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在恐龍崛起時期就能使用公共廁所的像犀牛一樣的古爬行動物

2020-12-08 生物谷

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組大型草食性爬行動物也許早在距今2.4億年前就已經用上公共廁所了。該發現是關於非脊椎動物中的大型草食性動物使用公共廁所的已知第一個證據。

一些哺乳動物能進行複雜的排便,其中的個體在被稱為「公共廁所」的一個單一的、相對較小的區域排便。這些公共廁所有幾個生態功能,其中包括個體之間的溝通和防止疾病。在大型草食性動物中,這種行為被認為僅限於哺乳動物,在化石記錄中所留下的記錄也很差,一般僅限於晚「新生代」。

Lucas Fiorelli及同事發表了在阿根廷西北部一個地點「中三迭世」時期(距今約2.4億年前)存在公共廁所的證據。作者報告了由名為「二齒獸」的一組與犀牛相似的草食性哺乳動物祖先產生的數百堆已成化石的糞便的發現。這些化石「公共廁所」比以前的記錄早2.2億年,對於一種非哺乳類的脊椎動物來說已知還是第一次。這些發現表明,哺乳類的排便方式和社會行為在哺乳動物的遠親中是存在的。(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Scientific Reports            doi:10.1038/srep03348

The oldest known communal latrines provide evidence of gregarism in Triassic megaherbivores

Lucas E. Fiorelli,Martín D. Ezcurra,E. Martín Hechenleitner,Eloisa Argaaraz,Jeremías R. A. Taborda,M. Jimena Trotteyn,M. Belén von Baczko& Julia B. Desojo

Defecation in communal latrines is a common behaviour of extant mammals widely distributed among megaherbivores. This behaviour has key social functions with important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Herbivore communal latrines are only documented among mammals and their fossil record is exceptionally restricted to the late Cenozoic. Here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several massive coprolite associations in the Middle-Late Triassic of the Chaares Formation, Argentina, which represent fossil communal latrines based on a high areal density, small areal extension and taphonomic attributes.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 (size, morphology, abundance and coprofabric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kannemeyeriiform dicynodonts indicate that these large synapsids produced the communal latrines and had a gregarious behaviour comparable to that of extant megaherbivores. This is the first evidence of megaherbivore communal latrines in non-mammal vertebrates, indicating that this mammal-type behaviour was present in distant relatives of mammals, and predates its previous oldest record by 220Mya.

 

相關焦點

  • 像犀牛一樣的白堊紀食草恐龍——角龍
    本文為《延吉龍山恐龍化石群》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恐龍的簡介,恐龍生活的時期和恐龍的分類
    先來看一下恐龍生活的時期吧:三疊紀晚期,是有恐龍生活的早期時代,那時候的地球,是一塊巨大的陸地,叫盤古大陸,有雨林,有沙漠,氣候溫暖,沒有冬季。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劇烈的爆炸……黑色的塵埃鋪天蓋地,充斥著大氣層,擋住了陽光……植物停止生長數百萬生物滅絕,包括恐龍。來看幾個名詞解釋,更多了解恐龍:●恐龍生活在「史前時期」。「史前時期」是指人類開始記錄歷史之前的時期。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地球經歷七個世,究竟發生了什麼?
    恐龍滅絕學術上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發生在距今6600萬年前,這個滅絕事件標誌著中生代的結束,之後地球便迎來了新生代。在始新世時期,鯨類由最早的狗一樣大小的印多霍斯獸和巴基斯坦鯨一路演化出了體長可達20米的龍王鯨(Basilosaurus)!
  • 這種怪獸長相奇怪,是所有哺乳動物的祖先,比恐龍還早統治地球
    在三疊紀晚期的時候,地球出現了恐龍,那時候的它們統治著地球,生存了幾億年。那麼在這種古老的動物出現之前還有其他龐然大物存在嗎?答案是存在的,那又有什麼動物比恐龍在更早時期統治地球呢?它就是一種古爬行動物,這種動物就叫水龍獸,屬於哺乳動物,它出現在二疊紀末,直到滅絕後恐龍才出現在三疊紀末,生物學家認為它是全部哺乳動物的祖先,包括人類在內。水龍獸的脖子粗大又短,與如今鱷魚的脖子很相似,整個身軀就像一個大水桶一樣,與如今的豬或者河馬非常像,還有它的四肢跟犀牛的四肢也很像。水龍獸的身體外貌特徵和現在的各種哺乳動物都很像,只有它的頭部看起來比較古老。
  • 真實恐龍和《侏羅紀世界》一樣嗎?聽中國古動物館館長講化石的故事
    他甚至在書中加入了一段真實存在的DNA序列;而導演史匹柏的銀幕版本更是塑造了一代人對於恐龍的想像——蜥蜴般的粗糙外皮和鱗片、從棕到綠的暗淡顏色、體形驚人、製造可怕的破壞……直到今天,大部分人心目中的恐龍,依然是這樣的形象。然而你不知道的是,當年讓我們迷戀的《侏羅紀公園》和許多童年時期默認的「常識」,都已經在這20年內被顛覆。
  • 怎樣判斷恐龍性別?他們又是如何交配的?
    那麼,恐龍在向異性展示完後,它們到底是怎麼交配的呢?「雖然沒有恐龍交配的直接證據,但可以通過鳥類和鱷魚等現生動物的交配行為來進行推測。幾乎所有爬行動物和現代鳥類會把精子產在雌性體內,所以恐龍也應該如此。」徐星說。徐星介紹,鳥類可以算是活的恐龍,它們於1.5億年前從恐龍的一個分支中演化而來,並頑強存活至今。
  • 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鳥類是恐龍嗎?
    人類對恐龍這種從未謀面的史前動物的研究並不充分,恐龍最早給人的印象是和蜥蜴類似的動物,以現代的生物學角度分析恐龍到底屬於哪種動物嗎?恐龍和鳥類屬於爬行動物嗎?是的,恐龍傳統上被認為是「爬行動物」。由於是恐龍的後裔,因此有人認為鳥類也應該被歸類為「爬行動物」,就像非鳥類恐龍、魚龍、翼龍、蛇頸龍、鱷魚、烏龜、蜥蜴等一樣被認為是爬行動物。傳統的分類法沒有這樣做,這意味著該方法存在固有的缺陷,我們可以說所有恐龍和鳥類都是從爬行動物祖先演化而來的,鱷魚也是如此。這已經涉及到了複雜的分類學。
  • 恐龍繁衍之謎要到哪裡找答案
    那麼,恐龍在向異性展示完後,它們到底是怎麼交配的呢?   「雖然沒有恐龍交配的直接證據,但可以通過鳥類和鱷魚等現生動物的交配行為來進行推測。幾乎所有爬行動物和現代鳥類會把精子產在雌性體內,所以恐龍也應該如此。」徐星說。   徐星介紹,鳥類可以算是活的恐龍,它們於1.5億年前從恐龍的一個分支中演化而來,並頑強存活至今。
  • 中三疊晚期的貴州龍竟然還是恐龍的遠房親戚?
    之前被臨夏的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所吸引,早白堊世時期(中生代最後一個紀),晚白堊世時期,以及晚漸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早更新世等所誕生的古生物的化石均收藏在此。但後來在黔西南興義的貴州龍博物館裡的時候,我發現生存在中三疊晚期的「貴州龍」竟然比和政羊還要早2億年(和政羊生存在晚中新世)。那麼「貴州龍」是龍嗎?或者跟恐龍一樣?
  • 恐龍時代,最厲害的恐龍是什麼?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在恐龍時代,最厲害的恐龍是什麼呢?我認為是阿根廷龍。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食肉恐龍的「霸主」恐龍是一種生活在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的一類爬行動物,從現在對恐龍的定義看,它們泛指在陸地上生活的蜥臀目和鳥臀目動物的總稱。
  • 恐龍如何「造恐龍」呢?答案可能讓你大吃一驚
    同理,身為鳥類祖先的恐龍,非常可能和鱷魚及原始鳥類一樣,擁有單一丁丁。而鴕鳥和鴨子雖然有陰莖,但它們不像恐龍有一根又粗又大的尾巴,因此參考價值有限。鱷魚則和恐龍同樣有大尾巴,但是它們是趴在地上的,和恐龍直立的站姿也不同,加上鱷魚主要都是在水中交配,因此也不能直接套用在恐龍身上。
  • 鱷魚跟恐龍是同一時期的動物,為何它沒有像恐龍一樣滅絕呢?
    地球上一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其中第五次大滅絕就導致稱霸地球的恐龍全部滅絕了。不過有些動物卻憑藉自己本事,在大滅絕時期火了下來,鱷魚就是跟恐龍同一時期的動物,它為何沒有像恐龍一樣滅絕呢?難道當時的火山爆發、氣溫變化不會影響鱷魚嗎?
  • 恐龍時期的蟑螂究竟有多大?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蟑螂是地球現存的最古老的物種之一,甚至可能比恐龍時期還要久遠。恐龍時期指的是2億多年前至6000多萬年前的中生代(包含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紀),那個時代地球上的動物體型都很大,恐龍便是其中的代表,最大的阿根廷龍體長超過40米,重量100噸以上,簡直是巨無霸。
  • 海洋裡最兇猛的恐龍,恐龍時期的海洋霸主你都知道嗎?
    注意以下幾種遠古海洋動物只是名字帶有龍,並不是恐龍,下面簡稱為海洋恐龍史前時期海洋中生活著各種強大的動物,除了體型較小的動物外,還有稱霸海洋的超級霸主,它們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掠食者,沒有任何動物能夠與之匹敵
  • 在恐龍出現之前,地球上的生物是什麼樣子?
    很久以前,恐龍在地球上漫遊,它們生活,它們捕食,它們殺戮,它們統治。然後地球被一顆和羅德島差不多大的小行星擊中,恐龍滅絕了,哺乳動物崛起,人類隨之出現。然而,在恐龍統治地球之前,地球是什麼樣子?在本章節中,我們將探索在恐龍主宰地球之前,那些統治地球的奇特物種,我們將遇到巨型昆蟲和可怕的節肢動物以及一些人類最早的親戚。
  • 《與恐龍同行》關於恐龍的知識-搜狐母嬰
    所有關於恐龍的知識  異龍----讀作Al-oh-SAW-us  高12米(39英尺)  異龍(意思是「其他爬行動物」)是侏羅紀時期最大的食肉動物之一。尾椎骨像球棒一樣融合在一起,基尾靈活。尾端大骨是一個毀滅性的防禦性武器,揮舞反攻擊天敵。甲龍大腦的腔分析顯示部分最發達的大腦是專門服務嗅覺的。
  • 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中出現恐龍?
    恐龍是一種種類繁多的爬行動物,在人類出現以前就已經滅絕了,因此恐龍和人類絕對不可能有交集。然而在一幅1562年的油畫上,卻出現了類似於恐龍的生物和畫中人物在一起的場景。早已滅絕的龐然大物恐龍首次出現在三疊紀時期
  • 化石卵的發現和南極洲的發現,顯示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發現的化石卵顯示,早期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就像海龜、蛇和蜥蜴的卵,而不是今天鳥類卵的硬殼。根據周三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恐龍很可能會生硬殼蛋。自然。但是,某些類型恐龍化石記錄中缺少卵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們是軟殼的。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恐龍早期歷史上沒有明確的硬殼恐龍蛋。
  • 恐龍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原來東西方對恐龍的稱呼差距那麼大
    難怪古代帝王們要自詡為「龍種」了。龍的樣子是很怪的,但在漢代以前基本上像一條長有人首的大蛇,以後經過人們不斷藝術加工,龍的形象變複雜了。它的頭似馬,鼻似牛,角似鹿,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鷹……在許多地方我們都能見到龍的形象。如在廟宇中、古代繪畫或器具上,以及皇帝的龍袍上等等。
  • 歷史:二疊紀時期,二疊紀時期的史前生活!
    二疊紀是古生代最後一個時期,之前是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和石炭紀。氣候和地理。與前一個石炭紀時期一樣,二疊紀時期的氣候與其地理位置密切相關。大部分地球的陸地仍然被封鎖在Pangea超大陸,遠程分支包括現今的西伯利亞,澳大利亞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