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DECam架設在智利託洛洛山美洲天文臺(CTIO)的布蘭科4米望遠鏡(Víctor M.Blanco 4-meter Telescope)上。通過探測位於核球處的紅團簇星(Red Clump)中恆星發出的紫外光線,研究者們分析了一片區域(面積為滿月天空的1000倍)內超過70000顆恆星的化學成分。分析結果發現表明,銀河系中心附近的恆星具有非常相似的成分,這表明它們是在大約同一時間形成的。
最後定格的圖像是DECam拍攝到的最新照片,通過7000多次曝光獲得,高達12億像素。DECam拍攝的照片覆蓋了4°×2°的天空,覆蓋區域寬約8個滿月。來源:CTIO/ NOIRLab/NSF/AURA/STScI, W. Clarkson (UM-Dearborn), C. Johnson (STScI), and M. Rich (UCLA)
通常,恆星成分測量都是由攝譜儀完成的,它一次只能測算較少數量的恆星。但是,這次由布蘭科DECam進行的核球探測採取了不同的方法,即轉而測量了恆星在不同波段下的亮度差,這一差值被稱為光度色(photometric colors)。將該數據與分光鏡測量數據結合,就能得到恆星的成分構成。
在此之前,該團隊還利用DECam拍下了450000張單獨的照片,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銀河系核球光譜探測。他們的研究表明,原本被用來觀測遙遠宇宙膨脹的DECam,還是天文學家窺探銀河系秘密的好幫手。許多螺線星系都具有類似銀河系的凸起,如果我們能了解銀河系如何鼓起形成核球,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他星系。
編譯:樊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