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二號」最後一星完成出廠評審 將專注為中國西部和「一帶一路...

2021-01-09 人民日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氣象局聯合組織召開衛星出廠評審會。「風雲二號」09星順利完成出廠評審,將於今年上半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在軌測試完成後,這顆衛星將專注為中國西部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提供支撐。

評審委員會一致認為,「風雲二號」09星按流程規定完成出廠前的各項研製工作,經測試與試驗驗證,衛星各項功能、性能滿足「風雲二號」03批衛星研製總要求,同意通過出廠評審。

「風雲二號」09星是「風雲二號」衛星系列的最後一顆星。根據風雲系列靜止氣象衛星布局方案,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在主業務位置東經105度業務運行。「風雲二號」09星在軌測試完成後,將重點為中國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實時獲取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可見光、紅外雲圖和水汽分布圖,收集並轉發氣象、海洋和水文等環境監測資料,播發數字展寬雲圖,嚴密監視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天氣系統的變化。

自然災害是「一帶一路」沿線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威脅。國際災害資料庫的統計顯示,「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居多。這些地方多山地、高原、沙漠、海洋等無人區,氣象觀測盲點多,成為天氣預報的短板。運行於「天外」的氣象衛星可對大氣進行全天候、立體化觀測,清晰捕捉風雲變化,有效彌補地面觀測短板。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於1986年啟動研製,1997年至今已成功發射7顆。2004年,隨著「風雲二號」C星的業務應用,我國結束了氣象衛星數據依賴國外的歷史。目前,「風雲二號」系列衛星共4星在軌運行,實現了「多星在軌,統籌運行,互為備份,適時加密」運行模式,為我國和周邊地區的天氣預報提供實時動態的氣象觀測資料。其中,澳大利亞、紐西蘭及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接收利用「風雲二號」衛星雲圖資料。

來源:中國氣象報

責任編輯:安焱

相關焦點

  • 為「一帶一路」地區「通風報信」 滬研風雲二號09星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最後一顆衛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風雲二號09星完成在軌測試後,將專注為中國西部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提供信息支撐。
  • 風雲二號」收官之戰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
    這是風雲二號系列氣象衛星的最後一顆星,將著重為我國及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持續穩定的氣象監測服務。  此次發射的風雲二號H星是一顆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運行於距地面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行和地球自轉同步,所以專門用於對固定區域進行氣象遙感探測。
  • ...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黃彬報導 從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發星。其搭載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與靜止軌道掃描成像輻射計「聯手」,在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上三維大氣的立體監測。此外,「風雲四號」能夠提供針對陸面、水體、閃電、空間天氣的持續監測數據。
  • 32年5代人9顆星 「風雲二號」譜寫中國航天風雲榜
    這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最後一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風雲二號,1986年啟動研製,1997年至今已成功發射8顆,目前4星在軌運行。32年來,風雲二號團隊跨越了幾乎五代人,他們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的貢獻,值得被每一個人銘記。
  • 風雲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
    目前7顆衛星在軌運行(包括4顆靜止氣象衛星和3顆極軌氣象衛星),靜止軌道衛星形成「多星在軌、統籌運行、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格局,極軌衛星形成上、下午星組網觀測,可對全球和區域範圍內的極端天氣、氣候和環境事件進行及時高效觀測,成為國產衛星中應用最好、定量化水平最強的衛星,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是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也是空間和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
  • 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通過出廠評審,中國空間站將轉入實施階段
    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通過出廠評審,中國空間站將轉入實施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微信公眾號 2021-01-14 13:04
  •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衛星,將替補歐洲衛星監控印度洋氣象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中新網報導,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5日晚發布消息,北京時間6月5日21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風雲二號H氣象衛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風雲二號H是中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第9顆,也是最後一顆。
  • 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通過出廠評審 中國空間站將轉入實施階段
    央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記者14日從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獲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分別順利通過載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
    李卿從開始預研我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就期盼未來衛星雲圖上標註的是「風雲二號」。如今全球有115個國家和地區接收和應用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表示:「中方願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等通過出廠評審
    近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分別順利通過載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目前,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完成各項研製、生產和測試工作,研製過程技術狀態和質量受控,系統間接口匹配協調,風險識別及控制措施有效,各項功能性能滿足工程總體要求;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產品完成了正樣研製,技術狀態受控,系統間接口協調,科學實驗地面研究與匹配試驗順利。評審委員會對兩型飛行器以及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研製總結報告進行了認真審議,一致同意產品出廠。
  • 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通過出廠評審_新聞中心...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4日消息,近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分別順利通過載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中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等主要系統完成出廠評審,標誌著空間站建造即將轉入任務實施階段。
  • 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等通過出廠評審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近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分別順利通過載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目前,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完成各項研製、生產和測試工作,研製過程技術狀態和質量受控,系統間接口匹配協調,風險識別及控制措施有效,各項功能性能滿足工程總體要求;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產品完成了正樣研製,技術狀態受控,系統間接口協調,科學實驗地面研究與匹配試驗順利。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李卿
    李卿從開始預研我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就期盼未來衛星雲圖上標註的是「風雲二號」。如今全球有115個國家和地區接收和應用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的雲圖資料。2018年6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表示:「中方願利用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
  • 風雲四號A星已投入運行 將服務於全球超70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5月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表示,我國風雲四號A星已於今年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將服務於全球70多個國家地區。此外,建立了《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時提供防災減災服務。發布會現場,張祖強發表講話。李響 攝經過近50年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了16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9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形成了「多星在軌、統籌運行、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格局。
  • 風雲衛星服務覆蓋47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截至目前,中國風雲衛星正在為47個「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遙感數據和定量產品,一種更趨於定製化的衛星遙感服務模式正逐步形成。  據國際災害資料庫的統計,「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居多。這些地方多山地、高原、沙漠、海洋等無人區,氣象觀測盲點多。運行於「天外」的氣象衛星可對大氣進行全天候、立體化觀測,有效彌補地面觀測短板。
  • ...讓衛星有更清楚"耳目" -多通道掃描輻射計 1983年 風雲二號氣象...
    原標題:風雲二號上海技物所研製團隊歷經30多年努力,讓衛星有更清楚「耳目」 聽到天氣預報,他們「特別親切」  說起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想到越來越精準的天氣預報。6月10日,風雲二號收官衛星H星上的多通道掃描輻射計成功開機,不久以後這顆氣象衛星將實時獲取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可見光、紅外雲圖和水汽分布圖,收集並轉發氣象、海洋和水文等環境監測資料,重點為中國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
  • ​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好消息:通過出廠評審
    來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官方消息:近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空間應用系統核心艙任務分別順利通過了載人航天工程主管部門組織的出廠評審,獲得了評審委員會的一致同意。這也標誌著我國空間站建造即將轉入任務實施階段。
  • 「風雲二號」G星傳回首張可見光雲圖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近日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風雲二號』G星與之前的F星相比,進一步抑制了圖像中存在的雜散光,在圖像質量上有了顯著提高,看起來就像一張優美的浮雕,是目前我國風雲系列衛星中可見光雲圖最為清晰的一張。」
  • 氣象局: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 獲取首張紅外雲圖
    至此,風雲二號F星已全部獲取了五個通道的雲圖。    為了做好風雲二號F星的在軌測試工作,中國氣象局成立了由副局長宇如聰任組長的在軌測試領導小組。當天,宇如聰主持召開了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並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現場觀摩了F星全國探測通道的雲圖獲取。
  • 「風雲二號」G星第一張可見光雲圖成功獲取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1月8日13時,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風雲二號』G星與之前的F星相比,進一步抑制了圖像中存在的雜散光,在圖像質量上有了顯著提高,看起來就像一張優美的浮雕,是目前我國風雲系列衛星中可見光雲圖最為清晰的一張。」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表示,「這張圖表明星地鏈路已經打通,星地系統匹配良好,星上儀器運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