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開發出突破性的非洲豬瘟活毒檢測方法

2020-08-03 為豬
美國:開發出突破性的非洲豬瘟活毒檢測方法

美國梅島動物疾病中心稱開發出一種新的非洲豬瘟病毒方法,並將其稱為非洲豬瘟病毒檢測的關鍵突破和巨大進步。

目前尚無預防非洲豬瘟病毒的疫苗,一般通過隔離和清除感染或暴露的動物來控制疫情。目前為止,對活體非洲豬瘟病毒進行有效的檢測,需每一次檢測都從活體供體豬身上收集血細胞,因為這些細胞只能使用一次。

近日,美國農業部梅島動物疾病中心表示在該項目上獲得突破,發現一個:可用於非洲豬瘟病毒活病毒檢測的持續穩定、可商用的細胞系——非洲綠猴細胞MA-104。該研究中心Douglas Gladue表示,這是非洲豬瘟病毒檢測的關鍵突破和巨大進步。

這項研究在本月的《病毒》雜誌中得到了重點介紹。它的經費支持來自於美國國土安全部科學技術局、美國能源部和美國農業部跨部門協議。這項研究的臨時專利申請已於2020年4月提交,該技術現已可供許可。農業研究服務中心在紐約普拉姆島動物疾病中心(Plum Island Animal Disease Center)的科學家將繼續進行研究,尋找控制非洲豬瘟病毒在全國範圍內傳播的方法。


全球8065起非洲豬瘟疫情


美國:開發出突破性的非洲豬瘟活毒檢測方法

2020年7月30日,俄羅斯新發9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韓國新發9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中國新發1起家豬非洲豬瘟疫情。


2020年以來,全球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發生1513起家豬和6552起野豬共8065起非洲豬瘟疫情。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開發出非洲豬瘟口服疫苗
    消化道和呼吸道是非洲豬瘟感染的主要兩個途徑,黏膜免疫可能會成為抵抗非洲豬瘟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因此開發針對非洲豬瘟的口服亞單位疫苗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並且相對廉價和安全。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進行了相關的研究,他們開發出一種以釀酒酵母為載體,表達豬免疫球蛋白Fc片段與非洲豬瘟P30/P54融合蛋白的口服疫苗,在體外實驗中證明可以獲得良好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 中國研發出非洲豬瘟實驗性疫苗
    步志高說,中國有決心對疫苗開發進行無條件投入。非洲豬瘟病毒已經讓中國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自2018年8月該病毒首次在瀋陽出現以來,中國超過4.4億頭的生豬數量已經縮減了40%。不過,目前看來疫情似乎已得到了控制,步志高說。 病毒學家們表示,中國團隊在檢測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已經領先了其他團隊。
  • 美國利用納米孔測序技術,實現對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的實時檢測
    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非洲豬瘟病毒科家族的唯一成員,是一種大型(200nM)複雜的囊膜雙鏈DNA病毒。近期,美國農業部下屬的研究機構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雜誌上發表了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的首個結合樣品富集、納米孔MinION測序技術、以及新型快速分析軟體的報告,實現對該病毒基因組序列的真正實時檢測。
  • 美國最新研究:號稱「天下無敵」的非洲豬瘟基因缺失疫苗現身
    信息來源: 建明中國建明全方位營養2019年12月美國5家科研機構在Journal of Virology雜誌上聯合發文——通過刪除基因I 177L開發高效應對當前流行毒株的非洲豬瘟疫苗。5家科研單位文章作者Manuel V.
  • 看國外:幹細胞方法有助於非洲豬瘟、藍耳疫苗的開發
    利用生產血細胞的方法將提供一個平臺,以幫助開發針對豬的致命感染的疫苗,如ASF和PRRS。科學家們正在開發一種方法,以加快針對毀滅性豬病疫苗的生產他們旨在建立一個可靠的大規模系統,以開發和測試針對病毒感染的疫苗,例如非洲豬瘟、高傳染性潛在致命性疾病以及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PRRS),後者在商業豬群中普遍存在世界。研究人員將使用幹細胞技術來開發白細胞來源,該白細胞與受豬疾病影響的白細胞相同,可用於開發含有活病毒的疫苗。
  • 非洲豬瘟疫苗研究進展與方向
    最近,中國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證明了通過刪除MGF360/530和CD2v毒力基因而獲得的重組LAVs疫苗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保護效力,其它重組減毒活病毒(LAVs)疫苗研究情況可見表1。LAVs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合格疫苗需要滿足幾個條件:1、安全性。LAVs不僅要證明對接種疫苗的豬、接觸的動物和環境都是安全的,而且是有效的。
  • 養豬人灰暗一年已過,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取得哪些進展?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感染家豬和野豬引起一種急性、出血性、烈性傳染病,還有可能引起重大的社會經濟問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也是我國重點防範的一類動物疫情。ASF已初步呈現出全球流行趨勢,2018年8月進入中國。中國是世界養豬最多的國家,ASF成為了我國養豬業的重大威脅。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新疫苗開發 2019-10-19 10:50:05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中國解析豬瘟病毒】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
  • 非洲豬瘟雙缺失鑑別診斷方法
    一種用於ASFV雙基因缺失鑑別診斷的三重實時螢光定量PCR方法深圳海關公布了一種用於非洲豬瘟病毒MGF_360-14L和CD2v雙基因缺失鑑別診斷的三重實時螢光定量PCR方法,具體信息如下。一該方法的簡介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的家豬和野豬的一種傳染病。在本研究中,作者建立了一種三重實時定量PCR方法來檢測和區分基因雙缺失的ASFV株和野生型ASFV株。本方法中,設計了3對引物和探針,分別針對B646L基因(p72)、MGF_360-14L基因(位於MGF360-505R基因中間)和CD2v基因的保守區。
  • 非洲豬瘟流行、存活力與滅活方法!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性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非洲豬瘟病毒是非洲豬瘟科非洲豬瘟病毒屬的重要成員。非洲豬瘟病毒在軟蜱組織內存活可長達幾年(8年)。在軟蜱體內,非洲豬瘟病毒可以通過卵和交配等途徑傳播疾病。③家豬間傳播循環。病死豬和亞臨床症狀的感染豬都是主要傳染源。患慢性非洲豬瘟的帶毒豬和康復豬則終生帶毒,並通過排洩物(糞便、尿、口沫形成的溶膠、體液、血液等)散播病毒。
  • 非洲豬瘟疫苗市面流傳「混亂」養豬人經歷灰暗一年
    上述負責人表示:「對用非法疫苗免疫的豬,只經檢測為陽性的,視為非洲豬瘟感染豬,應予撲殺。「能否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取決於各項綜合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實,絕不能指望單靠疫苗免疫包打天下,特別是在非洲豬瘟疫苗尚未推出的情況下,防控關鍵仍在於切實提高養殖場戶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
  • 申聯生物:「非洲豬瘟病毒螢光PCR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農業農村部...
    根據農業農村部 2020 年 1 月 10 日發布的第 254 號公告,公司與 其他單位聯合研製的「非洲豬瘟病毒螢光 PCR 核酸檢測試劑盒」獸 藥產品獲得農業農村部批准,並發布了該製品製造及檢驗試行規程、 質量標準、說明書和內包裝標籤。
  • 英國研究所宣布開發出非洲豬瘟載體疫苗:打後有發熱等臨床症狀但保護率100%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了解更多近日,據外媒Pig Progress報導,英國科學家離成功研製非洲豬瘟該研究所共享的一份新聞稿中稱,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載體疫苗,該疫苗使用一種無害病毒作為載體,承載著從ASF病毒(ASFv)篩選的8個戰略基因, 通過該載體將ASF基因導入豬細胞。  一旦進入細胞,這些基因就會產生病毒蛋白,使得豬的免疫細胞對ASF感染作出反應。在用其他致命毒株攻擊豬群後,儘管出現了臨床症狀,但是依舊得到了100%的保護。
  • 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 助力新型疫苗開發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非洲豬瘟在世界蔓延引發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家團隊通過歷時近1年合作研究攻關,近日已分離出中國國內正在爆發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並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非洲豬瘟螢光定量PCR檢測常見假陽性結果分析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兩年多以來,養殖從業人員對於非洲豬瘟疫情的認識從最初的漠不關心,到談非色變,如今多數豬場已經找到了防控非洲豬瘟的辦法,發現非洲豬瘟可防可控,並不可怕。目前,養豬業通過精準檢測發現病原,同時有效執行生物安全措施使得非洲豬瘟防控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可有效遏制疫情發生和蔓延。
  • 嚴厲打擊違法研製生產經營使用非洲豬瘟疫苗行為
    如發現有非洲豬瘟疫苗制苗用種毒或試製疫苗,要進一步核實種毒和試製疫苗的使用和去向情況。如發現涉嫌違法製售非洲豬瘟疫苗線索,要立即立案查處,依照《獸藥管理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從嚴從快從重處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 韓國公司與美國大學合作開發新技術非洲豬瘟疫苗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在官方新聞通報中表示,將接受韓國獸藥公司MEDIAN Diagnostics Inc(MDx)的資助,開發一種新技術非洲豬瘟疫苗。該校獸醫學院的診斷醫學和病理學教授Waithaka Mwangi表示,他們所使用的技術為 單周期腺病毒技術(single-cycle adenovirus, SCAd),該技術基於一個新的腺病毒骨架,由人腺病毒血清6型開發而來,它可以將轉入基因在感染細胞中擴增10,000個以上的拷貝。
  • 中國科學家解析出精細三維結構:非洲豬瘟病毒就長這樣!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王祥喜團隊和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學術論文,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新鑑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揭示了非洲豬瘟病毒多種潛在的保護性抗原和關鍵抗原表位信息,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制,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
  • 餘旭平:非洲豬瘟精準清除與新冠肺炎國內防控方案的對比
    新冠肺炎的潛伏期1~14天,通常為3~7天左右(個別報導說可達24天或更久);非洲豬瘟潛伏期更長,3~21天,一般以7~15天為主。 非洲豬瘟病死率極高,可達90%以上,甚至接近100%,非洲豬瘟耐過豬不多,但這些豬應該會在一段時間內帶毒排毒(這是傳染病的普遍規律,只是不同傳染病帶毒排毒比例和時間長短會不同),具體帶毒情況、時間長短有待進一步研究檢測。
  • 非洲豬瘟抗體陽性高發之原因解析!
    疫苗使用場和拔牙穩定場,在檢測過程遇到最多的情況就是抗體陽性,尤其是疫苗使用場。對於該情況,豬場是不勝其煩,煩的原因且看下面關於非洲豬瘟抗體陽性的論述!   非洲豬瘟抗體產生屬於細胞免疫的範疇,抗體會隨著細胞新陳代謝帶來的不斷更新換代而逐漸衰減,即非洲豬瘟抗體不是長期存在,疫苗接種或野毒感染三個月後逐漸下降,直至檢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