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期的《圓桌派》裡,主持人竇文濤談起自己年少時一次尿失禁的事。
他小時候臉皮很薄,在生人面前容易害羞,最怕的就是當眾演講,一上臺就緊張。
然而,他的一位中學老師卻看出了他的潛質,鼓勵他上臺試試,在全校師生面前做一次演講。
為此,竇文濤做出了充足的準備,提前把稿子背得滾瓜爛熟,就怕當天出差錯。
沒想到,當天一上臺,發現全校師生都看著他,他一下子懵了,周圍聲音都聽不見了。
他背第一段就想著第二段頭一個字,背第二段想著第三段的開頭,卻怎麼也記不起來了。
他在臺上靜靜地呆了一分鐘,空氣都靜止了,突然感覺一股暖流順著他的左褲腿流了下來。
好傢夥,他當眾尿褲子了,徹底搞砸了演講,當場落荒而逃。
他以為那位老師會對他失望,怪他給班級丟臉,沒想到,那位老師卻對他說:
「雖然你今天表現得不怎麼好,但是你背誦的前兩段聲情並茂,我看你可以參加地區朗誦比賽。」
老師的話給了竇文濤極大的安慰,後來竇文濤真的去參加了地區比賽,還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從那以後,竇文濤不再懼怕上臺,一步步成長為現在中國最優秀的主持人之一。
可以想像,如果當時那位老師,把竇文濤狠狠地批評一頓、冷嘲熱諷地羞辱一番,結果會有多大的不同。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重要他人」,指的是一個人在人格形成及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對自己具有重要影響的人。
竇文濤很幸運,在中學時期遇到了一位能理解他、賞識他、給他積極心理暗示的「重要他人」。
然而很多人卻沒有他那麼幸運,被父母長輩、兄弟姐妹、老師同學等重要他人,毀了自己的一生。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重要他人在不知不覺中,徹底改變你的人生。
02
前段時間看過一條令人痛心不已的新聞。
河南一位33歲的男子,在當地以拉貨為生,和父母以及兩個孩子一起在老家生活。
妻子在外地打工,而男子則想更好地陪伴孩子長大,所以選擇留在老家。
一天晚上,在和父母發生嚴重的爭吵之後,男子投河自盡了。
在他跳河的地方,河邊有兩個空酒瓶,可見生前的他有多麼苦悶。
跳河前的他,曾給妹妹發微信留言:「今年一直努力,還是沒達到一個月賺幾萬。
一件事能說上千上萬遍,這不是逼著我死嗎?我知道,咱爸媽巴不得我消失,我就順了他們的意。
不要管我了,就讓我水葬吧!」
原來,平時的他就一直被父母責怪收入低,即使已經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仍沒能達到父母的期望。
日復一日的念叨,終於讓他無法承受,以最慘痛的方式爆發了出來。
不少父母,自己都賺不到一個月幾萬,憑什麼要求孩子能做到?
很多父母根本沒有能力愛孩子,他們只會把孩子當做自己情緒的發洩口。
他們口中的「為你好」,只是希望你有能被別人羨慕的,能給他們掙面子的「幸福」。
父母,往往就是很多人的「重要他人」。原生家庭的影響,對一個人的人格塑造是不可磨滅的。
童年時就被原生家庭烙印下的負面情感,往往會隨著時間增長,成為很多人心中難以癒合的創傷。
演員陳喬恩,小時候一直被媽媽打,以至於她現在一聽到有人上樓的聲音就害怕、高度緊張;
點擊播放 GIF 0.8M
作家馬家輝,小時候攢零花錢買了個芒果自己吃,沒分給其他姐妹,被父親反覆拿出來說教,以至於他後來變成了「食冷淡」;
多少人究其一生,都無法擺脫「重要他人」帶給自己的陰影,像一根針一樣扎在心頭。
03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出生後就被很好的善待。
但好在,即使你經歷過再糟糕的童年,受盡了折磨和虐待,都可以走出去,通過另一個環境、另一個人重塑人生。」
就像陳小春一樣,在經歷了不幸福的童年後,可以遇到另一位重要他人應採兒,來改變自己。
出生於香港的貧民窟,住在陰暗潮溼的小公屋裡,陳小春的經歷,比電影還曲折。
身為家中的長子,陳小春小時候曾被父親鎖在鐵柵欄上,擔心他跑出去玩沒人照顧弟弟妹妹。
父親在工地打工,母親靠洗碗賺點微薄小錢,但仍食不果腹,以至於後來弟弟被賣掉。
輟學後的陳小春,跟著父親到處謀生,在大排檔打工、睡昏暗的倉庫,每天工作16小時。
有次,客人吃飯時發現菜裡有蒼蠅,老闆竟扇了與此事無關的陳小春兩個耳光,還讓他把蒼蠅吞下去。
受盡屈辱後,陳小春離開了,一個人闖蕩。這些經歷讓他的個性暴躁,孤僻不善言辭。
早年在娛樂圈也常常板著黑臉,動不動就和記者吵架,用不好惹的外表來保護自己。
直到遇見了應採兒,陳小春心中所有的苦悶和孤獨,都被應採兒的笑容融化了。
陳小春提到妻子時經常是滿臉的柔情:「我不太常笑,也沒那麼多話。她太多話,笑得很有希望,站在她後面我就會一直笑啊笑......」
點擊播放 GIF 0.7M
他們結婚的時候,陳小春就籤下了一份「賣身契」,承諾:
我每個月的收入都交給你,我的零花錢由你來支配;家務我來打理,生男孩女孩都隨你......
正是因為夫妻如此相愛,才讓他們的孩子Jasper如此可愛又討人喜歡。
今年應採兒又生下二胎,陳小春心疼不已:「好痛的!我想幫她生,但我懷不了!」
陳小春知道,自己早年經歷的傷害與磨難,在遇到應採兒的那一刻,都有了轉機。
如果此刻也正在經歷艱難的時刻,請你相信:一定會有其他重要他人的出現,請別放棄。
他會在你身邊,給你無條件的愛和包容,讓你感到溫暖和安全,從此人生都變得不同。
04
在生命的長河裡,我們都可能遇到各自的擺渡人,他來渡你一時的難,讓你更有力量前行。
但倘若沒有人來渡你,希望你也能打破曾經的禁錮,做自己的擺渡人。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自我關懷」,指面對困苦與磨難時,像關懷朋友那樣關懷與照料自己。
有幾種方法,可以試一試:
比如說,如果難以與周圍的人敞開心扉,可以寫信給自己想像中的人,告訴他自己最近的遭遇。
寫完後,可以從收信人的視角,來共情正在遭受的內心折磨,再寫成回信給自己。
比如說,可以去設計自我關懷短語,像「這個時刻真是煎熬」,「每個人都有艱難痛苦的時候」,「願我能對自己溫柔相待,給自己一個愛的擁抱」......
然後,深呼吸,把設計好的短語默念給自己聽,像個朋友一樣,幫助自己獲得平靜和專注。
就像畢淑敏寫過這樣一段話:童年的記憶無法改寫,但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卻可以改變。
循著「重要他人」這條纜繩重新梳理,重新審視我們的規則和模式。
如果它是合理的,就把它變成金色的風帆,成為理智的一部分;
如果它是晦暗的荊棘,就用成年人有力的雙手把它粉碎。
對於「重要他人」的影響,到底是深受其害還是涅槃重生,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來決定。
共勉。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