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堂談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地創作過程:一個好的建築是有感情的

2020-11-29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攝影 楊濤

建築不僅為人類提供工作和生活的場所,更承載著記錄歷史的作用。凝固的音樂、石頭上的史詩,說的都是建築的文化價值。

如何完成建築的文化表達呢?通過數十年的創作、研究,何鏡堂總結出「兩觀三性」的建築思想,即建築要有整體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建築創作要體現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的和諧統一。

他主持設計的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地,就是他「兩觀三性」理念的最好體現。

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地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一時間,全國各地加入抗震救災、災後重建行列。廣東東莞對口援建的就是震中映秀鎮。祖籍東莞的何鏡堂,理所當然擔起建設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地的任務。

「我去陵園看了,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帶他去現場的是當時的映秀鎮鎮長,鎮長的家人也埋葬在陵園中。「所以我就想這個館不僅是為了參觀,更要考慮到當地親歷者、受難者的感受。他們是不想去看的。」

經過審慎研究,何鏡堂團隊最終將設計主題定為「從記憶到希望」——既要還原大地震的情景,也要讓生者看到希望,而希望背後的支撐是「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地

好的想法,還得用好的建築語言實現。

何鏡堂首先利用當地的地域特性,把場館設計為地景式建築(建築的一部分埋在地下),把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整個場館分三層、三個廳,從下到上分別是地震災難廳、災後重建廳和「512」警示錄。地震災難廳整層在地下,氛圍恐怖、沉重,牆面開裂的口子對準漩口中學;災後重建廳表現抗震救災歷程,代表新生,開口處對著新城;「512」警示錄回到地面,與大自然融為一天,代表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此外,觀眾在進入每個展廳之前都會通過一個通天式的院子,從下到上分別是水院、石院和樹木院子,「這樣做是給觀眾一個情感轉換的場所,通過不斷跟天空進行溝通來調節情緒。我們把它稱為空間序列。」

「一個好的建築是有情感的,是要有場所感的。」無論是牆、地面、光線、顏色的處理,都是為了營造出不同的氛圍,讓人們感受到情感,「我們希望參觀者走完所有展廳,也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希望。」

相關閱讀

「中國館之父」何鏡堂:為激蕩向前的中國而設計|70年70人·民生②

相關焦點

  • 汶川地震災害地圖集首發 震區將建5處遺址紀念地
    記者了解到,地震災區將在映秀鎮、北川縣城等5地建設災區地震遺址紀念地,同時地震遺址旅遊線也在地圖集上標註。  作為中國第一部以地圖形式真實記錄地震災害全過程的大型綜合地圖集———《汶川地震災害地圖集》,系由國家測繪局、民政部、科技部、發改委4部門聯合主編。
  •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0級的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滿目瘡痍,69227人的生命因此被迫畫下休止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從成都經都江堰沿岷江而上,車過紫坪鋪水電站,再經過一個長長的隧道,我們到達映秀,看了時間,剛好70分鐘。 映秀鎮,阿壩州南大門,距成都78km,是進出九寨溝、臥龍、四姑娘山的必經之地,也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鎮的路口,矗立著一塊寫著「5.12震中映秀」幾個大字的巨大石頭,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這塊巨石是地震時山體崩裂滾下來的,如今成為震中映秀的標誌性路牌。
  • 古代地震情況以及災害地區地震帶(紀念5.12汶川大地震)
    今天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的紀念日,謹以此文緬懷所有在大地震當中逝世的同胞以及英烈們。本文聲明:本文發表所產生的稿費以及利潤皆如數捐獻給支付寶公益平臺。2008年是我國歡悅而又沉痛的一年。
  • 專家:汶川大地震斷裂、破裂過程、成災機理(圖)
    主席,尊敬的各位領導、尊敬的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汶川大地震從發生到現在已經有4個多月的時間了,4個多月來,災區、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汶川大地震是繼1976年唐山發生7.6級大地震以來,在我國大地上發生的災情最為嚴重,傷亡最為巨大,社會經濟影響最為重大的一次地震。
  • 在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但為什麼許多佛像完好地矗立著
    前言是許多中國人印象深刻的一年,發生了多次大事件,從大範圍雪災開始到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奧運會在中國成功舉行,同時神舟7成功安全發射和返回。這一年,我們經歷了很多挫折,也收穫了許多,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超大型的地震,因為大地震讓很多中國人不幸在災難中離開,這一點我們至今記憶猶新當災難來臨時,我們會團結一致在那次地震中,也有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神秘事件,其中一個在汶川大地震,當時,一座房子倒塌了,只有一尊佛像卻沒有受損,仍然站在那裡,怎麼了?
  • 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文/樹本高國英觀察專欄作者512,是一個特殊的日子。12年前的今天,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了一場裡氏震級達到8.0級的大地震。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何其慘烈!!!
  • 《靈魂的救贖》株洲開機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為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拍攝的電影《靈魂的救贖》於12月31日在湖南株洲市柏靈美高梅酒店正式開機。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如何走出心裡困境的故事。災難過後,再生是另一場要經歷的磨難,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出路、自我救贖是電影《靈魂的救贖》貫穿始終的主題。
  • 陝西寧強5.3級地震:多地有震感 專家初步會商:是汶川地震餘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網站消息,北京時間9月12日19時6分,漢中市寧強縣發生5.3級地震。震源深度11公裡,震中距離漢中市131公裡。震中在寧強縣廣坪鎮,寧強震感強烈,初步核查暫時沒有較大震情及人員傷亡。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 陳運泰:汶川地震的成因斷層、破裂過程及成災機理
    汶川大地震從發生到現在已經有4個多月的時間了,4個多月來,災區、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汶川大地震是繼1976年唐山發生7.6級大地震以來,在我國大地上發生的災情最為嚴重,傷亡最為巨大,社會經濟影響最為重大的一次地震。地震以來,圍繞著這次地震發生的原因,圍繞這這次地震為什麼會給我們造成如此重大的災害,社會各界人士提出了許多問題。
  • 為什麼沒有一部電影直白地起名《汶川大地震》?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全國各行各業人員都在緬懷這次地震的遇難人員。許多明星也在發文紀念這一難忘的日子。已經十年了,有很多紀錄片和影片都在反映這次地震,但是為什麼沒有一部電影直白地起名《汶川大地震》?當年地震的慘烈就不再贅言,看看這些隨機從網絡上搜索的圖片,就可以對過去可見一斑。之前有一部《唐山大地震》的影片,也是在唐山大地震事發後幾十年才上映。關於汶川大地震的影視劇目前可以看見紀錄片《人民至上》、《5.12汶川不相信眼淚》、《汶川·168小時》、《震撼世界的七日》和《驚天動地》等。沒有沒有一部電影直白地起名《汶川大地震》,為什麼?
  •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08年的5月12日,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的8.0級特大地震……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
  • 震後重建獲新生 汶川旅遊總攻略
    近日,一條「汶川映秀5·12震中紀念地」爭創國家5A級景區的新聞,引發眾多網友的熱議。不管汶川爭創5A級景區是否恰當,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汶川確實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現在,就跟隨編輯的腳步,走進汶川,感受地震之後,汶川在恢復重建中發生的巨變,以及那些旅遊景點吧。
  • 汶川大地震後留下一所中學,當年的傷亡重災區,12年後是什麼樣?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2008年的5月12日這一天,在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直至今天,可能很多人都無法忘懷的時間和事件,汶川大地震的發生,讓家不再是家,學校也不再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變成了一堆廢墟,在汶川地震中,造成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這些可怕的數字,蘊含了多少人的希望和難過。
  • 《驚天動地》聚焦「5-12汶川大地震」(圖)
    李幼斌在《驚天動地》中  昨日,在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災區北川縣城地震遺址旁,八一電影製片廠獻禮建國六十周年的影片《驚天動地》舉行了首次新聞發布會。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明振江在發表講話時介紹,《驚天動地》是八一廠重大現實題材「三驚」系列(《驚濤駭浪》、《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最後一部。
  • 紀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願世界上再也沒有災難
    那一年,我是他們中的一個。一轉眼都十年了,當時好幾次餘震,那麼多戰友犧牲,可我們卻來不及難過。@我佛山人:我是當年自發去一線救援的志願者,經歷了大地震,才感覺到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到今天,我的朋友圈裡幾乎沒人提這件事情了,這並不是壞事,人總是選擇忘掉過去的痛苦。
  • 紀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一句話簡短 512汶川地震紀念語句
    汶川地震十年,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這些  十年,太長,足以讓地震中幼稚懵懂的少年長大成人;十年,太短,地震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學會樂觀——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如意、不開心的事情,而樂觀便是一劑良藥。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告訴自己:「只要努力,下次就會考得更好」;和小夥伴發生矛盾時,告訴自己:「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們應該寬容大方」……有了樂觀的心態,孩子的心靈便更加富有。
  • 專家:江蘇地震與汶川大地震沒有必然聯繫
    7月6日18時43分,在南京市棲霞區與句容市交界處發生3.6級地震,南京市及鎮江市震感較明顯。    從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後,江蘇濱海、青海海西唐古拉山、福建廈門以及臺灣金門等地相繼發生3.0級以上地震,日本東北部6月14日還發生了7.2級強震。這些地震與汶川大地震是否有關聯,近期地震走勢究竟如何?
  • 汶川地震震醒了先鋒詩人
    幾個經歷無數風霜的「老小夥子」,手執杯盞,酒正酣、情正濃的席間,陳建華談起自己八十年代在杭大求學時,還是虔誠的詩歌愛好者,而他的一些同學現在已是國內頗有名氣的先鋒詩人。由此,通過浙江在線這個平臺創辦一份電子詩刊的因果便赫然種下。      在詩刊具體的編輯方面,北回歸線詩群的梁曉明、南野、劉翔、晏榕、阿九等責無旁貸地擔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