通訊員喻陽報導 1月22日13時,「風雲二號」G星掃描輻射計紅外開機。經過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嚴密測試及調整, 1月26日13時,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式獲取了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專家們通過目視分析,認為「風雲二號」G星紅外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至此,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已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可見光通道、水汽通道及其他三個紅外通道的全部雲圖。
  • ——「風雲二號」F星汛期應用服務解密
    儘管它們威力十足,但從生成到消亡,一舉一動都被氣象部門「盡收眼底」,而「風雲二號」F星(以下簡稱F星)及時啟動加密觀測,更是讓它們「無所遁形」。  「F星每6分鐘一張加密觀測雲圖,在今年颱風預報預測中功不可沒,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如是評價。
  • 風雲二號E星地面應用系統獲取第一張可見光圖像
    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從第一幅可見光圖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華南靜止鋒雲系上的多層雲結構、與冷空氣活動密切相關的高空急流雲系、冷空氣入海後形成的細胞狀雲系、西藏高原上的積雪等。與風雲二號C、D星的同類圖像相比,E星的圖像層次更豐富,圖像上的雜散輻射有所改進。    12月23日8時54分,風雲二號E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風雲二號」G星成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新聞—科學網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 通訊員喻陽報導 1月22日13時,「風雲二號」G星掃描輻射計紅外開機。經過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嚴密測試及調整, 1月26日13時,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式獲取了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專家們通過目視分析,認為「風雲二號」G星紅外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至此,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已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可見光通道、水汽通道及其他三個紅外通道的全部雲圖。
  • 風雲三號高解析度衛星雲圖成功接收 2900公裡一覽無遺
    昨天上午11時58分,在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約48小時後,擔負著風雲三號第一幅雲圖接收重任的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到首幅HRPT(甚高解析度)雲圖。  據介紹,風雲三號對地球的拍攝東西寬度可達2900公裡。從接收到的第一幅風雲三號可見光雲圖可以看到,整個廣東大部分地區上空多為雲系所覆蓋。
  • 「風雲二號」G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
    原標題:「風雲二號」G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經過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嚴密測試及調整,26日13時,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式獲取了「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專家們通過目視分析,認為「風雲二號」G星紅外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 「風雲二號」F星是如何監測颱風的
    2012年新發射升空並於近日成功實現在軌交付的「風雲二號」F星(以下簡稱F星)與目前在軌運行的D星和E星共同組網,並在汛期按照用戶(國家氣象中心)要求,啟動了8次區域加密觀測,時間頻次最高5分鐘/次,準確捕捉颱風動向。氣象局長鄭國光評價道,F星的加密觀測在今年颱風預報預測中功不可沒,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