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現身上長滿尖刺的新恐龍!

2021-01-11 齊魯壹點

山東發現身上長滿尖刺的新恐龍!

山東是中國恐龍化石資源豐富的地區,也是新中國建立後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進入21世紀之後,古生物學家在諸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並且發現了豐富的化石。最近,根據一塊化石,一種新的山東恐龍被命名,它就是諸城中國甲龍。

中國甲龍的化石僅僅只有一塊右側腸骨,其編號為ZJZ-183,發現於山東省諸城市龍都街道見屯社區臧家莊村,地層為上白堊統王氏群紅土崖組下部。這塊化石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被發現,直到最近才被研究發表。

圖註:發現化石的位置,圖片來自論文

圖註:一塊腸骨,而且不完整,圖片來自論文

中國甲龍(Sinankylosaurus),屬名來自「Sinae」(意為「中國」)、「Ankylo」(意為「癒合的」)及「saurus」(意為「蜥蜴」),意思是「來自中國的癒合蜥蜴」。中國甲龍的模式種名為諸城中國甲龍(Sinankylosaurus zhuchengensis),種名則是代表了發現其化石的山東省諸城市。關於中國甲龍的研究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地質通報》上,論文名為《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作者是來自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和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的工作人員。

中國甲龍長什麼樣子呢?其實我們並不確定,因為化石僅僅包括了一塊不完整的腸骨,所能提供的信息真的是非常有限,甚至都無法確定中國甲龍屬於甲龍科還是結節龍科,只能確定其屬於甲龍亞目(Ankylosauria)。

圖註:甲龍科(左)和結節龍科(右)的區別,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腸骨(紅色)在甲龍類身上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既然屬於甲龍亞目,那麼中國甲龍肯定是腦袋較小,身體粗壯,以四肢緩慢行走的。在中國甲龍的背上和四肢等部分長有堅硬的骨片和尖尖的骨刺,這些結構組成了一層「鐵布衫」,能夠有效防禦食肉恐龍的攻擊。至於中國甲龍的尾巴上有沒有能夠作為武器的堅硬骨錘,我們就不得而知啦。

除了中國甲龍的外形和身體特徵,關於中國甲龍的長度和重量也是未知的,儘管新聞報導中介紹其長度可達10米,但是它的體長可能只有5米,體重接近2噸。關於中國甲龍的認知還需要更多的化石材料,我們目前所知道的其實是非常有限的。

圖註:縉雲甲龍與人類的體型對比,中國甲龍的體型應該相似,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發現化石的地層,我們得知中國甲龍生活在距今7500萬年前晚白堊世的中國山東,當時的山東是恐龍的樂園,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恐龍。除了中國甲龍,這裡還有同屬於甲龍亞目的繪龍(Pinacosaurus),屬於角龍下目的中國角龍(Sinoceratops)、諸城角龍(Zhuchengceratops)及坐骨角龍(Ischioceratops),屬於腫頭龍類的微腫頭龍(Micropachycephalosaurus),屬於鴨嘴龍類的山東龍(Shantungosaurus),屬於蜥腳類的諸城巨龍(Zhuchengtitan)。

圖註:白堊紀時山東的復原圖,作者:趙闖

上面介紹的全部都是植食性恐龍,當時的頂級掠食者是諸城暴龍(Zhuchengtyrannus),這種「袖珍霸王龍」是晚白堊世時期山東的王,它不僅能夠捕殺像山東龍這樣的大型植食性恐龍,也能夠捕殺中國甲龍。不過考慮到中國甲龍的數量較少,而且與諸城暴龍的生活環境可能並不重疊,所以它不是諸城暴龍食譜上的主菜。

圖註:山東龍復原圖,作者:趙闖

圖註:諸城暴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甲龍是晚白堊世諸城恐龍動物群最新的成員,它的研究命名也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的物種多樣性。縱觀晚白堊世坎帕階的北半球,特別是亞洲東部和北美洲,兩地有著種類構成相似恐龍動物群,也顯示了當時恐龍動物群存在著跨洲際的遷移和交流,這些化石證據為我們研究恐龍的生物地理分布和演化關係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參考資料:

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陳軍(2020)「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地質通報39 (7): 958–962.

壹點號江氏小盜龍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山東諸城挖出30噸鑲滿恐龍骨骼化石礫巖
    「龍立方」鑲滿恐龍身體各個部位的化石。新華社 發新華社濟南7月3日專電 中國考古人員近期對山東諸城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恐龍澗化石隆起帶進行研究性發掘時,發現一塊長5米、寬3米、高近2米,重逾30噸,鑲滿恐龍身體各個部位化石的礫巖,被形象地稱為「龍立方」。
  • 中國發現長羽毛巨型恐龍化石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4月9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導,科學家近日在中國遼寧省境內發現了一種新的長有羽毛的巨型恐龍。這一恐龍新物種是暴龍的遠親,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大型長有羽毛的動物。  古生物學家已經知道,恐龍家族的某些成員是長有羽毛的。但是,此前已知的有羽恐龍大多體形相對較小。
  • 從長相到名字都拉風,巴西發現新恐龍「長鬃矛神龍」
    光是「長鬃矛神龍」這名字,就夠在人們心中留下一點印象,但除此之外,長鬃矛神龍更有難以錯認的外形。新恐龍:「長鬃矛神龍」最近,德國科學家仔細分析幾塊巴西發現的化石後,證實發現一種全新、外形又搶眼的恐龍「長鬃矛神龍」(Ubirajara jubatus)。
  • 「中國龍城」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吳書光)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連鳥都不敢落下,長滿尖刺,嫩枝被人當食物
    在山中,有一種灌木,灰色的樹皮,淡灰棕色的小枝,莖幹長滿了粗壯的尖刺,初生的枝芽像是包莖狀,也像是剛長出的鹿角。外觀上,有點像是更為常見的「香椿」。平常進山時,遠遠看見它,我們都會自覺的繞開,就怕被它扎傷。在農村,我們把它稱之為「刺樹椿」(簡稱:刺椿)、「虎陽刺」、「刺龍苞」、「鳥不宿」、「刺龍柏」等,是五加科楤木屬植物。
  • 男子散步時發現一隻身上粘滿仙人掌的「奇怪動物」,看著都覺得疼
    美國男子麥克斯在散步時發現了一隻長相奇怪的小動物,當他走近時,他驚奇的發現這隻小動物全是竟布滿了仙人掌。仙人掌那長長的尖刺都刺進了它的肉裡,光看著都讓人覺得疼。由於它的頭上也粘滿了仙人掌,根本無法看出這究竟是個什麼動物。
  • 山東諸城發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緬甸琥珀中發現新恐龍,比蜂鳥還小,但還有比它更奇怪的恐龍
    3月12日,中美加三國科學家在緬甸白堊紀地層的琥珀中發現一種新的恐龍品種,大約生活在9900萬年前。新發現琥珀中的恐龍頭骨記得小學有篇課文曾講過,琥珀裡為啥會有小蟲子,但有恐龍還真是沒想到。新發現恐龍的復原圖①比蜂鳥還小根據頭部的大小,科學家們推測,它們的身體總長約為5釐米,這比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吸蜜蜂鳥還要短0.5釐米。
  • 恐龍出沒請注意!山東發現恐龍足跡,Toread熱推「恐龍衣」
    招人喜愛的「布魯」它的親戚有可能在山東生活過就在昨天中美澳恐龍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在山東郯城李莊發現了一個大型恐龍足跡點這類恐龍都長著大型彈簧刀般的第Ⅱ腳趾在行走時並不與地面接觸於是就留下了兩趾型的足跡此刻你有木有回到了6500萬年前想像與恐龍寶寶一起玩耍的場景
  •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
    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來自山東!中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古生物學特別是恐龍的發現和研究也是名列前茅。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發現了上百種恐龍,到底誰才是中國最大的食肉恐龍呢?自從上世紀60年代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之後,諸城就成了中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裡最著名的發現就要數山東龍啦。圖註:上世紀60年代,古生物學家正在諸城發掘恐龍化石,圖片來自網絡其實就在上世紀60年代,古生物學家就已經在諸城發現了屬於暴龍類的巨大牙齒,但是僅僅只有牙齒化石。
  • 曾經統治地球的十種體型最大的恐龍,其中一種竟來自我國山東
    劍龍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草食動物,除了巨大的體型外,它的尾巴上還長著尖刺,根據物種的不同,這些尖刺可以長到3英尺(1米)長,沿著它的背部延伸開來的是一種被認為是用來作為護甲的結構,更多地是用來威懾捕食者。7.埃德蒙頓龍(Edmontosaurus)最大的埃德蒙頓龍體長已經達到40英尺(12米),使它成為地球上最大的鴨嘴龍之一。自從19世紀晚期以來,對這個「溫順的巨人」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因為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標本。
  • 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原標題:山東現甲龍類恐龍新屬種 被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中國古生物專家近期在山東諸城市發現一個較完整的甲龍腸骨化石,從而建立了甲龍類恐龍的新屬種,已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這一發現增加了諸城恐龍動物群中恐龍的多樣性。
  • 植株龍骨,外形翠綠長滿尖刺,十分霸氣,養在家中鎮宅旺運很不錯
    植株龍骨,外形翠綠長滿尖刺,十分霸氣,養在家中鎮宅旺運很不錯。而我們今天要和大家聊到的植株,其實就是多肉植物裡的一種,它的學名叫做的「龍骨」,聽起來是不是特別的霸氣呢?相信對於很多花友而言,此種多肉植株應該是非常熟悉的。
  • 科學家發現特殊的恐龍化石:全身皮膚清晰可見
    提到恐龍化石,人們大概會想到的是巨大的骨骼。但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特別的恐龍化石,它就像注視了美杜莎的眼睛一般,全身被石化了。人類第一次可以看到最真實的恐龍面貌和恐龍的皮膚。這就是在加拿大艾伯塔省一個採石場裡發現的一隻甲龍。
  • 科學家首次發現植食性恐龍長有羽毛
    可能所有的恐龍都長著羽毛。圖片來源:Andrey Atuchin  研究人員贊同鳥類來自恐龍,但恐龍究竟是從何時開始變成鳥兒的呢?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新發現的化石表明,鳥類的特徵——羽毛的存在——已經深深地烙進了恐龍的進化樹中。
  • 刺蝟渾身長滿尖刺,它們都害怕什麼動物呢?
    雖然刺蝟身上長有濃密的針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但是它們在大自然中的天敵也不少,刺蝟除了在受到驚嚇時團成一個「刺球」之外,沒有其它別人有效防禦手段,所以天敵使用一些方法將其身體打開之後,刺蝟柔軟的頭部、腹部和四肢就會完全暴露出來,成為天敵進攻的主要目標部位。
  • 方舟:尾巴一掃可以甩出一排尖刺的棘蜥,遠程射擊還能麻醉!
    棘蜥棘蜥,身上羽毛的尖刺(應該是羽毛一片一片特別顯眼)是它攻擊的武器,尾巴一甩,可以甩出七八支尖刺射擊敵方,雖然沒有什麼傷害,但是會給我們造成暈眩值,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棘手的生物呢!制高點最好的方法是在制高點馴服,棘蜥的主動攻擊性不強,我們要距離它比較近它才會發現我們並發起攻擊,我們在制高點射擊它時,它尾部掃出的尖刺會全部打到石頭上,對我們造成不了威脅。
  • 全球最「危險」的樹,渾身長滿尖刺,果實一言不合就炸開
    比如,今天的沙盒樹外觀非常獨特,在森林裡很容易被人認出,因為它的樹幹自上而下都長滿了尖刺,如果不小心碰到,很容易發生意外。例如,如果果汁小心地進入口腔,可能會腹瀉,如果進入眼睛,就會出現暫時的隱形現象。我沒想到世界上竟然有這麼一棵毒樹。恐怕自然界中沒有生物能輕易挑起它。不過,有些人會用這種毒液捕魚。
  • 盤點中國發現最著名恐龍: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
    原標題:盤點中國發現最著名恐龍:中國第一隻蜥腳類恐龍   師氏盤足龍,1922年至1923年,在山東蒙陰(現新泰市),由奧地利的師坦斯基和中國地質學家譚錫疇發現。雖然這種羽毛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羽毛類型,結構類似於小雞身上的絨毛,與鳥類的體羽有所區別,但這可能顛覆學術界的傳統觀點:羽毛只出現在小型恐龍身上。  這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是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根據研究人員的推算,這種生存在大約距今一億兩千五百萬年白堊紀早期的食肉恐龍,成年的體長在9米左右,體重大約1.4噸。
  • CCBF少兒閱讀之旅·恐龍科普問答攻略
    說出任意1種大型的食肉恐龍答案(霸王龍、中華盜龍、阿貝力龍、勝王龍、棘龍、異特龍等)2. 哪種恐龍皮膚顏色被保存在了化石上,目前可以復原出其真實的顏色?答案:中華龍鳥3. 哪一種恐龍頭頂上長有兩個頭冠?答案:雙脊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