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備心中,有一個人的分量,已經超過了諸葛亮

2021-01-18 瞿凱明

劉備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建立蜀漢政權,除了靠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之外,還靠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龐統、法正等人的輔佐。

在這些人中,劉備最在乎的不是諸葛亮,也不是關羽和張飛,而是另有其人,這個人在劉備心中的分量,已經超過了諸葛亮。

有人說,諸葛亮在劉備心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無人能超越,是的,劉備治理內政和外交,主要靠諸葛亮,諸葛亮是很重要,但是,有一個人在劉備的心中,曾一度超過了諸葛亮,這個諸葛亮也承認過,自己比不上他,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法正,為什麼說法正在劉備的心中分量很重呢?

法正本來是益州劉璋的人,劉備率兵攻取益州時,法正投降了劉備,從此就追隨劉備,為劉備出謀劃策,特別是在定軍山一戰中,法正出謀,幫助劉備和黃忠,一戰斬殺曹魏名將夏侯淵,取得大勝,為劉備拿下漢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法正的謀略,就連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也非常佩服,史書記載,諸葛亮每奇正智術。

那麼,劉備為什麼很看重法正呢?通過三件事,可以證明。

其一,劉備伐吳,要給關羽報仇,諸葛亮和趙雲等人屢次勸諫劉備,不要伐吳,主要敵人曹魏,但是,劉備不聽,執意伐吳,打孫權,結果夷陵之戰遭到慘敗,令蜀漢元氣大傷。

當時,諸葛亮沉痛地說,如果法正還在,肯定能制止皇上伐吳。

《三國志 法正傳》記載: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徵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從這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話劉備都不聽,劉備卻能聽法正的,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分量。

其二,劉備在戰場上,與曹操作戰,作戰不利時,不肯撤退,無人敢勸諫,這時,法正出面,劉備立即就撤退了。

當時,箭如雨下,形勢非常危險,法正衝到劉備前面,劉備趕緊說,孝直趕緊躲箭,法正說,主公都親冒箭雨,我怎麼能惜命呢?劉備一看,趕緊帶著法正撤退了。

《三國志》注引: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從無人敢勸諫劉備,到法正出面,成功勸阻,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

其三,法正這個人睚眥必報,別人惹了他,他就會打擊報復,有人報告了諸葛亮,讓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卻不敢管,還為法正開脫。

《三國志 法正傳》記載: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連執法嚴明的諸葛亮都不敢管法正,都奈何不了法正,可見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分量,絕對是很重很重的。

法正去世之後,劉備非常傷心,連續很多天傷心流淚,追諡法正為翼侯,這也是劉備在世時,唯一追諡的人,連關羽和張飛都沒享受到這個待遇。

相關焦點

  • 三國最有權勢的人物,金色的眼睛一句話揭示了諸葛亮和劉備的結局
    三國最有權勢的人物,金色的眼睛一句話揭示了諸葛亮和劉備的結局。司馬徽,不要叫水鏡先生(?——208 ),他知道如何善用人,並且有很高的能力。司馬徽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他是諸葛亮、徐庶和司馬懿的老師。這三個人應該彼此熟悉。他們都屬於三國負責世界事務的部長,這充分顯示了司馬徽的地位。
  • 劉備為何近龐統遠諸葛亮?只因龐統具備一個諸葛亮沒有的「美德」
    很多人都感到奇怪: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劉備也是當世梟雄,而且一貫以知人善任著稱,但是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龐士元,諸葛亮被留在荊州看家;龐統犧牲後才緊急招諸葛亮張飛黃忠趙雲馳援,而平定了益州有了法正法孝直之後,諸葛亮又靠邊兒站了——劉備去跟曹操徵漢中
  •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接連敗退,真相終於曝光,太讓人心寒了
    圖為諸葛亮演員劇照新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場面讓人印象深刻,那曾助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為何在劉備死後就接連敗退呢?其實,很早就有歷史學家說出了諸葛亮屢戰屢敗的原因,該學家表示,劉備死後給諸葛亮留下了其最不想去處理的問題,這就是蜀國多年徵戰所消耗的國力以及孫劉聯盟的破裂,而奉行事必躬親的諸葛亮勢必會因此而最終累死。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諸葛亮在死後甚至都沒有經過真正高規格的厚葬就被後世隱藏了起來,可以說是十分寒心。
  • 夷陵之戰中,為何劉備麾下都是資歷很低的將領?劉備已經盡全力了
    當時東吳與蜀漢的國界已經移到巫山附近,於是劉備讓吳班、馮習與張南等人率領三萬大軍奪取兩國之間的主要通道三峽峽口,就此進入吳地,當時劉備曾一度擊破了東吳將士李異和劉阿等人,就此佔領秭歸。在此之後,劉備一邊讓黃權駐紮在長江北岸以防止曹丕乘機進攻,一方面則安排馬良到武陵一代活動,並爭取到了當地部落首領沙摩柯的幫助,當時五溪蠻夷總計一萬多人加入到蜀軍之中,隨劉備一同出兵伐吳。
  •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歷來人們提起夷陵之戰,蜀軍之所以慘敗,全是由於劉備以怒興師,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在和吳國對峙過程中被陸遜擊潰的。劉備作為一國之君,一軍之帥,當然要對失敗負主要責任,但是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我們看看蜀軍的參戰將領陣容就知道了。夷陵之戰時,雖然五虎上將中,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都已經不在了,但是趙雲還在。
  •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罕見地大怒殺人,因為什麼事情?
    在諸葛亮剛剛去世不久,劉禪就罕見地大怒殺人。因為有一個大臣詆毀諸葛亮,劉禪在盛怒之下把他處死。說起來諸葛亮對這個大臣還有恩,但是他不知道知恩圖報,也看不清局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個人物——李邈。"李氏三龍"李邈的家族在蜀漢,或者說在益州還是頗具有一定的能量的。在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以及《華陽國志》中都提到了李氏兄弟。
  • 諸葛亮借東風:用科學解釋不了,王東嶽給了答案,不能否定其存在
    三國演義中爭議比較大的應該算是諸葛亮借東風,按照我們正常人的思維,諸葛亮去做了一場法事,然後真的就起風了。這個未免太可笑,而且從各種科學依據來分析,這件事都是很荒唐的,那麼有沒有可能是真的呢,其實這本身屬於玄學,你用科學解釋不了。
  • 曹魏將領降蜀,劉備竟授其鎮北大將軍,劉備就不怕他是間諜嗎
    常讀《三國演義》總是讓人熱血沸騰,手中恨不得也能有一把青龍偃月刀,騎著赤兔馬和群雄逐鹿天下。細數三國風流,諸葛亮獨佔鰲頭,想當年劉皇叔懷天下大志三顧茅廬,諸葛亮認主隆中獻策,只一張地圖,就讓劉皇叔有了未出隆中先有三分天下的豪氣。
  • 夷陵之戰之所以失敗,不能全怪劉備,看看他都帶的那些將領
    很多人說如果帶上諸葛亮劉備就不會敗了,今天我們從3個方面的來介紹下,夷陵之戰為何會敗!最大原因就是劉備自己「犯規」了。如此大的戰役卻不帶上諸葛亮對於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一般人了解,就是諸葛亮對劉備伐吳不贊成,所以就沒去,其實這是錯誤的,我覺得有兩點原因。
  • 諸葛亮到底得了什麼怪病?連七星陣都難以續命,病名聽著耳熟
    而蜀漢政權作為劉氏後裔建立的一個國家,相當於一個小的「漢朝」,因此劉皇叔劉備寄託了許多人很深的感情,所以附著劉備的諸葛亮也被人們特別的尊敬。本來在劉備和諸葛亮的治理下,蜀漢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很有可能恢復曾經的天下,但是隨著諸葛亮五丈原身死,這一切都成為了過眼雲煙,飽經戰亂的杜甫想到這裡寫下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為何諸葛亮到死也不重用五虎上將趙雲,原因是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很多人都知道諸葛亮,他不僅改寫了中國歷史,也把當時的軍事政治鬥爭推向了新的高潮。年輕的劉備四處遊歷,在結識諸葛亮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領導核心,包括關羽、張飛、趙雲等等。
  • 三國:為什麼趙雲死了諸葛亮只是哭,而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吐血?
    蜀漢建興6年,諸葛亮士兵康馬莊,糧草豐裕,準備北伐。突然颳起了大風,吹起了法庭前的松樹。孔明看到大事不好,打一分也要「打敗隊長!」說。大家都不相信,在喝酒,在喝酒,突然趙雲的兩個兒子來看丞相。孔明大為驚訝,把杯子扔在地上說。「結束了,子龍不見了!」「兩個人進來哭著說。」
  • 諸葛亮七星陣也難續命,他到底得了什麼病?說出病名你可能不信
    諸葛亮七星陣也難續命,他到底得了什麼病?說出病名你可能不信 導語:要說歷史上最完美的幾個人,諸葛亮肯定是位列其中。年輕的時候被劉備三顧茅廬所打動,給劉備制定了今後的戰略目標後當即出山,赤壁之戰的一把大火讓世人知道了這個名字的含金量,接著瞬間拿下荊州全境,世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通過眼線裡應外合拿下益州全境讓劉備成功建立蜀漢,三分天下。當劉備夷陵之戰戰敗後,臨危受命,繼續輔佐後主劉禪。在平定了南中的叛亂後繼續修生養息幾年,等兵精糧足後迅速開展北伐大業。
  • 三國時代的大發明家諸葛亮,有哪些作品?
    熱愛遊戲的男生都知道,遊戲裡面有很多的人物,這些人物有很多的兵器,不同的兵器作用不同,選擇適當的武器可以特定的情境中快速的殺死對方,戰勝敵人。其實戰場上也不例外,兩軍對抗,能者獲勝。面對強大的敵人,首領和將士們是戰爭的關鍵,但戰爭的殘酷,光靠肉體凡胎,是遠遠抗衡不了的。
  • 劉邦和劉備都是從漢中發家,為何劉邦能統一全國而劉備不能?
    在當時劉備的蜀漢政權人才上能人也不算少,文有孫乾、簡雍 、諸葛亮 、馬良、蔣腕、法正、鄧芝、馬謖、向朗等,武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 、黃忠、魏延、嚴顏、黃權、關平、劉封等,但是對於漢末來說,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最不濟的孫權也有著可以匹敵劉備的文武集團,太史慈、甘寧、周泰、黃蓋、韓當、程普、凌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張昭、顧雍等等,這些隨便哪一個都可以和劉備的文武集團對抗,曹操就更不用說了,作為三國時期的梟雄
  • 劉備為什麼判斷馬謖不可大用?可能是因為這件事的關係
    劉備、諸葛亮、馬謖之間有一件事情,相信大家都清楚。劉備提醒諸葛亮說,馬謖不可大用,諸葛亮當了耳旁風。結果在諸葛亮一伐的時候,諸葛亮重用馬謖,讓他去守街亭。馬謖違背諸葛亮的命令,一頓騷操作把街亭給丟了,導致一伐的失敗。很多人根據這件事判斷劉備有識人之明,比諸葛亮更加會用人。馬謖還沒有出現「街亭之戰」這樣的重大失誤,劉備就看出他不堪大用,證明劉備確實有獨到的眼光。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諸葛亮聽到徐庶在曹的遭遇,悲嘆5個字,預言了蜀國滅亡的必然
    劉備能夠得到諸葛亮,還要多虧一個人的指點,這個人就是徐庶。談及他總會想到這一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根據三國志的記載,他應該是第一個歸入劉備手下的一個比較厲害的謀士,不過說實在的,其實徐庶真正的存在,在那個時代並不是真的很重要,沒有達到不出謀劃策就會威脅到曹操一方的存在。
  • 諸葛亮臨死前,阿鬥問了一句話,讓諸葛亮後背發涼:原來你是裝傻
    諸葛亮臨死前,阿鬥問了一句話,讓諸葛亮後背發涼:原來你是裝傻 扶不起的阿鬥,這句話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從始至終大家都認為劉禪不是合格的君王,他把自己父親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送給他人,但是他真的傻嗎?當時在諸葛亮即將去世的時候,劉禪問了一句話,這個話讓諸葛亮意識到了其實他並不傻。
  • 劉備如何「發家」?一半靠人品,三分靠謀略,二分靠武力
    而此時,曹操攻打徐州的陶謙,使劉備又看到了機會,說自己要去支持陶謙,其實,等於去投奔陶謙。 於是,陶謙讓劉備駐守小沛,臨終前將徐州交給了劉備。這可是一份大禮,劉備沒靠一兵一卒就拿到了一座城池。其實,陶謙就是看重劉備,覺得劉備可以委以重任。 而陶謙也確實有眼光,劉備沒讓他失望。
  • 孔明一出而天下苦,諸葛亮如何成了千古聖人?
    諸葛亮是公認的千古聖人,然而以今人的角度看,這個人物是有相當大的問題的。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基本已經統一了中國北方,按照劉備的說法:「今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