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展現最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小科學家...

2020-12-04 瀟湘晨報

圖說:會議開始前小科學家向中科院院士楊雄裡請教問題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儘管昨晚剛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T大會,可獲得與「最強大腦」交流的機會,還是讓一顆顆年輕的心為之雀躍,早早來到了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現場,開始了彼此間的思想碰撞。人工智慧、黑洞、納米材料、量子……一個個科學熱詞從他們口中蹦出。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提早了20多分鐘來到了會場,立刻被年輕人圍了個水洩不通——求解答、求籤名、求合影。「對我來說這場『小科學家論壇』讓我更了解年輕人在關心什麼,他們在科學層面了解到什麼程度。對於他們來說,我們是他們的先行者,他們可以把我們作為借鑑來走好自己的路。」楊雄裡告訴記者。

好奇心相互碰撞

與世界頂尖科學大咖交流,顛覆了我對科學的認知;我很喜歡化學,可是周圍的人勸我不要學化學,我想問問頂尖科學家會怎麼選擇;想來汲取足夠多的科學營養,才能發現真正需要我去解決的科學問題……來上海「約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56位科學少年,分別由中國科協和上海市科協從參加「英才計劃」等培養項目的優秀學生中選拔而來。他們帶著各自的好奇,從來自全國17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匯聚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些年齡集中在15-18歲青少年,有在國內外頂級期刊中已發表文章,有獲得國際奧賽金牌,還有在各項國際知名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小學霸。這次有機會與「世界級學霸」面對面,孩子們拿出了「英才少年」最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來自上海高境第一中學的高二學生鄒一鳴,身著校服,靦腆而安靜,可表達起自己的科學見解來,有說不完的話。特別是有機會與世界頂尖科學家交流,他攢了一肚子的問題想要問,一些「必問題」還整整齊齊記在了筆記本上:作為科研工作者應當如何保護個人研究版權和學術道德?對於化學動力學數據的計算,有沒有提出過較為普適的計算方法,而不局限於幾個動力學數據之間定量或定性的關係……

在這位上海少年的心目中,化學是十分美妙的,「它既能在生活中呈現奇妙的反應,又可以帶我們進入微觀世界領略到原子的美麗。」六年級時,鄒一鳴很偶然在書店裡拿起一本化學課本,自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開始自學化學知識。從用家裡的蔬菜水果,嘗試自製酸鹼指示劑開始,從課本到實驗,又從實驗到理論,他在興趣的指引下,開始了個人的奇幻化學之旅。去年,帶著製備一種特殊塗料的科學夢,他入選了「英才計劃」,加入復旦大學鄭耿峰教授課題組。

一個人堅持自己的興趣,是十分偉大的事情。在家庭的薰陶和支持下,即使是高中學業越來越緊張,小鄒也不停下探索化學的腳步。目前,他研究的以亞甲基藍進行可逆光致變色的塗料,已經製備成功,未來有可能應用在防止核輻射,紫外線防輻射的防護服材料中。這幾天,在與其他「小科學家」深入交流中,他又受到了新啟發:這種塗料是不是可以和水凝膠相結合,發明出一種新的物質材料呢?

來自清華大學「姚班」的大一女生嚴彬瑋,同樣揣一顆滿滿的好奇心。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世界數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她作為中國隊的一員載譽歸來。此次,走進國內外頂級科學家雲集的「小科學家論壇」,她滿懷興奮與期待,打算像一隻空杯子一樣,儘可能多地聽取各家之言,滿足自己對於各個學科的好奇心。在被問到最想問頂尖科學家什麼問題時,這位活潑開朗女孩脫口而出,"我想多聽多看,然後多想多問。"

圖說:帶來"蛇形機器人"的上海浦東新區協和雙語學校的郭秦菘

「大手牽小手」點燃科學思維

今天的論壇上,9位小科學家代表先展示了自己的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付萬嘉感興趣的是,樂器初學者產生擾民噪音的原因分析和降噪實現。小姑娘自己練習鋼琴,生活帶給了她研究的靈感。和她一樣,不少孩子的研究來源於日常的點滴。帶來"蛇形機器人"的上海浦東新區協和雙語學校的郭秦菘說,科學帶給他很多難忘和回憶,感動與歡樂。坐在一旁的科學前輩們認真聆聽,不時頷首表達贊同。

科學思維、科研道路、人工智慧、太空探索、交叉科學……論壇現場,科學時空在此摺疊。小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科學關鍵詞滿場飛,世界頂尖科學家們風趣幽默的語言贏得滿堂彩,「大手拉小手」的睿智碰撞,徹底點燃了少年英才對科學嚮往的熊熊火焰。

圖說:小科學家論壇今天上午舉行

自2013年起,中國科協和教育部實施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英才計劃」),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學研究,進而發現一批有創新潛質的優秀中學生,探索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的創新培養模式。去年,中國科協首次組織「英才計劃」學員參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讓具有科學潛質的青年學子有機會接觸最先進的科學思想。今年,為了拓寬參與論壇少年英才的國際視野,提升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中國科協繼續組織「英才計劃」優秀學員等參與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並專門設計了「少年英才交流對話會」「科學T大會」以及「小科學家論壇」,讓少年英才與世界頂尖科學家交流互動,與朋輩少年英才深入研討,搭建優秀人才成長成才的國際化平臺。

「來自17個省市的學生,能與院士並肩而坐,探討科學教育,這個氛圍非常好。」在此前的「少年對話」活動中,華師大二附中副校長婁維義鼓勵英才少年們,喜歡什麼就玩什麼,不要想太多。面對有同學疑惑「是不是該堅持,旁人眼中冷門得找不到工作的科學興趣呢?」他現身說法,給孩子們舉例說明,「我當年進大學前,工業控制專業相當熱門。可是本科四年後,這個熱門專業徹底冷下來了,很難找到工作。」其實,科學的發展很難預計,學科的未來無人能夠預測。不過,只要在喜歡的領域做一輩子,沒見過沒飯吃的。

「經過這樣一個活動,年輕人能看到很多原來見不到的高度。希望他們在展示自己的同時能有更深的思考,如何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大的貢獻。」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表示。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 郜陽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展現最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小科學家「牽手」大師點燃夢想
    圖說:會議開始前 小科學家向中科院院士楊雄裡請教問題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儘管昨晚剛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T大會,可獲得與「最強大腦」交流的機會,還是讓一顆顆年輕的心為之雀躍,早早來到了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現場,開始了彼此間的思想碰撞。人工智慧、黑洞、納米材料、量子……一個個科學熱詞從他們口中蹦出。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這位生活於一個多世紀前的女科學家以及她的女兒,一直佔據著有關女性與科學故事的「最頭條」。今年,美國女性物理學家安德莉婭·蓋茲與另外兩位科學家一道分享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世界上四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也是居裡夫人之後的第三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
  • 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桌布討論載滿奇思妙想
    11月1日上午,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迎來了一場「元氣滿滿」的活動: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馬大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友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作為頂尖科學家代表現身論壇現場,與來自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位「小科學家」同桌對話。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獨家對話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科學家...
    這位擁有一頭爆炸式的捲髮,笑起來有兩個酒窩的化學家,是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也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在今年5月召開的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餘金權與比利時科學家盧克·塔爾維共同獲得了2019年度「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 從小在長三角長大,餘金權也是新民晚報的忠實讀者,最愛讀體育新聞。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全球「最強大腦」青睞上海?
    當然,預測基礎科學發展還是蠻難的,因此保護好科學家的好奇心尤為重要。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巴裡什說,「我一直問自己和大家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能夠包容足夠的好奇心、想像力和風險,支持人們做各種科學探索?我還沒有找到答案。但要避免的是,讓困難消耗了我們的好奇心。」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促進國際科學界高端對話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辦,此前已舉辦兩屆。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設有開幕式與主題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等多場主題活動,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以及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閉幕 與會者評價「特殊時期論壇如期舉行意義重大」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30餘位中國兩院院士、100餘位各國優秀青年科學家,通過線上視頻和線下出席方式,在上海這座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城市發表演講、交流思想。主辦方表示,這場全球科學盛會將永不落幕: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已規劃落戶於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裡,本屆論壇所有場次活動的視頻均向公眾在線免費開放。
  • 百位科學家雲集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開幕
    本屆論壇將安排開幕式與主題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共同家園峰會、科學態度大師講堂、青年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實驗室論壇、校長論壇、經濟峰會等多場主題活動,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生物、醫學、信息、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和人工智慧、轉化醫學、精準治療、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促進國際科學界高端對話(轉載)
    各位科學家將積極交流思想、推進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延續往屆論壇的成功經驗,青年科學家論壇繼續採用「5張海報」的形式,在每位青年科學家作5分鐘演講後,與頂尖科學家開展5分鐘的一對一交流。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少年論壇——科學T大會,則由多位頂尖科學家、青年科學家和國內50名科學少年、50名中學校長共同組成。頂尖科學家將親自給這些科學少年授課。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莫比烏斯論壇上,斯穆特這樣暢想未來。莫比烏斯帶是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度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一些在平面上無法解決的問題,卻能在莫比烏斯帶上找到答案。去年秋天的那個上午,60餘位科學家坐在莫比烏斯帶旁,攜手探索世界科學的巔峰、科技發明的前沿和人類未來的極限。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疫情之下,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與「上海擔當」
    這三天,「科學天團」的腦力激蕩頻上熱搜這三天,在浦江會客廳發生的星光璀璨的全球大聯動,呈現給世界跨越時空的信心與祥和的力量這幾天,秋意正濃的上海瀰漫著一股濃鬱的「科學的味道」。三天來,近14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準時赴約,「雲」端相聚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
  •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物理...
    【會議通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生物物理峰會 2020-10-2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
    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動能2018年,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方案在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宣布啟動;2019年第二屆頂科論壇上,社區方案全球首次公開展示;今年8月,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拍出了首幅地塊,將建設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日開幕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鍾源)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10月30日在上海開幕。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論壇期間有130餘場科學家獨立演講和70餘場主題峰會,大部分活動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腦洞大開
    有意思的是,三位獲獎得主中,有兩位本月就要飛來上海,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其實,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和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此前已受邀參加今年在上海臨港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有人驚呼論壇發邀請函的莫非神預測?當時他們還非諾獎得主,雖然邀請對象多為諾獎得主,結果這一邀請,他們就得獎了!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30日上午在上海開幕。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等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在10月30日—11月1日,展開理性的交流、智慧的激蕩。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盛大開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現場 圖|WLF獨家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雲啟幕儀式,並與位於臨港新片區的社區現場進行互動;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揭牌,基金會將聚焦科學交流、青年發展、科研轉化未來雙方將在學術資源共享、人才扶持、科學家社區共建和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獨家對話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科學家更多精力要放在解決問題上
    這位擁有一頭爆炸式的捲髮,笑起來有兩個酒窩的化學家,是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也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會員。在今年5月召開的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餘金權與比利時科學家盧克·塔爾維共同獲得了2019年度「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從小在長三角長大,餘金權也是新民晚報的忠實讀者,最愛讀體育新聞。
  • 時政常識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鍾南山做主題致辭
    據了解,為了能夠現場參與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羅傑·科恩伯格和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克服疫情期間的種種困難,早在10多天前就已抵達上海。這兩位科學家均是首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多位頂尖科學家參會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天(10月30日)在上海開幕。論壇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球多位科學家參會,其中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本屆論壇期間將分設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青年科學家論壇、實驗室論壇、英才計劃、少年英才交流活動等多場主題活動,其中包括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