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二號」F星汛期應用服務解密

2021-01-09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靜

  今年6月以來,「泰利」、「杜蘇芮」、「韋森特」、「達維」、「蘇拉」、「海葵」、「啟德」等熱帶風暴接連而至,給我國沿海地區甚至內陸部分地區帶來強風暴雨。儘管它們威力十足,但從生成到消亡,一舉一動都被氣象部門「盡收眼底」,而「風雲二號」F星(以下簡稱F星)及時啟動加密觀測,更是讓它們「無所遁形」。

  「F星每6分鐘一張加密觀測雲圖,在今年颱風預報預測中功不可沒,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如是評價。

  「F星是第一顆具備在任意區域進行高頻次觀測能力的單顆氣象衛星,它的定量化應用以及地面系統定標精度,較之以前的氣象衛星,有了很大提高,獲得的可見光雲圖和紅外雲圖的雜散光得到有效抑制。」「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總師李卿表示。

  

我國氣象衛星在軌布局圖

  區域掃描追動向

  在6月至8月間,國家衛星氣象中心7次及時啟動F星區域加密觀測,時間頻次達到了6分鐘/次。

  「加密觀測獲得的高頻次衛星雲圖大大提高了熱帶氣旋監測的時效性,並能及時捕捉到熱帶氣旋結構和環流的細微變化。」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朱小祥說。

  

  加密觀測如何追尋颱風動向?

  「利用F星加密觀測,可以提前十分鐘對颱風進行中心定位以及DVORAK定強。F星的空間解析度是1.25公裡,預報員不僅及時、準確地掌握了颱風的定位定強信息,而且還能了解颱風未來的動態和降雨信息,從而可以及時滾動發布有關颱風的預警信息。」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張長安表示。   

  記者了解到,今年第6號熱帶風暴「杜蘇芮」襲擊我國之前,由於其結構的不對稱性,高低層環流中心並不重合,低層環流中心的不斷替換給熱帶氣旋的定位和定強工作帶來一定難度。「通過6分鐘一張的衛星雲圖,密切監視其低層積線的流入情況,追蹤低空中心的演變,更好地擬合了『杜蘇芮』的中心,從而提高了定位精度,使定位保持了一致性、完整性及連續性。」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方翔處長介紹道。        

  

2008年10月28日,風雲二號衛星總師李卿(右一)在上海509所帶領技術人員對風雲氣象衛星進行檢查

  為何區域加密觀測為6分鐘?

  李卿向記者解釋,區域掃面範圍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不同。靜止氣象衛星約30分鐘就可以提供一張全球掃描雲圖(全圓盤掃描圖),15分鐘可以掃描二十四副半對稱雲圖。F星區域加密觀測,是在經度範圍幾乎不變情況下進行的緯度掃描,3分鐘掃描範圍大概為1100公裡,6分鐘掃描範圍大概為2500公裡,相應掃描20多個緯度。加密觀測能夠連續監視天氣雲系的演變,特別是針對生命短、變化快的中小尺度天氣系統。

  「在『啟德』影響我國期間,我們採用加密觀測和常規觀測相交替,在加密觀測期間,每6分鐘觀測一次,每3小時進行黑體和全圓盤掃描,每6小時測距一次,通過更精準地對衛星定位,從而更好地對『啟德』定位定強。」方翔介紹道。

  

  多通道雲圖相配合

  「由於太陽輻射的變化,白天,颱風的變化主要是通過可見光雲圖。可見光雲圖可以清晰地透視颱風的變化,展現颱風的運動軌跡及其攜帶的風雨影響。」方翔說,「可見光雲圖是雲滴和冰晶等對陽光散射而產生的散射光,被氣象衛星居高臨下拍攝所得。雲圖上白色表示太陽光反射強,灰黑的地方表示反射較弱。當可見光雲圖上出現翻滾的對流泡時,說明此處對流雲團發展旺盛,強對流天氣可能產生降雨。」

  方翔介紹, 紅外雲圖上的色調代表地表或雲頂發射紅外波段輻射能力的大小,而地表或雲頂的發射能力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發射能力越強,發射的輻射能多,色調黑;溫度越低,發射的能力弱,發出去的輻射能少,雲圖上的色調就白。這幅圖上最白的地方是對流雲的上衝雲層,因為雲頂高,溫度最低,亮溫也最低,所以色調最白。

  「由於可見光不足以完全呈現颱風的動態,通過紅外通道的增強顯示,可以看出ci指數,算出颱風強度和亮溫情況。颱風雲系的低層流入和高層流出,看得更為清楚。」張長安強調。

  藉助於「風雲二號」衛星應用平臺(SWAP),預報員可以直接實現衛星資料的自動獲取、自動生成和自動輸出。

  「在今年應對颱風預報預測服務中,我們藉助SWAP,及時獲取了F星高頻次觀測雲圖,通過多通道雲圖的相互配合和動畫演示,今年颱風的定位定強有了很大的進步。」張長安表示。

  (責任編輯:孫禕)

相關焦點

  • 「風雲二號」F星是如何監測颱風的
    2012年新發射升空並於近日成功實現在軌交付的「風雲二號」F星(以下簡稱F星)與目前在軌運行的D星和E星共同組網,並在汛期按照用戶(國家氣象中心)要求,啟動了8次區域加密觀測,時間頻次最高5分鐘/次,準確捕捉颱風動向。氣象局長鄭國光評價道,F星的加密觀測在今年颱風預報預測中功不可沒,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 氣象局: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 獲取首張紅外雲圖
    至此,風雲二號F星已全部獲取了五個通道的雲圖。    為了做好風雲二號F星的在軌測試工作,中國氣象局成立了由副局長宇如聰任組長的在軌測試領導小組。當天,宇如聰主持召開了風雲二號F星在軌測試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並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現場觀摩了F星全國探測通道的雲圖獲取。
  • 分享|風雲二號H星發射成功,來一波高清美圖
    今天21時07分,我國風雲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H星是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最後一顆,將與在軌的風雲二號E、F、G星開展組網觀測。完成在軌測試後,H星將進行軌道調整,定點於東經79度赤道上空,有助於提高我國天氣系統上遊地區的監測能力,並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監測服務。
  • 為「一帶一路」地區「通風報信」 滬研風雲二號09星成功發射
    風雲二號09星完成在軌測試後,將專注為中國西部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提供信息支撐。  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共有三個批次的衛星,其中03批衛星於2006年立項開始研製,風雲二號09星為03批的第三顆業務應用衛星,入軌後將命名為H星。
  • 風雲二號C星成功獲取可見光雲圖
    風雲二號C星於本月19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經地面測控對衛星進行一系列操作,C星於24日11時21分定點於東經105度赤道上空。今天上午,記者在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運行控制機房,通過大屏幕投影,目睹了地面系統成功獲取衛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的全過程。11時0分,風雲二號C星地面應用系統工程總設計師許健民院士發出取圖指令,衛星掃描輻射計開始對地球進行觀測。
  • 風雲二號C星成功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29日上午11時,在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運控機房,風雲二號C星地面應用系統工程總師許健民院士發出取圖指令,衛星掃描輻射計開始步進,對地球進行觀測,全程歷時約25分鐘。  經過地面應用系統自動處理後,生成了完整的第一幅可見光地球圓盤圖像。這幅雲圖的圖像尺寸為9164x9164像元,星下點解析度1.25公裡。從雲圖畫面上看,觀測目標清晰,灰度層次分明,圖像質量上乘。
  • 風雲二號C星29日上午成功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29日上午11時,在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運控機房,風雲二號C星地面應用系統總工程師許健民院士發出取圖指令,衛星掃描輻射計開始步進,對地球進行觀測,全程歷時約25分鐘。經過地面應用系統自動處理後,生成了完整的第一幅可見光地球圓盤圖像。這幅雲圖的圖像尺寸為9164x9164像元,星下點解析度1.25公裡。從雲圖畫面上看,觀測目標清晰,灰度層次分明,圖像質量上乘。
  • 風雲二號C星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
    29日上午11時,在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運控機房,風雲二號C星地面應用系統工程總師許健民院士發出取圖指令,衛星掃描輻射計開始步進,對地球進行觀測,全程歷時約25分鐘。經過地面應用系統自動處理後,生成了完整的第一幅可見光地球圓盤圖像。這幅雲圖的圖像尺寸為91649164像元,星下點解析度1.25公裡。
  • 風雲二號06衛星準確進入同步軌道 運行狀態良好
    12月26日22時57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對風雲二號06星順利實施了第三批次軌道捕獲控制,衛星成功定點於東經123.5°赤道上空,準確進入同步軌道。
  • 我國風雲二號H星發射成功,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圓滿收官!
    終於中國不負眾望,再次研發出了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H星。而我國也成為了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這讓無數航空航天愛好者熱血沸騰。目前風雲氣象衛星已經被已經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到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中,也就是說,中國如今成為了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一員。6月5日,風雲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發射任務也取得圓滿收官。對於中國來說,其意義非同一般。它不僅有助於提高我國天氣系統的監測能力,還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監測服務,為整個世界都做出貢獻!
  • 厲害了,我的星!風雲四號A星首批圖像和數據發布
    2月27日,隨著我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獲取首批圖像和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地球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天氣預報:精細準確、注重影響成為關鍵詞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對「風雲二號」G星相關業務進行深入探討。4月29日,該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即將在今年汛期投入業務運行,以更強的觀測能力為汛期氣象服務提供支持。
  • 「風雲二號」G星傳回首張可見光雲圖
    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近日成功獲取「風雲二號」G星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圖像清晰、層次豐富、紋理清楚。  「『風雲二號』G星與之前的F星相比,進一步抑制了圖像中存在的雜散光,在圖像質量上有了顯著提高,看起來就像一張優美的浮雕,是目前我國風雲系列衛星中可見光雲圖最為清晰的一張。」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說。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半個世紀前,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研製氣象衛星的任務。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說。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半個世紀前,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研製氣象衛星的任務。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說。半個世紀前,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研製氣象衛星的任務。「這些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說。2018年6月5日,風雲二號系列收官星H星成功發射,成為肩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使命的「一帶一路星」,開啟了風雲衛星國際服務的新紀元。隨著「風雲家族」發展壯大,衛星應用效益進一步充分發揮,我國初步建成了涵蓋各級氣象部門,面向行業和國際用戶的衛星遙感綜合應用體系。
  • 知冷知熱百姓星,服務全球中國星|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
    「它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提供天氣預報數據,服務百姓,也是自主創新的爭氣星,攻克基礎薄弱難題,從落後狀態發展到與歐美發達國家三足鼎立,實現部分技術的超越。風雲衛星不僅是氣象衛星,還是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