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 獲取首張紅外雲圖

2021-01-09 中國政府網

    中國氣象局啟動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 成功獲取首張紅外雲圖

    風雲二號F星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來源:氣象局網站)

    2月6日,中國氣象局在京啟動為期兩個月的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並於當日12時成功獲取第一張紅外雲圖。至此,風雲二號F星已全部獲取了五個通道的雲圖。

    為了做好風雲二號F星的在軌測試工作,中國氣象局成立了由副局長宇如聰任組長的在軌測試領導小組。當天,宇如聰主持召開了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並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現場觀摩了F星全國探測通道的雲圖獲取。宇如聰對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前期各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要求各有關單位要繼續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和一絲不苟的精神,克服麻痺大意思想,精心組織、密切配合、紮實工作,按計劃圓滿完成衛星在軌測試工作,對多星應用方案和模式進行研究並統籌做好風雲二號D、E、F星業務運行的布局,確保風雲二號02批、03批資料應用的銜接,為我國下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鑑。

    紅外雲圖獲取成功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告訴記者,從第一張紅外雲圖上可以看到,圖像紋理清晰,層次豐富。

    風雲二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師張志清告訴記者,風雲二號03批地面應用系統為全部新建,在軌測試期間,中國氣象局將組織衛星研製部門和衛星應用部門的技術人員共同參與,全面、準確、定量、嚴格地對衛星、有效載荷和地面應用系統的功能和技術指標進行逐一測試,檢查並調整星地之間的接口參數,使之達到最佳匹配狀態。

    為使F星在軌測試後投入汛期業務使用,衛星定量產品處理和自動運行要求在在軌測試中全面完成。張志清介紹說,這也是此次在軌測試中最為核心的任務,即做好定標精度、產品反演精度和質量的檢驗,為F星產品定量化應用特別是在汛期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好準備。

    1月13日上午8時56分,風雲二號F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月18日上午9時40分,衛星成功定點在東經112°赤道上空。1月19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F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

    風雲二號F星是03批的首發星,衛星的設計壽命從3年提高到4年,具有對選定區域進行更加靈活的高頻次觀測的功能,5分鐘可以完成1次覆蓋南北方向2000公裡區域的觀測,對提高我國颱風、暴雨等中尺度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胡亞)

    風雲二號F星第一套圖像(來源:氣象局網站)

相關焦點

  • 風雲二號F星第一張可見光雲圖成功獲取
    >   中國氣象報記者胡亞報導  1月19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F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紋理清楚、層次豐富。  從第一張可見光雲圖上,專家可以清晰地看見目前正造成我國南方和北方雨雪天氣的雲系和困擾華北黃淮地區的大霧。「風雲二號F星較之前的E星,在圖像質量上有了極大提高。」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解釋說,以風雲二號E星為例,之前的衛星雲圖會出現除觀測目標之外輻射的幹擾,儘管很細微,但對於圖像的質量,特別是定量化應用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 風雲二號E星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
    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 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成功獲取(圖)
    中新網12月31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 「風雲二號」G星第一張可見光雲圖成功獲取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月8日13時,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風雲二號』G星與之前的F星相比,進一步抑制了圖像中存在的雜散光,在圖像質量上有了顯著提高,看起來就像一張優美的浮雕,是目前我國風雲系列衛星中可見光雲圖最為清晰的一張。」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表示,「這張圖表明星地鏈路已經打通,星地系統匹配良好,星上儀器運行正常。」
  • 「風雲二號」G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
    原標題:「風雲二號」G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經過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嚴密測試及調整,26日13時,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式獲取了「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專家們通過目視分析,認為「風雲二號」G星紅外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 風雲二號E星地面應用系統獲取第一張可見光圖像
    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與風雲二號C、D星的同類圖像相比,E星的圖像層次更豐富,圖像上的雜散輻射有所改進。    12月23日8時54分,風雲二號E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星上攜帶的五通道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計和空間環境監測器等,主要功能是獲取地球白天可見光雲圖、晝夜紅外和水汽雲圖,監測空間環境和收集氣象、海洋、水文等地面數據收集平臺獲取的觀測數據。
  • 「風雲二號」G星成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 通訊員喻陽報導 1月22日13時,「風雲二號」G星掃描輻射計紅外開機。經過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嚴密測試及調整, 1月26日13時,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式獲取了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專家們通過目視分析,認為「風雲二號」G星紅外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至此,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已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可見光通道、水汽通道及其他三個紅外通道的全部雲圖。
  • 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獲取成功
    本報北京5月30日電記者林英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風雲三號地面應用系統成功獲取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在風雲三號A星發射成功後,經過衛星軌道調整,地面應用系統於29日11時58分成功獲取第一軌可見光圖像。這標誌著星地信道匹配良好,地面應用系統接收、傳輸、處理、存檔正常。
  • 「風雲二號」G星傳回首張可見光雲圖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近日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風雲二號』G星與之前的F星相比,進一步抑制了圖像中存在的雜散光,在圖像質量上有了顯著提高,看起來就像一張優美的浮雕,是目前我國風雲系列衛星中可見光雲圖最為清晰的一張。」
  • 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獲取成功(圖)
    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獲取成功(圖) 2008年05月30日 1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5月30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北京時間5月29日11時58分,風雲三號地面應用系統成功獲取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
  • 「風雲二號」G星成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新聞—科學網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 通訊員喻陽報導 1月22日13時,「風雲二號」G星掃描輻射計紅外開機。經過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嚴密測試及調整, 1月26日13時,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式獲取了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專家們通過目視分析,認為「風雲二號」G星紅外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至此,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已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可見光通道、水汽通道及其他三個紅外通道的全部雲圖。
  • 風雲2號F星在軌交付 颱風災害天預警提前10分鐘
    中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記者周文超)風雲二號F靜止氣象衛星今天在軌交付。每6分鐘獲取一次區域雲圖,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信息發布提前10分鐘,大大減輕人員傷亡人數,將為氣象部門災害預警節省寶貴時間,有力提升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能力。  今年6到8月份,針對「達維」、「蘇拉」、「海葵」等近海熱帶風暴和遼寧、安徽暴雨,中國氣象局啟動了7次風雲二號F星區域加密觀測,效果顯著。
  • 風雲二號G星傳來迄今最清晰的可見光雲圖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近日成功獲取風雲二 號G星第一張可見光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 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
  • 「風雲二號」最後一星完成出廠評審 將專注為中國西部和「一帶一路...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組織召開衛星出廠評審會。「風雲二號」09星順利完成出廠評審,將於今年上半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在軌測試完成後,這顆衛星將專注為中國西部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提供支撐。
  • 風雲三號A星11個儀器順利打開 具備在軌測試條件
    6月5日9時許,我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A星上的微波溼度計被正式打開。至此,風雲三號A星上裝載的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微波溫度計、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等11個儀器已全部打開。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張文建欣喜地說:「這些儀器通過在軌測試後,風雲三號A星將在全世界相關領域受到高度重視,也將對我國氣象和航天事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
    那時,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播出的衛星動態雲圖畫面必須標上日本「GMS」等標記。李卿從開始預研我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就期盼未來衛星雲圖上標註的是「風雲二號」。如今全球有115個國家和地區接收和應用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表示:「中方願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 風雲二號C星成功獲取可見光雲圖
    本報北京10月29日電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業務型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靜止氣象衛星,今天成功收到第一幅高質量的可見光雲圖。這標誌著我國在氣象衛星的研製、運行控制和資料處理等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風雲二號C星於本月1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 厲害了,我的星!風雲四號A星首批圖像和數據發布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 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從今天(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A星已於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開始為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對公眾來說,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