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三號A星11個儀器順利打開 具備在軌測試條件

2021-01-10 中國政府網

    6月5日9時許,我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A星上的微波溼度計被正式打開。至此,風雲三號A星上裝載的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計、紅外分光計、微波溫度計、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等11個儀器已全部打開。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張文建欣喜地說:「這些儀器通過在軌測試後,風雲三號A星將在全世界相關領域受到高度重視,也將對我國氣象和航天事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衛星裝載儀器的陸續打開,風雲三號A星接連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個令人驚喜的產品:在第一幅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250米解析度的可見光圖像裡,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震災區對流雲系活動情況和川西高原山脈上的白色積雪;在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生成的北極地區可見光圖像裡,極區正在融化中的冰塊及裂縫清晰可見;在第一幅微波成像儀多通道合成圖像裡,可以看到當時位於我國江淮等地的強對流雲團。

    2008年5月27日11時02分,我國首顆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顆裝載10餘種先進探測儀器的衛星升空後,將使中國氣象觀測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風雲三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董超華表示,這些產品的生成,標誌著風雲三號A星及其地面應用系統正在建立正常穩定的工作狀態。「從目前來看,各儀器運行狀況良好,與風雲三號地面應用系統之間的匹配也非常好,北京、廣州、烏魯木齊和佳木斯等四個地面接收站和國外的瑞典基律納地面站均可以在各自接收時間內完成風雲三號各儀器數據的接收任務。目前,風雲三號A星及其地面應用系統已具備在軌測試條件。」董超華說。

    風雲三號A星裝載儀器的首次打開和其產品的驚豔亮相,也使國內外同行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美國、歐洲等業內同行紛紛來函或致電詢問如何可以獲得風雲三號A星的數據和資料,希望和中國氣象局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

    張文建表示,中國氣象局將全力以赴做好風雲三號A星的在軌測試和業務運行前所有的準備工作。通過在軌測試對衛星平臺和各個儀器、分系統的性能做出科學、客觀、有事實依據的評估。同時,在現有工作基礎上,要使風雲三號A星的產品神形兼備,使其真正在全國氣象部門各級業務中,在農業、林業、環保、航空等多領域中,在國際合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獲取成功
    本報北京5月30日電記者林英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風雲三號地面應用系統成功獲取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在風雲三號A星發射成功後,經過衛星軌道調整,地面應用系統於29日11時58分成功獲取第一軌可見光圖像。這標誌著星地信道匹配良好,地面應用系統接收、傳輸、處理、存檔正常。
  • 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獲取成功(圖)
    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獲取成功(圖) 2008年05月30日 1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5月30日電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北京時間5月29日11時58分,風雲三號地面應用系統成功獲取風雲三號A星第一軌可見光圖像
  • 科研動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B星微波溼度計在軌運行10周年
    "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 風雲三號(FY-3)衛星是我國新一代系列化、業務化運行的極軌氣象衛星。B星(FY-3B)是該系列的第二顆星,於2010年11月5日發射。
  • 氣象局: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 獲取首張紅外雲圖
    中國氣象局啟動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 成功獲取首張紅外雲圖    風雲二號F星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來源:氣象局網站)    2月6日,中國氣象局在京啟動為期兩個月的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並於當日12時成功獲取第一張紅外雲圖。
  • 科研動態|風雲三號氣象衛星B星微波溼度計在軌運行10周年
    風雲三號(FY-3)衛星是我國新一代系列化、業務化運行的極軌氣象衛星。B星(FY-3B)是該系列的第二顆星,於2010年11月5日發射。星上裝載的微波溼度計(MWHS)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微波遙感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研製,於2010年11月11日開機工作。
  • 厲害了,我的星!風雲四號A星首批圖像和數據發布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 風雲三號D星首幅可見光圖像成功傳回地面
    近日,風雲三號D星首幅可見光圖像成功傳回地面,這標誌著我國全面升級的極軌氣象衛星新成員突破衛星載荷研製、發射和飛控等多道難關,順利完成了星地全鏈路大對接,為衛星平臺和全部載荷的在軌測試鋪平了道路,同時,也為風雲三號D星下一步轉入業務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此之後,衛星將進行為期半年的在軌測試。
  • 2013年9月23日 風雲三號03星發射成功
    2013年9月23日 風雲三號03星發射成功2017-09-23 00:00 來源: 科普中國 2013年9月23日這顆衛星將與在軌運行的兩顆「風雲三號」衛星組網運行,進一步提高中國氣象觀測能力和中期天氣預報能力。「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目標是實現在全球大氣和地球物理要素的全天候、多光譜和三維觀測,主要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提供氣象參數,並監測大範圍自然災害和生態環境,同時為研究全球環境變化、探索全球氣候變化規律,以及海洋、農業、林業、航空和軍事等部門提供氣象信息。
  • 「風雲四號」在軌交付 微信啟動界面換圖
    國防科工局宣布,風雲四號A星衛星於9月25日投入使用。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9月25日至28日,微信將啟動頁面的圖片由1972年美國宇航局阿波羅17號飛船船員拍攝的地球圖片換成由風雲四號A星近期拍攝的圖片。
  • 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
  • 「風雲二號」G星成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 通訊員喻陽報導 1月22日13時,「風雲二號」G星掃描輻射計紅外開機。經過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嚴密測試及調整, 1月26日13時,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式獲取了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專家們通過目視分析,認為「風雲二號」G星紅外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至此,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已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可見光通道、水汽通道及其他三個紅外通道的全部雲圖。
  • 那人 那地 那顆星——記風雲三號地面系統首任總師董超華
    高質量的風雲三號衛星資料,吸引了全球用戶的目光——那股「優質共享」的研發韌勁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具備全球、全天候、三維、定量、多光譜綜合觀測能力。看似簡單的這十餘個字裡,衛星和儀器載荷新技術的研發水平大幅提升。
  • 風雲2號F星在軌交付 颱風災害天預警提前10分鐘
    風雲2號F星在軌交付 颱風災害天預警提前10分鐘 2012年08月20日16:08 來源:中國廣播網
  • 風雲四號總師:風雲四號B星部分性能指標比A星提高一倍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風雲四號B星、風雲三號E星已經完成研製,將於2021年擇機發射。風雲四號B星將在短時天氣預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部分性能指標較風雲四號A星提高了一倍。風雲四號B星是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系列的第二顆衛星,是現在在軌運行的風雲四號A星的姊妹星。
  • 「風雲二號」G星成功獲取第一套紅外雲圖—新聞—科學網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 通訊員喻陽報導 1月22日13時,「風雲二號」G星掃描輻射計紅外開機。經過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的嚴密測試及調整, 1月26日13時,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正式獲取了 「風雲二號」G星第一套紅外雲圖。 專家們通過目視分析,認為「風雲二號」G星紅外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至此,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已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可見光通道、水汽通道及其他三個紅外通道的全部雲圖。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首批圖像和數據公布
    2月27日上午,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中國氣象局對外發布:我國風雲四號A星近日成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該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顆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成功發射,歷時22年孕育研發, 其部分性能指標國際領先,已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靜止氣象衛星之一。下圖為該星2017年2月20日獲取的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 風雲四號A星已投入運行 將服務於全球超70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5月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表示,我國風雲四號A星已於今年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將服務於全球70多個國家地區。李響 攝經過近50年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了16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9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形成了「多星在軌、統籌運行、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格局。
  • ...我國5米光學業務衛星順利通過在軌測試 天問一號完成第三次軌道...
    10月26 日,我國5米光學業務衛星(資源一號 02D星)順利通過在軌測試,具備了在軌交付及投入業務使用的條件。」的方式發射遙感三十號07組三顆衛星和一顆微納衛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天啟6號衛星成功發射   10月26日晚,天啟6號物聯網衛星在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後衛星轉入在軌平臺及載荷測試階段,預計兩周後即可面向全球提供數據通信服務。天啟6號衛星屬於天啟星座,這是我國首個投入運營的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是我國物聯網的重要新基礎設施。
  • 風雲二號E星成功獲取第一幅可見光雲圖
    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
  • 風雲二號E星地面應用系統獲取第一張可見光圖像
    12月30日11時30分,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了風雲二號E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標誌著衛星與地面應用系統協調匹配、工作正常,也表明了風雲二號衛星及地面業務系統步入成熟發展階段。與風雲二號C、D星的同類圖像相比,E星的圖像層次更豐富,圖像上的雜散輻射有所改進。    12月23日8時54分,風雲二號E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星上攜帶的五通道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計和空間環境監測器等,主要功能是獲取地球白天可見光雲圖、晝夜紅外和水汽雲圖,監測空間環境和收集氣象、海洋、水文等地面數據收集平臺獲取的觀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