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有多慘?名將隕落,兵力大損,諸葛亮哀嘆

2020-12-06 歷史小兔子

其實蜀國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個,他沒有曹操那麼大的地盤,也沒有東吳經營的時間長,尤其是關羽丟了荊州以後,蜀國的處境更加悲慘,所以劉備傾全國之兵來攻打孫權,並不僅僅是為關羽報仇,更重要的是奪回荊州,劉備這麼做本身也沒有毛病,然而事情發展的不是劉備想像的那樣,這次伐吳讓蜀國雪上加霜,使得好幾位名將隕落,兵力幾乎全軍覆沒,諸葛亮也是一聲哀嘆,那麼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夷陵之戰吧。

劉備

其實當劉備決定傾全國之力討伐東吳的時候,孫權方面也是一片恐慌,孫權趕緊遣使求和,吳南郡太守還寫信勸劉備說:關羽和先帝誰重要?荊州和全國地盤哪個大?他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維護孫劉聯盟,繼續對抗曹操,然而盛怒之下的劉備是看不上東吳的這些做法的,毅然出兵。於是一場大戰開始了。然而在大戰準備期間,劉備陣營就出現各種不利的消息。大將張飛從閬中至於江州,與劉備會師,但在出發前,被部下張達、範強所殺。這還沒開始就損失一員大將。

張飛

接著劉備親率蜀漢軍隊數萬人,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他派遣將軍吳班、馮習、張南率領約三萬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攻入吳境,在巫地(今湖北巴東)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為了防範曹魏乘機襲擊,鎮北將軍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到武陵活動,爭取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起兵協同蜀漢大軍作戰。起初蜀軍水陸並進,但是陸遜率東吳部隊死不迎戰,後來天氣炎熱,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無可奈何,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依傍溪澗,屯兵休整,這一下綿延幾百裡,為陸遜實施戰略反擊提供了可乘之機。

劉備

於是乎,陸遜向孫權匯報,說要反擊了,孫權欣然同意,於是陸遜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於是乎,大戰過後,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這次夷陵慘敗也記入史冊,與曹袁之官渡、魏吳之赤壁並列為三國三大戰役。此次戰役後,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結果諸葛亮花了5年多的時間,休養生息,平定叛亂,才使得蜀軍有再次出山的機會。如果沒有這次慘敗,相信蜀國至少能多堅持數十年。

相關焦點

  • 夷陵之戰劉備最多只損失了5萬人,蜀漢為什麼卻因此一蹶不振呢?
    我認為,夷陵之戰確實是蜀漢興衰的關鍵一戰,但從「興復漢室」的戰略來看,夷陵之敗首責在於諸葛亮的戰略失誤。劉備在失敗後的永安建立行宮,是醒悟之舉;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偏安益州,六出祁山未能成功則是戰略失敗的後遺症。
  • 夷陵之戰之所以失敗,不能全怪劉備,看看他都帶的那些將領
    很多人說如果帶上諸葛亮劉備就不會敗了,今天我們從3個方面的來介紹下,夷陵之戰為何會敗!最大原因就是劉備自己「犯規」了。如此大的戰役卻不帶上諸葛亮對於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一般人了解,就是諸葛亮對劉備伐吳不贊成,所以就沒去,其實這是錯誤的,我覺得有兩點原因。
  • 《皇帝成長計劃2》夷陵之戰怎麼玩 夷陵之戰玩法技巧教學
    那麼遊戲中夷陵之戰怎麼玩?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夷陵之戰玩法介紹 思路詳解。 玩法及思路 建議保證蜀漢的巴西不被攻下或不... 皇帝成長計劃2是一款模擬養成類休閒娛樂遊戲。並且是《皇帝成長計劃》的續作。那麼遊戲中夷陵之戰怎麼玩?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夷陵之戰玩法介紹 思路詳解。
  •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損失究竟有多大?看犧牲的將領數量就明白了!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兩場戰役令人印象深刻,分別為「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場戰役的規模是很龐大的,也非常經典。此外,還有一場戰役同樣讓人震驚不已,就是「夷陵之戰」。這一戰打得有些倉促,但規模卻是不小。蜀漢初建,劉備為了奪回荊州以及為關羽報仇雪恨。諸葛亮等人勸諫無果,由劉備親自率軍出徵東吳。然而,卻大敗於夷陵。
  • 夷陵之戰,劉備死了哪些大將?
    夷陵之戰,劉備死了哪些大將?如果對三國感興趣,那又是那場大戰是必須要熟悉的,那就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公元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結果被孫權偷襲荊州,最終關羽敗走麥城,兵敗被殺。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為了給關羽報仇,盡起蜀國大軍東徵伐吳,此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在這一戰中,吳國大都督陸遜火燒連營,劉備近乎全軍覆沒,逃回白帝城,在憂憤交加中病逝,將蜀國和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那麼在夷陵之戰中,蜀國都戰死了哪些大將呢?
  • 夷陵之戰中,劉備陣營損失有多大?看犧牲的將領數量就明白了!
    夷陵戰役可以說是荊州戰役的延續。這一戰打的有點倉促,但規模不小。蜀漢初建,劉備欲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諸葛亮等人勸說無效,劉備親自率軍前往東吳。而後,卻大敗於夷陵。這場戰役給蜀漢以沉重打擊,使新建立的政權再次陷入不穩定的局面。那麼,蜀漢在這場戰鬥中損失有多重?
  • 來看看這些蜀漢後期名將武力值有多高
    為什麼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說法呢?就是因為在後三國時代,蜀漢能徵善戰的將領實在是太貧乏了,跟前期天下名將智者騷操作應接不暇相比,後期實在有點平淡,畢竟吃慣了山珍海味一下子要去吃青菜豆腐,誰受得了?
  • 夷陵之戰中,蜀漢到底損失多少大將?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
    夷陵之戰中,蜀漢到底損失多少大將?此人的陣亡,影響蜀國的國運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和東吳政權發生的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也是古代軍事上一次非常著名的防禦戰。此戰蜀漢損兵折將、元氣大傷,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根本原因,而這一戰裡劉備到底損失了哪些大將?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這個話題。一、黃忠黃忠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的,作為蜀漢五虎大將之一的黃忠在這一戰中是先鋒大將,在行軍途中,不慎被東吳將領馬忠偷襲,被一箭射進了肩窩,回到營地後不久就陣亡了。
  •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其實夷陵之戰時,蜀國的參戰將領陣容也是非常寒酸,甚至連廖化都沒得用。歷來人們提起夷陵之戰,蜀軍之所以慘敗,全是由於劉備以怒興師,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在和吳國對峙過程中被陸遜擊潰的。劉備作為一國之君,一軍之帥,當然要對失敗負主要責任,但是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我們看看蜀軍的參戰將領陣容就知道了。
  • 《三國志》中的將相,只有諸葛亮、陸遜單獨立傳,陸遜憑什麼?
    不過萬事都有例外,如同司馬遷的《史記》一樣,那些特別厲害的人物總是可以有特殊的待遇,比如項羽,不是皇帝,卻享有本紀,而在《三國志》中也恰好有兩位這樣的人物,一是諸葛亮,二是陸遜。
  • 夷陵之戰中,為何劉備麾下都是資歷很低的將領?劉備已經盡全力了
    在此之後,劉備一邊讓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以防止曹丕乘機進攻,一方面則安排馬良到武陵一代活動,並爭取到了當地部落首領沙摩柯的幫助,當時五溪蠻夷總計一萬多人加入到蜀軍之中,隨劉備一同出兵伐吳。孫權見蜀軍來勢洶洶,他不得不啟用陸遜為大都督,統領朱然、潘璋、韓當和孫桓等共五萬人開赴前線,抵禦蜀軍,同時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孫權向曹丕俯首稱臣。
  • 千古名相諸葛亮,確有真才實學,還是浪得虛名
    第一位便是與諸葛亮同時代,也是堪稱最難纏的對手的司馬懿,司馬懿曾評價諸葛亮是:「亮慮多決少。」「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第二位,則是來自史官陳壽的妙筆:「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第三位則是我們開國領袖的評斷:」其始誤於隆中對,千裡之遙而二分兵力。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同樣兵敗,為什麼馬謖被殺,而趙雲只是被降級
    夷陵之戰後,蜀國國力大減,丞相諸葛亮輔佐幼主劉禪勵精圖治,休養生息。終於在公元228年的時候,諸葛亮認為伐魏的時候到了,於是兵分三路,揮師北上。眾所周知,此戰中曹魏名將曹真派張郃迅速攻下了街亭,迫得蜀軍撤退。此戰之後,鎮守街亭的蜀將馬謖被斬殺,其屬下除了沒有任何損失的王平之後,也大都下場悽慘,後世之人在分析此事的時候,也大都認為如果馬謖不敗,歷史可能會改寫。
  • 三國24名將排名:三國演義二十四名將是誰?
    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淪為遊俠時挑死黃巾餘黨裴元紹,汝南時為救劉備一槍擊殺高覽,又三十合擊退張郃,劉備與曹操對陣時曾經與許褚對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在血戰長坂坡中,打敗許褚、張郃、張遼、徐晃、夏侯惇等眾多猛將,殺死曹營50多位名將,救出劉備之子劉禪。
  • 在劉備心中,有一個人的分量,已經超過了諸葛亮
    劉備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建立蜀漢政權,除了靠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之外,還靠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龐統、法正等人的輔佐。在這些人中,劉備最在乎的不是諸葛亮,也不是關羽和張飛,而是另有其人,這個人在劉備心中的分量,已經超過了諸葛亮。
  • 《皇帝成長計劃2》夷陵之戰怎麼打 夷陵之戰打法攻略
    那麼遊戲中夷陵之戰應該怎麼打?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夷陵之戰打法講解。   困境 首先是困境 如圖... 皇帝成長計劃2是一款模擬養成類休閒娛樂遊戲。並且是《皇帝成長計劃》的續作。那麼遊戲中夷陵之戰應該怎麼打?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夷陵之戰打法講解。
  • 諸葛亮七星陣也難續命,他到底得了什麼病?說出病名你可能不信
    諸葛亮七星陣也難續命,他到底得了什麼病?說出病名你可能不信 導語:要說歷史上最完美的幾個人,諸葛亮肯定是位列其中。當劉備夷陵之戰戰敗後,臨危受命,繼續輔佐後主劉禪。在平定了南中的叛亂後繼續修生養息幾年,等兵精糧足後迅速開展北伐大業。最後因為後主劉禪的無能,蜀國國力微弱,心力交瘁之際得知命不久矣,未能成功向天借命,最終隕落在五丈原上。當年他到底生什麼病,這是一個千古謎團
  • 關羽算不算名將,為何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數萬精兵一鬨而散?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攻魏戰略,即「出秦川」與「出荊州」,兩路夾攻魏國,「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