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中,有一種灌木,灰色的樹皮,淡灰棕色的小枝,莖幹長滿了粗壯的尖刺,初生的枝芽像是包莖狀,也像是剛長出的鹿角。外觀上,有點像是更為常見的「香椿」。
平常進山時,遠遠看見它,我們都會自覺的繞開,就怕被它扎傷。
在農村,我們把它稱之為「刺樹椿」(簡稱:刺椿)、「虎陽刺」、「刺龍苞」、「鳥不宿」、「刺龍柏」等,是五加科楤木屬植物。
楤木:鳥不宿
我對刺椿的認識,源於曾經的某一次吃飯時,發現一鍋肉湯裡有它的嫩枝。
當時抱著嘗試的心情吃過幾口,嚼在嘴裡有點糙 ,但味道卻很適合自己的口味。
老人們說,刺椿是一種可以吃的野樹,也是一種中草藥,可以偶爾吃,但不要多吃。
於是,後來也自己去找過幾回,吃過幾回。
現在,雖然時隔多年,卻難以忘懷。
刺樹椿
刺椿主要以根、莖、皮入藥: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胃、腎經。
可以祛風除溼;利尿消腫;活血解毒。
刺樹椿
刺椿喜歡生長在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
隨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它的食用價值,每次遇到,都會將其枝芽鮮嫩部位摘掉,拿回家食用,加上它本身長滿尖刺,不討人喜歡,村民常常會將它從自家的山地砍掉,所以,部分地區已經少有它的身影。
不過,如果你運氣好,當看見一株刺椿時,會發現周圍總是還有很多株。
刺椿樹
刺椿,大家認識嗎?
在這裡也提醒一下,自然界很多動植物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堅強,有時候,不經意的傷害,它們就徹底消失了。
如果需要,適量採集,不要趕盡殺絕!
我是唐明同學,下期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