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

2020-12-04 人民日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黃彬報導 從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

「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是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的首發星。其搭載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與靜止軌道掃描成像輻射計「聯手」,在全球首次實現靜止軌道上三維大氣的立體監測。此外,「風雲四號」能夠提供針對陸面、水體、閃電、空間天氣的持續監測數據。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 2018年5月8日7點45分

此次首批發布的數據包括大氣、雲、沙塵、降水、輻射、閃電等23種產品,可為天氣預報、災害預警等提供重要支撐。

據「風雲四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張志清介紹,此次「風雲四號」向亞太地區用戶發布的數據有三個特點:一是新,即利用新資料、新方法研發的新產品;二是快,針對觀測數據的反演時間縮短;三是全,衛星搭載的四臺觀測儀器的產品都向國內外用戶開放共享。「這些高頻次產品的發布,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全球有四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靜止氣象衛星。其中歐洲和美國的衛星主要覆蓋西半球,中國、日本的衛星主要負責東半球天氣監測。此次中國主業務衛星切換為「風雲四號」後,除了國內用戶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新產品外,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多個國家都可同步接收。相關用戶可以通過「風雲四號」衛星直接數據廣播、中國氣象局衛星數據廣播系統、中國遙感數據網等渠道獲取衛星數據和產品。

此前,國家級和31個省級現代化人機互動氣象信息處理和天氣預報製作系統(MICAPS)的業務平臺軟體已完成升級,預報員可以通過業務平面調取「風雲四號」監測的紅外、水汽、中紅外、可見光等圖譜數據和資料。

在對近期南方強降雨天氣過程進行分析時,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介紹,隨著「風雲四號」監測資料時空解析度的大幅提高,通過與其他資料有機結合,可更好地分析對流性、中尺度等天氣系統的演變過程。

7日,中國氣象局已向世界氣象組織通報「風雲四號」投入業務運行。下一步,部分衛星數據產品將通過世界氣象組織全球通信系統向全球用戶分發。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相關焦點

  • 氣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之「風雲四號」衛星
    這是屬於「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的全新時代——2005年1月1日,我國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星正式向國內外用戶發送衛星數據圖像,依賴國外衛星數據製作雲圖成為歷史。13年後,從2018年5月8日零時起,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將23種先進的國產氣象衛星數據和產品正式向全球用戶發布。
  • 「風雲四號」:從發射升空到應用落地
    對於天氣預報而言,衛星監測數據可以更精準地反映天氣系統以及天氣系統在衛星雲圖上的特徵和變化。通過數據同化技術,衛星監測數據可融入到數值預報模式中,進一步提升預報精度。相比於「風雲二號」G星、F星,「風雲四號」A星的高時空解析度觀測圖像在對颱風監測上有著質的飛躍。
  • 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從今天(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A星已於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開始為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對公眾來說,從今天起,你可以上網瀏覽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啦!
  • "上海製造"風雲四號發射成功 細數系列氣象衛星族譜
    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作為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風雲四號不僅實現了我國高軌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提升了衛星氣象觀測能力和水平,還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使我國靜止軌道定量遙感衛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
    2004年10月19日,風雲二號首顆業務星C星成功發射,並於2005年7月正式交付中國氣象局。C星的成功運行標誌著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由試驗進入業務運行階段。2006年12月,風雲二號D星發射成功,實現了C星、D星在軌互為備份、雙星組網運行。世界氣象組織將風雲二號衛星正式列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觀測業務系統中的重要業務星。
  • 風雲四號:氣象防災減災前哨
    歐美雖然擁有成熟的高軌衛星平臺,但是無法解決在同一平臺上多臺精密遙感儀器兼容運行的技術難題,只能在方案中迴避。  我國則解決了這一難題。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上不僅搭載了許多先進的觀測儀器,還搭載了對觀測環境要求極為嚴苛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  這一突破強在何處?
  • 揭秘當今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獨門特技」
    懷揣這幾樣絕技,未來,「風雲四號」衛星數據將在天氣監測與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風雲四號」的500米可見光最高解析度與今年11月19日美國發射的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GOES-R相當,與我國第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1.25公裡可見光最高解析度相比,有了6倍的提高;紅外通道的解析度也從「風雲二號」的5公裡提高到了2公裡和4公裡。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概況
    工程組成和任務分工  風雲四號衛星工程由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國防科工局負責工程的組織實施,航天系統部負責衛星發射和測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分別負責風雲四號衛星,長徵三號乙火箭研製,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負責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分發和應用。
  •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衛星,將替補歐洲衛星監控印度洋氣象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中新網報導,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5日晚發布消息,北京時間6月5日21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風雲二號H氣象衛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風雲二號H是中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第9顆,也是最後一顆。
  • 風雲二號」收官之戰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
    風雲二號H星進入軌道後,將與已經在太空運行的風雲二號E、F、G星開展組網觀測,為用戶提供實時可見光、紅外和水汽雲圖,空間天氣預報等業務。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風雲二號H星對定點位置進行了調整,從原來的東經86.5度調整到了東經79度,這樣能夠更好地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 港媒: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發射秒拍500次閃電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風雲四號是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走向第二代的首發衛星,也是中國首枚地球同步軌道三軸穩定定量遙感衛星,其使用全新研製的SAST5000平臺,設計壽命達7年。風雲四號逾20項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國際先進水平,包括高精度圖像定位與配準、微振動測量與抑制等。
  • 觀天象知冷暖 「風雲」衛星添「新丁」——解碼風雲四號衛星
    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白國龍)2016年12月11日凌晨,風雲四號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風雲衛星家族又添「新丁」。這是我國最先進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承擔著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升級換代的使命,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氣象衛星的觀測水平。
  • 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天氣會商中應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9月19日10時,在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全國天氣會商室,當地預報員利用衛星天氣應用平臺(SWAP),順利完成了最新時次「風雲四號」衛星雲圖的快速調用和分析。這是中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全國天氣會商中首次亮相。9月19日,「風雲四號」衛星雲圖首次亮相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局長恩克圖夫欣·賽布吉德和副局長巴特圖勒嘎·巴特在現場參加會商。
  • 風雲四號:中國氣象衛星革命性重器
    將四大類載荷安裝在同一個衛星平臺上,就是其中的一個突破。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風雲四號衛星工程總指揮於新文說,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的突破,解決了多個儀器同時工作所產生的相互幹擾問題。    他說,相較於其他國際先進水平靜止氣象衛星將成像儀器和探測儀器分置於兩顆衛星的普遍做法,風雲四號的這種設計大大節省了研製成本,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對大氣的多手段綜合觀測。
  • 【國際在線】風雲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12月11日0時11分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 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師董瑤海介紹了衛星的基本情況:「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新一代的靜止軌道的首發星,也是我國首顆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設計壽命7年,整星功率3200瓦,裝載四個儀器,最後定位在35786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
  • 風雲四號總師:風雲四號B星部分性能指標比A星提高一倍
    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獲悉,風雲四號B星、風雲三號E星已經完成研製,將於2021年擇機發射。風雲四號B星將在短時天氣預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部分性能指標較風雲四號A星提高了一倍。風雲四號B星是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系列的第二顆衛星,是現在在軌運行的風雲四號A星的姊妹星。
  • 風雲氣象衛星替你「提前」看天氣!風雲1號到風雲4號的逆襲之旅
    1977年的研製之路,續延至今日已有43年之長從不了解到如今的國際應用,是數位科研人員不懈努力的結晶身兼重任的風雲氣象衛星從未讓人們失望過自2005年1月以來,中國風雲系列衛星對太平洋生成的92個影響或登陸我國大陸的
  • 風雲四號衛星發射成功 天氣預報準確度將大幅提高
    新華社發  昨日,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當天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風雲四號衛星將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    風雲四號衛星到底有多「牛」?
  • 來來來,有了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你也可以看懂衛星雲圖
    此次微信啟動頁展示的風雲四號雲圖,不僅是對我國科技成果的一次獻禮,同時也是一次」網際網路+「,在氣象領域的應用,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微信平臺享受真正智慧、便捷的氣象服務。右圖為微信開機畫面更換成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圖像之後的效果風雲四號衛星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填補了三項國際空白。2016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下面我們來回顧在軌測試期間, 風雲四號衛星為很多極端天氣現象所作的貢獻以及對災害預警提供的有力支撐。
  • 四十載風雲歲月 鑄造中國的靜止氣象衛星——記風雲二號、四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李卿
    C星的成功運行標誌著中國靜止氣象衛星由試驗進入業務運行階段。2006年12月,風雲二號D星發射成功,實現了C星、D星在軌互為備份、雙星組網運行。世界氣象組織將風雲二號衛星正式列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觀測業務系統中的重要業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