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陽看地球就像是一個小點,生命讓地球變得不一樣

2021-01-15 穿簾徐入座

我們測算其他的行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都是以日地之間的距離作為單位,可以說日地距離就是我們用來測量宇宙的一把尺子。前人就是先觀測行星的相對距離,然後再以日地距離為單位去表示。如果我們沒有測量出日地之間的距離的絕對值,就不能以公裡為單位表示行星和太陽的距離。天文學家非常重視天文單位的測定,如果沒有具體的單位人們只能用比例來表示距離,比如冥王星和太陽的距離是日地距離的39倍,最近的恆星等於這距離的270000倍。但是它們的絕對距離就無法表示出來。

當初測量月地之間的距離就是兩位天文學家廢了好大的力氣,分別跑到地球的兩側測量角度利用天體幾何學準確的算出了月地距離。以兩位天文學家的所在地為三角形的底線兩端,月亮作為頂點,月地距離就成了已知兩個角和一條邊長作出三角形的數學幾何體了。角度就是月亮的視差,假設我們在月亮上看地球的視半徑對應的角度就是視差。

這個方式按理說應該也可以用來測算日地距離,但是這個方法並不適用於測量日地距離,月球就在地球的邊上它們之間的距離其實算非常短的,但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有月地距離的400倍,所以使用幾何學測量不合適,因為觀測太陽所得的角度太小了,很小的誤差在放大400倍之後就會變成很大的錯誤。

人們修改了月地距離測量的方法,天文學家不是之間測量太陽的視差而是測量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的視差。行星距離我們進所有非常容易測量,我們已經知道了日地距離與地球和行星之間距離的比例,所以只需要求出地球和行星之間的絕對距離,其他的絕對距離也就跟著出來了。在19世紀的時候,天文學家選中了下合時的金星和衝日時的火星,測量它們和地球的距離,這兩個距離分別是日地距離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在1672年的時候卡西尼在巴黎天文臺觀測火星的視差,同時裡歇爾在南美洲開雲測量火星視差。兩者將測量數據結合起來推測出火星的視差為25秒,因為日地距離和火地距離之比為八比三,所以卡西尼推算太陽的視差為9秒。這個結論掀起非常大的轟動因為當時有名的天文學家以為太陽的視差是3分或者180秒,但是這個測量結果只有9秒,差距太大了也就是說太陽的距離比以前認為的要遠20倍,於是整個太陽系中的天體的體積和距離都擴大了。

卡西尼的測量結果是非常準確的,今天測量太陽視差得到的結果是8.8秒,兩者誤差已經非常小了。在太陽的表面看地球,地球的視直徑只有18秒。這就相當於我們在地球上將一隻足球放到三公裡以外去看,其實這麼遠的距離我們用肉眼已經看不清足球圓形的輪廓了,差不多是一個小點一樣的存在。

這個測量的結構讓人類認識到自身的渺小,就連地球在太陽系中都只是一粒塵埃更何況在更加廣闊的宇宙中呢?人類怕是已經縮小到原子級別了吧。地球在行星中也是平凡的一個,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上面誕生了生命體。地球既不太接近太陽變成一個火爐也不太原理太陽變成冰凍的世界,適宜的距離和溫度讓生命出現在地球上這是地球唯一的奇特之處。

相關焦點

  • 如果站在和太陽一樣遠的距離上看地球,地球有多大?你知道多少?
    如果站在和太陽一樣遠的距離上看地球,地球有多大?你知道多少?如果我們眼睛裡的視網膜到晶狀體的距離我們暫且設定為1cm,那麼我們離地面1cm的時候,能看到的是1cm的地面。地球的直徑約為12756千米,那麼我們需要在距離地面12756千米處才能看到地球的全貌。
  • 從太陽看地球的生命「界限」!人類文明還有多久時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在太陽之中,可以說每個天體都是在不斷發生改變, 並且改變的程度也不一樣,有自己改變的模式,也有受到外界而改變的情況,但是每一種改變都可能導致整個天體原始的生態系統發生改變
  • 從地球上看,有時太陽看起來甚至還沒月亮大,那太陽到底有多大?
    從地球上看,太陽似乎只不過是夜空中的月亮,看起來不大。但是,正如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那樣,太陽可比我們的星球和月球大得多。儘管我們認為我們的星球是非常大,但站在整個宇宙的角度,我們的星球只不過是一滴微小的塵埃。太陽有多大?
  • 深度挖掘: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但地球怎麼知道太陽在哪裡?
    有件事可以確定,速度能開啟大門,通往一個我們意想不到的宇宙。在宇宙中,速度決定一切。愛因斯坦告訴我們速度如何改變時間和空間,向我們展示了宇宙奇特的一面,一個速度統治一切的宇宙。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指出,速度如何改變時空結構,在接近光速時,時間變得緩慢行走,在達到光速時,時間就停滯不前。同時愛因斯坦還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被稱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理論。
  • 為何太陽與地球的化學構成相似,它會對地球生命帶來哪些影響?
    並且,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正如宇宙中的大多數事物一樣,擁有有限生命的它最終同樣會面臨死亡。而這顆普通恆星目前也已進入老齡階段,雖然不再像年輕時期那樣活力四射,但這並不影響其偶爾的「小脾氣」,比如,老齡化太陽的超級火焰現象。那麼,太陽的天氣事件會給地球帶來怎樣的環境變化,太陽的演變又將如何影響地球生命的未來?
  •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有機體?關於蓋婭理論,您怎麼看?
    1979年,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出版了一本書,書名為《蓋婭:一種看待地球生命的新視角》。在這本書中,洛夫洛克提出一個觀點:地球本身就是一個有生命的巨大的有機體,在這一有機體中,所有植物和動物生命的利己行為都會間接影響物理環境,於是也為動物生命和植物生命本身提供了最優條件。
  • 這種黑洞來吃地球,地球看上去完好無損,其實已連原子都不剩
    很簡單,如果地球被宇宙中的黑洞吞噬了,那麼地球連同上面的一切都將進入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中的一切幾乎都是未知的,但是不同的黑洞,吃下地球的方式卻不一樣,我們先看這張圖片:目前科學家們一般認為,宇宙中存在著兩種類別的黑洞,一種是恆星級黑洞,另一種是星系級黑洞
  • 假如太陽是一個不發熱的天體,地球的溫度會達到多少?絕對零度?
    太陽系是地球所在的家園,它的中心是一顆不斷發光發熱的恆星太陽。地球能夠成為生命星球,能夠演化出人類,跟太陽有著直接的關係。生命的誕生需要滿足很多條件,不僅是地球外部一個穩定的星系環境,更重要的還是需要星球表面需要一個適宜的溫度。地球表面的溫度是如何來的?
  • 「好奇號」第一次從火星回望地球,從宇宙不同位置看地球!
    從金星上看地球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月球是衛星),它比火星還近一點,曾經人類幻想金星上存在生命,但當地一個飛掠金星的探測器傳回金星表面的溫度大氣等參數後,科學家的心就涼了,因為金星溫度高達450攝氏度以上,大氣壓則是地球的90倍,所以金星表面是一個比高壓鍋內條件更惡劣的地方。
  • 地球內部巖漿翻滾,那麼地球的前身也是太陽一樣的嗎?
    也就是說,地球質量只有太陽的33萬分之一。太陽是等離子體,密度比地球小很多,因此從體積來說是地球的130萬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一個籃球比喻太陽,然後想像一下,這個籃球質量的33萬分之一或體積的130萬分之一有多大?
  • 從太空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離地球多遠還能用肉眼看到它?
    從太空看地球是什麼樣子的?離地球多遠我們還能用肉眼看到它?為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讓我們想像一次穿越太陽系的旅行。
  • 太陽系就像「精心設計」一樣,生命的誕生具備完美條件
    我們的太陽系,是地球誕生的溫床。在宇宙當中,像太陽系這樣的恆星系無窮無盡,為什麼目前只有太陽系孕育出了生命?實際上,太陽系給地球生命誕生的條件幾乎完美,以至於有學者認為,太陽系簡直就像是被誰「精心設計」的一樣。
  • 在航天拍攝中,行星幾乎看不見,水星消失在太陽裡,地球呢?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的中心,地球完全依賴其提供的能源,我們都知道沒有太陽,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無法生長,但是,在未來我們的太陽將會發生改變,這點不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有一天它的博愛會對它滋養已久的行星不利。
  • 太陽還有50億年左右的生命,但是地球只剩下一半了
    這個事實是幾乎無法控制的,地球在太陽適宜居住區的日子會逐漸消失。雖然太陽膨脹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在過去的幾十億年裡,太陽已經逐漸變得更亮、更熱,而且還將持續下去。它的亮度大約每1.1億年增加1%。在數億年後,它可能會像星球大戰宇宙中虛構的費盧西亞星球一樣:然而,真正的轉折點將是當海洋開始蒸發,引發失控的溫室效應,這將迅速將地球轉變成一個更像金星的行星,大約20億年後,屆時地球表面可能會變成地獄般的行星
  • 若地球變得跟木星一樣大,房價會便宜嗎?
    於是,有人就想到,如果地球有一天變得跟木星一樣大,是不是人類就再也不用為土地不夠用而發愁了?是不是房子人人都買得起,不用再用自己一輩子的工資去供一套房子?但是,科學家卻告訴人們,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簡單。科學家表示,如果未來有一天,地球變得跟木星一樣大的話。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陪伴地球有數十億年了,可以說它參與了地球生態的形成,參與了地球生命的誕生和進化演化。古時候的人們對於月球基本是沒有什麼認知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看到天上的月亮跟太陽差不多大,會錯誤地認為太陽也只有月球那麼大。
  • 太陽照到地球上,讓它變亮了,就像晚上汽車的大燈照在路上一樣
    而且,還不能像在鏡子中看見自己的臉一樣,在鏡子中我們無法看到世界。那麼,我們是怎麼知道地球是什麼樣的呢?海洋裡的魚可能會這樣告訴她的小寶寶:「世界上全都是水——就像只巨大的木桶,我哪兒都去過,我知道就是如此。」當然,她不知道別的東西。沙漠中的駱駝可能會這樣告訴她的小寶寶:「世界上全是沙子——就像個巨大的沙丘,我哪兒都去過,我知道就是如此。」
  • 當太陽變成紅巨星時,地球會經歷什麼?地球面對的不僅僅是被烤焦
    銀河系的漫長歲月就像是漫長的人類歷史一樣,無數的恆星就像是無數人的一生,誕生了又走向了死亡。大約在50億年前,在銀河系一條叫做獵戶支臂的懸臂上,一顆恆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它上面的物質在核心強大的引力的作用下急速的向恆星中心墜落。隨後這顆恆星爆炸了。這顆爆炸的恆星將自身絕大多數的物質以光速的十分之一拋射到了宇宙中。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一樣大,那在月球上看地球有多大呢?
    我們總是非常喜歡在孤獨的時候看月亮,因為它是離我們最近而且最亮的一個天體,我們習慣了它的陰晴圓缺,習慣了它在中秋前後的皎潔圓盤。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都給月球安排了一位女神去入駐。月亮的悽美,和女孩子特別像,太陽和月亮就這樣遙相呼應著。
  • 是太陽先死亡,還是地球先死亡?或者地球隨太陽一起死亡?
    太陽的年齡也是用月球巖石的樣本計算出來的!太陽能活多久?哦,它還有將近100億年的時間,但是地球無法目睹它的死亡!太陽,像任何正常的恆星一樣,有一個可預測的生命周期。它誕生並成為原恆星,逐漸演化成為一個紅巨星。幾百萬年後,這顆恆星脫落了外層,從而成為行星狀星雲。這些層被吹掉後留下的是白矮星,它最終會冷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